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库(2206)
内容
内容推荐
《窑洞渐远》是李晨带来的跨越十年关于窑洞建筑及民间生活的考察记录。黄土高原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塬区、台塬区、河谷与平原,窑洞在每个区域都呈现出不同样貌:黄土丘陵和塬区的断面地带发展出靠崖式窑洞,黄土台塬中心和平原地带多是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出现时间较晚,可以在地面上用石头、泥砖、青砖等材料起券,发展成窑院、庄园,将窑洞民居的范围扩展到黄土高原之外。
1982年,赶年还只是北京林学院一个大二的学生,一个傍晚坐公交路过德胜门,不经意间望见玻璃窗里的一束灯光,让他萌生了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一扇窗的念头。二十年后的一个秋冬,这个念头终于被激活,作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将买房、装修、租房和卖房的经历写成《北京的房子》。
《以书为生》回顾了二十世纪的出版往事,作者不不选择了十个(组)人物或事件作为切入点,跨越东西方,从出版的启蒙、传承、盈利、渠道、设计、策划等角度,既回顾出版人的经历,表现他们的书生意气,又梳理以书为生的出版业旧事,探讨大环境给出版业带来的变化。
陈腊是个资深影迷,同时也是个平面设计师,曾在《读库0703》发表过《自制CC版中国电影》,《用海报合个影》是该篇的续文。作者发起“中国老电影海报再创作计划”,本文选了他新创作的二十部老电影海报,配上他的创作解读,希望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2011年10月5日下午三点,五十六岁的苹果公司董事长和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人们对他的死亡原因多有争论。徐冰在《乔布斯的“不当医疗”》中借助公开资料试图还原乔布斯诊断及治疗的时间线,让大家对“如此聪明的人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了不同判断。
目录
窑洞渐远
北京的房子
以书为生
用海报合个影
乔布斯的“不当医疗”
导语
《读库》是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类杂志,意为“阅读的仓库”。以刊发中篇非虚构文章为主,内容包括传记、书评、影评、历史事件等。
《读库2206》共包含五篇文章:《窑洞渐远》《北京的房子》《以书为生》《用海报合个影》《乔布斯的“不当医疗”》。
精彩页
窑洞渐远
李晨
跨越十年、关于窑洞建筑及民间生活的考察记录。
我时常怀念在黄土高坡上住窑洞的日子。那高大弯曲的穹顶,温暖的火炕,炕围上古拙的线条,灶上冒着热气的花馍,奇异图案的剪纸。阳光透过窗棂缓缓爬动,炕桌上的茶碗闪闪发光。窑洞里踏实、安稳,女人盘腿在炕上剪纸、缝老虎枕,孩子们围着炕沿跑来跑去,老汉靠在窗边磕着旱烟袋……这场景在现实中已渐行渐远。
2009年起,我开始绘制旅游地图,2016年又参与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其间深入城镇乡村,实地测绘大量民居建筑,采访了许多非遗传承人,有时一连几周在老乡家里同吃同住。这十几年间,我国城市化发展飞速,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传统民居建筑成为消失最快的一类物质遗产,曾经遍布北方各地的窑洞则首当其冲。而居住环境所孕育的传统仪式、技艺、美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一个千年古村往往几年内就被从地图上抹去。2022年春节,我偶然与友人谈起山西李家山,回想起那个热闹难忘的大年,我们在村里窑洞的火炕上把酒言欢,在天官庙赶社戏、看伞头秧歌,便决定规划一条路线,以消亡最快的窑洞建筑为对象,在晋陕豫冀四省选择几处典型村镇,探寻人们的生存现状和往昔。于是,有了这部关于窑洞建筑及民间生活的考察记录。
在我们印象中,中国传统建筑都是以木构架为主,梁架支撑,木柱承重,榫卯拼接,从一间到多间,由独栋围成院落,在平面上延展。然而在北方广阔的黄土高原上,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木材稀缺,大地沟壑纵横。生活于此的先民因地制宜,在黄土中挖洞居住,形成了拱形结构的窑洞建筑。这些窑洞或位于山腰,或在平地,抑或深藏地下;有院落,有联排、庄园和城堡,有loft独栋、两三层办公楼乃至五六层的窑楼;内部空间有横拱、竖拱、十字拱、丁字拱;建筑材料则有土、石、砖、红柳、炉渣甚至缸瓮,灵活巧妙、变化多端,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历史上,窑洞分布的区域与黄土高原范围大致重合,西起青海日月山,东到河北太行山,北到长城,南接秦岭,横跨青、陕、甘、宁、晋、冀、豫、内蒙古八省、自治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塬区、台塬区、河谷与平原,窑洞在每个区域都呈现出不同样貌。在建筑形式上,窑洞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大类。靠崖窑洞是在山坡的崖面上向里掏洞,主要分布在陕甘宁地区的黄土丘陵和塬区的断面地带,为基础款;下沉式窑洞是在平地向下挖坑,再向纵深掏洞,院落位于地平线以下或流水形成的路沟、主干道两侧,大都分布在晋南、豫西、陇东的黄土台塬中心和平原地带;独立式窑洞也叫箍窑(有些地方写作锢窑),出现时间较晚,是在地面上用石头、泥砖、青砖等材料起券,不用木柱梁架而做成房屋的形式,这种技术使窑洞不再受地形所限,走进平原城市,进而组合形成气派的院落、庄园、窑楼,并将窑洞民居的范围扩展到黄土高原之外。
窑洞源自祖先对天然洞穴的模仿,经历了从天然到人工、从高山到平地、从粗朴到精致的过程。《诗经·大雅·绵》描写周人祖先古公宣父率领部族从豳迁往岐山周原开国奠基的历史,开篇有“古公直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意为在山前和平地上掏洞居住。现代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中部的聚落中已出现窑洞建筑。陶寺遗址(公元前2300年)中,窑洞呈现出口小肚子大的口袋形,更接近于天然洞穴。东下冯遗址(公元前1900年)中,窑洞入口增大,采光效果更好,已经由洞穴发展成住宅。同一时期的石楼县岔沟遗址中,室内面积增加到十多米,中间设有灶台,内壁涂有白灰防潮,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民居了。
窑洞的发展轨迹并不是线性的,随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断变化。一个聚落在形成初期,人口不多,周围自然资源较好,房屋中的木材用量就会多一些,等到繁衍几代之后,人口增加,窑洞只能完全用土石建筑,内部格局也相应发生改变。同一个地区,大户人家的窑洞气派敞亮,装饰精美,普通人家则仅能容身。从人口上来看,明弘治四年(1491年)黄土高原总人口约为一千五百万,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四千一百万,1960年为四千九百一十三万,1990年达到极值九千零三十一万。人口数据的变化,当然在窑洞形态上有所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窑洞建筑开始迅速消失,尤其从2010年开始,呈现断崖式下降。前几年有个网上统计,说还有三千万人住在窑洞里,但经过我们几年间的考察,实际常住人口应不足这个数据的十分之一。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库(220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立宪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50990
开本 32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94
CIP核字 2022234427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25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