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健康--细说心理疾病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人们各个生活阶段常见的或普遍关心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人手,通过典型事例,对其外在表现、内在本质和产生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读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书是以详述心理疾病种类为主旨,力求在内容上严谨、详实,在形式上新颖,在方法上具体实用,文字上通俗易懂。既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又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或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做到“开卷有益”。

内容推荐

激烈的竞争使人马不停蹄地工作、学习,竞争的压力让每个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不断透支自己的体力、精力而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调整,在长期的重压下,很多人精神紧张、忧郁、烦躁、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许多精神疾病。

白领女性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人际关系紧张、想法不切合实际、盲目仿效、自信心不足、很难信任他人、感到寂寞、穿奇装异服、无节制地瘦身……这种心理压力如果超出了承受限度,就会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细心的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并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当你的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兴趣不稳、意志薄弱、逆返心理、厌学心理、爱打扮、易冲动、好沉默等情况的时候,这说明你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我们许多人都很愿意花钱和时间想方设法保持身体健康,却不知道怎么去照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照顾你的心理健康,就跟照顾你的身体健康一样。二者都有赖于你对自己的责任感。

目录

第一部 心理疾病绪论

 第一章 心理健康小论/3

第一节 何谓的健康心理/4

第二节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原因/6

第三节 正视“亚健康”/11

第四节 需要补充的健康“营养素”/13

第五节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14

第二部 常见心理疾病及分析

 第一章 直视病态社会心理/19

第一节 病态社会心理的自我调节/19

第二节 虚荣心理/24

第三节 嫉妒心理/28

第四节 挫折心理/33

第五节 病态怀旧心理/36

第六节 悲观心理/39

第七节 逃避心理/43

第八节 猜疑心理/46

第九节 攀比心理/48

第十节 自卑心理/51

第十一节 迷信心理/54

第十二节 完美主义心理/57

第十三节 自负心理/6l

第十四节 浮躁心理/63

第十五节 自私心理/66

第十六节 逆反心理/70

第十七节 报复心理/72

第十八节 贪婪心理/75

 第二章 不良嗜好的解读/79

第一节 烟瘾/79

第二节 暴饮暴食/82

第三节 吸毒/83

第四节 异食癖/86

第五节 嗜酒/88

第六节 疯狂购物/91

第七节 洁癖/93

第八节 嗜赌成瘾/95

第九节 沉迷网络/97

第十节 性心理变态/101

 第三章 心理异常行为/112

第一节 自闭症/112

第二节 恐惧症/115

第三节 抑郁症/118

第四节 焦虑症/122

第五节 神经衰弱症/125

第六节 疑病症/128

第七节 强迫症/131

第八节 定势错位/134

第九节 心情压抑/137

第十节 癔症/140

 第四章 正视人格障碍/144

第一节 认识人格障碍/144

第二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146

第三节 依赖型人格障碍/148

第四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51

第五节 自恋型人格障碍/154

第六节 循环型人格障碍/156

第七节 攻击型人格障碍/158

第八节 偏执型人格障碍/161

第九节 表演型人格障碍/163

第十节 分裂样人格障碍/166

第十一节 边缘性人格障碍/168

第三部 成长中的烦恼与心理保健

 第一章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75

第一节 任性/177

第二节 焦虑症/179

第三节 自私/181

第四节 选择性缄默症/182

第五节 多动症/184

第六节 偷窃/187

第七节 吮拇指/189

第八节 撒谎/191

第九节 抑郁症/192

第十节 口吃/194

第十一节 强迫症/196

第十二节 恐惧障碍症/198

第十三节 孤独症/200

第十四节 偏食/203

第十五节 遗尿症/205

第十六节 肥胖症/208

第十七节 学习能力障碍/211

第十八节 睡眠障碍/213

第十九节 儿童的心理保健/216

 第二章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220

第一节 恋爱心理/222

第二节 自杀心理/225

第三节 逆反心理/228

第四节 孤独心理/230

第五节 嫉妒心理/232

第六节 自卑心理/234

第七节 挫折心理/235

第八节 焦虑心理/237

第九节 性心理/242

第十节 社交恐惧症/244

第十一节 犯罪心理/246

第十二节 吸烟饮酒心理/247

第十三节 青春期综合征/249

第十四节 青少年的心理保健/251

 第三章 中年常见的心理问题/254

第一节 职业适应与失业综合征/257

第二节 婚姻适应不良/260

第三节 中年挫折心理/262

第四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265

第五节 固定观念/269

第六节 婚外恋/269

第七节 婆媳冲突/271

第八节 更年期神经征/273

第九节 早衰综合征/273

第十节 中年“灰色”心理综合征/275

第十一节 中年人的心理保健/277

 第四章 老年常见的心理疾病/279

第一节 记忆障碍与老年性痴呆/281

第二节 睡眠障碍/284

第三节 恐惧衰老症/286

第四节 离退休综合征/287

第五节 疑病症和恐病症/288

第六节 焦虑与抑郁/290

第七节 老年期幻想、妄想症/291

第八节 单身孤独感/292

第九节 人老话多症/293

第十节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293

 第五章 心理防卫机制/297

第一节 心理压力/298

第二节 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299

第三节 自恋心理防卫机制(否定作用,外射,歪曲)/301

第四节 神经症心理防卫机制(潜抑,反向,隔离)/304

第五节 不成熟心理防卫机制(退行,内射,幻想)/308

第六节 成熟心理防卫机制(压抑,幽默,升华,利他)/311

第七节 其他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合理化,转移,补偿,抵消)/314

试读章节

第四节 挫折心理

【心理医生手册】

洋洋刚高考完,便一直愁眉苦脸、一副很难看的样子。不知怎的很想哭,似乎生活中的一切与想象中的都有很大的差距,他惆怅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本想等考试结束,好好放松一下,但一点心情也没有。为了这次考试,洋洋准备了好久,并且认为准备的挺充分的。可是在考试时做题的状态却非常差。洋洋只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总是要有优异成绩回报自己的付出吧,可是,根本没有。洋洋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表示怀疑,感觉周围一切都像死灰一样,没有一丝生机,没有一丝希望。的确,追求是一个过程,必须有回报。的确,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如果没有一丝成功还怎么再去期望成功呢?还怎么有奋斗的动力呢?

怎样看待挫折

心理学上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遭遇各种挫折的事情,学习上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利、同学同志之间的一时误会或摩擦、恋爱中的波折等,固然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但相对而言,毕竟是区区小事,还没有构成心理疾病。但若是严重的挫折,会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引起紧张、消沉、焦虑、惆怅、沮丧、忧伤、悲观、绝望。更甚者消极恶劣的情绪若长期得不到消除或缓解,就会直接损害身心健康,使人变得消沉颓废,萎靡不振;或愤愤不平,迁怒于人;或冷漠无情,玩世不恭;或导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轻生自杀,行凶犯罪。尤其是现代的青年人都有远大理想,热情高亢,但涉世浅薄、经验缺乏,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并且他们的感情又较脆弱,缺乏锻炼,耐力差,遭挫折后很容易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而不能自制和自拔。

因此,怎样对待逆境、应付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需要用行动做出抉择和回答。其实挫折对于一个生活的强者来说,就像一剂催人奋进的兴奋剂,可以提高他的认识水平、增强他的承受力、激发他的活力;但对一个弱者来说,则是削减他的成就感、降低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减弱自我控制力,或是发生行为偏差。

由此看来,就算在同样的挫折面前,人们的表现也会千差万别。所以。如何看待挫折,归根结底就是要看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

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

挫折的产生一般可分为两类因素,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1.外在因素。又可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

(1)实质环境: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的限制,严重的如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衰老疾病;轻微的如下雨无法去郊游等。

(2)社会环境:所有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人为的限制。例如因种族的不同;一对相爱的男女无法结婚,或由于考试制度的关系,使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却无用武之地。

2.内在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

(1)个人的生理条件,指个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以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如一个色盲者无法进医学院念书,或担任某些特殊的工作。

(2)动机的冲突,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并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时,而且互相对立或排斥,其中某一个动机获得满足,其他动机受到阻碍,则产生难于做出抉择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的冲突。  挫折心理的矫正

一想到挫折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孟子的至理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又该怎么样去面对呢?是逃避还是积极的解决呢?其实在生活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的一面。比如将幸福、欢乐比作太阳。那么,不幸、失败、挫折就可以比作月亮。人不能只企求永远在阳光下生活,在生活中从没有失败和挫折是不现实的。挫折既可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对挫折怎样认识和采取什么态度。

首先,应勇于承认挫折,勇敢地站在挫折面前。我们都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若没有经历困难,一直都一帆风顺,就犹如温室里的花草,虽鲜艳地绽放了,却丝毫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雪,很容易一折就断,这样的人就难以成才,难以有所作为。

其次,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耐挫折的能力。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承受力往往大不相同的。对挫折的耐受力,虽然与遗传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修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常自觉、有意识的锻炼,去培养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

最后,还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挫折的技巧。凡是经历磨砺、有修养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时,大都有一些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窍门。最典型的是倾诉法。

【心理医生提示】

倾诉法是近年来医学心理比较提倡的一种治疗心理失衡的方法。如果受到挫折后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随着语言的倾诉将失控力逐渐转化为有效控制。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失衡者的心理给以适当劝导,鼓起受挫人奋发图强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要享受倾诉后带来的快感。

总之,在挫折面前,不要总是埋怨上天的不公,你应该知道如果上天给了多给一个人的挫折,那上天就是想成就一个人。若想成就自己,那么就请把挫折想象为上天恩赐给你的最好的礼物吧!同时也请记住巴尔扎克的话吧:“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P33-36

序言

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是什么?伟大哲人说:“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从古希腊一直流传至今,当我们现在重温这句话的时候,对它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评价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要素构成。

物质自我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及家庭经济状况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追求的目标要量力而行,物质上的享受也要符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

社会自我是指对自己和亲戚朋友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富有理想,珍惜名誉,对事业具有较高抱负,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去实现它,这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如果过分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甚至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誊,这种虚荣心就偏离了社会自我的正确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遭挫折和失败。

精神自我包括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正确评价。例如,对是非、好坏、善恶等道德行为的认识评价;对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道德情感的评价;以及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的评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造成了一部分人心理失控。焦虑、浮躁、忧郁、恐惧、自卑等负面情绪使人们心理失衡,甚至失去生活动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正确了解心理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如何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整个社会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这本书所致力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从人们各个生活阶段常见的或普遍关心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人手,通过典型事例,对其外在表现、内在本质和产生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读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书是以详述心理疾病种类为主旨,力求在内容上严谨、详实,在形式上新颖,在方法上具体实用,文字上通俗易懂。既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又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或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做到“开卷有益”。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健康--细说心理疾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月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3778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9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