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社会达尔文主义(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起源于英国,却在美国结出了格外丰硕的果实。从内战结束到20世纪初,美国可谓“达尔文国度“,达尔文的影响无出其右,但也随时间而呈现不同的侧重。大体以1890年为界,此前为镀金时代,美国经济狂飙突进,社会思潮以个人式的达尔文主义为主,鼓吹自由放任、适者生存、丛林法则;此后美国步入进步时代,美国国内矛盾加剧,集体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跃居主流,作为种族主义、帝国主义的理论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达尔文主义陷入沉寂,但——只要社会存在掠夺性,它便有可能卷土重来。 作者简介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1916-197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历史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专注于美国政治、文化史研究。他博学善文、著述丰赡,曾两次获普利策奖(其作品《改革时代》和《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分别于1956年和1964年获此殊荣)。 目录 第一章 达尔文主义的到来 第二章 斯宾塞旋风 第三章 威廉·萨姆纳: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第四章 莱斯特·沃德:批判者 第五章 进化、伦理与社会 第六章 反对之声 第七章 实用主义的浪潮 第八章 进步时代的其他社会理论 第九章 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第十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写于1940年至1942 年间,最初于1944年出版 。我的初衷是写一部反思性 研究,并不希望它只成为某 个年代的剪影。然而,它还 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罗斯福 新政引发的政治和道德争议 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我的 观点已经发生了改变,和本 书最初出版时不再一致。但 在修订本书时,除了少数几 处实在难以容忍以外,我没 有对本书内容进行调整来让 它反映我目前的观点。在出 版后的几年里,一本书会成 长为独立的生命。作者若愿 意撒手,接受其独立的存在 ,这种健康的淡然,应属作 者之幸。 尽管在内容上没有进行 大刀阔斧的修改,但是我新 作了一篇序,调整了全书的 遣词造句,引进不少风格变 化,订正了一些错误的片段 ,澄清了一些含糊的片段, 还做了一些出于偏好的调整 。在这本书的再版上,碧翠 丝·科维特·霍夫施塔特 (Beatrice Kevitt Hofstadter)的贡献与笔者 相当。 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哥 伦比亚大学威廉·贝亚德·切 特奖学金、阿伯特·J.贝弗 里奇基金和美国历史学会的 费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达尔文主义(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
译者 | 译者:魏琦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36043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9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首版时间 | 2024-06-01 |
印刷时间 | 202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2 |
CIP核字 | 2024039809 |
中图分类号 | Q98-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3 |
宽 | 16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