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二哥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片冰?为这风,我很发愁。

现代文学史上,张兆和是一位被深深遮蔽掉的作家,也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妻子。她一生的低吟浅唱,使得她像天空缄默的飞鸟与原野缄默的百合。

这本集子,是历史上张兆和作品首次完整出版。

内容推荐

现代文学史上,张兆和是一位被深深遮蔽掉的作家。她一生的低吟浅唱,使得她像天空缄默的飞鸟与原野缄默的百合。她温润而贵重的性灵,以及光华内敛的文字,被阻挡在现代文学那一群“巨无霸”身影的背面,特别是被摆脱沈从文高大身影的背面——这几乎乃一切才女所命中注定的:休斯与普拉斯那样的“夫妻双璧”终于反目,而杨绛的韵味只好等钱钟书去世后才荡漾出来,李清照之灼灼文名竟不能令她摆脱被编婚的凄怆命运。

这本集子,是历史上张兆和作品首次完整出版,因此意义非同寻常。

目录

相遇·日记

 叫我如何办法呢

 没头没脑

 我终于到胡先生家去

 回苏

 心不定

 呼我“兆和小姐”

 月光泻满了一房

 我不得不谨慎

 他不免伤感的哭了半天

 写了一封信给莲

 想到一些难堪的事

 人生唯一的事

牵挂·情书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多远的路程多久的隔离啊

 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片冰

 附: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

  文化生活后鸭窠围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

  泸溪黄昏

湖畔·小说

 湖畔

 费家的二小

 小还的悲哀

 招弟和她的马

 玲玲

 附:三三

  月下小景

亲情·水

 大大和朱干干

 我到苏州来

 儿时杂忆

 飞来客——小鸽

 《从文家书》后记

 附: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半个字的电报

  一封快信和一页日记

张兆和年表

试读章节

费家的二小

二小在她自己家中,是一盏灯,一朵花,一簇欢欣。颜色光明眩目,声音清新悦耳,青春的愉快酿了一脸的微笑,样子在任何时节见了皆令人高兴。

父亲是个老农。这一家之主,田中锄田耗草劳作了一整天之后,全身筋骨为疲劳所浸透,带了点儿说不分明的埋怨,回到家来时,几乎快瘫倒了。只消二小迎面一声:“爸爸!”接着倒茶,打水,端长凳,摆碗放筷子,在老人面前跑来跑去一阵忙乱,老农一切的委屈,在这情形下,就完全打发尽了。

家中还有个哥哥,近三十岁了的人,还是一个单身汉子。由于天的吝啬同人的吝啬,世界上女人纵多,许多地方把人不当人作数,这正直诚实的庄稼人,似乎就永远不配得到一个女人。这人身体结实如公牛,性格忠厚如母牛。本地既连年水旱兵匪迭次而来,每个人皆应蓄了精力来对付那一块土地,每个人都得在自己一分灾难上担当一切。娶一个老婆既不是他的分,他就本本分分帮助老父亲耕田种地,从早到晚劳作。口渴了,伏在田塍小溪边,大碗的凉水喝下,饥饿了,凡是可吃的全从那张大口填进胃中去,夜了,就躺到自己木板床草席上睡觉。身体性格既强健循良如一种畜牲,故从不逃避工作,也不怀疑生存,不同城里人一样,胡思乱想打算发财交好运,同时也不头痛伤风害病。镇上一百个大手大脚农人中,一百个不同的外貌,一百个心,全是同样听天由命无所欲求浑浑然度过他们一生那么样的人,二小哥哥却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这人的确可算个很好的人。那分朴素的愚蠢,同大地正相亲洽。虽本镇人共通的坏处,在这个单身青年农人性格上同时也未尝不可以发现:有了机会,把严冽的烧酒灌到腹中去,全身发热发酵时,那种酒后脾气也真是脾气。爸爸,妹妹,不管是谁,到了那个时节,一切粗话野话全骂得出口。那时节,平时那一分好处也完全失掉了。但这人就并不常常喝酒。有时即或小醉了,人还一半清醒,同谁有了争执骂出野话时,一听到老父亲的叽咕,再经二小眼光光的望着,半嗔半劝的数说了一遍,这醉酒者便什么话也不敢再说,只老老实实的躺到自己铺上去,一会儿就睡着了。

二小在家中是顶小的一个人,但在许多地方又像顶大的一个人,家中不止哥哥有些事情怕她,爸爸甚至于也必需怕她。父子皆为这女孩子所慑服,二小自己也看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家中人得“怕”她,这总有个道理,可是她不必明白这道理。

二小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做闺女,按照本乡风气,未出嫁的闺女日常所做的事情:烧茶,煮饭,浆洗衣裳,把青菜蒸好,晾到太阳下去晒,再揉些盐放入大瓮里作霉干菜,用油枯灰浸煮自绩自织的麻布,回头又拿到小河里去漂白。……真可谓样样来得。每日照料两个男子的饮食以外,还得喂鸡,喂鸭,喂狗。她不拘做什么总那么一股精神,把一切事情作完了,便坐到小院中石碡碌上去,轻轻的唱着。为娱乐自己,娱乐家畜,总轻轻的温柔的唱着。

按照本乡的风气,一个女孩子生下地来,若果命运不派她出世时淹死在水里,就得很早送给人家做童养媳。二小出世时本应当溺死。可是母亲来不及打发这女孩子回去,自己就死掉了。爸爸怀念着母亲,却把二小好好的喂养下来,在一种俨然奇迹中使二小长大成人了。

本地习惯对于一个女孩子,不管如何为家中所重视,到了十二三总得给定下一个人家,十五六就筹备一份妆奁,嫁给一个男子,十七八左右,便规规矩矩替那人家生养孩子了。女孩子十六岁还不出嫁,少不了就成为隔壁邻舍婆婆妈妈来担忧发愁的人物了。

大家将想:“姑娘那么大了,不给打发出门,不进尼姑庵就只有嫁四十五十的老癞子填房,真是古怪的爸爸妈妈。”  这种女孩子若出门到别处去,老年人望着那苗条身个子。大而乌黑的辫发,总忧愁似的,替自然与习惯叫屈。女孩子既熟透了,应当在自然方面担负一分义务,逃避这义务便是罪过。照习惯说来,十六岁女孩子已不许搁在家中。这些人似乎正为这点原因发愁。

二小今年恰巧满十六岁,一个结结实实的大个子,一头乌油油的黑头发,眉眼端端正正,身材灵活,挑水煮饭洗衣绩麻样样都来得。又会作一手好针线,正是镇上每个单身汉子心目中的活观音。年轻人见她在井边打水,走过身时总得想法子替她出点力,就便说两句痴话。女孩子见她时,不妒忌她的便得亲近她。做父母的全想有那分福气,把这女孩子一花轿抬进屋里来做媳妇。

由于二小体面,能干,庄重,和气,且那么一包年龄还得不到一个主子,因此自然就忙坏了许多做媒的人。媒人来了一趟又是一趟,提亲的去了一家又是一家,这里面自然也就并不缺少多少本镇上令人看来眼热的人家。可是那个爸爸,那个哥哥,再加上她自己,不拘某个媒人上门时,其中总有一种理由,把这来人的提议打消。无论你有多少田地,姑爷生长得如何一表人材,如何俊,无论你媒人多么伶牙利齿能言会说,为人古怪的费老爹那一关,首先就不容易通过。

人来时,和气得同贩牛商人见税官神气,一面喝着苦茶,一面谈闲天。先是装成从容不迫的神气,讨论米价盐价,后来方慢慢转到婚事上来。

这一方面虽绕着弯子提这件事,那方面却常常不必来人把话说毕,就提到了结论,一切无商量余地!

来人解事的,见失败了,为自己留着个希望,预备再来一趟,必定说:

“大伯,大伯,你听我说,这件事就这么那么办,过些日子我再来取一个信,留句话到十天半月说也不迟。”

那老爹总摇着斑白的头颅,即刻把半月后的答覆告诉来人:

“早早的我就说也得了,用不着十天半月。我告诉你:‘不成!”’

那人若不知趣,还是用一种由于习惯装成的笑容,把脸子压得扁扁的,再来说废话,老人便不作声,自己扬长走开了。

老爹不管有人无人心里总那么转着:做媳妇的日子长,做女儿的日子短,要给人,也得过两年再说。也许这算得是一种私心,然而天下做父母的,若果女儿乖巧解事,谁没有这种私心。

由于老爹的固执,许多人都不得不在这老爹固执的摇头之下,将一把希望抛去。

就因为老爹言语上那点神气,许久总还保留到一些人记忆上,大家失望之余,便自言自语的议论着:“老头子眼睛生在头顶上,只望见天上的星子。女儿还小,一百岁还小,这会子不给人,过两年搁老了时,白送给屠户,屠户人家还不要哩!”

但凡认识过二小的一切人,却仍然那么欢喜二小。一说及费家二小,对于老爹的固执不大原谅,对于二小的命运,必代为抱屈似的,用惋惜口吻来讨论这个人。

“二小命不好,娘早早的撒了手就走开不管了;若做娘的活在地面上,自己记起自己做新媳妇的规矩,也不会把个好女儿白糟塌了。”

“只因为那古板老头子,从不放口,好像等薛仁贵似的等着,不知将来谁骑了白马来招亲!”

P79-82

序言

与沈从文无关

——序《与二哥书》

丹麦哲学家日兰·克尔凯郭尔狂热喜爱两样东西:天空的飞鸟与原野的百合。因为它们身上有一种“神圣的缄默”。

谈及这两样东西,他还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你应当重新成为孩子。”

现代文学史上。张兆和是一位被深深遮蔽掉的作家。她一生的低吟浅唱,使得她像天空缄默的飞鸟与原野缄默的百合。她温润而贵重的性灵,以及光华内敛的文字,被阻挡在现代文学那一群“巨无霸”身影的背面,特别是被阻挡在沈从文高大身影的背面——这几乎乃一切才女所命中注定的:休斯与普拉斯那样的“夫妻双璧”终于反目,而杨绛的韵味只好等钱钟书去世后才荡漾出来,李清照之灼灼文名竟不能令她摆脱被骗婚的凄怆命运。

自存在的元意义而言,作家与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重新回归到孩童的境界——以孩童来自天性的勇气,去质疑这个已被全面物拘化了的不可救药的世界。我指的是那“一种自我完全舒展的状态,其中蕴含着由心灵的澄明而显现出来的生机”。张兆和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一个教养上乘的女子,如何以一种筒约而澄明的孩子般的态度,于面对起伏明灭、叵测无常的历史的同时,转身来面对匮乏无趣、庸常花俗的日常生活。与丈夫沈从文对断井颓垣之历史的怅惘感喟不同,她的“二小”、“招弟”“小还”、“玲玲”们,于憨朴纯真背后更有一种干净与坚韧,进而引导我们窥见了如何描述“活着”、甚至干脆如何“活着”的哲学。

一部现当代小说史,要么拼命烘托那些自居为历史使命的“气吞山河”的庞然大物;要么就去记录那些最终皈依了日常生活的沉沦者。我拒绝阅读当代小说的理由很简单——作家们总在告诫那些被存在的痛苦吓得无所适从的读者:何妨用取消行动来取消失败!或许他们是想展览这一幅被秩序钳抓着的耸着身子的爬虫群图景使读者羞愧,激怒读者,刺激读者去查究吞噬成长的琐碎生活背后更深广的生存匮乏根源,催促读者去做梦……我并未看出这样的企图,看见更多的是对人生目标感与成就感阙如而产生的挫折与焦虑的抚慰,更多的是对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的蚊虫般的生命的讴歌。盘点一下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无处不见粗鄙的欲望对人的鞭策与奴役,抑或人对日常生活的无条件投降! “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式的当代生活把我们囚闭在异化的“牢笼”里,当下小说明显地卫护着这一事实。张兆和文字呈示的孩子气般的安谧,实在是对当下这些颇具“笨伯”气质小说的无声的讽刺。

作为一个反证,张兆和作品表明在一个“祛除巫魅” (一切终极与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的世俗化生活世界中,有一种文字,有一种生活,有一种人,以圣埃克苏佩里般的寓言姿态,以汉语的面貌呈现过。当代文艺印兆的那个韦伯、舍勒、马尔库塞、安东尼·吉登斯等西哲所担忧的现代性困境的中国版本(一方面是物欲的无所不能;一方面是超验精神大面积萎缩的文化败血症)不会因为张兆和的出场而出现任何挑战。因为张兆和的被重新认识,根本无从如顾准、陈寅恪“出土”那样构成一场文化事故。但张兆和出场了,经验世界自身生产自身的控制方式(比如工具理性与实用理性)将生活全面物质化,以建立一个具体的、在空间上可以确定位置与形状的“人间天堂”的强硬逻辑。总不能永远那么霸道且不容置疑吧。张兆和的疑惑也是我们的疑惑——它真的是天堂吗?没准儿它是一个“动物园”呢?

可能是个误会,因为没有几个人喜欢通过读书彻底消灭自己的贪嗔痴,大家要的是《读者》式的按摩心灵的小品文,不要灵魂的撕扯冲突,不要日常生活被“重述”的旨趣。但不可否认,一定还有人喜爱张兆和这样的“异数”……真搞笑,张兆和竟然成了“异数”。

这本集子,是历史上张兆和作品首次完整出版,因此意义非同寻常。  其中不少篇目是与沈从文先生的唱酬(他俩的爱情简直是传奇,读读张允和那篇《半个字的电报》吧,简直要羡煞大家),但自成机杼,所以从品质上说,与沈从文无关。

是为序。

樊国宾

2007.5.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二哥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兆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4167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