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十二个天体(地球编年史第1部)
内容
编辑推荐

30周年双里程碑庆典纪念版。

突破性的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无可争辩的文献证据:关于地球的起源和人类在天上的祖先。

超越30年一丝不苟的探索,《第十二个天体》将《创世纪》中大洪水、巴别塔以及娶人类女儿为妻的纳菲力姆的故事,视作事实而非神话那样进行研究。通过将《圣经》故事与苏美尔、巴比伦泥板文献汇总,它挑战着现存的地球和人类的起源观,并向人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和史前观。

内容推荐

年复一年,一震惊世人的证据被不断地发现,它们挑战着早已建立的地球生命起源论,并用这些证据向我们证明,一个更为先进的地外文明曾在我们的星球上居住过。

带有革命意义的《地球编年史》丛书的第一部,它提供的不可反驳的证据,强烈地证明了那颗“谜之行星”—一尼此鲁的存在。它告诉我们,其上的宇航员为什么要在数个时代之前来到地球,并通过他们的形象造人。

超越30年一丝不苟的探索,《第十二个天体》将《创世纪》中大洪水、巴别塔以及娶人类女儿为妻的纳菲力姆的故事,视作事实而非神话那样进行研究。通过将《圣经》故事与苏美尔、巴比伦泥板文献汇总,它挑战着现存的地球和人类的起源观,并向人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和史前观。

目录

30周年双里程碑庆典纪念版序

初版前言

引用来源

第一章 无尽的开端

第二章 突如其来的文明

第三章 天地众神

第四章 苏美尔:神的领地

第五章 纳菲力姆.火箭中的人

第六章 第十二个天体

第七章 创世史诗

第八章 天国的王权

第九章 着陆地球

第十章 众神之城

第十一章 阿努纳奇的兵变

第十二章 创造人类

第十三章 众生的末日

第十四章 当诸神逃离地球

第十五章 地上的王权

试读章节

在所有用于支撑我们信念的证据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就是人类本身。对地球而言,从许多方面来看,现代人类(Modem Man),也即智人(Homo Sapiens),都是一个外来物种。

自从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用进化论的强大证据,打击了那些传统的学者和神学家,人们对地球生命来源的追寻,就可以从人类一直回溯到灵长类、哺乳类、脊椎类,以及那之前10亿年前后的更加低等的生命形式。人们推测,那就是生命诞生的初始。

然而当我们真正接触到这些“初始”,当我们深入思考,生命是否也存在于我们星系的其他地方甚至星系之外后,学者们开始为地球孕育了生命的说法感到不安:不知为什么,生命似乎并不该属于这里。如果这一切都只是源于一系列随机的化学反应,那为什么地球生物会有——而且只有一个单一的来源,而不是许多个?

此外,为什么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为丰富的那些化学元素,在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内的含量比例却微乎其微?与进化论的观点所要求的恰恰相反,几乎所有这些生命体内含有的化学成分,都是我们的星球所稀缺的。

难道生命是从宇宙中其他地方来到地球的吗?

人类在进化链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一个困惑。这里,找到了一个破掉的颅骨,那里,找到一个颚骨……起初,学者们还以为人类是在5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但当更加古老的化石发现之后,人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进化就像一个运作中的磨坊,那它的磨盘转动得可比想象中慢多了。猿(Ape),人类的祖先,现己发现出现于令人难以置信的2500万年之前。在东非的考察发现,他们在最早大约1400万年前就开始向类人猿(Hominids)转变。从那时起大约1100万年之后,第一个有资格被称作人的类人猿才真正出现。

被承认为最早的类人猿,“高级南方古猿”(Advanced AuStralo—Pithecus),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于东非相同的地方。之后又花了近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为直立人(Homo Erectus)。最后,在另一个90万年后,第一批原始人类(Primitive Man)出现了,他们被称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他们得名于最早被发现的德国尼安德特河谷(Neanderthal)。

虽然在尼安德特人和南方古猿之间有着超过200万年的时间,但他们所使用的工具——锋利的锐石——是非常相似的;并且,从外貌上看,他们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见图1)。

接着,无从解释的事突然发生了:在并不遥远的3.5万年前,人类的另一族群——智人(有思想的人)——出现了,就像他们本来就在那儿一样;随之而来的是尼安德特人从地球表面的突然消失。这些近代人——克罗马农人 (CroMagnonman,发现于法国西南部一个同名石窟中)——看上去和我们长得如此相似,如果穿上现代人的服饰,那么他们将遁形于任何一个欧洲或者美国城市的人流中。

因为他们创造的那些宏伟的洞穴壁画,他们起初被叫做穴居人(caVemen)。事实上,他们能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游移,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在他们所到之处用石头或兽皮修建棚屋。

百万年来,人类的工具都是形状简单且便于使用的石头,然而克罗马农人却使用木头和兽骨制造出特殊的工具和武器。他们不再是所谓的“裸猿”(Naked Ape),因为他们将兽皮穿在了身上。

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住在由族长带领的属于自己的氏族中。他们的壁画证明了他们对艺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有些壁画和雕刻带着明显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对某位母亲女神(Mother Goddess)的崇拜——在某些时候,她是用新月符号来表示的。他们知道埋葬死者,而旦必须这么做。显然,他们已经有了哲学方面的思考,比如生命、死亡,甚至可能还包括了来世。  克罗马农人的出现尽管神秘难解,不过还有更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他现代人的遗迹被陆续发现——从地理位置上包括英国的斯旺司孔人(swanscombe Man)、德国的施泰因海姆人(Steinheim Man)和意大利的蒙特玛利亚人(Montmaria Man)——说明克罗马农人显然源于25万年前,那些生活在西亚或北非的类现代人的某个古老分支。

现代人的出现比直立人晚70万年,同时又比尼安德特人早20万年,这绝对是难以置信的。因为这样一来,智人就如此极端地背离了本应缓慢之极的进化过程,同时还拥有了许多类似我们才有的功能,比如语言的能力。这与之前的灵长类动物可是完全不同的。

一位很有权威的专家正在研究这一课题,他是狄奥多西·杜布赞斯基教授(Theodosius Dobzhansky)。他的著作《进化中的人类》(Mankind Evolving)对这个进化期出现在地球进入冰河时代之际感到极为困惑,因为对进化进程来说,这是最为不利的时期。

他指出:智人完全缺乏此前的物种身上我们已知的一些特征,但又额外拥有一些以前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新特征。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人有许多近亲和支系,但没有先祖。智人的起源因此成了一个难题。”

那么,现代人的祖先是如何突然出现在大约30万年前,而不是在经过200万年或300万年的漫长的进化发展之后?我们是否是从其他地方来到地球的?或者,像是《旧约》和其他古代文献所说的那样,是神创造了我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文明始于何处,并且查明了它一旦开始以后是如何发展的。但未知的是:为什么文明会突然产生?令现在许多学者郁闷不已的一个证据是:从所有的数据来看,人类都不应该拥有文明。没有任何显著的理由显示,我们应该变得比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中,或者新几内亚难以接近的区域中,那些原始部落更加文明和开化。

但是,正如我们被告知的,这些部落成员至今都生活在石器时代,因为他们与世隔绝了。但是,是与什么相隔绝呢?既然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他们不能像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的那样,通过他们自己学得科学技术知识呢?然而,真正的困惑,并不是布希曼人(Bushmen,意为“丛林人”,生活在南部非洲,靠狩猎为生,1950年才局部转入农耕社会)的落后,而是我们的先进;因为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如果是按照正常的进化方式,那么,现在人类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种应该是布希曼人,而不是我们。

人类花了200万年的时间,才在使用石头的时候发现,可以通过打磨而让它们变得更为合适和顺手,并由此开始了“工具行业”(tool industriesg)那么,何不又再花上200万年去学习如何应用其他材料,然后再用i00万年去掌握数学、工程学和天文学?

虽然克罗马农人没有制造出天文望远镜,也不会使用金属,但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们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带有革命性的文明。他们修建棚屋的能力及灵活性,他们对穿上衣服的渴望,他们制造的工具,他们的艺术作品……凡此种种,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其突然的高度文明,在为即将向下繁衍的人类文化拉开序幕。之后,将是这一进程的无尽延续。P1-3

序言

谨以本书的此一版本献给双里程碑庆典(celebration of a double milestone)的读者。首先,它属于《地球编年史》系列;其次,它的发行标志着这套丛书的第一部迎来了首发30周年纪念版。

在出版史上,尤其是非文学类作品中,很少有这样在出版界风靡多年、持续畅销的读物。《第十二个天体》做到的不仅如此,还有更大的突破:它的平装版在美’国知名出版社AVON BOOKS印刷了45次!这是一个记录。此外,还有22个语种的翻译版本同时面世。包括英语在内的不同语言的硬壳精装版、软壳精装版、平装版、口袋版、磁带版甚至盲文版……都在不断地重复出版,使这套书已有了上千万的读者,并时常被引用(当然,免不了也被错误地引用)。无数的书刊和媒体都称它为“经典”。

不过,当我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从没有预料过它会被置于如此炫目的高度,也没有想过它,不,是它们,最终竟会有七本,成了厚厚的丛书。事实上,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我竟会在标题上加入“天体(Planet)”二字。我唯一的动力和渴望就是还原《圣经》中的真实身份。纳菲力姆(Nefilim)并非《圣经》中提到的巨人(Giants),而是被苏美尔人(SLlinerian)的神话称为阿努纳奇(Anunnaki)的天外来客。这种全新的认识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前景。最重要的突破来自于对苏美尔以及巴比伦(Babylon)的创世史诗(Epic of creation)的重新认识——它们是一份古老而精细的科学文档。我从中得出的结论尊重了一个古老的观点,即:在太阳系中,在我们目前已知并安居的行星地球之外,至少还有一个星球曾经是能够供某种生命生存的,并且,它与我们有着无比深刻的联系。显然,这事关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以及发生在遥远过去的空间旅行。对我来说,这种认识预示了之后一系列在30年前想都不会想的科学研究,诸如太空穿梭、基因探索和其他各个不可思议的方面。

本书显示了进化论和《圣经》的冲突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将是持久的。我相信这一点,因为它告诉我们人类起源的真相,以及——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广袤的宇宙多维度时空中,我们并不孤独。

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

2006年10月于纽约

书评(媒体评论)

“刺激……难以置信……激进主义……但你不得不相信。”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十二个天体(地球编年史第1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撒迦利亚·西琴
译者 宋易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6747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3-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8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