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作家笔下的厦门/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4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我市的历史文化面貌、山水胜景及风情风物。该书收集了多位名家好手的优秀作品,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多层面展示了客家历史文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也有利于增进两岸读者的文化认同。

内容推荐

厦门市位于福建东南部,是全国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六个经济特区之一。它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全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民国建筑融为一体。由于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开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由于厦门的地形就像一只白鹭,因此被人称为“鹭岛”……

本书是“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之一,该丛书是以海峡西岸20城市和东岸台湾7个城市作为区域概念、由两岸作家共同撰写、两岸出版单位合作出版的,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的合作新模式。

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

厦门城的来历

胡里炮台

古刹南普陀

南普陀寺

鼓浪屿的建筑和历史

风云荟萃中山路

发现古堡

拜访古代先贤

吴夲:济世神医万古名

苏颂:志存高远敢为人先

抗清义士郑成功

黄慎在厦门

公明慈惠苏廷玉

感悟绿色山水

我爱厦门

厦门,我的半岛

读厦门岛

绝代佳人鼓浪屿

迷津不知返

白鹭和日光岩

我的鼓浪屿情结

更喜筼筜夜色美

大嶝一寸土

我的南方之强——厦门大学

怀念集美

厦门园博园

竹坝行

品味地方风情

三角梅之献

厦门抒情

厦门的中秋博饼

厦门第一风味小吃——土笋冻

雨中的马拉松

南音·琴韵

厦门音乐之旅

解读厦门

试读章节

在厦门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岛上只有黑色的石头和绿色的树林,一群浑身雪白的白鹭飞到这里,爱上了这个黑色和绿色的海岛。它们在树林里栖息,在沙滩上漫步,在海水里嬉戏。这里没有别的飞禽走兽,也没有人们来惊扰。于是,白鹭成了岛上的主人。当人们第一次来到岛上的时候,看见大群白鹭漂游在水面上,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鹭江”,把这个岛屿叫做“鹭岛”。

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岛上才有人居住?考古学家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石器和陶器,认为大约3000年前,就有人在岛上生活。可是,这个岛屿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却是从唐朝才开始的。如果到著名的古寺——南普陀去参观,就可以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说明南普陀和泉州的开元寺一样,最初是在唐朝建造的。根据记载,在唐朝,有薛、陈两个家族从外地迁居到这个岛上。薛氏住在洪济山的西北,陈氏住在南面的金榜山下,当时有“南陈北薛”之称。南普陀最初是在陈家施田52亩作为寺址。到五代时,有人加以重建,名为泗洲寺。宋朝时,和尚文翠建普照寺。这些寺庙就是南普陀的前身。

厦门人民的劳动祖先,在这里披荆斩棘,辛勤垦殖。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离现在大约1000年),生产出一种水稻良种。“一茎数穗”,从此,这个无名的小岛才被人称为“嘉禾屿”——五谷丰登的岛屿。这是厦门的第一个名称。

到了元代,在这里设立了嘉禾千户所,这里厦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军事机构。所谓“千户”就是“千夫之长”。元代的千户所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有兵700名以上,中等500,下等也有300名。可见,这个海岛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元朝当局的重视了。

明朝以来,倭寇不断地侵扰我国沿海各省。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海防,派江夏侯周德兴来福建沿海增设了许多卫所。闽南的永宁卫,分设左、右、中、前、后5个所,中、左二所驻在这个岛上,所以称为中左所。《明史》写道:“(周)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那时“移永宁卫中左所官军于厦门,筑城守御,遂为中左千户所。设指挥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指挥百户一员、镇抚一员,隶福建都指挥使,额兵一千二百四名”。大约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建成厦门城,从此才出现厦门的名称。

在明朝,厦门和中左所两个名称同时使用。有时中左所指的是全岛,而厦门则是指城内一带。

P3-5

序言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即将付梓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这是两岸出版业界携手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很有创意、新意、意义,可喜可贺。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的“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和台湾7个代表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的历史文化,进行审视梳理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丛书的出版,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海峡、紧扣时代。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二是选文精当、点面结合。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三是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丛书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四是两岸携手、创新合作。丛书从文化寻踪入手,由两岸业界携手,在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紧密合作,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

海峡两岸各界对本丛书的出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丛书题词。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江丙坤、蒋孝严、黄敏惠以及胡志强等也为丛书出版题词祝贺。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处于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希望两岸出版业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谱写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作家笔下的厦门/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95078
开本 32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