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长之 作品系列:鲁迅批判(增订本)
内容
内容简介

《鲁迅批判》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专著,是唯一经过鲁迅生前披阅的批评鲁迅的专著,也是迄今在研究鲁迅领域中引文率*高的专著。

本书成书于1935年,出版于1936年,出版不久鲁迅即逝世。鲁迅生前看过印前的书稿,并就书中涉及他的作品的创作时间有所订正。

此次出版《鲁迅批判》增订本,除了保留原书中的全部篇目,又增加了14篇文章作为附录,如《阿Q正传》之新评价、鲁迅美学思想初探、文学史家的鲁迅、鲁迅和嵇康等,进一步全面呈现作为批评家的李长之关于鲁迅研究的全部成果。

作者简介
李长之

(1910--1978)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西洋哲学史》《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等,影响深远。

目录

三版题记/

序/

一 导言:鲁迅之思想性格与环境/

二 鲁迅之生活及其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

三 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

Ⅰ 鲁迅创作之一般的考察及鲁迅创作中之最完整的艺术/

Ⅱ 《阿Q正传》之艺术价值的新估/

Ⅲ 鲁迅作品中的抒情成分/

Ⅳ 鲁迅在文艺创作上的失败之作/

四 鲁迅之杂感文/

五 总结:诗人和战士的鲁迅,鲁迅之本质及其批评/

后记/

附录

鲁迅/

《阿Q正传》之新评价 /

《三闲集》

——鲁迅最近的杂感散文集/

鲁迅和景宋的通信集

——两地书/

鲁迅《伪自由书》/

鲁迅创作中表现之人生观

——鲁迅批判之五 /

《热风》以前之鲁迅

——鲁迅批判之七 /

鲁迅著译工作的总检讨

——鲁迅批判之十/

哀鲁迅先生/

鲁迅和我们

——在北平师大鲁迅纪念会上讲/

鲁迅在文艺批评工作上的启示

——十月二十日在中法大学讲演稿/

鲁迅先生和杂文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鲁迅对文艺批评的期待/

鲁迅美学思想初探/

文学史家的鲁迅/

鲁迅和嵇康/

关于李长之的《鲁迅批判》 于天池 李书/

精彩书摘

诗人和战士的鲁迅

鲁迅在性格上是内倾的,他不善于如通常人之处理生活。他宁愿孤独,而不欢喜“群”。

景宋说他“是爱怕羞的”,又告诉我们,“他自以为不会做事”(《鲁迅在广东》,页五二,五三),我想这是他的真面目。

在一般人所认为极容易的事,在他就不能,也不耐了:他在厦门时的听差和吃饭问题吧:

关于我所用的听差的事,说起来话长了。初来时确是好的,现在也许还不坏,但自从伏园要他的朋友给大家包饭之后,他就忙得很,不大见面。后来他的朋友因为有几个人不大肯付钱(这是据听差说的),一怒而去,几个人就算了,而还有几人却要他接办。此事由伏园开端,我也没法禁止,也无从一一去接洽,劝他们另寻别人。现在这听差是忙,钱不够,我的饭钱和他自己的工钱,都已豫支一月以上,又伏园临走宣言:自己不在时仍付饭钱。然而只是一句话,现在这一笔帐也在向我索取。

——《两地书》,页一四七

结果呢,他说:“我本来不善于管这些琐事,所以常常弄得头昏眼花。”之后,菜又不好吃了,伏园自己还可以作一点汤,他却只会烧白开水,什么菜也不会做。(《两地书》,页一七九)

我们见不少为鲁迅作的访问记都说,他的衣饰是质朴的,并不讲究,这一方面当然是根于他的并不爱美的天性,另一方面却也表现他不善于注意生活上的小节了。在这种地方,我们不难想像倘若是一个精明强干,长于任事的人,是如何重视着的,于此便也可以见一个好对照。

鲁迅自己说:“我一生的失计,即在向来不为自己生活打算。”(《两地书》,页一七五)所谓不修边幅,不讲究衣饰,正是这一方面的小小的透露。

他常是对环境加以愤恨,他讨厌一般人的“语言无味”,他慨然于天下浅薄者之多(《两地书》,页八九),他甚而只愿意独自躲在房里看书(《两地书》,页一一七),他处处有对“群”的恶感。他形容厦门大学:

我新近想到了一句话,可以形容这学校的,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然而虽是这样的地方,人物却各式俱有,正如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其中有一般“妾妇”们,上面已经说过了。还有希望得爱,以九元一盒的糖果恭送女教员的老外国教授!有和著名的美人结婚,三月复离的青年教授;有以异性为玩艺儿,每年一定和一个人往来,先引之而终拒之的密斯先生;有打听糖果所在,群往吃之的无耻之徒……。

——《两地书》,页一三一

他的结论是:“世事大概差不多,地的繁华和荒僻,人的多少,都没有多大关系。”他之极端憎恶态度,是溢于言表了。

他和群愚是立于一种不能相安的地步,所以他说,“我在群集里面,是向来坐不久的”(《两地书》,页一八),所以他说:“离开了那些无聊人,亦不必一同吃饭,听些无聊话了,这就很舒服”(《两地书》,页九六)。在应酬方面,他是宁使其少,而不使其多,甚而加以拒绝。关于这,景宋当然知道得最清楚(《两地书》,页一六三),林语堂却也有同样的记载,以为:“常常辞谢宴会的邀请”,已是“他的习惯”(见其用英文写在《中国评论周报》上的《鲁迅》一文)。

这种不爱“群”,而爱孤独,不喜事,而喜驰骋于思索情绪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谓“内倾”的。在这里,可说发现了鲁迅第一个不能写长篇小说的根由了,并且说明了为什么他只有农村的描写成功,而写到都市就失败的原故。这是因为,写小说得客观些,得各样的社会打进去,又非取一个冷然的观照的态度不行。长于写小说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是十分活动,十分适应,十分圆通的人,虽然他内心里须仍有一种倔强的哀感在。鲁迅不然,用我们用过的说法,他对于人生,是太迫切,太贴近了,他没有那么从容,他一不耐,就愤然而去了,或者躲起来,这都不便利于一个人写小说,宴会就加以拒绝,群集里就坐不久,这尤其不是小说家的风度。

然而他写农村是好的,这是因为那是他早年的印象了,他心情上还没至于这末厌憎环境。所以他可以有所体验,而渲染到纸上。此后他的性格,却慢慢定形了,所以虽生长在都市,却没有体会到都市,因而他没有写都市人生活的满意的作品。一旦他的农村的体验写完了,他就已经没有什么可写,所以他在一九二五年以后,便几乎没有创作了。

在当代的文人中,恐怕再没有鲁迅那样留心各种报纸的了吧,这是从他的杂感中可以看得出的,倘若我们想到这是不能在实生活里体验,因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的补偿时,就可见是多么自然的事了!

就在这种意味上,所以我愿意确定鲁迅是诗人,主观而抒情的诗人,却并不是客观的多方面的小说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长之 作品系列:鲁迅批判(增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70128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35000
出版时间 2021-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I210.9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