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生六记
内容
试读章节

??译文:

??我出生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即癸未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正赶上太平光景的年代,我的家庭也属于官宦家庭,在苏州沧浪亭旁边,上天对我算是非常厚待了。苏东坡曾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不把我的人生记录下来,那么就太辜负上苍的厚待了。《关睢》被列于诗三百篇的开篇,所以将夫妇之间的事情列在首卷,以这个顺序来记载。令我羞愧的是,我少年的时候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只不过是把发生过的真实事情记载下来罢了,如果偏要考究我的文法,那就好比对着蒙尘的镜子,挑剔它不够明亮了。

??我小时候,与金沙的于氏定过亲,结果她在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娶了陈氏,陈氏名芸,字淑珍,是我的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她从小就非常聪颖,学说话时,就听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她就能背诵了。她四岁的时候死了父亲,只留下她和母亲金氏以及幼弟克昌,家徒四壁,生活十分窘迫。芸年纪稍大之后,针线活做得很好,一家三口就靠她的双手养活,连她弟弟上学的学费也没缺少过。一天,芸偶然从一个竹制的书箱中找到一本载有白居易那首《琵琶行》的书,挨个认字,从这时候才开始识字。从此,在刺绣的闲暇,慢慢地也学会了吟诗,甚至还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

??我十三岁那年,跟着母亲去舅母家探亲,和芸见了面,也有幸见到她的诗作。虽然我感叹她才思俊秀,心里却担心写出这样的诗句恐怕不是很有福气的人,只是心里始终放不下她,就跟母亲说:“如果您要给儿子择妻,儿子是非淑珍姐姐不娶!”好在母亲也喜欢芸的温柔的性情,当即就脱下自己手上的金戒指作为聘礼,缔结了芸与我的婚约。那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

??有一年的冬天,芸的堂姐出嫁,我又跟着母亲去了舅母家。芸虽跟我同岁,却比我大十个月,我俩从小就以姐弟相称,这时还依旧称呼她为淑姐。到她家时,看见满屋子人都穿得很光鲜,唯独芸上下素淡,仅仅穿着一双新鞋。那双鞋绣制得很精巧,我问她,鞋子是从哪里来的,这才知道是她自己做的,我这时也知道她的聪慧并不仅仅体现在笔墨之上,心中对她也多了几分好感。芸的身材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清目秀,顾盼神飞,就是两颗门齿稍稍外露,不是很有福的面相。但是她有一种缠绵的神态,真让人心向往之。

??我要过她的诗稿来一看,有的仅成一联,有的只写了三四句,大都是未完成的。我问是什么缘故,她笑着说:“这些诗都是即兴所作,没有老师指点,希望有个能当我老师的知己,我们一起推敲完成它,岂不更妙。”

??听着她的话语,我想到了一句诗,便在芸的诗稿上题了“锦囊佳句”四个字。谁知,这四字戏言,却预示了芸后来早夭的命运。现在回想起来,冥冥中似有天意,早已安排好了。

??这天晚上,将接亲的亲友送至城外,再返回时,已是半夜时分,我肚饥难耐,便让仆人们拿些吃的,仆人拿来枣脯,我嫌太甜没吃。这时,芸偷偷地扯了扯我的衣袖,示意让我去她的房间。进了她的屋子,看见桌上摆有热粥和小菜,我高兴地拿起筷子就吃。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喊她:“淑妹出来下!”芸赶忙把门关上说:“我累了,要睡下了。”玉衡将门推开,跻身而入,看见我在吃粥,就笑眯眯地看着芸说:“刚才我来要粥,你说没了,原来藏起来专门给你的夫婿吃呀?”芸窘得躲了出去。玉衡将这事告知长辈,全家上下也都笑话她。我也非常尴尬,一赌气就带着老仆人先回家了。(P20-21)

书评(媒体评论)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林语堂

??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国学大师陈寅恪

目录

序言

卷一?闺房记乐

卷二?闲情记趣

卷三?坎坷记愁

卷四?浪游记快

附录

卷五?中山记历

卷六?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纪事表

序言

??陈芸是《浮生六记》的灵魂。

??若沈复生前知自己的这本自传体散文有朝一日会出版,定会嘱咐出版方在书的扉页加上一句“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爱妻陈芸”。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沈复带着记忆的滤镜不惜笔墨地描写了与陈芸相处的日常。在沈复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我们得以知晓这位鲁迅先生眼中“中国第一美人”、林语堂先生笔下“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模样。她的生命绚烂如烟花,曾在清乾隆年间如此唯美地绽放过。

??陈芸天资聪颖,蕙质兰心。学说话时听讲一遍《琵琶记》便能背诵。自学识字,通晓吟诗诵词,写的句子“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颇有李清照神韵。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自觉得用诗书来武装头脑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家里的书,凡是残缺不全的,陈芸都会搜集整齐,分门别类,汇集成册。在女红刺绣、主持家务之余,她会沉浸在旧书画的世界乐此不疲。正因腹有诗书作基础,她与沈复才成了知音。二人志趣相投,感情甚笃。生活日复一日淡如白开水,但二人心有灵犀地研习书卷、评古说今、赏月品花、饮酒喝茶,把日子过得诗情画意,有滋有味。陈芸惊艳了沈复的时光,多少年后,沈复依然清晰地记得陈芸和她谈论石头如何取材、怎样摆放才能让盆景更有妙趣,记得陈芸想出把蝴蝶做成标本让瓶插更有生机的创意,等等。似乎一块顽石,一朵小花,有陈芸在,都能让人开心起来,念及这世间的美好。

??陈芸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她并不苦口婆心地规劝丈夫努力奋斗觅封侯,也不会在捉襟见肘时敦促丈夫快马加鞭为稻粱谋。他们穷,但都无意于功名利禄。认为“布衣暖,饭菜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就是最理想的“神仙生活”。她会尽自己所能勤俭持家,把生活过得体面。从起居饮食到衣服器皿再到房舍,陈芸都会规划得适宜俭省而不失雅洁。于是枫叶竹枝、乱草荆棘经过他们的创造,都成了艺术品;一饭一蔬、茶酒小菜经过陈芸的娴熟厨艺,都成了人间至味。陈芸温暖了沈复的时光,多少年后,沈复依然清晰地记得陈芸每天用餐必吃茶泡饭,喜欢配臭腐乳、虾卤瓜;记得陈芸给自己做的梅花盒;记得荷花初绽时,陈芸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次日清晨取出,用雨水泡茶,香韵不绝,等等。似乎一点一滴,一丝一缕,有陈芸在,才有了活力与意义。

??《浮生六记》共六记,妙在《闺房记乐》《闲情记趣》这两记。随着沈复细腻的笔触,明眸皓齿、聪明精致、温婉善良的陈芸像从画卷里走了出来,向我们投来浅浅的微笑。当我们沉浸在沈复描绘的清新有趣、幸福美满、令人艳羡的二人世界时,沈复话头一转,写出了第三记《坎坷记愁》。原来前两记的自由与美好是由灰色做背景的,两人并非事事遂心顺意。他们两次被父母逐出家门。第一次是因为陈芸在父母间代写家信,母疑其述事不当,父以为陈芸不屑代笔。又因陈芸帮父张罗纳妾一事,左右夹击,惹怒了婆婆。加上各种细枝末节,家里不再接纳他们。两年后,误会才解除,冰释前嫌。第二次是已有血疾的陈芸自觉生命不会太长久,为沈复打算计,极力帮沈复纳妾,但所托非人。结果二人又被逐出家门。至此,我们得知在沈复眼里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陈芸是不受公婆喜欢的。与沈复诗词唱和、琴瑟相鸣之余,她隐忍着遭受家人非议、冷落的为难与痛苦。最终陈芸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第四记《浪游记快》记录的是沈复多处游历的所见所闻,文中较少提及陈芸,少了陈芸的身影、风采,行文亦黯淡了不少。没有陈芸的参与,沈复的人生该少了多少乐趣。

??此次重版,汲取各家所长。正文系开明书店民国遗本,译文以保留原文骨气神韵为标准追求明白晓畅,附录则收录了两篇伪作,旨在圆“六记”之名,以飨读者。期待这样的尝试能够重燃《浮生六记》忠实读者的阅读热情,再次在沈复的字里行间领略这部作品的精彩;希冀这样的努力能够启迪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进入沈复用真情实感织就的文字世界感受这部作品的魅力。若能通过这样一本小书激活你我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自信与对生活的热爱,那就是再惊喜不过的事情了。

??弛一

??2017年7月7日星期五,晴

??于北京

内容推荐

??沈复著的《浮生六记》共六卷,故名“六记”,可惜,现在已遗失了两篇。文中,作者沈复以简单而又生动的笔调描述了他的爱情故事、人生变故、闲情逸趣、浪游快记等,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和审美趣味。对于此书,许多学者都曾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其中尤以林语堂与俞平伯两位先生的评价最具代表性。林语堂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将主人公之一的陈芸称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并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扬;俞平伯则赞美该书道:“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无酸语、赘语、道学语。”

编辑推荐

??沈复著的《浮生六记》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沈复带着记忆的滤镜不惜笔墨地描写了与陈芸相处的日常。在沈复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我们得以知晓这位鲁迅先生眼中“中国第一美人”、林语堂先生笔下“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模样。她的生命绚烂如烟花,曾在清乾隆年间如此唯美地绽放过。

??陈芸是《浮生六记》的灵魂。记叙了作者的家属生活、浪游见闻以及坎坷遭遇等。文笔平易,描写人情世态真切动人,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旧时流传较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生六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沈复
译者 元江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136006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7-09-01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7211901
中图分类号 I26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6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