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日不易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日不易》是王九楼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这些文字有描述具象性所见所闻的,也有谈论理念性思绪的;有表露赞誉与贬损的,也有诉说倾向、诉说自戒的;有反观自己心相以及心曲渊源的,也有推演他人心相、成因及其行为趋向的。这些文字以及筛选来点染其里的历代文人闲章,十之七八都蕴涵了超然的光影。

内容推荐

王九楼编写的这本《日日不易》共收录随笔64篇,包括《国士之风不再》,《美女养目更养心》,《屁股闲着也是闲着》,《多一问还是少一问》,《这口酒喷得真要命》,《想把秋天拉回眼前》,《冷不丁鼓捣出一个雷霆》……

《日日不易》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国士之风不再/1

真高兴真尴尬/4

美女养目更养心/10

屁股闲着也是闲着/13

哑然一笑/17

多一问还是少一问/19

买超然/21

心迷成魔、心悟成佛/25

清雅无痕孤傲突兀/27

敢花钱会花钱/30

贼半天下/34

这口酒喷得真要命/37

瞎不了眼了/43

玩玄宗皇帝的做派不好/45

心急火燎脚/48

人人脆弱而胆怯/51

另类忏悔/56

闹心的感觉蛮好/58

想把秋天拉回眼前/62

闻道弃道朝暮间/64

迷煞人也就折煞人/68

命数大吉命数不测/70

接着翻白眼/73

冷不丁鼓捣出一个雷霆/76

得自在禅/79

好似得了一女人/8l

好福气/85

兔子也能拉大车了/88

闲趣尽在有无间/92

读书如同做贼/96

脱俗反倒不如俗/98

这能怪谁呢/101

智不远-f:远/103

不智慧大智慧/105

好气场好消遣/108

能恕能怒近乎佛/110

我欲不向往不得已/112

老子儿子孙子谁是谁/114

我的布衣我的金笔/116

享受悲:京/118

仰在坡头一笑那钟磬声平庸/122

愚者如是吓死人/124

不知人心也罢/127

狂徒雅士谁禅意/129

这招式挺怪/130

这俩字抵作瓜子钱/135

太子爷的小嘴顶呱呱/137

一切不过是侥幸/139

美女心怀闹腾鬼/140

强作风雅客/143

务实也务虚最是取巧/149

谁是谁非没法说/153

闲心作我上上之宾/154

技艺不敌学养/159

求师不如求己/164

蒙天一笑随缘吧/168

心畅笔才畅/170

独步独怆/173

是相非实/176

苦心换来了苦命/178

庙门开着/181

这就对了/183

两步并作一步行/185

七说八不说/188

逃禅煮石之间(代后记)/190

试读章节

国士之风不再

日前,听朋友说了几桩少见多怪的事,便也忆起了一桩,十几年前的,由我过去的同事黄、张、余以及我本人,共同演绎开来的一个话本。

记得那次与张、余结伴去黄家,赶上了黄氏吃晚饭。进了黄家的门,身子还没往里走几步呢,大家便都不自觉地停下了,像是吃了一惊。因为黄非但没有与我们打招呼,反而像是愈发地绷紧了身子,愈发地用力把整张脸往桌子上的那个大瓷盆里扎,不肯起身,不肯抬头,不肯说话。

他这是在干什么呢?问号闪了来。

黄觉察到了我们停在不远处,但却还是没说话,像是并不急于把脸从瓷盆里扬起来似的,像是他正做着的事远比招待同事重要似的,只是抬起左手往横向里一指、一点,意思是让我们赶快落座。

他到底是在干什么呢?问号又闪了来。

黄夫人说了话:“我们这是刚刚吃完饭,还剩了点儿汤,他正喝呢,快喝完了。”

噢,原来,黄是在闷头喝鸡蛋汤呢。

喝汤呢?喝汤还有把脸扎进盆里的喝法?老的问号被解开了,新的问号却又随即而来了。但没谁把这个新的问号拿给黄夫人再解,似乎不便,也似乎不忍,只好等待着就教于黄,等待着黄把那几口汤喝完。

屋顶上的那盏吊灯发着亮光往下照射着,瓷盆边缘反射出来的亮光向四周照射着,黄氏那原本就谢了顶从而显得特别亮的脑瓜上的亮光也向前照射着,交相辉映的样子。方形的桌面边缘构成了纵横两条直线,圆形脑瓜、圆形瓷盆构成了大小两道弧线,里外托衬的样子。一幅熠熠迷人的图像呈现了,美妙极了。

看客们看得都快要傻眼了,终于,黄把汤喝干净了,抬起头,仰了仰身子,笑了。

张氏开口了:“哟,黄,我猛一看还以为你在洗头呢。但一琢磨,觉得不对。哪有在饭桌上洗头的啊?再说了,桌子上也没见洗头水、肥皂一类的东西呀。原来你是在喝汤呢啊。”

余氏接过茬儿来说:“黄,我开始以为你是为了练游泳而练憋气呢。一想,不对,你会游泳呀,水性还很不错的啊。再一看,更觉得不对了,怎么呢?那盆里并没见有多少水呀。”

我王氏比较愚钝,想象力远不如张、余。但眼见着张、余二人大肆地哄着黄,并一个劲地给我递眼色,便也只好附和了一句,觉得黄的姿态并不像他们所说的洗头与憋气,更像是在出神地鉴宝。记得黄氏曾经对我说过,他从老家带来的一个老瓷盆,疑是古董,且人见人疑呢。因而我想,黄或许是要时不时地就把那瓷盆端出来审视一下,看看盆底里的图案与色彩,看看是否真的是古玩,今天也同样,无非是被我们撞见了而已。

刹那间的景致,三四秒钟的光景,凝固为了流传了些许年的话本。

两天里,张氏版本便在单位传开了。之后,有人为了求证此事的真伪,便问及了余与我,以为我们是张氏以外的另两个现场见证者,值得信赖。正是因为同事们的七问八问,结果,余氏版本、王氏版本也顺势流传开了。因为大家似乎觉得,无论哪个版本,洗头也好、憋气也好、鉴宝也好,都颇具“国士之风”——悄然用功、埋头死啃、痴迷不返。当然,终了时,人们所认定、所力推的版本仍是张氏的,想来,它赢在了生活化气息浓烈这个关键点上。

美妙的景致往往现于瞬间,过去了,再想寻回来就难了。

比如那时,我们都缺乏心理准备,没一个人身带相机,不然,“啪啪啪”地把那景致拍下来,说不定会成为业余摄影作品里的经典之作,遗憾。

又比如现在,类似于争相哄黄氏喝汤这件事情时所呈现出来的无拘无束、口无遮拦早就无影无踪了,情趣也早就不再俯身即可拾得了,单位里的人们已经很少有相互串门的了,行为收敛了、稳重了,表情呆板了、标准化了,甚至于玩笑也都开不得了,但同时,人却也孤寂了、沉闷了、沦落了。

像是,一往俱往了。像是,就连少见多怪这类事也变得很是值得珍惜的了。

的确,一往俱往了。往去了的,怕是拉扯不回来了,怕是也没人壮起胆子伸手去拉扯它了。

想来伤怀,但,这个往去了的故事与镜像于我却可以说是“不朽盛事”,因为忘不了。

P1-3

序言

日日不易

“一百年才出一方的印,居然让我给赶上了。幸运,真是幸运。”

“想想看,老天爷垂青,借我的手将‘日日不易’这个基础意思是‘生活每天都不容易’的寻常字眼融合成了情侣亲吻的灵动画面,并因此也炼化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固守纯情日复一日以恒久’,除去惊喜得瞠目继而拢掌,我何须再做其他反应?一切的一切,甚至包括叩谢苍天,好像所有原本天经地义的,在此刻都可以被这个兴奋的借口排挤到身心之外了。”

似乎,这番话说得扬扬自得而不顾天外还有天、人外还有人,又似乎,这番话不像是出自我的口。然而,这番话的确是我曾经说了的,在临近去年年底时原单位为我等四人回归机关而召开的送行座谈会上说的。

之所以说了这番在外人看来略显张狂的话,之所以如今还敢于原汁原味地摆在这个册子的开篇之处,说到底,均源于自信,自信这两方前无古人的“日日不易”,无论是阳文印还是阴文印,其形象、意趣、境界,都惊世骇俗,也说不定都会流传于后世。

很是珍视这两方印,珍视的程度远远超越了我对这册文字以及我所作的点缀于文字里的其他印章。换句话说,一直渴望将这个册子出版,渊源全在于这两方印。故而在我看来,那些曾经令我感觉过自美自恃的文字及其营造的情趣、格调、境界,在这两方印面前,好像就都是充当陪衬的了,好像也就都不足道了。

后记

逃禅煮石之间

是与非相互缠绕,清与浊相互冲撞,人心纠结不已。这或就是世道趋向于多元并立的一种必然。

身心摇摆在真与假、虚与实、新与旧之间,像是被拴在了秋千上,自己晃荡的同时也被他人晃荡着;也像是被困在了酒窖里,迷恋酒香却又惧怕酒劲儿的烈。一句话,踉踉跄跄被一个个潮流所裹挟而行走着的,就是你我。

其实,在任何世道里,无论其缓慢地变着的还是剧烈地变着的,倘若不知手足何措,不辨心神何属,终了,也就还是很难说世道转换之后我们的命运不再等同于转换之前那个酷似模型塑出来的木偶,留给你我的,或依旧还是晕晕乎乎、磕磕绊绊地混迹一日算一日,时不时地独自体味那知名的与莫名的悲哀、悔恨、一番番叹息。所以,与其这样不明不白且无从得知休止之时点地纠结不已,那倒还真不如即刻就自主地尝试着来逃逃禅。

“禅”字活蹦乱跳于书面上、唇齿间依旧着,而“逃”、“禅”二字的组合除了在清代至民国期间短暂流行过以外,包括当下在内的其他时候都不多见。但细细品味则会觉得,“逃禅”二字的组合之意远胜于以孤单一字而存在的“禅”意。因为相比较之下,“禅”字在盈满了性情约束、意念清寂的同时却亏缺了心脉翻滚、气血张扬,失之于旨趣的平衡与端正了。而“逃禅”则恰恰把这个失衡了的、枯萎了的旨趣端正了过来、丰满了过来。

所谓的逃禅,有逃进禅境与逃出禅境两层意思,任何一层都无关乎消极懈怠或张狂躁妄,关乎的只是身心的自由与自在。因为对于走向自己的真实目标来说,心灵往前走是走,往后走也同样是走。换句话说,从不禅的境地逃进禅的境地可以得到自在与自由,从禅的境地逃出来转而进入不禅的境地也可以得到自在与自由,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自主——辨识了清浊之后的自主。

彰显人与生俱来的无羁无绊的本色风骨,表露人不懈追逐的独立、自在的终极心境——清代汪士慎、吴熙载所作的“逃禅煮石之间”这两方印所传递出来的意思就是这点。

有朋友问,逃禅的核心是什么?我说,其实就是“超然”二字,就是要自如地把握“凝聚”与“稀释”,凝聚心神所珍爱的和向往的,稀释心神所羁绊的和搅扰的。比如,高看他人而蜷缩起自己,低看他人而铺展开自己,都是超然,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又问:得了超然的感觉是什么?我说,奔着超然走出大约三五步,自识且自信的妙感就一定有了;至十步八步开外时,尤其是再回望先前步履的印痕、再回味先前遗落的清香后,就自然会觉得它“朗如明月人怀”。

再问:当真逃禅了?逃进又逃出?是。逃进逃出有所体悟了,所以才将这种种感觉说给似你一样的亲朋故旧,不然不就小家子气了?

结集成册的这些文字,有描述具象性所见所闻的,也有谈论理念性思绪的;有表露赞誉与贬损的,也有诉说倾向、诉说自戒的;有反观自己心相以及心曲渊源的,也有推演他人心相、成因及其行为趋向的。自以为,这些新近与先前写的文字以及筛选来点染其里的历代文人闲章,十之七八都蕴涵了超然的光影。

他娘喊他为“麻丫头”的郑板桥,至成名也没忘却娘亲赐他这个乳名的原意,始终把诗、书、画、印当成自己这个“麻丫头”为讨生活以奉孝娘亲而做的针线活儿,一字一句一笔一画,无半点儿飘飘忽忽之处。王氏不才,却老想着效仿前辈的此一点,毕竟我的针线活儿做完之后不单纯是自己享用,势必也要用来“市”,即流通到他人那里去接受品头论足,所以不敢不敬,不敢怠慢。只不过,这针线活儿到底做得精良否、别致否,合乎世人的品位、眼光与境界否,不是我说了算的,我能做的仅仅是听凭裁断。而这之后,思忖了亲朋故旧的裁断之后,或许,我所要去拜望的还是那位随遇而安君。  原打算把书名冠以“逃禅”二字,因为自我感觉这册文字所蕴涵的实质与之是相契合的。但终究还是没能借用它。毕竟有先期见了我作的那方“日日不易”阳文印的朋友冯,说是喜欢至极,说是想将之钤在其书本上。对此,我除了将印样钤于宣纸上再配上一个小木头框以馈赠之,再就是把书名冠以这方印里的那四个字“日日不易”了,想来,热忱以对诚心重于一切,理当承续。

书的形式之所以选择了历代文人的闲章来点染,一是在于这些金石印文与这本册子里的文字有着心性上的共鸣共振;二是觉得这些小小方寸所蕴涵的文人气派值得更多的人领略、陶醉乃至被熏染。

前前后后为这个册子的编排、印制、出版而耗费了精力的朋友不少,曾打算在此列上一两行名单以致谢,但想了想过后却觉得,还是挨个地跟朋友们面对面地一表谢意比较好,因为那既不失真诚真切,也许还会多出几分灵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日不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九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20847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