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力作,199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后,即在汉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就乡村和城市形象而言,在现代中国文学和电影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个长期存在的模式。本书以小说为主要文本,兼及电影、话剧和诗歌,着重讨论了从晚清(19世纪末)到民国后期(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和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以社会学中的城市心态与都市体验为框架,力图描述小镇、古城、现代大都市等文学模式和典型人物的构形,通过京派、海派(即北京和上海派)的文化差别的表述,探索现代文学创作中城乡、中西文化的冲突、妥协与交融。本书的研究重点是从城市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作家(如鲁迅和茅盾),并挖掘在以往的主流文学史中因意识形态或精英立场而被长期忽略或埋没的作家(如师陀、张恨水、叶灵凤、新感觉派、张爱玲和五四时期的女作家)。本书从空间的构形、时间的构形、性别的构形三个部分进行解读,空间的概念影响了北京叙事中注重城市地图、人际关系的描绘,时间的概念影响了上海都市想象中千变万化、随波逐流的母题,性别概念从根本上影响了城市的构形。由于作者兼及中西两方面的教育背景,全书视野开阔,见解独到,方法新颖,堪称是一部新生代海外华裔学者的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张英进,1957年生,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系主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杰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访问讲席教授。英文书籍包括《中国比较文学论文集》《华语电影百科全书》《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华语电影史》《当代中国的另类电影文化》《全球化中国的电影,空间与多地性》《华语电影明星研究》《世界华语电影指南》《民国时期的上海视觉文化与都市现代性》《华语新纪录片》《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等十三部。中文书籍包括《审视中国》《电影的世纪末怀旧》《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影像中国》《多元中国》等十部。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探索城市的邀请
第一部分 考察现代中国城市的视角
 第一章 导言:现代中国文化史中的城市
 第二章 城市构形:小镇、古都、现代都市
第二部分 空间的构形
 第三章 勾画古都北京
 第四章 中国传统在北京的象征性胜利
第三部分 时间的构形
 第五章 阅读无法阅读的上海大都市
 第六章 上海的时间与欲望之流
第四部分 性别的构形
 第七章 想像上海的摩登女人
 第八章 看待现代城市的女性视角
结语: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个视角
中文参考书目
西文参考书目
中西参考电影
导语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本书覆盖作品的时间跨度是晚清(19世纪末)到民国后期(20世纪40年代),“结语”部分简单概括社会主义时期到新时期(截至80年代未)的文学形态的发展。文本对象主要是小说,兼及电影、话剧和诗歌,但重点项目是从城市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作家(如鲁迅和茅盾),并挖掘在以往的主流文学史中因意识形态或精英立场而被长期忽略或埋没的作家(如师陀、张恨水、叶灵凤、徐訏,以及新感觉派、张爱玲和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理论以社会学中的城市心态与都市体验为框架,力图描述小镇、古城、现代大都市等文学模式和典型人物的构形,通过派、海派的文化差别的表述,探索现代文学创作中城乡、中西文化的冲突、妥协与交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张英进
译者 译者:秦立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44341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2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90
CIP核字 2006132022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30
156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