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想念史念海(1912-2012)/想念大师丛书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父亲非常尊重顾颉刚先生,把顾先生对自己的教导和提携时刻记在心中。1936年夏,父亲刚从辅仁毕业,顾先生就邀父亲到他主持的禹贡学会作编辑工作,后来顾先生应约编写((中国疆域沿革史》,向我父亲提出协助编书的意向。虽然父亲过去在((禹贡》半月刊投稿,顾先生很是欣赏,但是一个年轻人和大师合作还是让父亲诚惶诚恐。既不能谢绝还要踏踏实实地在大师指导下完成任务。后来听母亲讲,编书的时候,由于太辛苦、营养又缺乏,书稿编出以后,父亲还大口大口地吐过血。书出之后,顾先生把父亲的名字也列上,让父亲一直感到不安。他几次对我们说:大师把自己的名字与初出茅庐的我的名字写在一起,这是我终生感恩不尽的。父亲对顾先生一直恭恭敬敬,还让我们晚辈称呼为顾爷爷。

顾爷爷过世那年的12月,一天,父亲接到顾爷爷的亲笔信,高兴地对我们说,你顾爷爷的病好了,他信上的毛笔字能看出手一点也不抖了,和早年一样的隽秀。谁知这竟是回光返照,不几日,就接到顾爷爷的噩耗。父亲马上自费飞到北京吊唁后,又受顾家委托与历史所领导交涉如何安排顾夫人的生活。历史所原拟安排顾夫人在所里工作,每月便有一些收入。父亲考虑到顾先生的声望和地位,特别是顾先生的藏书的保存,就提议说:顾夫人解放后没工作过,工资定高了,必定有人不服,定低了不够用。建议所里将顾爷爷的10万册书收藏,给家属几万元折款,以解决顾夫人以后的生活。当时所领导有点犹豫,毕竟在1980年时几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父亲时任陕西师大的副校长,于是说如果历史所有困难,陕西师大可出面收藏,不过折款不会过高。最后还是社科院方面决定收藏了顾爷爷的10万册书,顾家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由此,顾爷爷的丰富藏书也得以完整保护起来,真是学术界的一大幸事。

遭受磨难的情谊

白寿彝先生与父亲的关系,按父亲的说法是亦师亦友。父亲对白伯伯的指导是无不听从和身体力行。1950年代,白伯伯让父亲把发表过的文章合起来出一本集子,并介绍父亲与三联书店的编辑吕一芳先生认识。经过几年的准备,1963年出版了由白伯伯起名的《河山集》,出版社的美编特别选择岳飞的书法中“河山”二字做封面设计。谁知到1966年“文革”开始了,由于父亲的政治经历简单明了,为了打倒父亲,造反派就在《河山集》的书名和出版时间上做文章。他们牵强附会地说此书是配合1962年蒋介石反攻大陆,替蒋高叫还我河山。给父亲安的罪名是“蒋介石的黑谋士”,为此遭受斥责殴打。“文革”结束时,有好心人对父亲说,要接受教训,以后出书千万避开“河山”二字。父亲听后对我说:《河山集》是白伯伯起的,有价值有意义,以后出版的书全叫《河山集》,二集、三集等等。

“文革”结束后,我和哥哥去看望白伯伯,白伯伯问我:你父亲在“文革”中定什么罪名,我说是“反动学术权威”。我觉得我父亲只是教授,哪里是权威,只是为了打倒他才提升为权威。白伯伯说:权威没错,南谭北史谁不知道。只不过不反动。

父亲做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去北京的机会较多,每次去必见白伯伯,而且总是先汇报自己所做的工作,再听取白伯伯指导。有一次父亲回来对我学说白伯伯的话,白伯伯对父亲说:现代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学科理论。谭先生作历史地图集,侯先生搞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建立学科理论的重担你可以来承担。父亲听完后,顿感压力之大超出承受力。但对白伯伯的话只有听取、实践,于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研究包括了黄土高原、黄河、历史农业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地图学、中国古都学等许多领域,采用借助文献并通过实地考察去伪存真等科学方法,为建立起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理论基础作了不懈的努力。

父亲与白伯伯的学术友谊,白伯伯的同事、深深了解他们的北京师范大学的瞿林东教授曾写过一篇《史学家的河山之恋》的长文,将他们的高贵品格展现世人。P32-34

目录

前言

史念海传略

追忆先父史念海先生生前二三事

回忆父亲史念海先生二三事

怀念我的父亲

史老师叫我陪他去拜年——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创刊初期点滴

难忘的师生情谊

亲切的关怀,深沉的思念——纪念史念海师诞辰百周年

史念海先生西南古道考察散记

在史念海先生身边学习的日子

追忆我眼中的史念海先生

史念海先生癸酉访日记事

终南毓秀,城南育英——史念海先生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情景侧记

永远的怀念——追忆和念海师在一起的日子

回忆我的老师史念海先生

初入师门

师恩难忘河山永存——追忆恩师史筱苏先生

史念海先生的人格魅力

清明时节忆先师

为学不作媚世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忆史念海先生治学

我最早的读书记与史先生

在历史地理领域里辛勤耕耘一生的史念海先生

首倡重建唐史学会的史念海先生

全局器识与为世所用的治史风格——从史念海先生的《中国的运河》一书谈起

桩桩往事见真情——追忆史念海先生几件令我永生感念不忘的往事

热心、求真、厚道——回忆史先生

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

追记史念海先生

我所敬仰的史念海教授

序言

我为什么要编这样一套丛书呢?又为什么会以《想念季羡林》一书为发端呢?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一下。季先生是2009年7月去世的。在此前,我和许多熟悉先生的人都坚信他老人家说过的那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也就是说,先生一定会寿登期颐,超越茶寿的。因为我同他老人家接触比较多,早先是请他为我编的杂志写文章,后来是他将自己写的文章交我结集出书。可能是我工作比较认真的缘故吧,先生晚年多将书稿交我编辑出版。为此我们两人还有过一个口头协议。先生是言而有信,这从他把《病榻杂记》稿子交我就可以证明了。于是,我这些年来,脑子里总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为先生出好下一本书。可是,世事难料!他老人家竟驾鹤西行了。更难料的是,在他的身后竟发生了一些事件,加上一些人的主观描述,使得不明真相的读者心存疑窦,给先生身上泼了污水。对此,我想应该为先生做点什么。一想到今年是先生的百年诞辰,且离开我们也快两年了,我们都很想念他。更主要的是,我们和先生亲身接触过,感受到他的道德和人格的魅力,也直接接受过他的教诲和帮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公布于众,也可寄托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深深的怀念。为此,我决定在他百岁诞辰之时,编辑、出版《想念季羡林》一书。同时,我又想到了学术界其他一些已故的老先生,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同他们曾有过这样那样的联系。他们的道德和文章曾深深地感染过我和许多人。我也曾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和教诲,我也很想念他们。如:钟敬文、顾廷龙、缪钺、陆宗达、邓广铭、吴宗济、张岱年、杨明照、钱仲联、杨向奎、钱锺书、周振甫、何兹全、胡厚宣、张政娘、史念海、启功、周一良、罗继祖、马学良、程千帆、王世襄、周祖谟、王钟翰、杨志玖、任继愈、赵俪生等;还有接触不多或未及接触的魏建功、王力、游国恩、王瑶、王季思、唐兰、金景芳、容肇祖、夏鼐、林庚、蔡尚思、朱东润、胡道静、郭绍虞、苏渊雷、王仲荦、杨伯峻、陆侃如、冯沅君、高亨、于道泉、金克木、王利器等等。他们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对承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应该被我们所敬仰和记忆的。虽然这批大师俱已作古,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了解和知道他们的人已是越来越少。难道若干年后,留在年轻人的记忆中的只有歌星、影星和“学术明星”们吗?难道我们没有责任吗?于是,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那就是我应该把自己对这些大师们的想念变成一套丛书介绍给广大的读者。这样我便由《想念季羡林》生发出了主编一套“想念大师丛书”的想法。好在这些大师们的亲友和弟子、学生还在,可以请他们把自己同大师们接触的感悟写出来。既然是写给广大读者和青年人看的,内容就一定要出新,不能炒冷饭;也不能只介绍学术而忽略人物的经历和性格。一句话就是文章要有新内容和可读性。要把这些大师们不为人知的而又感人的事例介绍出来,传播开去。主旨定下了,但怎么动手呢?也就是说,除了季先生,接下来编谁呢?干脆就从纪念百年诞辰入手。于是,我马上开始组织《想念季羡林》、《想念周振甫》、《想念胡厚宣》等书,同时考虑策划明年将要出版的《想念张政烺》、《想念启功》、《想念史念海》等书。可有些大师早已过了百岁了,怎么办?那就逢五、逢十再编吧。可真要策划、组织、编辑、出版这样一套丛书谈何容易。但事情是我自己找的,也只能自己干。经过相当一阵的忙乱,总算有了初步的成果——“想念大师丛书”系列之一《想念季羡林》就要同广大读者见面了。之二《想念周振甫》和之三《想念胡厚宣》也将于年内出版。此时的我真是“痛并快乐着”!我相信编辑的付出可以为读者带去收获。更何况,这一大套书要是真的能编好、出好,那最终获益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还应该说是广大的读者,因为他们读了这套书,不止是对这些大师的道德文章有所了解,还会从大师们的身上学会做人和做事,从而为承传中华文明和建设中国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亦能为社会导向和出版导向稍加纠正。果能如此,则幸莫大焉!快莫大焉!这也是一个编辑的心声和追求!  张世林

写于2011年7月10日

内容推荐

今年是史念海先生的百岁诞辰,为了纪念,特约请先生的亲友、同事、学生和弟子撰文予以回忆和介绍。这些文章不仅如实地记述了先生的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特别是通过大量的事例回顾了先生在历史地理研究领域投入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被誉为开拓者之一。

《想念史念海(1912-2012)》作者张世林还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介绍了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方面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事,突出反映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和性格特点。《想念史念海(1912-2012)》中还配有珍贵的照片和手迹,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认识一代学术大师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读本。

编辑推荐

《想念史念海(1912-2012)》主编张世林经过了长时间与大师的接触,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史念海百年诞辰之际,约请了学术界许多著名的学者及史念海先生的家人、弟子撰写了回忆文章,真实地再现了大师的业绩及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文中还配有珍贵的照片和手迹,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认识一代学术大师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想念史念海(1912-2012)/想念大师丛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世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34297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8=7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