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文化英译(汉英对照)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入选第一批(27条)、第二批(19条)、第三批(29条)、第四批(10条)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数十条陕西民俗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对象,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这些民俗条目的翻译入手,探讨民俗文化的分级译介及传播效度提升策略,积极探求以陕西民俗文化译介传播为抓手、塑造陕西更为鲜活的丝路起点及文化高地形象的有效策略。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助推以陕西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激发文化的跨文化沟通功能,塑造良性的区域及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及区域软实力,抵御外界的妖魔化中国话语,构建文明平等交往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 苏蕊,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副院长、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翻译委员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文学翻译委员会主任,《译苑》杂志执行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南犹他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及其他项目共17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译著8部,发表论文32篇。2013年、2018年两次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2019年获西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2011年、2017—2018年、2021—2022年三次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教师”;2020年被评为西北大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022年被评为“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五一巾帼标兵”;2022年获批成立西北大学苏蕊翻译与传播创新工作室。 目录 1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 1.1 黄帝陵祭典 1.2 宝鸡民间社火 1.3 药王山庙会 1.4 延川小程村原生态民俗文化 1.5 骊山女娲补天 1.6 长武道场 1.7 炎帝陵祭典 1.8 司马迁民间祭祀 1.9 东庄神楼 I.10 尧山圣母庙会 1.11 蒲城血故事特技 1.12 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 1.13 白云山庙会 1.14 洋县悬台社火艺术 1.15 安康市汉滨区龙舟风俗 1.16 延安老醮会 1.17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1.18 侯官寨迎春社火牛老爷 1.19 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 1.20 户县社火 1.21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1.22 陇州社火 1.23 东峪孝歌 1.24 铁里芯子 1.25 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 1.26 耀州火亭子 1.27 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 2 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 3 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 4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文化英译(汉英对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译者:苏蕊 |
编者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4486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9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2 |
CIP核字 | 2021230048 |
中图分类号 | K892.4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