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欧内斯特·海明威所著的《老人与海/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普遍模式,这种模式甚至在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还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业国古巴,传统的渔业文化(和工业化世界隔绝,贴近自然,脱离现代技术,受庞大的家族和紧密联系的村落的约束)开始受到捕鱼产业(依赖工业化的世界,不顾或忽视环境,依靠机械设备获取利润,受庞大的家族和地方村落的约束较少)的冲击。在本书里,一方面,海明威把圣地亚哥描绘成一个一心一意将捕鱼手艺与自身身份、行为准则和自然法则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渔民;另一方面,海明威刻画了一些奉行实用主义的年轻渔民,他们把鲨鱼肝卖给美国的肝油产业,用这些利润购买摩托艇及其他机械设备,把捕鱼全然当做改善物质生活的一种手段。

内容推荐

欧内斯特·海明威所著的《老人与海/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书中的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戈靠打鱼为生,可接连八十四天出海打鱼都空手而归。这天,他意外地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鱼。为了将大鱼制服,桑提亚戈费尽心力。可好不容易将大鱼捉住,又遇上了凶猛的鲨鱼,桑提亚戈与鲨鱼展开了搏斗……这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小说,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目录

老人与海

试读章节

他是个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捕鱼,这次一连出海八十四天,毫无收获。头四十天,一个男孩儿一直跟他在一起。四十天过后,不见一条鱼打来,男孩儿的父母就对他说,这老头肯定是倒了大霉,最终运气实在太糟,便吩咐他们的儿子上了另一条船,头一个星期就打来了三条好鱼。每天见到老人驾着空船空手归来,男孩儿都很难过,就跑下岸去帮他扛回成卷儿的钓绳,或鱼钩鱼叉,还有裹在桅杆上的船帆。这船帆用面粉袋打过补丁,收拢后,活像一面常败将军的军旗。

老人骨瘦如柴,颈背上刻着道道很深的皱纹。两颊留下皮肤病变形成的褐色斑块,是烈日照在热带洋面上反射的结果。褐斑从上到下布满他脸膛的两侧,双手由于拖拽上钩的大鱼,而被钓绳勒出很深的疤痕。不过,这些疤痕没有一道是新鲜的,它们像无鱼捕捞的沙漠里的风化侵蚀一样,年代久远。

他里里外外透着苍老,除却那双眼睛,它们和大海一样碧蓝,乐观且永不服输。

“桑提亚戈,”他俩从小船泊靠的地方爬上岸时,男孩儿对他说,“我又能和你一块儿出海了。我们家挣了些钱。”

老人教会了男孩儿捕鱼,男孩儿很喜欢他。

“不用了,”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运气好的船,还是和他们待下去吧。”

“可你别忘了,有一次你连续八十七天没打来鱼,然后一连三个星期,咱们天天都捕到了大鱼。”

“我没忘,”老人说,“我知道,你并不是因为怀疑我不行才离开我的。”

“是我爸叫我离开你的。我是他儿子,必须服从他。”

“这我明白,”老人说,“理所当然。”

“他信心不足。”

“是啊,”老人说,“可是咱们信心足,对吧?”

“没错,”男孩儿说,“我能请你去露台饭馆儿喝杯啤酒吗?完了咱们再把这些拿回去。”

“好啊,”老人说,“咱们打鱼的爷儿俩来一杯。”

他俩坐在露台上,好多渔民都拿老人开玩笑,他却并不生气。那些岁数较大的渔民都瞅着他,心里很难过,但不表现出来,只客客气气地谈些洋流啦,钓钩入水和钓绳漂移的深度啦,一连几天的好天气啦,以及他们的见闻啦,等等话题。当天打到鱼的渔民都已回来了,大马林鱼也己宰好,横着铺在两块木板上,由两人各抬着每块木板的一端,踉踉跄跄地走向鱼库,在那儿等着冷藏车开来,再把鱼运往哈瓦那的市场。捕到鲨鱼的主儿已把鱼运到海湾那头的鲨鱼加工厂,用滑轮吊起来,开膛破肚,取肝割鳍,剥皮切肉,剌成一条条以后,用盐腌起来。

东风一起,就有一股鱼腥味儿从鲨鱼加工厂那边飘过海港吹到这里。可是今天风向转北,后来风又渐渐停了,所以腥味儿不大,只有淡淡的一丝袭来。露台上阳光和煦,令人感到舒爽。

“桑提亚戈。”男孩儿叫他。

“噢。”老人应道。他正握着酒杯,思绪回到了许多年前。

“要不我去弄些沙丁鱼来,好让你明天用?”

“不用,去打你的棒球吧。我还划得动船,再说还有罗格里奥帮我撒网。”

“我也想去。就算不能和你一块儿打鱼,至少还能打打下手。”

“你请我喝了一杯啤酒,”老人说,“就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你第一次带我上船打鱼的时候,我多大?”

P1-3

序言

名家名言

《老人与海》漫谈(代序)

1954年,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在将当年的文学奖颁给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时,认为“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它是使人敢于经受考验的支柱,勇气使人坚强起来。授奖是因为他精通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近期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写作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提起《老人与海》,中国读者并不陌生。正如诺贝尔委员会评价的那样,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部硬汉小说的代表作。诚然,小说中所表达的:一位打鱼老人在厄运面前的坚忍不拔,在重压下所表现出的优雅风度,充分体现了人的智慧、刚毅与坚忍,这正是硬汉风格的体现。正如小说中的那句名言所诠释的:“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随着编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在小说中,人与自然万物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关系。老人把海“想象成女人”,“看成某个时而帮大忙时而坏大事的女人,就算她干了疯狂或邪恶的事,那也是由于她情非得已”。老人在与大马林鱼的搏斗中,也充满了对鱼的欣赏与敬畏之情。老人称呼鱼为“我的兄弟”,还说:“尽管它是那么伟大、光荣,我还是要宰了它。”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情感,使得整部小说的内涵更加宏大、深邃,也更加纯净。

一、《老人与海》出版花絮

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老人与海》刚刚出版一年多的时间。此前,1953年,《老人与海》荣获普利策小说奖。

《老人与海》改编自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1935年,一个老渔民告诉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它被鲨鱼吃掉。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重视,早在1936年,海明威就写过这个老人的故事,刊载在当年八月号的《时尚先生》上。有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早在1939年就想动手写关于这个老渔民的小说,那时他的想法是写一部篇幅较长的小说,主题或许就是海明威曾经说过的陆地、海洋和天空。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身在巴哈马群岛的毕米尼岛别墅“观景楼”的海明威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创作欲望,便开始动手创作《老人与海》,于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整部作品只有几万字,是一部中篇小说。嗣后,他把原稿拿给前来探望他的朋友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赏。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老人与海》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创作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可以作为我全部创作的尾声”。《老人与海》也的确是海明威作家生涯中创作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

1952年9月1日,美国《生活》杂志一改新闻摄影纪实杂志的风格,破例在当期杂志上辟出二十一页,刊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全文。在上一期(1952年8月25日)的《生活》杂志上刊登了预告文章,由海明威来信中的几段话和《生活》杂志编辑集体推荐的文章组成。在预告文章中,海明威说:

《老人与海》即将在《生活》杂志上刊出,我非常激动。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许多买不起书的人读到这个故事,这让我比获得诺贝尔奖还要高兴。有了你们这些如此细心的编辑朋友善待这本书,而且考虑得非常周到,这比获得任何奖项都要好。

《生活》杂志的编辑团队撰文说:

自从1936年我们的刊物定位为新闻摄影纪实杂志以来,我们从未刊登过虚构类作品…一然而,像普通的男男女女一样,我们也会被感动。欧内斯特·海明威刚刚完成了一部伟大的新小说,这部作品好得无与伦比,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杂志上辟出二十一页的空间来刊登这部小说。

……

海明威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主要花费在写作上面。在密歇根州北部森林度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后,他在《多伦多每曰星报》《星报周刊》找到了记者、特别报道作者的工作,然而,这并不是他想要从事的那种写作。他在法国、西班牙期间,以及他作为《星报》驻外通讯记者期间,他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自学短篇小说写作,题材都是自己选择的。他发展了一种他认为适合题材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更多是为了自娱自乐,而非取悦编辑、出版商和公众。他厌恶虚假,由于这个原因,他看不惯那些在巴黎伪装成作家和艺术家,并不努力工作,过着波西米亚生活的年轻人。海明威把真正的艺术家看作一些孤独的人物,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不会消磨在一些漫无目标的夜生活中。在此期间,他遇到大量对写作持严肃态度的作家,并跟他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交流和讨论,他才决定放弃报社的工作,而专心致志地从事他认为的真正的写作事业——不仅仅是报道,而是创作。

自从做了专心致志从事创作性写作的决定,他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他写过各种题材的文章,以及关于狩猎、斗牛的篇幅较长的报道;不过除了早期的一些诗歌和一部喜剧作品之外,他创作的形式主要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他一直以个人经历中的真事为出发点,从中选取素材,并与其他素材相结合,用高超的技术悉心把它们打造成艺术作品。海明威生活的真实经历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在《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中看到了一战及其后果,我们在《午后之死》中看到了斗牛表演,在《非洲的青山》中看到了大型狩猎活动,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看到了西班牙内战,在《渡河入林》中看到了二战,在《老人与海》中看到了加勒比海渔猎。

因为病痛和精神抑郁,1961年夏,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自杀,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老人与海》首版时,曾有两位英国画家为其绘制插图。本书插入了其中一位插图作者——雷蒙·谢帕德(1913-958)绘制的插图,这些插图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中文译本中。

作为编辑,在先生冷杉翻译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也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文字。先生看到这些文字,觉得不错,遂整理成文,是为代序。

杨立新

2016年元月于国际关系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它是使人敢于经受考验的支柱,勇气使人坚强起来。授奖是因为他精通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近期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写作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老人与海》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节,它们从海明威的来信中喷薄而出,充满了我们读过这篇手稿的每个人的脑海。

——美国《生活》杂志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家 贝瑞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冷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816590
开本 16开
页数 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52
CIP核字 2016060827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0
157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