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效率悖论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将效率定义为大限度地生产商品、提供服务或信息,或以少的浪费处理交易。本书就人类对效率的痴迷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一大承诺是:我们可以改善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流程与常规,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以往更多的工作。毫无疑问,我们正在以更高的水平和的速度进行工作,但如果我们的方向错了呢?
本书是对现代社会强调效率的反思。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算法的发展,我们对于高效率的追求已经越来越,甚至有时都能表现出来一丝丝的“病态”。单纯地追求高效率是否让我们获得了大的收益呢?这点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但作者通过列举医疗、交通、媒体、教育等方面的新案例,促使读者反思当下大数据、新技术的发展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本书梳理了技术发展的历史,将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对我们根深蒂固的效率假设进行了质疑,令人信服地表明,依赖数字平台的算法实际上会导致浪费努力、错失机会,重要的是,无法打破既定模式。作者通过本书清晰地阐释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观点:过度迷信效率,反而会失去效率;不要放弃对无效率的关注。他揭示了效率的七宗罪,在进行质疑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平衡效率与无效率的方法,即六大策略,分别为“完美5”的概念、物理体现、创造性浪费、模拟偶然性、可取的困难、认知引导。
作者简介
[美]爱德华·特纳(Edward Tenner),他是史密森学会莱梅尔森发明与创新研究中心的杰出学者,罗格斯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访问学者。他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讲师,教授首批信息史课程。他的文章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威尔逊季刊》《福布斯》上,他还在许多组织发表过演讲,包括微软、AT&T、国家白领犯罪研究所、史密森学会和TED。他的著作《技术的报复: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曾得到古根海姆奖学金的资助,已被翻译成德文、日文、中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和捷克文。他的著作《我们自己的装置:技术如何改造人类》被《纽约时报》评为2003年100种著名图书之一。
目录
前言 效率的七宗罪
第一章 从工厂到平台
第二章 信息爆炸的初衷落空
第三章 教学机器的幻影
第四章 移动目标
第五章 身体管理
第六章 缺乏灵感
致谢
注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效率悖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爱德华·特纳
译者 译者:肖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19598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402
CIP核字 2020219574
中图分类号 F01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