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莱布尼茨(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理性主义哲学莱布尼茨:他为何被称为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高峰?

《莱布尼茨》首先简要介绍了莱布尼茨的生平经历及研究历程,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对其“真理和实体”、“单子”、“空间和时间”、“政治学”、“关于中国的研究”等方面的思想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既能全面了解莱布尼茨的整体思想,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本书由加勒特·汤姆森著。

内容推荐

《莱布尼茨》为西方思想普及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主要介绍了德国哲学家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本书首先介绍了莱布尼茨的生平,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在此之后,作者分不同主题,分别介绍了莱布尼茨在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思想和主要成就,并将其观点与旧有观点或他人观点进行了对比。

《莱布尼茨》有助于激发读者继续了解莱布尼茨及其思想的兴趣,适合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由加勒特·汤姆森著。

目录

序言

1 一千零一个困惑

美因斯

巴黎

汉诺威

布伦瑞克

汉诺威

2 新方法

通向形而上学之路

实体

3 逻辑学:思想的符号系统

组合艺术

命题算法

二进位制数学

4 真理和实体

主谓形式

真理的本性

实体的同一性

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

关系

5 物理学迷宫

反驳笛卡尔

引力和物质

新选择

连续体的迷宫

结论

附录:数学

6 空间和时间

对绝对时间的反驳

时空的非实在性

结论

7 心灵和原因

机械论的范围

实体性的点

因果论

8 单子

单子

单子和因果性

单子是一面镜子

共时相似性

9 上帝

和谐

创世

对上帝的证明

10 伦理学

反对概念误用

三个层次

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1 政治学

国家主权

12 关于洛克

新论

形而上学和神学

灵魂

本质主义

13 中国

与白晋的通信联系

论中国自然神学

历史背景

结论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机械论的自然研究方法能适用于人类的行动和意识吗?机械论者根据那些遵循决定论法则的某些自然过程来解释各种变化。这样做,就否认了把有关现象解释为有目的的活动,或按照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在这方面,他们与活力论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活力论者根据目的和思想来解释这些现象。机械论者与活力论者的争论对莱布尼茨的哲学具有巨大意义。它标志着莱布尼茨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转变,其转折点就是活力概念。

机械论的范围

我们是机器吗?笛卡尔回答说:不是。他认为,心灵和物体具有根本的区别,并指出,物质总是机械的,而精神则不是。事实上,笛卡尔把心灵排除在自然之外。

与笛卡尔不同,莱布尼茨却从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从现象或者物质层面看,莱布尼茨是一个机械论者。他认为,所有自然变化都必须用机械论的术语去解释。的确,这是他用来反对牛顿引力概念的理论基础:牛顿的引力概念不是机械论的解释。

然而,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整个机械的、空间的和物质的宇宙仅仅是派生的或第二性的。对运动和空间的恰当解释揭示了实在的真实性质是与此完全不同的。它是由不可分割的、没有维度的实体或单子构成的。因此,机械论仅仅是从更深层次的实在对应该用自然发展和目的论术语来解释的事物的抽象。换句话说,人们能够机械地解释自然,但更深层次的实在却与此截然不同:它是有机的和充满活力的。

为什么莱布尼茨坚持这种观点呢?首先,因为存在着力的传递问题(参看第3章)。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相碰撞时,第一个物体的外部微粒必定会推动第二个物体的外部微粒,但是,既然空间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复合物,这一过程对于由这些微粒所构成的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部分,一直到无限,必定都是一样的。假如这种分割是无限的,力就根本不可能传递。所以,实体是由于自身的内在性质,而不是由于外在原因而自发地发生变化的。

其次,因为这一结论受到莱布尼茨语言哲学的强化。他把实体界定为某种自足的存在。正如我们在第4章所看到的,为了能把每个实体与其他所有可能的实体区别开来,每个个别实体的概念必定是完整的。这种完整性要求主词通过它的所有真正的谓词得到表述。此外,他把真理定义为包含,这就意味着所有那些真理都是分析性的。结果,每个实体都完全是被其自己的性质或自己的完整概念所决定。

然而,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莱布尼茨写道:

当我试图接近机械学最根本的现实原则时……我逐渐意识到对具有广延性的物质的思考本身并不是充足的,我必须利用力的概念。(Brown,p.170)

解释运动需要活力概念,这一概念是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转折点。由于物质确实是由这种力所组成的,所以,正如我们马上就要看到的那样,宇宙就是由那些应当被认为是能动的、有目的的实体所组成的。P69-71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莱布尼茨(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加勒特·汤姆森
译者 李素霞//杨富斌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7924
开本 32开
页数 136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2-10-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3251799
中图分类号 B516.22-49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8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omson Learning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