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相约北大3--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长手记/学海导航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秦春华主编的《相约北大3——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长手记》是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从考取北大的新生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学习与成长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梦想自己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本书提供了众多梦想北大并成功实现的案例。在考上北大的这些优秀学生中,既有城市家庭的学生,也有农村家庭的学生;既有文科生、理科生,也有通过各项竞赛获得高考加分的特长生;既有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也有高考复读生。他们也曾经迷茫,曾经痛苦,但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破茧而出。这些成功案例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因为青春的梦想与知识的探索是所有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们共同的话题。

内容推荐

也许你正在求学路上跋涉,为艰涩的作业愁眉不展,为青春的友谊伤感无措,为未知的明天兴奋焦虑……那就读一读秦春华主编的《相约北大3——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长手记》这本书吧,看看这群相约北人并走进北大的学子们曾经的奋斗、困惑与收获。

《相约北大3——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长手记》是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从考取北大的新生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学习与成长的故事。在考上北大的这些优秀学生中,既有城市家庭的学牛,也有农村家庭的学生;既有文科生、理科生,也有通过各项竞赛获得高考加分的特长生;既有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也有高考复读生。他们也曾经迷茫,曾经痛苦,但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破茧而出。

当然,你的目标可能不是北大,但这些成功案例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北大,因为梦想与激情没有什么不同,对知识的探索与内心的锤炼是青春共同的追求。阅读他们的昨天,思考我们自己的未来。

目录

学习方法篇

小窗心记

用生活浸润学习

像阿甘一样奔跑

圆梦之路

放大与缩小

“老马说”——我的经验谈

拼搏在平行线间

心静,入境

计划之我见

心得共享——关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关于语文

路,就在心中

再回首

十年磨一剑

一些关于学习方法与经验的浅见

到远方去读书

成长感悟篇

微笑生活

伴梦想去看未名

起舞,嫣然依旧

望海潮

一路蹒跚

阳光灿烂的日子

高中三年,坚守一个信念

走过我的春秋冬夏

追梦之路

沧海一粟

无畏青春

快乐学习 冲破逆境明智选择走向成功

简单,却不平凡

再见,杏坛;燕园,你好!

向梦想挥汗奔跑

不走寻常路

墙里秋千墙外道(后记)

试读章节

用生活浸润学习

我一直有一套很奇怪的理论,认为学习方法就像是一个人睡过很多年的枕头,那些不太匀称的松软已经深深契合一个人最舒服的倚靠方式。这种持久的枕头塑造史是那么微妙,甚至有时候你也无法准确说出到底是怎么样的形状,带给了你最大的舒适感。

正是因为这种太过自我的感触,使我总觉得学习感悟这个词被写在纸上的时候容易带上有些尴尬的自我情绪,就像一个已经长久不注意自己体型的肥猫,突然要列出减肥的众多标杆一样,一时觉得处处可说,又处处难以推导出什么所以然来。

思前想后,只好将如此宏大的“感悟”二字暂且淡化,将这文章化为学习心情的随性分享,不求完满地勾画我心爱的枕头的所有褶皱,只愿在那些曾经有力托起我的梦的深槽里,向自我伸出手去,与君共勉。

建立对学习本身的内质理解

人有一种不同于动物的特质,就是习惯在做一件事前衡量行动的价值。当我忍不住追溯起学习的触发点,却发现这个权衡的过程被模糊化了。若背童谣是我对学习的初次涉水,我只能羞愧地说,我做了场无用功,因为它早就被我的遗忘曲线带走了。于是我不禁疑惑,听着“好好学习”长大的我,到底有没有真正自主地理解学习的价值。

当然,你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人天生是学习的动物,这个权衡老早就渗透到我们的进化史里了,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但是,这种关于学习的浑噩看法,应在我们决心建立独立个人的时候就被狠狠抛弃。作为追求思想自由的新青年,并不是因为别人告诉我们需要学习才学习。我们需要从童年,从他人那里收回自己的头脑,对每个塞给自己的价值衡量问“为什么”。

所以我很郑重地把对学习本质的价值重估,放在我学习过程中最醒目的位置。

我们难以用一个求学的冲动给学习下定义,倒不如在细水长流的求索中慢慢感受,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观。

我曾以为,学习作为一个讨教的过程,不过是从他人那里借来与世界沟通的手段,从而在纷繁的生活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质。这种偏执的认知成了我小学时代的幽灵,使我一度分裂学习和自我的关系。

拿小学的写作来说,凭借好的记忆力,学着引用诗词妙句对我来说不成问题,那些堆积着辞藻的文章也总受欢迎,于是我沾沾自喜。但如果周末爸爸没有带我去公园放风筝,写周记的时光还是让我万分煎熬。初中时有个老师在我的随笔本里写,词句真漂亮,可怎么看不到你自己的影子?这样想来,当时学写文章的我,只是囫囵吞了一堆精致却无实在价值的词汇,它们在我身体里转了一大圈,停在血管里,却被心脏和大脑排斥。我充出一副有文学积淀的样子,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这样的学习感受可以说是糟糕的,因为学习首先必须使一个人感受到内心充盈,那些生活中因学习而得的种种好处,不过是内心丰满后的体外衍生物罢了。王小波直言,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罪恶。每个人都在巨大的深渊之下,学习就像是一只援手,给忍受愚昧煎熬的自己一个填补深渊的机会。不要因为获取知识能够带来功名利禄而将其摆在你生活的重要位置上。学习的初衷必须是从自己开始,从填补自身深渊的多种可能性开始。

我坚持学习是无功利的,我们必须从个体出发,为成为达观多智的人贡献自己的气力。  当然,很多人会用并不丰满的人生阅历为不向深渊里的自我伸手作辩解。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别人跟我抱怨,他们是多么想要读一本书,或是学一门特长,但是“我好像真的还没有那个能力啊,我的阅历还太浅啊,应该还读不懂,做不好吧”。为什么要把学习的触发点和自己的年纪捆绑在一起?明明是学习的勇气和持久力的问题,却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那些想要逃避学习压榨下的沉重、郁闷的小心思往往被归咎于生活太过单薄。把什么东西都推到以后再做,不该是一个求知者的态度。“以后”是一个最模糊的时间观念,如果心理上不曾有学习欲望的膨胀,这个“以后”永远不会到来。

我最敬爱的老师曾经真诚地告诉我,读任何书都不会太早,这句话可以换成,学什么都不会太早。我很庆幸我的童年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读了很多书,学了画画、书法、唱歌、跳舞、钢琴等,这些都在我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地为我传输着活力,使得我能够向各种生活的可能性敞开自我。当别人唠叨着活到老,学到老,我却更愿意实践,有多年轻,就学多早。

每个人对学习的看法各不相同,我也无法确定我的权衡能够永久不变。但有一点我可以确认,每个向往学习,向往精神自由的人都渴望被提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提升。学习如同将你提起的氢气球,气球越大,飞得越高,看事情就越清楚,就越接近理智。每一段学习路程都将以其特别的方式被我们进行下去,但是这基本的心态必须保持,不然我们容易在学习的衍生物里走火人魔。对我而言,我最希望被提升的人,就是我自己。这话听起来很自私,但是很真诚。

P13-15

序言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建校110多年来,北大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的有形存在,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自由和伟大复兴的象征,成为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向往的精神家园,从而独具魅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所说:“作为文化中国的象征,其实北京大学早已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像北京大学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息息相关。北大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哈佛之于美国、牛津与剑桥之于英国的意义。”

在中国的高校中,北大具有“老”与“大”两个特点。之所以说“老”,那是因为在中国,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大学并不多,因此,人们常用“古老”来形容北京大学的历史;之所以说“大”,不在于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所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意也。历史悠久的“老”让我们足以心生骄傲,兼容并蓄的“大”也常让我们引以为荣。就是这样一所“老”学府,每年吸引着无数的青年才俊奋身投入燕园,求学于“一塔湖图”;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府,将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维系在了一起;就是这样一所“老”、“大”学府,将这些胸怀大志、肩负大任、孜孜求学、不倦探索的年轻学子,培育锻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体魄健全、意志坚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大历经风雨,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从未因时光的磨砺而褪色。今日的北大,迎来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迎来了自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发展期,“北大人”将满怀豪情,团结进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发努力。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金秋九月,一段精彩的大学时光在等待着你。在这里,美丽的燕园将带给你广阔的人生舞台,光荣与梦想将力促你奋发前行,理想与责任将激励你勇于担当。在即将踏入燕园之际,希望你们能够刻苦学习,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敢于担当的、光荣的“北大人”!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后记

墙里秋千墙外道

北大的校园是永远的,精神的魅力是永恒的。201l级新生稿件的审稿工作已告一段落了。从刚刚成为“北大人”的高中毕业生群体中征文,并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稿,编辑成书几乎已成为北大传统。这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儿:刚成为北大人的他们离高考最近,是这场搏杀的胜利者,因而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验,也是更多正在奋斗的人们渴望知道的。这既是对过来人的一份总结和交代,更是对未来者的叮咛和期许。

字里行间,他们用文字筑造了一个绚丽斑斓的世界。这里有梦想,关于博雅未名,关于朱门前的石狮子,只那一瞥就钟情于此;这里有拼搏,争分夺秒,挑灯夜读,虽九死其忧未悔;这里有技巧,各门学科,见招拆招,于手起笔落间论剑高考;这里有故事,或黯然神伤,或得意欢畅,尽显英雄意气;这里有思考,像快乐的芦苇,在生活中处处歌唱;这里还有感恩,父母,师者,长者,朋友,同学,深情厚谊,山高水长。这里有道不完的精彩。

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会感到一股力量正在心中发芽、生长。这些文字都力透纸背。相当一部分的文稿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出于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借鉴的意图,我们尽量避开了重复的篇目,以求内容的多样化。在此,我们向所有的投稿者表示感谢,没有你们的文稿,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同时,也希望我们提供的文稿能让读者满意,这是我们最大的目标。然而工作量大,力有不逮之处,还请读者见谅。我们欢迎读者朋友提出修改,你们的意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作为编者的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推倒这堵墙。让燕园之外的读者,也能看到其中的风景,甚至最终走进这座美丽的园子。

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坎儿。进入燕园,确实是一幕完美的收场。但是,生活并非只有高考,燕园也并非代表着终结,而是新的开始。细细品味这些征文,充斥着它们的,早已不是单纯的高考。在高考之外,有着更广阔的生活,比如社会活动,比如兴趣爱好。如果读者朋友能在这些文稿中,看到“围城”之外的东西,那我们编者就要备感欣慰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相约北大3--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长手记/学海导航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春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11694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5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