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杜威(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他是如何根据美国的特点改造传统哲学的?

《杜威》首先简要介绍了杜威的生平,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发展脉络。而后则对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立场,以及对哲学、经验、知识以及社会的改造分别入手,系统概要地阐述了杜威的思想体系,帮助读者理清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本书由罗伯特·B.塔利斯著。

内容推荐

《杜威》为西方思想普及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主要介绍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的主要哲学思想。

《杜威》以杜威的著作为主要材料和线索,分章节论述了他对传统哲学、传统经验概念、传统认识论、道德论、民主等方面所作出的改造。本书以平实、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杜威的哲学世界。十分适合高中生、大学生及对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本书由罗伯特·B.塔利斯著。

目录

致谢

篇名缩写

1 导论

约翰·杜威是谁?

实用主义概览

本书的研究计划

2 改造哲学

哲学的源泉

杜威对哲学传统的分析

改造的一般策略

本章概要

3 改造经验

传统的经验论

杜威的经验论

本章概要

4 改造知识

杜威与认识论传统

实验性的认知理论

本章概要

5 改造社会

改造道德理论

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

本章概要

6 一个预见性的结论

关于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试读章节

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将这些文字输入电脑的时候,窗外街道上的汽车喇叭声,已经盖过了聚集在电话线上和附近树上小鸟的吱喳声。这些鸟鸣声对屋内音响放出的轻音乐来说,是一种奇怪的补充。这是一个温暖而晴朗的日子,窗子开着,清风从户外吹入,掀动了我放在桌上的笔记。当我重新整理散开的书页时,我注意到阳光耀眼地射入窗内。如果阳光过于强烈的话,我将不得不拉上窗帘。然而,如果我拉上窗帘,清风就会被挡在户外。这样,我也许将不得不使用空调以使室内保持合适的温度,因为如果室内过热的话,电脑就会发生故障,我也将被迫停止工作。

在我看来,我的写作发生在不同的自然要素和技术要素形成的奇怪的组合之中。汽车、鸟群、电话线、树木、电脑、音乐、太阳和我都被包含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之中。我的行为——写作——必须与其他要素相协调,否则就会受到干扰。但何以见得杜威所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是世界的特性呢?

我们不时打断自己日常行为的流程而注意到环境——我们赖以开展行动的一系列条件。我们一般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在特定的背景中产生的,我们仅仅行动,我们在做事。我们忽略了世界与我们自身在本质上的相互联系。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我们的“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分裂,而行为充其量构成了这些彼此分离的领域之间的一个界面。但是,在杜威看来,我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内在于环境的动物,而且依赖于环境(LI,LW12:32)。我们的生存不仅仅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我们即生活在这些条件之中;我们不仅仅将行为加诸世界之上,我们本身就是世界的成员。

因此,环境是一个基本的要素。人们可以说,我们在理论上能够离开环境来生活。即便如此,这种说法还是容易引起误导。“环境”这一术语意味着存在一种我们的生活所依赖的、外在的、静态的实体。这种说法可以促使我们忽略两个事实:(1)环境不是一种严格地外在于我们的实体,我们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环境之中;(2)环境并不是静态的,它是过程性的、易变的、动态的。“环境”这一术语并不表示某种永恒的、独立的实体,毋宁说,它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着的力量和要素的一种描述,这些力量和要素构成了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生活于其中的条件。

我们并不习惯于以这种方式来思考我们自己与世界,因此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您现在正读着本书中的一个句子。阅读这一行为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进行,例如,没有充足的光线和安静的氛围,阅读就是不可能的。让我们暂时停下阅读来环顾四周,您居身于何处?在环境中有哪些影响您阅读的力量在起作用?有可能在您和周围条件之间作出一种确定的、持久的区分吗?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生活在皮肤以下。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您的皮肤以下有器官、骨骼、肌肉、血液与细胞,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协作以维持您的生存。这些看来是内在的活动实际上与环境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当我们呼吸的时候,我们便从环境中吸取空气。随后,呼吸系统便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氧气被留在体内,其他气体则被排回到环境之中。人体的其他重要机能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来说,您在环境之中,环境也在您之中。您的皮肤并不是一道将您和环境分离开来的屏障。相反,您的皮肤,就像您身上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环境的一种延续。您是一个有机体,也就是说,是一种过程,进行着持续的交换,与环境中的其他力量进行着某种交易。您绝不是世界中孤立的看客,而是世界中活的生物。

您的生存依赖于您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例如,一旦环境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您的呼吸就会停止,您将会死去。幸运的是,空气是环境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氧气的供应还是充足的。但是,环境是可变的,而人类在很多方面却是脆弱的。因为环境是一种由互动力量形成的动态组合,它们可能失去稳定。飓风、洪水、瘟疫、干旱、野外的火灾以及地震等都是环境可以威胁到人类安全的实例。在这些情况下,有机体必须借助于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来克服困难,如用水来灭火及用抗生素来对付疾病。

我们无须用更大范围内的灾难作为例子,来显示环境可能失去稳定而给人类带来麻烦。不稳定性在更小的范围内同样存在。晒斑、霜冻和脱水是相似的危险。当人类的有机体与环境中特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损伤、妨碍或隔断时,这些症状就产生了。环境提出了人类无法抵御的挑战,结果是有机体受到伤害。如果这种伤害到达极致,有机体就会死亡。此外,我们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小的例子。微风拂过我的书桌,将我的笔记吹落到地上,因而给我带来了妨碍。为了复原,我试图恢复环境的秩序。阳光在我的电脑屏幕上产生了反光,使我看不清所打的文字。于是,我便拉下了窗帘。也就是说,我干涉了当前的条件,我运用环境来改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我改变了世界。P30-34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杜威(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罗伯特·B.塔利斯
译者 彭国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7238
开本 32开
页数 121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2-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3249659
中图分类号 B712.51-49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8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omson Learning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