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来知德易学哲学思想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对来知德易学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探究,主要包括本体论、功夫论、易象观、错综说等。作者对来知德圆图来源的几种说法及圆图中间小白圈所代表的太极本体的哲学内涵进行细致辨析,探讨了来知德天人分合视野下的理数论、心性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格物功夫论,得出了来氏易学哲学在总体上仍应归属于朱熹后学的基本结论。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阐发来知德在易象观和解易体例上对朱熹、俞琰等前贤的继承和改造,揭示了来氏易学试图取消邵雍、朱熹先后天划分,并以其自创的错综图取代伏羲先天图这一做法背后的义理考量,溯源并考察来知德反对卦变说与其他卦变诸说的分合斗争,据此科学衡定来知德易学哲学的性质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 陈培荣 曾用名陈兵,1977年生于河南正阳,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12年7月曾赴广西河池发改委做选调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易学与宋明理学。 目录 第一章 行年大略 第一节 立志“愿学孔子” 一 中举后辞金不受(28岁以前) 二 四上公车不第,遂焚引侍养,立志做圣人(29岁到38岁) 第二节 提出格物功夫论,开始注《易》 一 家居悟静坐之非,读《性理大全》,初志于求象(39岁到44岁) 二 庐墓六年,悟格物之物乃物欲之物,此为圣贤头脑功夫(45岁到50岁) 第三节 功夫论的完成和来氏太极图的成熟 一 《集注》和《日录》写就(51岁到73岁) 二 《集注》刻成,授翰林院待诏(74岁到80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周易集注》的版本系统 第一节 张惟任系统和高奣映系统 一 张惟任系统代表着来氏《集注》版本传承的正脉 二 高奣映系统属歧出 第二节 两个系统之外的本子 第三节 划分两个系统的根据 一 书题的变化 二 异文校勘 附 来知德《周易集注》初刻本考 一 徐博卿和戴诰的初刻工作 二 郭子章可能的重刊工作 三 初刻本的复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来氏圆图的内涵和来源 第一节 作《易》之原 一 朱熹论作《易》之原在自然之理 二 来知德论作《易》之原在圣人之心易 第二节 来氏圆图的内涵 一 来氏圆图和来氏太极图 二 来氏圆图的三条注文 第三节 来氏圆图的几种可能来源 一 周敦颐太极图 二 邵雍、朱熹、俞琰的先天图 三 赵揭谦《六书本义》所载天地自然河图 四 胡一桂、韩邦奇的易图 五 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格去物欲说 第一节 天人分合下的理数论 一 太极为仁义礼智信之理 二 元亨为天道本然之数,利贞为人事当然之理 第二节 格物之头脑功夫 一 格物之物乃物欲之物 二 《大学》头脑功夫不以敬为先 三 格物正所以致良知 四 成性乃人之良知良能,圣人特能存之又存 五 “贞夫一”而非“贞夫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论象 第一节 朱熹论象 一 《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顾今不可复考,则姑阙之 二 看象须得正路脉 第二节 来知德论象 一 假象以寓理,舍象不可以言《易》 二 卦中立象有不拘《说卦》乾马坤牛乾首坤腹之类者 三 《集注》综合运用多种取象体例的典型卦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错综 第一节 朱熹及其弟子论错综 一 错综皆谓揲蓍求卦之事 二 以交易变易说统摄对待流行说和反对说 三 错综有对待流行义 四 蔡渊论错综与对待流行 第二节 来知德论错综 一 以错综论《周易》分卷、卦序安排及上下经分篇 二 以错综论河洛之数和揲蓍成卦 三 以错综论六十四卦象辞关系 四 以易学上的错综说涵蕴哲学上的对待流行说、交易变易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错综说与易学史上卦变诸说 第一节 汉至两宋时期反对卦变说的提出与发展 一 反对卦变说的发端 二 孔颖达、李挺之反对卦变说的系统化工作 三 反对卦变说在两宋的扩大运用 第二节 元初到明中后期反对卦变说的归一工作 一 俞琰破除卦变诸说而欲归一到倒转卦对说 二 熊过对俞琰倒体说的传承和修正 三 来知德、黄宗羲破斥卦变诸说而欲归一到反对卦变说的工作 四 董守谕对来知德错综说的批评和对朱熹卦变说的维护 第三节 晚明及清代学者对反对卦变说的继承、反思和批评 一 晚明及清代反对卦变说的继承者 二 晚明及清代学者对卦变诸说的反思和批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来知德易学哲学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培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054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4 |
出版时间 | 2022-09-01 |
首版时间 | 2022-09-01 |
印刷时间 | 202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98 |
CIP核字 | 2022131105 |
中图分类号 | B248.99 |
丛书名 | |
印张 | 2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