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珍藏版)/塞利格曼幸福经典 |
内容 | 内容推荐 塞利格曼博士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和调查证据告诉人们: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不过,如果你天生是一名悲观主义者,你也不用沮丧,因为书中肯定地指出:乐观是一种可以掌握的技巧!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运用塞利格曼博士推荐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改变自己悲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方法就是学习乐观的ABCDE技术。 作者简介 马丁·塞利格曼,知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建人,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国际积极心理协会(IPPlA)终身荣誉主席。 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美国心理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还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尔奖。 畅销书作家,其著作《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塞利格曼自传》等被译为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目录 推荐序1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推荐序2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 引言 乐观,让你过得幸福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无助是我们人生的开始 我们不再是环境的傀儡 抑郁的时代,悲观的自我 成功与健康的关键 人人都能学会乐观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 一动不动的狗 为了人,应该牺牲狗吗 动物也能学会放弃 向行为主义宣战 什么样的人不容易受伤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测测你有多乐观 解释风格代表你是否乐观 什么样的人会永不放弃 希望与绝望的转换 假如你是一个悲观者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各个方面都不对劲儿了 测一测你的抑郁程度 抑郁症已成为一种流行病 不要轻视你的无助感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从聊天、吃药到改变思维 悲观的人更容易抑郁吗 这样治疗抑郁很有效 你是悲观的反刍者吗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跟抑郁说再见 五记重拳打碎抑郁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谁是最合适的保险业务员 决定成败的3个关键因素 只录用最乐观的人 化悲观为乐观,夺回龙头地位 人为什么会悲观 乐观与悲观的收支平衡表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测一测你的孩子是否乐观 孩子永远不会绝望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悲观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好成绩,坏成绩 测一测你孩子的抑郁程度 为什么孩子会成绩差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男孩和女孩谁更容易抑郁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西点军校野兽营,只有聪明是不够的 第9章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职业棒球赛 职业篮球赛 伯克利的游泳队 教练必须知道的事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控制权是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什么乐观的人更健康 哈佛高材生的生活 赶走你的抑郁 第11章 乐观的领导人得民心 用乐观情况预测美国总统大选 用心理学预测未来 良好的开始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什么时候该乐观 让自己乐观的ABC 如何改变悲观风格:转移注意力和反驳 学习与自己争辩 ABCDE:反驳记录.大声说出你的想法 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教孩子乐观的ABC 孩子的ABCDE 孩子,请说出来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职场中乐观的优势 如何在工作中变得乐观 你的ABCDE练习:反驳自己的想法 如何拯救坏心情 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特大号”的自我 遗失的精神家园 “特大号”自我的伤害与宝藏 弹性的乐观主义 序言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 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 院院长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 人 我是一个积极心理学 的“皈依者”,在2008年之 前,我是不相信积极心理 学的。 20世纪70~80年代, 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认 知革命。其中最具有影响 力的研究是对人类非理性 的认知误区的研究,诞生 了两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 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理查德·泰 勒(Richard H.Thaler)。我 的博士生导师理查德·尼 斯贝特(Richard E.Nisbett) 教授,也是这一领域的领 军人物。在这样的心理学 大潮的影响下,我一直相 信。帮助人类提高自己的 理性和认知能力才是心理 学应该追求的主流方向, 所以我的主要研究兴趣一 直是人类的高级认知,例 如因果关系、虚假相关、 价值观与行为不一致性、 违背逻辑的“辩证思维”, 以及文化对这些认知过程 的影响等。 2008年,应清华大学 的邀请,我回国主持清华 大学心理学系的复建工作 。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就 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 相较于我出国时的1988年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20年 内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 我也发现。我们面临的心 理挑战有增无减,社会普 遍存在一些急躁、烦恼、 焦虑、担忧的情绪,我们 一直在追求粗放的更大、 更好、更高档次、更有面 子的路上义无反顾,却没 有用心去体会自己内心的 感受——那些精细的情感 、流动的美以及大自然和 人类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宁 静与平和。在这样一种无 比冲动的文化氛围下,焦 虑症、抑郁症、躁狂症、 自我封闭症等心理问题出 现的概率逐年升高,并且 越来越蔓延到更年轻一代 的身上。是的,今天的这 个社会不管从哪个角度来 看都并不宁静,工业革命 后几百年里人类社会的喧 嚣甚至超过以往几千年所 积累下来的所有喧嚣。处 于这个现代化的颠覆性变 革的世界中,似乎每种文 化、每个国家、每个人都 在努力去寻找着自己的“ 第二曲线”。增长成为全 世界所有学科努力的方向 与新的信仰。可是。到如 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 以明确给出这种关于增长 的新的信仰究竟是否合适 的定论。 中国也没能幸免于那 些现代化的陷阱。虽然我 们5 000多年根深蒂固的 文化传统中有那么多值得 并且能够让我们淡定下来 的基因。但是全球化的步 伐、地缘政治、军事威胁 、科技与社会的颠覆式创 新、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 增长等诸多力量累加起来 的作用力,在推动着这个 蓝色星球“旋转得越来越 快”。显然,在此时此刻 ,那些我们正在经历着的 变革具备更强大的诱惑力 。 然而,这种诱惑并不 全都是积极的,其产生的 很多结果甚至会导向人道 主义的灾难。传统的心理 学则非常像是一种应急的 技术手段,自然而然地成 为处理这些并不积极的心 理结果的良方。的确,传 统心理学在这方面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可是。这并 不够。 从诞生之日起,心理 学就不止有疗愈创伤这一 项功能。它还有帮助人类 心灵成长、认知提升与积 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 最真实的幸福的功能。它 也有造就不断适应未来的 社会精英、激发人的优势 潜能、改造人们的学习方 式、丰富人类对世界和自 己存在意义的探索的目的 。无论如何,在一个更加 多元、更加不确定、更加 融合的新时代里,这些目 的都显得如此重要。传统 的心理科学和实践的研究 .事实上已经不能满足飞 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了。如何从科学心理学的 角度去帮助人们获得安全 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 许需要一些新的思路和方 法,尤其是面对中国这个 更加具体的全球发展引擎 时,这种紧迫性更加突出 。这时,我发现了积极心 理学,并开始关注这一领 域的奠基人马丁·塞利格 曼的诸多颇有成就的研究 工作。 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 学之路 塞利格曼出生于美国 纽约州奥尔巴尼,在家乡 念书时,他喜好篮球运动 ,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 开始研究学问。13岁那年 ,他开始专心读书,其中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 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1964年,塞利格曼毕 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 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师 从理查德·所罗门(Richard Solorelon)教授学习实验心 理学。1967年,塞利格曼 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 位,并执教于康奈尔大学 。1970年,他回到宾夕法 尼亚大学.在该校的精神 病学系接受了为期一年的 临床培训后,于1971年重 返心理学系。塞利格曼先 是与布鲁斯·奥弗米埃尔 (Bruce Overmier),后来 又与史蒂夫·梅尔(Steve Maier)合作研究了狗在受 到预置的不可避免的伤害 后所表现出的被动性,这 就是著名的动物的习得性 无助研究。这项研究也被 很多人视作改变心理学历 史的“伟大心理学实验”之 一。 …… 第三次革命发生在19 世纪初至2000年。这是一 个科学与知识大规模发展 的时代,覆盖了各个知识 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哲学、伦理学、文 学、教育学等。它强调不 受束缚、不加批判地使用 理性,勇于质疑权威与传 统教条。朝 导语 全球畅销30年,销量达到200多万册。央视《读书》栏目连续五天力荐作品!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塞利格曼扛鼎之作,塞利格曼幸福经典系列之一。 告别抑郁,从根本上改变悲观人生的心理学课!提升幸福感必读作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教授作序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塞利格曼让身在中国 的积极心理学同行们坚定 地相信:积极心理学并不 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选择,是心理 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 有助于增强人类命运共同 体意识。 ——彭凯平 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 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在这本书中,塞利格 曼教授为乐观主义提供了 一个乐观的理由:你可以 学习它,可以衡量它,可 以教授它,并且会因为它 而变得更健康、更幸福。 ——亚伦·贝克 认知疗 法创始人 这是一部绝佳的作品 ,绝对是一本充满实用智 慧和真实资料的好书,其 中的见解颇具深度,令人 叹服! ——史蒂芬·柯维 《高 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 者 这本书把人们从恐惧 中拯救了出来……所以, 温和的悲观主义者们,去 买这本书吧! ——《纽约时报》 塞利格曼的幸福课是 21世纪人类行为的指南。 无论是门外汉还是专业人 士,只要看过这本书都会 受益匪浅。这本书包含具 体的自我评估工具,语言 也生动风趣,道出了活出 真我的真正含义。 ——米哈里·希斯赞特 米哈伊 心流之父,积极 心理学奠基人 心理学终于认真地研 究了“幸福”。塞利格曼教 授送给我们一盏明灯,指 引我们不断追求多姿多彩 的生活。 ——丹尼尔·戈尔曼 “ 情商之父”,美国心理协 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这是关于积极心理学 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那 些想要真正理解和帮助他 人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 必读之书。 ——罗伯特·舒勒 加利 福尼亚水晶大教堂创建人 ,知名作家 精彩页 初为人父的爸爸看着刚从医院抱回来、在摇篮里熟睡的女儿,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恩,他的女儿是如此完美。婴儿睁开了眼睛,凝视着上方。这位爸爸叫着婴儿的名字,以为她会转头过来看他.但是婴儿的眼睛一动不动。 他拿起摇篮边的小铃铛,用力摇响,婴儿的眼睛还是没有转过来。他的心跳开始加速,他赶紧跑到卧室,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的妻子。“她对声音完全没反应,她好像听不到。” “我想她应该没事……”他妻子披上睡袍来到婴儿的房间。 她叫着婴儿的名字,摇着铃铛,拍着手掌——都没反应。最后,她把婴儿抱了起来。一抱起来,婴儿立刻扭动起来,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 “我的天,她是个聋子!”爸爸说。 “她不是,”妈妈说,“我想现在下判断还太早了,她刚从医院回来,她的眼睛还不能凝视呢!” “但是即使你很用力地拍手,她的眼睛都没有反应。” 妈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育儿指南。“看看书上怎么说吧!”她说。她找到“听觉”这一章,念了起来:“如果新生的婴儿没有被突发的响声吓到。或者没有转头看发声的地方,不要担心,新生婴儿的惊吓反射和对声音的注意力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育完成。你可以让儿科医生测试孩子的听力,看他的神经有没有问题。” “怎么样?”妈妈说,“书上的解释让你好过一点了吗?” “没有,”爸爸说,“这本书没有提到其他的可能性,例如这个婴儿可能是个聋子。我只知道我的孩子听不见声音,对这件事我有最坏的考虑,或许因为我爷爷是个聋子。如果这么可爱的孩子是个聋子的话,那肯定都是我的错,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喂,等一下,”妻子说,“你未免太快就绝望了吧!星期一一早我们就打电话给儿科医生,把孩子抱去检查一下。现在先放宽心,来,你先抱着孩子,我来把她的小床整理一下。” 这位爸爸虽然接过孩子,但当他妻子一忙完,他立刻把孩子交了回去。整个周末他都无心准备下星期上班要用的文件。他跟着他妻子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咕哝着:“假如这孩子是聋子的话,她这一辈子就完了……”他只想到最坏的可能性:没有听力,不会说话,他的漂亮宝贝将永远被隔绝在社交生活之外,被关在一个没有声音的孤独世界里。到星期天晚上,他的心情已经坠入了最深的谷底。 这位妈妈留言给医生,希望星期一一早去看医生。然后,她整个周末都在运动、看书,并想办法使她先生冷静下来。 儿科医生的检查显示婴儿的听力完好,但是这位爸爸的心情仍然很低落。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婴儿被路过的卡车排气管发出的巨响吓到以后,他的心情才逐渐好起来,开始逗弄他的宝贝女儿。 这对父母对这个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不管什么事发生到爸爸头上,他都立刻想到最坏的一面:破产进监狱、离婚、被炒鱿鱼,他的健康也因此而受损。妈妈则是另一个极端,看事情都看好的一面,对她来说,坏事只是暂时的,是一个挑战,最终都会被克服。所以遇到挫折时,她可以养精蓄锐,很快恢复,重新出发。她的身体也非常健康。 我研究这种悲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已经25年了。悲观的人认为遇到坏事都是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全是自己的错,也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结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这两种思考习惯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无数的研究告诉我们,悲观的人很容易放弃,常常陷入抑郁。这些实验显示,乐观的人在学校的成绩比较好,在工作上和球场上的表现也比较好,他们常常超越能力倾向测验(aptitude test)所预测的上限。乐观的人通常比悲观的人更容易在竞聘中胜出。他们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都很好,年纪大时,也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有很多病痛。实验证据甚至指出他们比一般人更长寿。 在测验过成千上万的人后,我发现竞有这么多的人是悲观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有严重的悲观倾向。我知道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悲观,很多人生活在悲观的阴影下,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悲观的。测验的方法可以从他的谈话中分析出悲观的特质来。事实上,其他人也可以从悲观者谈话中所反映出的消极性来感知他的悲观特质。 悲观的态度看起来好像是根深蒂固的,但我发现悲观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悲观者其实可以学习成为乐观者,而且不是通过那些无聊的方式,像吹快乐的口哨或一直重复着“每一天,每一件事都会越来越好”的咒语。他们可以学习新的认知方式,这些方式跟市面上大肆宣传的那些不实的方式不同,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在实验室和临床医疗中发现的,并且经过了严谨的验证,是确实有效的。 P26-2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珍藏版)/塞利格曼幸福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马丁·塞利格曼 |
译者 | 译者:洪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22072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首版时间 | 2021-06-01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0 |
CIP核字 | 2021074916 |
中图分类号 | B84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1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