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内容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1. 带你穿越千年,看见一个个在语文课本上从未见过的千古风流人物

以新鲜活泼的方式走进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等14位诗坛巨匠的真实人生,大到诗人的出生、死亡、重要的时代背景、历史转折、精妙诗文,小至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动轨迹、“糗事”、轶事,无所不包,带你认识更加具体和真实的他们。

2. 融诗词、历史、传记于一体,一册在手,读懂诗人读懂诗

以14位殿堂级诗人、词人的人生故事和轨迹为脉络,串讲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细节,详解353首古诗词背后的深刻涵义,轻松掌握300多个文史知识要点。

3. 人生如逆旅,看中国现象级文化人物如何走出人生困境

把14位“千古风流人物”还原成普通人,解读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他们跌宕的人生经历与时代的爱恨交织,汇集成一篇篇能够激励人心并引起共鸣的诗句,这种诗文的力量于无形中渗透进内心,点亮了我们的人生。

4. 有知识,有深度,27位知名教授、学者加盟,读史解诗,妙趣横生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中南大学教授杨雨、武汉大学教授钟书林、郑州大学教授史建群、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双怀等深度解读,带你直击诗词内外的人生百态,看懂中国文人的韧性与风骨。

5. 50集高口碑纪录片原汁原味呈现

纪录片在各个平台上都创造了播放量新高。作为VIP节目,总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热评点赞3万多次,评分高达9.5分。本书收入50集高口碑纪录片全部内容,插入82幅高清剧照,复原充满烟火气息的古人生活图景,感受他们或喜或悲的命运,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6.超值馈赠14幅精美剧照

内容简介

人生如逆旅,苦难如山海。在时代的洪流下,诗人与我们都是微尘。

山河难安、壮志难酬、佳偶难成、恩义难全……纵然身处坎坷、际遇多舛,他们仍能走出心灵的困境,收获旷达超脱的生命感悟,留下一篇篇绝世美文。相隔千年,他们的面容依然鲜活可敬,他们的诗词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礼物:当遭遇苦难、迷惘、焦虑、彷徨、不安时,它可以慰藉心灵,让我们笑看人生山海,向阳而生。

作者简介

《千古风流人物》是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类系列纪录片,共3季50集,每集约25分钟。该片聚焦中国历史上14位文化偶像,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梳理中华文明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核。

纪录片结合经典名篇和时代背景,前往主人公们生活过的地方,追寻他们的人生轨迹,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入他们的快乐、痛苦与失落,并结合情景再现、手绘动画、三维特效等多种形式,真实再现这些文化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带你穿越千年,看见一个个在语文课本上熟悉却从未见过的鲜活人物。

纪录片在各个平台上都创造了播放量新高。作为VIP节目,总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热评点赞3万多次,评分高达9.5分。热播期间,在腾讯视频文化类纪录片排名第一、腾讯纪录片综合排名第二,被誉为“绝美文案,字字珠玑,具有浓郁中国文化风味的宝藏纪录片”。

前言/序言

序  言 

《千古风流人物》是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的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共50集,每集约25分钟。甫一播出,好评如潮,在各个平台上都创造了播放量新高。

如今趁热打铁,大象出版社要将剧集内容打造成文稿,书名《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让纪录片从电子回归文字。我曾经受制作方的邀请,出镜讲解了几位人物,现在再受邀请,成此序言,感谢这个机会,让我能一抒胸襟。

这部纪录片聚焦了十四位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但是与以往泛泛而论的人物介绍不一样,这部片子是人性的剖析,是不留情面的全方位审视,是走进这些古人内心、展现人性复杂的一种尝试。

这里我不打算就每一集的内容和每一位人物做出点评,只是想说说自己对古代文人的一点认知。这部片子实际上是在帮助大家找到一种视角,让被语文课本规训出来的空洞的“优秀”“性格洒脱”“忧国忧民”等词汇找到具体的“抓点”,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这些人物。史学界经常倡导“了解之同情”,我们的文化常见的一个缺陷就是为尊者讳,我们总是用现代视角和现代思维去“套”古人,当发现他们有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时往往或者曲解,或者隐晦,更不要说现在网络文化中还有“粉圈”思维,以一种教徒崇拜的心理为偶像辩护。人都是复杂集合体,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对这些局限性,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其时代背景,了解他们那些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在那时候是否“出格”,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由此可以明白他们无法按照我们心目中的“完人”标准来生活,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跨越时间、种族、文化的闪光点是持久不变的、令我们永远心潮澎湃的。

所以,我们大可直面曹植在政治方面的幼稚和行为不谨,直面李白的官瘾,直面杜甫的卑躬屈膝,直面杜牧在青楼的徜徉,直面李商隐在爱情方面的薄情,直面辛弃疾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久的军旅生涯。知道他们并不是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向着“伟大”前进,而是在才华、尊严、荣誉、自尊、彷徨、诱惑、自利、利益之间来回碰撞和抉择,最终才选择了放弃“小我”、走向“真我”的人生道路。

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未来的“伟大地位”,有的人生前名声响亮且自负,有的人则是身后才被人们发现其价值。他们都有软弱的时候,都有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或夸大,都有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但是为什么他们身上这些行为没有让他们泯然于芸芸众生呢?到片子里寻找答案,到本书中寻找答案。设身处地,我们才能知道拂去泥沙的明珠终究有多么难能可贵,也就更能感受到,在各种诱惑或者精神、肉体双重打击之下,他们还能活出如此精彩、被千古传颂的人生是有多么不易。有缺点的伟大才是站得住脚的伟大。

他们打动我们的,除了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文字之外,还有就是那种可以跨越古今和种族的人性之美。我记得在拍摄的时候,导演忽然问了我一句:为什么在国外,人们对杜甫更感兴趣,对李白的评价不如国内这么高?思考之后,我说:国外对这两位唐代文学top2(前两名)的评价不是完全出自于文学本身,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一样优秀,不分伯仲,但是李白诗歌更加飘逸,更加洒脱,更加“形而上”,再好的翻译都是一种损伤,他的文字之美,必须是母语是汉语的人才可以领悟,正如我们中国人也无法完全掌握莎士比亚之美一样;而杜甫,他的文字翻译成外文固然也会有损伤,但是,他自身颠沛流离的生涯和由此带来的悲天悯人、对草根民众的关怀是一种人性之美,战争中发出的那些声嘶力竭的呼喊是人性之光,这种美和光是跨越种族和国家的,能够引发更广泛的共鸣。

其实,片子中哪一位不是先有人性之美,才有文字之美呢?我看过一些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有人调侃说展现了很多人的“糗事”,其实那不是糗事,那是人的一体两面,经得住史料、逻辑仔细剖析的人物,才最终能站立得住。只有经受得住这种审视目光考验的人物,才能担得起“千古风流”的评价。所以,请拿起这本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吧。

于赓哲

目录

第一章   曹植 萁豆同根,相煎何急?

第一节  棠棣之殇 | 002

第二节 洛水惊鸿 | 009

第二章   陶渊明 和光同尘,桃源归心

第一节  归去来 | 018

第二节 田园居 | 026

第三章   李白 笑,醉,狂

第一节 侠客行 | 038

第二节  长安道 | 048

第三节  谪仙人 | 057

第四节  明月魂 | 065

第四章   杜甫 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第一节  裘马清狂 | 078

第二节  旅食京华 | 087

第三节  白头拾遗 | 095

第四节  三吏三别 | 105

第五节  有客子美 | 113

第六节 天地沙鸥 | 122

第五章   白居易 盛年中隐,头白乐天

第一节  长恨歌 | 134

第二节  卖炭翁 | 142

第三节  琵琶行 | 150

第四节 白乐天 | 157

第六章   杜牧 晚唐周郎杜樊川

第一节  两枝仙桂一时芳 | 168

第二节  十年一觉扬州梦 | 174

第三节  参差烟树五湖东 | 182

第四节  人间惟有杜司勋 | 187

第七章   李商隐 忍剪凌云一寸心

第一节  知遇之恩 | 196

第二节  长安花落 | 203

第三节  凌云寸心 | 210

第四节 锦瑟哀弦 | 217

第八章   李煜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第一节  事与愿违 | 228

第二节  花月春风 | 235

第三节  鸦啼影乱 | 241

第四节 独上西楼 | 247

第九章   柳永 可曾饮水?可曾读词?

第一节  奉旨填词 | 258

第二节 白衣卿相 | 265

第十章   欧阳修 千古文章,不过醉翁

第一节  征雁南飞 | 276

第二节  宁鸣而死 | 284

第三节  醉翁醒心 | 292

第四节  一代文宗 | 300

第十一章 苏轼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一节  诗酒年华 | 312

第二节  拣尽寒枝 | 321

第三节  此心安处 | 329

第四节  逆旅行人 | 338

第十二章 李清照 清丽清照,易安难安

第一节  知否知否 | 350

第二节  青梅之涩 | 358

第三节  瘦比黄花 | 366

第四节  寻寻觅觅 | 373

第十三章 陆游 喝酒练剑,撸猫失恋

第一节  山重水复 | 384

第二节  亘古男儿 | 393

第十四章 辛弃疾 曾是桀骜少年臣、

第一节  金戈铁马 | 404

第二节  英雄揾泪 | 411

第三节  几度秋凉 | 418

第四节 醉里看剑 | 425

精彩书摘

第一节 棠棣之殇

曹魏初立这几年,外部仍旧征伐不断,内部却蒸蒸日上。

魏黄初四年(223年)五月,曹丕以“会节气”之名将一众曹氏藩王召回京师洛阳。

接到诏令的曹植,内心宛如密室里透进一缕阳光。他对皇兄能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十分感激。因为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朝觐,而是一种待遇,这种待遇对他来说是与曹丕冰释前嫌的信号。

同时应诏的还有曹彰、曹彪等兄弟,自延康元年(220年)被迁至封地后,这是他们首次来京。分别三年后,曹氏兄弟们终于得以会面。

看着曹植向自己进献歌功颂德的诗文,曹丕很是愉悦。他很喜欢看到三弟这种卑躬屈膝、俯首低眉的样子,当年英姿勃发、意气飞扬的曹子建不见了,自己面前的人俨然是一只被驯服的家兔。

从曹植身上,他看到了征服的力量。

不管背地里怎样,明面上兄弟相见的时光甚是开心。一日,曹丕以公务余暇为由邀任城王曹彰下棋,面对皇帝的邀请,曹彰只能答应。

没过多久,宫内便传出曹彰离奇暴毙的消息,整个京师一片哗然。转眼之间,猛将突然殒命,这不能不令人惊疑。

听到消息后的曹植一瞬间就明白了,骨肉相残才是这次“会节气”的目的。曹植又一次预感到危险正向自己逼来,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不敢往下想了。

收起恐慌,曹植挥泪作诔文,文中仅以寥寥数语追思曹彰的义德与功绩。至于自己的感受,也只是在序文中轻轻带过。文中闪烁其词、欲言又止,可知他必有难言之痛。

将崇懿迹,等号齐鲁。

如何奄忽,命不是与。

仁者悼没,兼彼殊类。

矧我同生,能不憯悴。

——曹植《任城王诔序》节选

黄河流经山东东阿境内时,到达下游最窄的河段——艾山卡口。在卡口左岸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小山丘,远远望去,这座海拔仅82米的小山形似一只静卧在黄河之畔的甲鱼,故名鱼山。

鱼山虽然不高,规模也不大,但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因为它安葬着一颗不朽的诗魂。

曹植是曹操嫡出的第三子,生于豪门、长于乱世的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为了这一份寄托,曹操为其取名植,字子建,是希望他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曹植也未让曹操失望,自小就展示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其聪明程度一度被曹操认为是最像自己的儿子。

曹植十岁的时候就很会写文章,写得非常精彩。他曾经把一首诗送给他的父亲看,他父亲怀疑这一部作品是别人代笔的。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才华,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天赋异禀”。曹植少年时在文学上的造诣,使曹操早年对他非常钟爱。

(武汉大学教授  钟书林)

年少时的曹植得到了曹操的细心栽培,二人一同征战四方。在战火和硝烟中洗礼过的曹植意气风发,既有贵族少爷的高贵与昂扬,也怀揣着年轻人对未来的热血与激情。

在那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时代,曹植的理想与抱负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曹操的影响。他目睹着父亲的英姿与智谋,也渴望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具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青年时代的曹植有两篇比较有名的作品,一篇是《白马篇》。《白马篇》里写到了他希望能够上阵杀敌,表现了“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这是他青年时候的梦想。另外一篇作品是《与杨德祖书》。杨德祖就是杨修。曹植在这一封书信中说,大丈夫在世应该建金石之功,立不朽之功业,扬名万世,而不是做一个文学家。

(武汉大学教授  钟书林)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都于邺城。此时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也被众臣提上了议事日程。

长子曹昂死后,最有资格的继承人自然就是曹丕了。但这时曹操似乎把“立嫡以长”的惯例抛到了脑后,迟迟不肯确立太子,他究竟是如何盘算的呢?众臣揣测不透,曹丕更是惴惴不安。

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是比较慎重的,传统的思想对他束缚不大,所以他不一定会选曹丕。他要在几个儿子中考察,谁最适合做他的接班人,能够把他的事业传承下去。

(郑州大学教授  史建群)

在曹操看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才能从诸子中培养和选定自己满意的继承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1115081
开本 16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4
160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