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贝克莱(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存在为什么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首先追述了贝克莱的生平以及近代知识论的历史,帮助读者了解贝克莱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然后详细展开对贝克莱关于知识、存在、上帝等问题的思想的阐述,帮助读者系统了解贝克莱的思想世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本书由布鲁斯·乌姆鲍著。

内容推荐

《贝克莱》为西方思想普及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一本书读通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存在为什么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主要介绍了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从对问题“为什么物质不存在”的“反驳与答复”,说明贝克莱对“上帝”、“对象”、“心灵”的观点,并分析了贝克莱思想的影响。很适合高中生、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阅读。本书由布鲁斯·乌姆鲍著。

目录

对参考文献的说明

1 导论

存在即被感知

贝克莱的生平

知识背景

2 为什么物质不存在

贝克莱的告诫

语言和意义

反对物质存在

3 反驳与答复

如果林中一棵树倒下……

感知不到的对象

科学

贝克莱是主观主义者吗?

4 上帝

上帝之作用

贝克莱关于上帝的三个证明

5 问题

对象

心灵

6 反响

经验主义的界限

康德之后

20 世纪及以后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有两种东西也许是我们所知道的:心灵与观念。[P86]心灵是思考之物,它们是能动的。它们感觉、意愿、想象、反思、交流等等。不能思考的物——任何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或观念的集合。观念“显然不是能动的”、非自动的、被动的[P25]。它们自身什么也不是,没有能动的心灵,它们不可能存在。

贝克莱在《原理》第一部分的前两节中提到了两种东西。

人们只要稍一观察人类知识的对象,他们就会看到,这些对象就是观念,这些观念或者是由感官实在印入的,或者是由观察了人心的各种情感和作用以后所产生的,或者是在记忆和想象的帮助下形成的,这里想象可以分解、合成或只表象原始的由上述途径所知觉的那些观念。[P1]

观念可以有好几种。它们可以是感觉,比如鬣蜥的舌头舔在你的手指上所产生的感觉;它们可以是对心灵自身的情感、意愿或认知的知觉,比如觉察到你的欲望、意图、是否翻开这一页书的考虑;它们可以是记忆和想象,在这此情况下,它们必须基于感觉或知觉的的观念。如果你从来没有对鬣蜥的舌头的感觉,你或许通过对猫舌头的感觉的回忆来想象对鬣蜥的舌头的感觉。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你的心灵而非观念是主动的。

除了那些无数的观念或知识的对象以外,还有别的一种东西在认识或知觉它们,并且在它们方面施展各种能力,如意志、想象、记忆等。这个能知觉的、主动的存在者,我们称之为心灵,精神或自我,这些名词并不表示我的任何观念,只表示完全不同于观念的另一种东西,这些观念是在那个东西中存在的,或者说,它是一种东西,通过它观念被知觉到——因为观念的存在,在于它被感知。[P2]

心灵和观念是不同的:我的心灵不是我的一个观念,我的任何观念都不能进行想象、感知、意志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没有观念与我的心灵相似,因为它们不象思想和行动那样,它们无所作为。

换言之,心灵和观念具有不同的本质,不同的本质使它们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把能意欲、能思考、能感知的观念的能力去掉,则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使观念和精神相似。因为我们所谓的精神,只是指能思想、能意志、能意欲,能感知的一种东西而言。这一层,也只有这一层,才能构成那个名词的意义。因此,如果能力不能丝毫为一个观念所表象,我们显然就没有精神的观念。[P138]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思想就是标示心灵本质的东西。对心灵而言,存在就是感知:即去感知、去思想、去意欲。不能思想的物的存在,在于它们被感知。

有一些真理对于人的心灵来说是最贴近的、最明显的,人只要一睁开自己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它们。我想下边这个重要的真理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就是说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简言之,构成宇宙的所有物体,离开了心灵就不存在——即它们的存在即是被感知或认识,因此,它们如果不真正为我所感知,不真正存在于我的心灵之中或其他被创造出来的心灵之中,则它们便完全不能存在,否则就是存在于一个不朽的心灵之中——要说事物的任何部分离开精神有一种存在,那是完全不能理解的,那包含了抽象作用的一切荒谬之处。[P6]

尽管我们拥有两种东西的知识,但只有其中的一种可称之为实体,那就是独立自存的东西。观念依赖于心灵,所以它们不是实体,鞋子、舰船、甜点、地板蜡、家俱及其他可感知的东西,“只是一些可感知的性质或可感知的性质的集合”[D1:51]。至于心灵,我感觉不到我的心灵,尽管以使我意识到它的行为的方式来对心灵作出反思。如笛卡尔所言,我可以通过意识来推论或直接确定它的存在。而且,我知道这个术语的含义:观念所依赖的能动的实体,它可以意欲,可以感知。尽管心灵是实在的、实存的,但确切地说,我们没有关于心灵的观念。贝克莱认为,我们没有关于心灵的概念:通过推理和反思,我们理解这个语词的意思,它指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是心灵。我有关于心灵的知识,却没有心灵的观念。

所以,有两种存在方式,但只有一种实体。如贝克莱在他的日记中所指出的:“存在即是感知或被感知,一如既往,马在马厩里,书在书房里”[C429]。不要被这个观点表面上的新奇所迷惑,马和书在你刚离开的地方,它们只是存在于一个心灵或多个心灵之中,实在的东西,“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作为心灵中的观念的集合,而不是作为物质实体才是存在的。P45-48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贝克莱(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布鲁斯·乌姆鲍
译者 孟令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7351
开本 32开
页数 122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86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3249256
中图分类号 B561.27-49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8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omson Learning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