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教育(超值典藏)/一本书读懂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耗费十年心血创作而成的这本《爱的教育》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历久弥新,绝非偶然。它原名叫作《心》或《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由作者根据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是从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的见闻与感想。全书共分十卷共一百篇文章,每一章节都真实再现了主人公安利柯身边各种感人的故事,每一章节都把身边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包括大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之爱,小到父子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同窗之爱,等等。另外还有亲人为他写下的许多劝诫性、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九则“每月故事”。

内容推荐

由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耗费十年心血创作而成的这本《爱的教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它在1929年即被美国文学评论家考利·史密斯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重大的书籍之一”。上个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此外,《爱的教育》还入选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

1924年,我国文学界前辈夏丐尊将其译成中文后正式引进中国,亦引起当时教育界先锋人士的高度赞誉与推崇,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陈望道、黎锦熙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将其列为青少年儿童的课外重点读物。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也将它列入“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目录

Chapter 1

第一章

十月

开学第一天十七日/15

我们的老师十八日/16

意外事故二十一日/17

格拉勃利亚的新生二十二日/18

同窗朋友二十五日/19

卡隆的侠义行为二十六日/20

我的女老师二十七日/21

贫民窟二十八日/22

学校二十八日/23

少年爱国者(每月故事)/23

第二章

十一月

女孩们的爱心一日/25

万灵节二日/26

好友卡隆四日/27

卖炭者与绅士七日/28

弟弟的女老师十日/29

我的母亲十日/30

朋友可莱谛十三日/31

校长先生十八日/33

路过的步兵联队二十二日/34

耐利的保护者二十三日/35

班长代洛西二十五日/36

隆巴尔地的小战士(每月故事)/37

贫困的人二十九日/40

第三章

十二月

小商人一日/41

虚荣心五日/42

第一场雪十日/43

“小石匠”十一日/44

雪球引起的事故十六日/45

代课的女老师十七日/46

探望负伤的老人十八日/47

小抄写员(每月故事)/48

坚韧的意志力二十八日/51

感恩三十一日/53

第四章

一月

代课老师四日/54

斯带地的图书室六日/55

铁匠的儿子十一日/56

友人的来访十二日/57

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十七日/58

被开除的勿兰谛二十一日/59

小鼓手(每月故事)/60

爱国二十四日/64

嫉妒二十五日/64

可怜的母亲二十八日/65

希望二十九日/67

第五章

二月

最珍贵的二等奖四日/68

学习的决心五日/69

玩具火车十日/70

傲慢的诺琵斯十一日/71

受伤的劳动者十五日/72

囚犯十七日/73

父亲的陪护(每月故事)/75

铁工场十八日/79

小卖艺人二十日/80

“谢肉节”的最后一天二十一日/82

盲童学校二十四日/83

探望老师二十五日/87

街道二十五日/88

第六章

三月

参观夜校二日/89

一场斗架五日/90

家长六日/91

78号犯人八日/92

不幸的孩子十三日/93

格拉勃利亚的代表十三日/94

授奖大会十四日/95

与好友的争吵二十日/97

姐姐的话二十四日/98

洛马格那的血(每月故事)/99

探望“小石匠”二十八日/103

卡华伯二十九日/105

第七章

四月

春天一日/106

温培尔脱国王三日/107

幼儿园四日/109

器械体操五日/111

父亲的老师十三日/113

痊愈二十日/117

与劳动者交朋友二十日/118

卡隆的母亲二十八日/119

寇塞贝·马志尼二十九日/120

少年勇士(每月故事)/121

第八章

五月

残疾儿童学校五日/123

为父母分忧九日/124

消防员十一日/125

异国寻母记(每月故事)/127

夏二十四日/141

学校里的诗意生活二十六日/143

聋哑学校二十八日/144

第九章

六月

加里波第将军三日/148

观看阅兵仪式十一日/149

祝福伟大的祖国十四日/149

炎热的暑天十六日/150

尊敬父亲十七日/151

乡野郊游十九日/152

劳动者的授奖典礼二十五日/154

病逝的女老师二十七日/155

期末感言二十八日/156

遇难的轮船(最后的每月故事)/157

第十章

七月

母亲的期末总结一日/161

考试四日/162

最后的口试七日/163

告别十日/165

Chapter 2

安利柯的失败/167

到大自然中去/168

来到舅舅家/169

胸怀宽广的舅舅/170

舅舅的学校/172

拉普兰特的大麦/173

犬麦、夏水仙、石刁柏/174

舅舅的追怀/176

做好事的决心/178

善行日历/178

被狗咬伤的孩子/184

英国的孩子是不哭的/186

舅舅的感慨/187

滥好人侯爵的故事/188

关于作文/190

作文的好题目/190

想吹熄太阳的孩子/192

种诗的人/193

全世界的纪念/194

珍贵的手帕和袜子/195

草木的纪念/197

解语的草木/198

美丽的赛尔维亚/198

威尼斯金币与糖牛儿/199

可爱的耐帕尔柑与深山之花/201

“猪肉馒头”与悲壮的追怀/202

别怕死/205

关于自尊心/206

在自身的经验中学习/208

高尚的精神/209

历史的精神/210

做个为自己喝彩的人/211

幸福在何处/214

十一

柠檬树与人生/216

每个人都应该是诗人/218

十二

伊普西隆耐的伟大行为/219

最美的报答/221

十三

见义勇为/223

勿要图报/225

十四

大海的波涛/227

人生之海/228

知人善任/229

十五

职业应在儿时选择/232

错误的生活目标/233

人贵在自知/234

十六

父亲的来信/235

当天的日记/236

临别前的散步/238

试读章节

我的女老师 二十七日

我二年级时的女老师今天到我们家来探访。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来过我家,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地接待她。

老师跟以前一样,衣着朴素,头发也没有任何修饰。她的面色看起来不大好,有些苍白,头发也白了很多,还时不时咳嗽。我的母亲担忧地问她:“老师,您的身体怎么样?您可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健康。”

“没什么,我很好,多谢您的关心。”老师连忙回答,可脸上的笑容却带着些忧愁。

“您讲课时总要尽量提高声音,为了这些学生,您真是太劳累自己的身体了。”母亲又说。

是啊,她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不听得清清楚楚。为了让坐在后面的学生听清楚,她不顾劳累,一直尽量提高自己的声音。我还记得,她总是连续不停地讲课,让我们一点儿都不能溜号。

她的记忆力非常好,不会忘记每一个她教过的学生,无论过去多少年,她都能记住学生们的姓名。听说,每逢月考,她都会去校长先生那里,询问曾教过的学生们的成绩。有时,她站在学校门口等着,遇到以前的学生,便叫他拿出作业本给她看,查看学生的作业是否认真,成绩是否有了进步。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位女老师,那些已经上了中学的学生,也常常回到小学校来拜访她。

今天,老师带着本年级的学生去看绘图展览会,回去的时候特意转到我们家。以前她教我们的时候,每到星期二,她就会带我们去博物馆参观,为我们讲解那里的每一件物品。她的身体看起来比以前衰弱很多,但一提起学校的事情就神采奕奕,高兴地谈个不停。

两年前,我曾经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不能去学校。她经常来看望我,为我补习功课。今天,她还说要看看我以前的那张床,其实它现在已经归我姐姐了。她看了看,又问我一些学习上的事情,然后就起身告辞了。母亲要留她吃饭,她谢绝了,说还要去探望马鞍匠的儿子,那孩子出了麻疹,正在家养病。她的胳膊上还夹着一些晚上要批改的作业本,而且晚饭以前,还要教某个商店的女主人学习算术。

“安利柯,等你能解难题,能做长文章的时候,还会喜欢你以前的女老师吗?”说完,她吻了吻我的额头。出了门,走下台阶后,她挥手向我们告别,扬声说:“安利柯,千万不要忘了我哦!”

啊!亲爱的老师,我怎么会忘记您呢!等我长大成人以后,也一定会记得您,去学校拜访您的!无论到了何处,只要听到女老师的声音,如同听到您的声音一样,我就会想起您,想起您教我的那两年!

那两年,因为有了您,我学会了多少事情啊!您那时虽然身体不好,但时时刻刻都热心地爱护我们,教导我们。我们书写遇到困难时,您手把手地教我们;实验委员提问我们的时候,您担心得坐立不安……您像母亲一样疼爱我、教导我,过去的一切都活在我的记忆中,怎么会忘记呢?

贫民窟 二十八日

昨日午后,我和母亲、雪尔维姐姐三个人,去给报纸上登载的穷妇人送布。我拿着布,姐姐拿着写了妇人住址和姓名的纸条,一路打听着找到那里——在一幢高大楼房最顶层的阁楼上。

我们沿着长长的走廊,一直走到最末的那个房间。母亲敲了敲门,一位年轻的妇人前来开了门。她看起来又瘦又小,脸色很苍白,头上包着青布。“您是报纸上登载的那位妇女吗?”母亲问。

“是的,太太。”

“那么,这里有点儿布,请你收下吧。”

妇人听了很高兴,却有些拘谨,好像不知道该说什么来表示感谢。我望向她身后的房间,瞥见里面有一个男孩,正在没有家具的昏暗房间里,背对着我们,靠着椅子,好像在写字。我又仔细看了看,发现他的确在写字,地板上放着一叠纸和墨水瓶。我心想,在这么黑暗的房间里写字,怎么能看得清啊!忽然,我发现那个孩子长着我熟悉的红头发,穿着我熟悉的破旧上衣,原来是卖菜人家的儿子克洛西,一只手有残疾的克洛西!

乘着克洛西的母亲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偷偷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低声叮嘱我说:“你千万不要出声!如果他看见你,知道自己的母亲接受同学的施舍,该多难为情啊,所以你千万不要出声!”可是,恰巧这时,克洛西转过头看到了我,对我微微一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母亲暗地里向前推了我一把,我立刻走进去,拥抱着克洛西。他也站起来,握住我的手。

克洛西的母亲忧愁地说:“我丈夫七年来一直在亚美利加,家里只有我们母子俩,我又生了病,不能再挑菜担卖野菜,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家里能贩卖的家具和物品都卖光了,幸亏孩子上学用的教科书、笔记簿由市公所免费赠送,才能继续到学校上课。只是苦了孩子,连一盏小小的灯都没有,孩子在昏暗的光线下复习功课,眼睛都快受影响了。我这可怜的孩子是那么喜欢上学,喜欢学校,可我这个命苦的妈妈,却不能为孩子……”说着,她难过地哭起来。

我的母亲听了这番话,也难过得眼泪要流出来,她吻了吻克洛西,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给了他的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说:“安利柯啊,你看那个可怜的克洛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用功读书,而你什么苦都不用吃,还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真是令人感叹啊,那个孩子一天的勤奋,不知道要比你一年的学习多了多少倍的价值!只有像他那样的孩子,才应该得一等的奖励啊!”

P21-22

序言

它是孩子们的老师,是家长们的老师,也是老师们的老师。在全世界人的眼里,它当得起所有人的老师,而在意大利人的眼里,它又被列为十本必读小说之一,同时也是儿童、青少年的两本必读书之一——这本书就是经典名著《爱的教育》。

由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耗费十年心血创作而成的这本《爱的教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它在一九二九年即被美国文学评论家考利’史密斯认为是“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重大的书籍之一”。上个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此外,它还入选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

《爱的教育》于一八八六年首次出版,在面世最初的十八年里印刷了三百多版。那时,意大利的北方刚刚从奥地利的统治中获得解放,实现了意大利在罗马帝国之后的再次统一。《爱的教育》出现时,意大利全国的教育形势非常严峻,正从家教、私塾尝试性走向普及教育,许多贫困家庭还无法承担教育费用,对孩子的引导性教育理念尤其落后。

亚米契斯在书中提及的教育思想与引导性方法在当时整个意大利的文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九二四年,我国文学界前辈夏丐尊将其译成中文后正式引进中国,亦引起当时教育界先锋人士的高度赞誉与推崇,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陈望道、黎锦熙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将其列为青少年儿童的课外重点读物。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也将它列入“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从十九世纪末期的悄悄诞生到如今遍及世界各地,《爱的教育》已经面世一百二十多年。这一百二十多年时间里,它被译成几百种文字,销量超过了一千五百万册,同时还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等,在全球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最受欢迎的青少年读物之一。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历久弥新,绝非偶然。它原名叫作《心》或《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由作者根据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是从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的见闻与感想。全书共分十卷共一百篇文章,每一章节都真实再现了主人公安利柯身边各种感人的故事,每一章节都把身边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包括大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之爱,小到父子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同窗之爱,等等。另外还有亲人为他写下的许多劝诫性、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九则“每月故事”。

作者没有运用过多的文学手法与奇巧的写作构思、华丽的词语描述,而是借用一个小学生不染尘世的纯真目光,通过校园生活中许多平凡微小的事件,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刻画出身边渺小而不凡的人物形象,折射出人性中的种种无私之爱与善恶美丑。它让阅读过本书的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可以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将来的社会大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正直果敢、充满活力并勇于在个人角色、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中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的独立人;它也让阅读过本书的成年人重新领略爱的魅力,重新思考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与此同时,这部作品亦饱含着作者对中下层人民的深切关爱,对普通人高尚品德的真诚赞颂。由于它通篇流露着温馨的人性之美与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令读者时时都能从细微处体察真情,从平凡处知晓关爱,从一百二十多年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寻生活中永恒不变又动人心弦的真挚情感。

如果从细微之处来剖析,这部名著的独特魅力可以分作三方面:一是真实生动的人物群体,二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与丰富的情感,三是平常小事与深刻的教诲。

从第一方面来看,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重点刻画了三类主要人物,即孩子、家长和老师。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上四年级的小学生,他的家庭环境比较不错,是十九世纪末意大利典型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是位工程师,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安利柯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乐善好施之人,常常教导儿子要帮助穷人和弱小者,要时刻培养自己的同情心与爱国心。主人公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形成了善解人意、真诚友爱、诚实努力、无私关爱等优良品性。

安利柯的同学、好友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比如高高壮壮、侠肝义胆的保护者卡隆,瘦瘦高高、眼睛狭小的吝啬鬼卡洛斐,衣着讲究、喜欢炫耀的华梯尼,圆头圆脑圆鼻子、喜欢扮兔子脸的可爱“小石匠”,成绩优秀、记忆力超强的班长代洛西,驼背而虚弱、备受欺凌的残疾小孩耐利,还有从小就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依然整天乐呵呵的可莱谛,傲慢无礼的小绅士诺琵斯,脾气火暴的斯带地,胆小怕事的铁匠儿子波列科西,狡猾无赖、惹祸不断的勿兰谛等等,几乎每个读者都能从自己的孩子、从周围的少儿群体中发现许多熟悉的影子。

作者亚米契斯既是书中的家长代表,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其他家长相比,这位父亲比别的家长更注重观察孩子的方方面面,更用心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他不仅将笔触探向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也将每位孩子的家长及其教育方法一一表现出来。比如诺琵斯说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他父亲知道后,立即让儿子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是诺琵斯的父亲坚持自己的做法。他用爱来教导儿子,令其变成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书中还有许多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格不同的家长,他们与校园中轻声细语、衣着考究、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老师们,包括那位有着六十年教龄、直到八十四岁还珍藏着学生作业的克洛赛谛老先生,一起为孩子们灌输并实践着“教育即是爱,爱即是教育”的伟大信条。

从第二方面来看,整部作品语言朴素平淡,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比如安利柯的母亲说:“安利柯,学校也是你的母亲啊!她刚从我怀里接过你时,你几乎还不会流利地说话,可如今,她将你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体格强健的少年后还给了我。我们该怎么感谢她呢?你千万不能忘记这一切啊……那座合着百叶窗、有着小花园的朴素的白房子,也就是你的知识之树最初萌芽的地方,将清晰地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安利柯的父亲说:“全意大利现在有五万名老师,他们是你们精神上的父亲,他们拿着微薄的报酬,为国民的进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你的老师就是他们中的一个,所以你要敬爱他。如果你只爱父母,而不爱对你有恩德的人,尤其是你的老师,那么我是决不会开心的。你应该把老师当作叔父一样来敬爱。不论他对的时候,还是你认为他错了的时候,都要爱他:老师高兴的时候,你要爱他;老师悲伤的时候,你更要爱他。无论如何,安利柯,你都要敬爱老师啊!你永远要满怀敬意来称呼‘老师’,因为除了父亲的名字,‘老师’是世间最崇高、最尊贵的称呼了!”

在描写一位一年级老师时这样写道:“她说话的声音像银铃般动听,就像唱歌一样。学生们喧闹的时候,她便用教鞭敲几下桌子或拍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放学的时候,她也像孩子似的蹦跳着出来,帮学生整顿队列、戴好帽子、扣上没扣好的衣扣,以免伤风感冒;因为担心学生在路上打闹,她会一直把他们送出街道;见到来接孩子的家长,便叮嘱他们在家里不要打孩子;如果有学生咳嗽,她就会送药给他;有学生感冒,就把自己的手套借给他。这些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缠着她,有的要亲她、有的抓她的面罩、有的拉她的外套……虽然吵得她不得安宁,但她从来不呵斥他们,总是微笑着与他们吻别。她送完学生回家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或装饰总被学生们拽得乱七八糟的,不过她毫不在意,依然开开心心的。听说,她还在女子学校里教学生绘画,用她自己的工资养活她的母亲和弟弟呢。”

又比如洛佩谛在救人受伤后醒来,睁开眼睛就问:“我的书包呢?”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伤情。这是一个多么勇敢坚强的孩子,一个多么挂念学业的学生。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身边的同学,作者亚米契斯在提笔讲述他们的时候,总是言语朴素却用情饱满,令每位阅读者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深情厚意。

从第三方面来看,作者撷选的全部是一些能给人深刻教诲的寻常小事。书里没有高亢激昂的口号,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没有虚伪的宗教故事,更没有伟大的英雄事迹,只有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一件件平凡小事。比如一群女孩给扫烟囱的男孩满满一把铜币,卡隆画了一封美丽的信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母亲,班长代洛西帮助同学们学习,校长每天站在大门口迎送着学生,“小石匠”经常会扮古怪而可爱的兔子脸来表达自己的谢意……这些小事就像暗夜中的星星之火,平静而欢快地展示出普通人的温暖与善良,在不知不觉中将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并从“小事情”里逐步体悟到“大道理”的深刻寓意。

虽然这本书从始至终都在引导孩子们追求真、善、美,但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性格缺陷并没有规避,如嫉妒、冷漠、爱撒谎、虚荣心强、欺凌弱小,等等。亚米契斯谈及这一方面内容时,总将善意的批评、巧妙的引导与鲜活的描写糅合在一起,不等作出评论便立时显出谁对谁错。这种糅合非常有意义,使书中的人物对某一事件自有明断,也使读者本人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

那么,再来看看能引导性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饱含深情地写出如此佳作的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6~1908),意大利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一八四六年十月三十一日,亚米契斯生于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亚(现为因佩里亚市),小时在库尼奥和都灵上学,自幼非常喜欢学习和写作。在他少年时期,由于意大利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四处酝酿着爱国主义风潮,这让亚米契斯对军旅生活满怀憧憬,立志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后来他选择就读于摩德纳的陆军学校,毕业后即投身于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中,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快速从士兵升至军官。

一八六六年,刚刚二十岁的亚米契斯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了创作生涯。这时候他撰写的多是一些以爱国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并在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特派记者时,写下了不少通迅报道,热情讴歌了为祖国解放而执著战斗的意大利军队,成为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一位坚定的爱国志士。一八六八年,二十二岁的亚米契斯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出版了以意奥战争为题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战地生活》。

一八七零年九月,处于分裂状态的意大利终于得以统一,亚米契斯亦从部队退伍定居都灵。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他认为教育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转行从事教育行业,并为自己定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把意大利青少年培养成未来的合格公民。此后,亚米契斯开始了一段为期不短的国内外旅行,一方面开阔眼界,一方面进行专职写作。

在周游世界各国时,亚米契斯写下许多风光游记,比如在一八七二年出版的《西班牙》,一八七四年出版的《伦敦游记》与《荷兰》,一八七六年出版的《摩洛哥》,一八七七年出版的《君士坦丁堡》,一八七九年出版的《巴黎游记》,等等,此外还有描写城市工人生活的《工人女教师》、《公共马车》和《朋友们》、《在海洋上》、《大家的马车》等若干书稿。在游记作品中,作者以清新明快的笔调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因为亚米契斯最擅长的是景物描写,所以他最好的作品当属以上几本游记。不过,那时候,他尚未料到,最终令自己声名远扬的却是教育行业中的经典之作《心》,即后来被夏丐尊前辈翻译后引入中国的《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前后经过了大约十年时间方才完成。这本书甫一面世,立即在意大利引起一场轰动。亚米契斯的儿子就是这部巨作的写作原因。他儿子在上四年级时,天天在日记本上写下校园内外的见闻与感悟。到了年底,父亲在日记本上加上了批注,力图保持原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孩子的语言风格。四年之后,儿子升入了高中,他偶然重温当年的手稿,对当年的人与事有了新的感受与认识,遂又在其中加入新的内容。亚米契斯后来依据儿子的旧作,将其润色成文,结集出版,便有了今天的《爱的教育》,所以这本书也叫作《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

亚米契斯在其军旅生涯中,深受意大利革命先锋马志尼的影响,他自称是马志尼的追随者,其信仰、爱好、癖性等均属于马志尼派。在创作《爱的教育》时,他自然而然地沿袭了马志尼提倡的“文学描写人民”,即通过朴实无华、自然清新的行文笔调,表现出他作为老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种种智慧,同时也不吝笔墨地赞美了普通人民群体中那种诚实善良、无私友爱的高尚道德情操。亚米契斯是个富于浪漫主义情怀的文学家,他在《爱的教育》中,向受众传达着人性中宽容、谅解、博爱的美好一面,以期意大利将来能够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与地位的平等。

这本书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首次出版时受到教育界的极大欢迎,各校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在本国达到了家喻户晓的普及程度。到了一九零四年,其他国家亦有大量的外文译本出现,其渐渐成为广受全世界欢迎的文学名著。亚米契斯也由此成为世界级作家,他的创作事业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巅峰状态。直至今天,《爱的教育》仍在全球各国广泛流传,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畅销不衰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秀的读物之一。

亚米契斯的同类作品还有一八九零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老师的故事》,一八九二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等。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虽然完稿于一八八九年,但亚米契斯生前没能刊载,一九零八年他因心脏病病逝在意大利的波迪吉拉,直到一九八零年该书方才出版。

《爱的教育》引入我国的最早时间是一九零九年二月。当时,中国新文学通俗小说大家包天笑首次见到该书的日文译本,心中非常喜爱,立即开始着手编译与改写。他完稿时为之取名为《馨儿就学记》,连续刊载在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教育杂志》上,到了一九四八年,《馨儿就学记》已再版了十八次。

因为包天笑的改编本对原作改动较大,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爱的教育》。在他动笔后十五年,也就是一九二四年,中国著名作家夏丐尊先生将亚米契斯的原作译成中文,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正式出版发行,距今已再版了几十次。夏丐尊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认为作者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爱之情感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他曾打过一个比方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翻译原著时,夏丐尊先生觉得原名《心》不够醒目,遂将国内版本重新定名为《爱的教育》。

作者亚米契斯在这本书初版时曾大力呼吁:“亲爱的孩子们,现在读这本书吧,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满意,而且由此得益!”泰戈尔也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点亮一次灯塔,远航的船只将多一次希望;注满一次酒杯,齿颊间的暗香将多一次回味。时隔一百二十多年后,不妨再读一次《爱的教育》吧,愿这本饱含深情与爱意的经典教育读物,这本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能够再次带给读者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教育(超值典藏)/一本书读懂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亚米契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05650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8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60
18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