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
内容
编辑推荐

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员工智慧,打造企业核心竞争!

最经典的职场定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

这本田一可的《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由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周建波联袂推荐!

老板买给员工的最好礼物,员工送给自己的实用智慧。

于平淡处见真谛,在细节中品深意。

旁征博引,却不觉晦涩难懂;诙谐幽默,亦不失浩然正气。

内容推荐

《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由田一可著,主要内容:《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教会我们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在学校中学不到的。如果企业员工们能够按照《弟子规》教给我们的价值观看待职场的人和事,我们就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上美满幸福,从而成就自己的卓越人生。如果企业员工们能将自己从《弟子规》中学到的“孝、悌、谨、信、爱、亲仁”等职业素养传授给别人,相信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加幸福,我们的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更强,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孝

 孝文化是建立职场文化的基础

 感恩是孝的基石

 孝是发自内心的恭敬

 孝心成就卓越

第二章 敬

 谦让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恭敬是种大修行

 友爱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责任心升华敬业心

第三章 爱

 爱是快乐和幸福的源动力

 立言不朽,大爱传承

 尊崇美德,多称赞他人的优点

 品行端正,待人慈宽

第四章 仁

 对于他人的过错,真诚劝告

 亲仁者,远小人

 道德是做人之本

第五章 信

 做人以诚信为先

 三思慎言,实事求是

 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第六章 谨

 珍惜光阴,及时努力

 衣食有居,修身养性

 恭敬有礼,谨言慎行

 不畏困难,从容应对

第七章 敏

 速度:一切执行的基础

 精度:给领导他想要的答案

 学且力行:完美结果成就职业辉煌

第八章 勤

 专注目标,才能有所收获

 勤能补拙,努力就能成功

第九章 细

 关注细节,用爱感受他人需求

 有效沟通,深化执行结果

第十章 忍

 重义轻利,控制对金钱的欲望

 追求目标和梦想,坚持就是胜利

 学会忍让,成就人生

第十一章 省

 德才自砺,提升自己的修为

 闻过则喜,时常反省自己

 学他人之长,修自己之过

第十二章 悦

 好习惯,滋生恭敬心和快乐心

 相信自己,成就卓越

附录:弟子规全文注音版

后记

试读章节

孝文化是建立职场文化的基础

【原文】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读】

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晚上睡觉前要伺候父母就寝;出门要告诉父母,回来以后也要向父母报平安;起居有规律,工作也不要经常变化,以免父母担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明史为其积淀了丰富的底蕴和生命张力,而孝文化更是经久不衰,成为无数人都在倡导、奉行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更是开篇明义,在第一部分便强调“人则孝”。事实上,不仅是《弟子规》,在整个儒家文化中,“孝”都被看成是最重要的德行。

“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将“孝”字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它的上半部是老人的“老”,下半部则是孩子的“子”,整个字形看起来就是小孩子扶持着老人。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孝”的解释是尽心奉养和顺从父母,由此,何为“孝”便不难理解了。

孝敬,敬畏心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孝顺,只有做到孝,才能一顺百顺;孝廉,既孝又廉,这样贤德的人就可以当官了。纵观古代中国,“孝”之一字被放到了无比重要的位置,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人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源于对母生父养的感恩,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被施恩的过程。父精母血、十月怀胎本就是一种恩馈,孩子出生后父母的爱更是成为天地间最无私的一种付出,这种无私大爱值得每一个人以孝道反哺。

直至今天,提起“汶川”这两个字,留在我头脑中的也都是各种让人伤心欲绝的画面。我不愿提起,但为了阐释“孝”之深意。我又必须诉说。

她是一个母亲,地震来时,她的宝宝只有几个月大。一张粉嫩的脸,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一定是定格在她脑中的最后一个画面。  她死了,以一种爱的姿势——双膝跪地、上身匍匐,一双不甚强健的手臂支撑着整个身体以及身体上方垮塌下来的断墙,只因她的身下有她的孩子。

被发现时她的身体已经被压变形,有人说那个姿势像是古人在行跪拜礼。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相信那一刻,她一定无比虔诚,祈求一切可以祈求的力量——救救她的孩子。也许,她不信佛、不信教,但那一刻她一定有个信仰,那就是爱。

有爱的地方就有奇迹。在她身下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她的宝宝毫发未伤,甚至被救援人员抱出来的时候还睡得安稳、香甜。是母亲的爱,撑起了一方没有瓦砾、废墟的天空,保住了一张熟睡的脸,如果这位母亲能看到这样的图景,势必死得安然。

爱到这里便足以让人动容,但这还不是全部。孩子救出来后,医生准备给孩子进行检查,却意外地在那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显示的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死亡的疼痛已经侵袭四肢百骸的时候,在背部撑起千万重残垣断壁、废墟瓦砾的时候,她的爱却丝毫未减,甚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永远地传递给了她的孩子。

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想这并不重要,因为她不仅是她,更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甚至在她的心里,她只是做了一件所有父母都会去做的事情。无独有偶,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同样上演了一幕感天动地、震颤人心的生死悲歌。

P2-4

序言

推荐序

认识一可是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的学术会议上。当时我做了一个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报告。会后一可找到我,说他赞同我的观点,希望以后有机会多交流。

后来的见面是在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的4.16论坛上。我作为嘉宾出席论坛讨论。我关于诚信与企业发展的一个观点成为了整个论坛的焦点。论坛中多位嘉宾与我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一可发表了长达十分钟的发言,将多位嘉宾“杀”下马去,坚定地支持我的观点。这一次一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他的博学,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

二是他的口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且目标明确思维缜密。

三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不移的信心。可以感觉得到他的信心是经过实践和体悟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盲目迷信。

四是他的阅历,从他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意味。

五是他“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有主见不盲从的学术独立精神。他对国学经典的把握和看待问题见解的深刻使我肃然起敬。

事后我对一可说:“你知道那天为什么你的发言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吗?因为你的身后站的是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

以后的交往中我了解到,一可的第一学历竟然是高中,高中毕业就任教于河北泊头师范学校,从事书法教学。二十几岁他就已经弟子三千,可谓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然而他没有因为眼前的繁华而停下探索的脚步。1 998年他毅然下海开始了近八年的商旅生涯。不管是从事广告,还是从事工程、商贸,还是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厄运的打击,他一直坚持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要求自己的言行。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一可自己说:中国传统文化拯救了他。因为他知道孔子曾经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所以在面对生活厄运,人生处在最低谷的时候他没有变坏,没有为了突破穷困而无所不为。另外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成就了他。在他探索的路上,有诚信,有坚忍,有克己让人,有恭、宽、信、敏、惠这些中国传统价值观做支撑,他的企业越做越大,他的影响越来越广。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他生意做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又回到了学校。他很清醒,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知道自己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先是到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法高研班,后是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究生班。然后问业于北京大学的楼宇烈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柯文辉先生等诸多贤达。再后来经过五年的努力一可又忝列京剧大师奚啸伯再传弟子的行列,受业于韩志安先生,问道于欧阳中石、张荣培等先生。几年的学习,一可的收获很大。一是他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先生们的肯定。再是经过数年的沉淀和反思,更加坚定了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努力方向。200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教授慧眼识珠,一可被伦理中心破格聘任为高级研究员,而且聘书一发就是六年。刘宝成教授曾经这样评价一可:他是人生阅历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伦理的践行者和研究者。所以他的学术是鲜活的。

一可的学术成果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课程价格一路飙升。一可说,钱给的多我很高兴,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是田一可的创造,田一可只是一个体验者,一个叙述者,一个解读者。从传承的角度说,不给钱我也很希望有机会讲,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中国人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那将是什么样子?

纵观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实在是让国人汗颜。我们富有了,但是并没有高贵。我们甚至连最基本的言谈举止、行走坐卧和待人接物的规矩都不懂。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国人的头脑中断裂的时间太久了。看看现在那些掌握了极大社会资源的财富新贵们,他们拥有的是什么精神?不是贵族精神而是暴发户精神!他们的头脑里面没有温、良、恭、俭、让的克制。没有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没有道德至上的理念,充斥的只是对物质极大占有的贪婪。奢华、炫富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他们拥有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他们的心灵是干涸、贫瘠的。

如何让国人见利思义,而不是见钱眼开,如何挖掘国人的感恩心、爱心和责任心是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一项伟大的任务,关系到中国人的尊严,关系到中华民族能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系到五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能不能传承下去。

近年来一可到处奔走,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授课,为中纪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北京纪委、中国人寿、交通银行、渤海新区等几百家单位做《把握未知的命运——国学与人生》《中国传统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与职业倦怠》《可持续发展与预防职务犯罪》《从富有到高贵的1 1 3个修炼》《弟子规与执行力修炼》等系列国学讲座。一可深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缺失而担忧。他深感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责任的重大。

大势如潮,时代呼唤像一可这样有责任心的学者。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所谓经典就是那些常读常新的书。当我看到一可已经翻的面目全非的《论语》《道德经》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沉浸在传统文化海洋中的快乐,我也可以想象他面对生活的诸多艰难抉择时的痛苦,同时我也可以体会他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探寻解决之道的艰辛。

一可是我见过的对《弟子规》研究最有成就的专家。201 2年1 2月22日到23日一可用了两天的时间,在人民大学做《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专题讲座。引来了业界专家们的一致关注,两天的讲座座无虚席。他讲的《弟子规》汪洋恣肆、引经据典,他是在结合着《论语》《道德经》《易经》以及西方的管理学在讲。同时他讲的《弟子规》又幽默诙谐活泼生动,他是结合他多年在市场打拼的实战阅历在讲。课程当中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实战的可操作性。对我很有启发,在我的建议下一可根据录音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

一可经常说:“人的成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胜利。为什么成功的人少?就是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了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相信读了《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一定会给您带来观念上的颠覆,让《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带您走上成功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可还年轻。一可以后的路还很长。一路走来,一可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伴。他是与智慧同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路上一可会越走越好!

周建波

北京大学教授

后记

第一次系统地讲《弟子规》是在2008年,受国家电网华北电力物资总公司总经理杨秀岐先生的邀请,在国家电网良乡培训中心为公司基层员工讲了一天,初战告捷大获全胜,在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第二次讲是20 11年,应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的邀请,为北京大学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处级干部讲了半天,竟然也很叫座。

第三次是2012年12月22日、23日,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的第二天,在中国人民大学连讲了两天,与会的都是各界的精英,这次讲座又获得空前的成功,得到了业界同仁的一致认可。

在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的建议下,我将讲课的录音整理成文字,又经过了一年多的磨合才有了今天的这本《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回想这本书酝酿的日子,我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感谢中国农业出版社古农书原总编辑、已故著名书法家刘毓轩先生给我的系统讲解;感谢国家电网华北电力物资总公司总经理杨秀岐先生、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高端培训部胡治峰主任的因缘成就;感谢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百忙中为本书题词,周建波教授为本书作序;感谢楼宇烈教授和周建波教授的联名推荐;感谢出版社老师的精心编辑和校对;感谢华韵大成陈龙海先生及公司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耐心磨合;感谢我的合伙人邓继平先生不厌其烦的沟通协调;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家人对我无私的支持和理解,是各位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这本书的诞生。

《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弟子规》就是一本讲修身的经典。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所谓经典,就是那些常读常新的书。”研读《弟子规》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这是我研读《弟子规》十多年来的真实体验。《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是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这本书,我写的所有文字都是经过我的践行之后的体验。我向您保证,读了《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一书,用心践行,您一定会获得真诚、正直、简单的价值观,获得自由的心灵、快乐的工作以及幸福的生活。

田一可于广东湛江枫丹白露酒店

2013年12月18日凌晨四点

书评(媒体评论)

梁漱溟先生说:“学问是要能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学问是要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困一可老师的《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是既能解决别人问题,又能解决自己问题的真学问。

河北变通投资集团总经理 王国清

田一可老师经常说:“成功是一种正确思维方式的胜利。之所以成功的人少,就是园为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的人不多。”《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就是一本正确思维方式的集成。

晋能集团科总经理 刘会成

田一可老师的《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为解决我们医院医护人员的压力管理和职业倦怠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我们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处理医患纠纷的能力。我的体会是;素养高了,自然烦恼少了。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党委书记 王文标

《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一书是田一可老师给承德交通集团全体员工连续上了三年的课程的总集。田老师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三年的课程让承德交通人懂得了在利益面前、困难面前、责任面前、成绩面前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为我们承德交通集团的腾飞夯实了坚强的思想基础。

承德交通集团总经理 武玉明

先贤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一直以此自勉,见到一可兄,才知道有人在真正践行着。

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袁腾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弟子规中的职业素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一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2915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288713
中图分类号 B822.9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