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播厥百谷(中国作物史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多方面展开中国作物史研究,将近期的研究佳作结集成册,从作物类型来说,包括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费作物、蔬菜作物、果树、观赏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皆有涉及,叙述比重也与它们在传统农业中的地位基本一致。从创新性来说,研究方法上,既有通过社会文化史视角来探究“花草果蔬”作为士人礼物交换媒介的论述,也有通过图像证史手段来搜寻历史时期大白菜性状演化证据的探究;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对之前被视为杂草的稗子之作为作物历史的钩沉,也有对畲稻、山地稻作等前人较少纳入研究视野的稻种/稻作类型的考辨;在研究结果上,既有对既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亦有对前人研究的颠覆性创新,这集中体现在春小麦传入时间的考辨、明清时期华北地区扩种大豆之动因分析、番薯入华路线的重新梳理以及茶叶加工工具的技术阐释方面,未来的作物史研究还有更多充满魅力的话题有待研究者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如探究谷类作物(地上作物)与块根作物(地下作物)在塑造政治、经济、科技模式中的不同影响,以流动作物特别是其中的跨国作物为中心而进行跨国史与全球史的写作等。 目录 导言:以作物为中心的农史研究 概谈中国南方的两种稻作文化——山地稻作文化与低地稻作文化 在苗与草之间——稗子的故事 南方山区的畲田与畲稻/陈桂权 宋代南方稻作生态比较研究——以浙西、江西为例 公元1世纪之前中国的冬、春小麦种植 历史时期华北地区主要豆类作物的嬗替 历史时期西南地区山地作物的种植分布研究 域外作物在中国:传播与驯化中的政治融入与文化融合 究竟何人传入番薯——番薯入华问题发覆 明代士人礼物交换中的“花草果蔬”——以日记、书札为中心 从图画资料看中国结球大白菜的性状演化 水磨与北宋茶叶的加工消费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播厥百谷(中国作物史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杜新豪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6600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6 |
出版时间 | 2022-11-01 |
首版时间 | 2022-11-01 |
印刷时间 | 202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6 |
CIP核字 | 2022207901 |
中图分类号 | S5-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