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股权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股权战争》(作者苏龙飞):唯一一部深度解读中国企业内部股权纷争的作品,《经理人》杂志推荐阅读,宁向东、黄嵩、李寿双、桂曙光等9位律师界、投资界、学术界权威点评,资深媒体人苏龙飞最新著作。看控股权争夺实例,品资本市场游戏规则,评企业家对错得失。当创始人遇见投资人,公司控制权争夺战残酷打响,谁在受益?谁更受伤?全面描述、高度概括、专业分析雷士照明“股权连环局”、阿里巴巴“支付宝争夺战”、国美“陈黄之争”、娃哈哈“达娃之争”等股权冲突事件。创始人的离任虽然悲情,但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

内容推荐

民企融资上市,会遭遇陌生的资本方,遭遇创业伙伴的想法分歧,甚至会遇到家事变故的侵扰。面对不熟悉的规则世界,创始人江湖老大的心态、把董事会开成家长会的习惯思维,和投资人往往不在一个平台思考,也不在一个平台说话,诸多残酷的股权战争由此而生。这也是中国民企发展至今的必经过程。创投之间的争端跃上报端已非罕见。激烈冲突的结果,有的是创始人黯然离场——新浪王志东另起炉灶,太子奶李途纯净身出户,土豆网王微出局;创始人重获企业控制权也不乏其事——娃哈哈宗庆后驱逐了达能,阿里巴巴马云重获控股权,雷士照明吴长江再次回归……在此期间,企业本身也受到了深浅不一的伤害。作者苏龙飞是资深财经记者,常年致力于商业与资本的报道和研究,拥有大量一手资料,并联合了宁向东、黄嵩等著名投资人、管理学者、律师等为这些案例把脉分析。对于股权争议的博弈过程,每个阶段谁出拳错误,谁得分,后来者应记取何种教训,《股权战争》(作者苏龙飞)一书中尽量做到全面兼顾。创投博弈的背后,既考验着企业家的人性格局、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又拷问着中国的市场环境、资本制度、法治土壤。《股权战争》是一次深入的复盘,必能为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纷争解决之道,让规则执行透明完善,让企业从容健康发展。

目录

第一篇 资本局

第1章 阿里巴巴:股东“三角恋”

评论:桃园三结义之劫/张立峰

第2章 雷士照明:股权连环局

评论:雷士博弈的24个关键词/张立峰

第3章 永乐电器:对赌的恶果

评论:伤人伤己的双刃剑/黄嵩

第4章 中国动向:惊险的赌局

评论:企业与资本的角色/桂曙光

第5章 人和商业:资本的暗箭

评论:“滴水不漏”的投资条款/桂曙光

第6章 娃哈哈:非正义的胜利

评论:“合而不谋”之下的双输/李寿双

第二篇 控制战

第7章 新浪:城头变幻大王旗

评论:割不掉的阑尾/李寿双

第8章 国美电器:空前的博弈

评论:国美变局的标本意义/宁向东

第9章 中芯国际:无奈的内讧

评论:中芯国际何去何从/符胜斌

第10章 真功夫:从亲属到反目

评论:真功夫事件五大败笔/佚名

第11章 金山软件:烫手的控制权

评论:雷军的先抑后扬/梁斐

第12章 太子奶:无言的结局

评论:三方角力的恶果/卓星煜

第三篇 夫妻劫

第13章 土豆网:离婚蝶变效应

评论:“土豆条款”非万能/徐沫

第14章 赶集网:股权分割是与非

评论:夫妻店投资法则/符胜斌

试读章节

由于没有厂房投入和租金负担,企业设立当年就盈利100余万元,但因股东数量太多、分歧过大,一年之后的1995年大家干脆把公司卖了,每人分了30多万元。

公司卖给了给他们订单的香港人,后者又把吴长江返聘为总经理,并且给予15%的股份。这位香港商人则在香港成立贸易公司,把明辉电器的产品卖到海外。但后来吴长江发现,香港老板承诺他的15%的股份几乎拿不到分红,因为公司的利润都转到香港去了,中国内地这边的公司赚不到钱。几年之后,吴长江索性离开了企业。

1998年,吴长江决定做照明品牌。他找到了高中同学胡永宏,胡永宏所在的成都彩虹电器集团从事的是小家电行业,而且他毕业十年来一直干着营销工作。由于吴长江擅长的是工厂管理,做品牌光有工厂管理能力显然不够,所以胡永宏的市场营销经验就成为吴长江所急需的。

于是吴长江极力鼓动胡永宏出来创业,“我当时想,我让他过来帮我打工?这不太好,因为我们关系挺好的,所以我说我们一起来创业,我保证你明年就赚回来”。

而尚在惠州德赛的杜刚得知吴长江要与胡永宏联合创业之后,也执意要加入进来。杜刚之前参与明辉电器的投资时已经赚过一笔,显然这次更不想错过。“他说你给我多少股份都可以,因为他第一次在我这儿用1万多块钱赚到30多万。”吴长江说道。

1998年年底,吴长江出资45万元,他的另外两位同学杜刚与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以100万元的注册资本在惠州创立了雷士照明。从股权结构看,吴长江是占比45%的单一大股东,而相对两位同学的合计持股,他又是小股东。“当时就这样讲的,他们两个55%,我45%,我说以后如果我吴长江一意孤行,你们两个可以制约我。”

企业创立之时,三位股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胡永宏主管市场营销,吴长江负责工厂管理,杜刚负责调配资金及政府等资源。正是在这种“有控制权、但又被制约”的结构中,三位同窗合力将企业迅速做大,第一年销售额即达3000万元,此后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

雷士照明创立伊始即能够实现爆发式的开门红,胡永宏在市场营销层面的拓展功不可没。在当时国内一片散乱的照明行业中,胡永宏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创新。

其一。首推专卖店模式。业态单一、市场混乱、模式传统,是当时照明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而胡永宏长期从事的家电行业,营销模式已经呈现出多样化格局,家电专卖店遍地开花。于是,胡永宏将曾服务过的小家电行业运作经验成功嫁接到了照明行业。1999年6月,雷土照明第一家也是照明行业最早的一家专卖店在沈阳成立,随后,雷士专卖店模式在全国各地迅速复制,这为雷士照明在之后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强大的渠道竞争力。

其二,定位商业照明。2002年以前,照明行业尽管品牌众多,但几乎家家都是大同小异,没有明确的市场区隔和定位。胡永宏认为,没有区隔意味着市场可以被细分。有鉴于此,雷士照明在照明行业内首次提出“商业照明”新概念,井将产品聚焦在“商业照明”领域,从而成为商业照明领域的游戏规则制订者和引导者。

其三,独辟隐形渠道。就在众多品牌纷纷仿效“专卖店”经营模式时,胡永宏却在寻求新的突破,这一次他把突破点集中在“隐形渠道”上。据统计,商业照明领域60%以上的灯具使用,都是被工程设计师队伍所主宰。因而,影响商业照明产品销量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本身,更取决于装修设计公司等隐形渠道对消费群体的影响。于是,胡永宏要求营销团队和经销商在巩固传统渠道的同时,投人更大的精力开拓隐形渠道,雷士照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点。  其四。打造“光环境专家”。商业照明一个重要特点是讲究灯光效果,于是胡永宏顺势提出了“光环境专家”的概念,并且酝酿出雷士独有的“光环境体验馆”,给人以直观的现场体验感受。这也是雷士照明品牌形象的一大提升,使得其营销理念超前于仍以产品为主导的其他商业照明品牌,“光环境专家”也为雷士的隐形渠道注入了更大的竞争力和活力。

在雷士照明内部员工的心目中,胡永宏的眼光非常独到,“像有响尾蛇那种嗅觉,他能够闻到未来的品牌的运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正是胡永宏的这一系列营销领域的创新,为雷士照明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士销售额从2002年超过1亿元,2003年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5亿元,到2005年超过7亿元。

随着企业的做大,“事情也发生了变化”,自2002年起,股东之间的分歧开始悄然孕育,裂痕随即产生。

首先,对于赚的钱怎么用,三个股东的看法就不一样。吴长江一直想把企业往大了做,赚了钱就要投入,而其他两位股东则希望赚了钱要分红。

胡永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不讳道:“吴长江最喜欢读的书就是《毛泽东选集》,他一直想证明自己是伟人的那一种,从一开始就能预见未来一样。任何一个企业一开始的时候绝对是一个求生存的时候,不会有他所说的那种宏伟眼光。”

而吴长江则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要说就是说我违背董事会的原则了,当时如果我一意孤行,你们可以在其他的事上制约我、否定我,那么在这个事上我就很坚持,我就要一意孤行,我不认为是刚愎自用,我认为是自信。”

可以说,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与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有着密切的联系。吴长江自1992年离开国有企业之后,就一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所以养成了爱冒险、大手笔的职业习惯。而胡永宏与杜刚从大学毕业起直到创立雷士照明之前,都是一直待在大型国有企业,因而形成了职业上的谨慎保守风格。

一开始几位股东还会坐在一起讨论,可慢慢地,吴长江开始独自做决断,他把赚来的钱一次一次地用于扩大规模。吴长江说道:“我也不想跟他们沟通,因为我好像觉得我们沟通起来非常费劲,大家理念思路不一致,后来这块就懒得跟他们解释。”

股东间的矛盾逐渐升温,渐渐地双方都失去了耐心,甚至开始互相挑剔。由此,股东之间的理念分歧开始逐步上升到情绪对立。P33-35

序言

就在本书付梓之前的2012年7月,中国商界上演了一部如火如荼的“年度商业实战大片”——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与雷士照明的最大投资人赛富阎焱。两位强势人物之间围绕着企业控制权的战争,猛烈爆发并一发不可收拾……

赛富阎焱通过董事会程序迫使吴长江离开企业,而吴长江为了重返企业,则祭出了经销商、供应商、员工的“统一战线”反攻大旗。雷士照明的股权连环局,深刻演绎了何谓“股权战争”,该案例也因此而成为本书所完成的最后也是最新一个案例。

虽然2012年还远未结束,但本年的年度商业事件,很可能会是“雷士变局”;再往前追溯,2011年的年度商业事件,当属马云与雅虎的“支付宝争夺战”;2010年的年度商业事件,国美的“陈黄之争”当之无愧。

纵观近几年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商业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与企业的股权有着紧密的关系,相关股东围绕股权爆发的冲突,用“战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在笔者的媒体职业生涯中,因长期从事资本、金融的报道与研究的缘故。跟踪了众多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股权事件。除了雷士照明、阿里巴巴、国美电器等标志性的控股权争夺案例之外。还有娃哈哈、太子奶、真功夫、土豆网、中芯国际、新浪、永乐电器等众多曾经轰动一时的同类事件。

笔者在跟踪这一系列股权事件的过程中,可以拿出来分享的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创业者对资本游戏规则认知的匮乏。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总是渴望获得来自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却很少能够看到融资条款中暗藏的玄机。在私募融资过程中,投资者通过董事会条款、对赌条款、防稀释条款、上市调整条款等,将自己的利益保护得滴水不漏,而创业者却因为不了解资本游戏规则陷入被动。中国企业的创业者在这一方面得到的教训太多了,典型者如永乐电器、太子奶、人和商业等。

第二,创业者的草莽英雄主义遭遇西方成熟公司治理规则的不适。

当创业者失去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时,必然会受到董事会的制约。这就容易出现争夺企业控制权的现象,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创始人被罢黜。创始者与董事会发生分歧时,是按照公司治理的游戏规则行事昵?还是我行我素以草莽英雄主义对抗董事会,前有新浪王志东,中有娃哈哈宗庆后,后有雷士照明吴长江,在与董事会对抗时,皆呈现出英雄草莽的特征。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如果不愿意在控制权层面受到西方公司治理规则约束的话,绝对控股权及董事会的多数席位丢不得。

第三,股权纷争背后折射出中国复杂的政商环境。

在中国非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股东之间的争端。总是隐现着政府的身影。太子奶、娃哈哈、中芯国际、雷士照明,无不如此。对于创业者来说。更耍考虑清楚,因为政府力量的介入,有时反而会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中国商界发生的股权争端越来越多,对相关事件进行事后的复盘、剖析与研究,就变得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这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主要以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为核心主题。梳理了十四个现实的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公司股东之间围绕着股权进行博弈的过程,包括前因后果及案例启示。公司的创业者可以从中获得某些有益的启迪,对资本运作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案例,了解资本的游戏规则。

根据股权争端的不同类型,全书十四个案例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局”讲述创始人与资本方的博弈,第二篇“控制战”讲述联合创业的股东围绕着公司控制权展开的争夺,第三篇“夫妻劫”讲述创始人婚变引发的股权争端。当然。这三种分类并不是完全的泾渭分明,也有一些案例混杂了多种因素在其中。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力求做到对整个事件的准确还原,相关案例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笔者通过调查、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相关企业公布的官方文件。上市公司发布的招股书、公报以及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等。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有幸得到了众多业内专业人士的大力协助。他们不仅从专业角度为本书的相关案例提出很好的建议,而且给每个案例撰写了专业评论。这些评论大大提升了每个案例的专业程度。在此,笔者要特别向为本书撰写评论的专业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是(按姓氏笔画):宁向东、李寿双、张立峰、卓星煜、桂曙光、徐沫、符胜斌、梁斐、黄嵩。

此外,笔者还要感谢自己的妻子。本书写作期间,正值妻子怀孕及女儿降生,正因为妻子的理解与包容。本书才得以顺利完成、出版。因此,本书也是献给妻子及女儿的一份小小礼物。

最后,衷心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王娜女士,她为本书提供了非常好的策划建议,并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苏龙飞

2012年9月于深圳

书评(媒体评论)

控制性股东从IPO的那天起,就会面临融资与控制之间的平衡点选择。为了保持控制,他会努力减少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因为数量一旦超过一定界限,必然面临失控的问题。

——宁向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虽然制订“对赌协议”初衷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协议的约定有失偏颇,或者企业家盲目乐观自信,“对赌协议”反而会成为勒紧企业正常发展的绳索。

——黄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作为内资公司的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所以愿意将内资公司的权益或利益,让渡给境外SPV(特殊目的公司)控制下的外商独资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李寿双(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很多企业对外部融资时,想要蚂蚁吃大象,对资金的需求超过了企业自身的当前融资实力。企业要想用一个暂时还比较小的盘子,募集相对较大数额的资金,采取“对赌”的方式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段。

——桂曙光(杰睿投资董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股权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龙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62446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