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争高科技/少年科学大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战争不再是步枪加大炮,卫星导航让导弹指哪打哪,一场高科技战争很可能摧毁整个地球。本书将用最浅显的语言,为读者解读什么是高科技战争。

读后,请试着思考:精度更高、保护更好、杀伤力更强……到底是战争发展了科技,还是科技改变了战争?

内容推荐

几乎所有的高新科技成果都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等等。这些新科技不但改变了传统武器面貌,促进了新型武器诞生,更催生出全新的战争形式。

目录

前言

一、视现端倪

 仁川登陆战

 倾泻在朝鲜半岛钢铁

 “越战”泥沼

二、制胜之钥

 中东拉锯战

 贝卡谷地的硝烟

 从空中到地面

 “虎鱼”战“飞鱼”

 蔚蓝色的争夺战

 “草原之火”和“黄金峡谷”

三、海湾风暴

 沙漠战火

 并非神话的“夜鹰”

 一“弹”成名

 来自空中的打击

 新世纪之战

四、下一场战争

 信息为王

 天战新视野

 武器新概念

试读章节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许多新兴国家悄然崛起,一些国家则由盛而衰。最突出的是,在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集团。这两大阵营不但在政治信仰上格格不入,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中所走的道路也大相径庭,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对抗的格局。

从军事上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新的世界大战恐怕难以避免,包括当美国及其组织的“联合国军”(有英国等15个国家参加)出兵帮助韩国,以及随后中国派遣志愿军、苏联派出空军支援北朝鲜时,都有使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危机。但是,当时的政治家们还是理智地将战争规模和范围控制在了朝鲜半岛,并且最终通过谈判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因此,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冷战”,双方以隔离、封锁、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威慑)等方式对峙。当然,在“冷”色调的背景上,也不乏热点,有些甚至达到了激烈的程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其间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局部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出现了一批新式武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作战方式。例如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了喷气战斗机空中格斗的场景;仁川登陆战体现了美军陆海空协同作战的能力;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组织了多兵种的攻势,改变了以往步兵地面作战的单调模式。在越南战争中,不仅出现了蕞新型的战斗飞机,导弹和制导炸弹也开始使用,成为未来精确武器发展的萌芽;武装直升机大量投入战争,导致了陆军航空兵的诞生和直升机攻击战术的发展;初步的电子干扰被应用到实战中,为后来电子战的发展作出了尝试……

这些新武器和新战术的使用,使得这一时期的战争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技术含量”,为军事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初步呈现出现代战争的端倪。

仁川登陆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的人民都以为将会拥有持久的和平。但不幸的是,曾经的战争盟友变成了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以苏联和美国为首很快就形成了两大对抗的阵营。更为不幸的是,这种对抗在“二战”结束仅仅5年后,就在朝鲜半岛激起了一场大战。

“二战”后,在苏联和美国的分别支持下,原本被日本占领的朝鲜半岛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这就是著名的“三八线”),分别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原本统一的朝鲜民族被割裂成两个政治信仰相异的敌对国家,战争也就难以避免了。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方的朝鲜军队向南方的韩国发起突然进攻,越过了“三八线”。韩国军队本来就比较赢弱,只有少量步兵,武器简陋,既没有重型炮火。也没有坦克部队,更不要说空军了。结果,兵力和装备都更为强大的北朝鲜军队仅仅用了三天,就占领了韩国首府汉城(今首尔),并且一路向南推进,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面对韩国军队的溃败,韩国的“后台老板”——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驻扎在日本的美国远东军即派出空军飞临朝鲜半岛,援助节节败退的韩国军队。另一方面,美国又利用其在联合国中的势力,强行通过组织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其实就是以美军为主,加上一些亲近美国的国家的少量军队。不到1O天,首批“联合国军”就投入到朝鲜战场上了。

美军的参战起初并没有能遏制住朝鲜人民军的攻势,到7月底,韩国军队和美军已经退防到朝鲜半岛南端釜山附近的弹丸之地,朝鲜人民军取得最后胜利、统一朝鲜半岛似乎指日可待了。但是,美军随即实施的仁川登陆战,一下子改变了战场的态势。  仁川是朝鲜半岛中部的一个港口,离韩国首府汉城只有几十公里,外围有不少小岛。9月15日凌晨。美军舰艇和数百架飞机向仁川港外的要塞月尾岛发起猛烈轰击,美军陆战队在炮火的掩护下,迅速登陆,仅用2个小时就攻占了月尾岛,从而完全控制了通向仁川港的狭窄水道,并随即开始了向仁川的全面攻击。美军以登陆艇向沿岸泥沼滩涂发起冲击,舰载的M—26坦克冲破了堤岸阵地,两栖装甲车携载着登陆部队蜂拥而上。一夜之间,就有近两万美军在仁川登陆;几天之内,数干辆坦克、装甲车和运输车以及上万吨的物资相继上岸,美军完成了整个登陆作战计划的第一步。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切断了深入朝鲜半岛南部作战的朝鲜人民军的退路,与从釜山方向发起反攻的美军形成了南北夹攻之势。朝鲜人民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伤亡惨重,不得不向北败退。9月27日,在仁川登陆和从釜山反攻的两支美军部队会合,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兵不血刃地重新占据了韩国的首府汉城。

虽然美国强借联合国的名义,直接派军侵入朝鲜半岛,暴露出帝国主义恃强凌弱的本陛,但就仁川登陆战本身而言,确实堪称“二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最为成功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已经具备了现代战争的一些雏形。

首先,美军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方式,以最突然和迅速的作战部署发起攻击,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仁川远离当时的主战场,不容易让人联想到与整个战局的利害关系。但是,美军找到了这个在战略上对朝鲜人民军威胁巨大的要害,一击成功。

其次,仁川港及其周围的海陆地形和水文条件并不适合登陆,尤其是港外的要塞月尾岛易守难攻。而且,通往仁川港的水道非常狭窄,如果不能完全控制,只要有一艘舰艇被击沉,就会阻塞整个水道,别的舰船也就别想再进港了。但是美军在占据月尾岛后,以强大的空中力量保证了水道的畅通,并以迅猛的突击能力登陆成功。

再者,美军在登陆战前后采用了一系列迷惑战术,一会儿对仁川以北的其他港口进行轰炸和炮击,造成随时准备在那里登陆的假象;一会儿又宣称将于10月在仁川登陆,真真假假,混淆视线,使朝鲜人民军难以明确敌人的真正意图和进攻时间。

在遭到美军的南北钳击后,朝鲜人民军无奈地向北退却。而美军在夺回汉城后,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路向北推进,几乎没有受到阻击,不到10天就攻过了“三八线”。一些美军将领甚至“乐观”地估计:可以在1951年新年到来之前结束朝鲜战争,“回美国过圣诞节”。

新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真的就此要灭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的朝鲜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P9-14

序言

自古以来,生存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群,总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目的不停战争。有时候,征服达成了屈服;有时候,平和孕育着冲突。刀光剑影,万骨枯朽;硝烟散尽,疆域变迁……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由战争与和平相互交织、更迭而成的,穿越尘埃的史书,一半是用鲜花点缀,而另一半却是由刀剑刻画。

严酷的历史和现实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和平并不像屋后花园里的苹果那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摘到;也并不总是像地窖里的葡萄美酒,可以长久地保存。残酷的战争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往往和善良的本性或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仅仅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人类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许多国家都蒙受了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范围内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这种氛围持续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但即便如此,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中,局部战争从未彻底停息过,如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的越南战争,70年代的中东战争,80年代的几次局部战争,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直至2l世纪初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关注战争的人们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种被称为“现代战争”的模式逐渐出现。如果说,20世纪中叶以前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枪炮火力更猛,飞机速度更快,坦克装甲更厚,舰艇吨位更大,那么,现代战争所展现的,实际上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结出的一颗异果,几乎所有的新科技成果都在兵器或军事领域得到应用,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等。这些新科技不但改变了传统武器的面貌,也促进了新型武器的诞生。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新武器的效用,新的作战形式也应运而生了。

在这些高新科技中,信息技术的地位尤为突出,并导致了军事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它不但改变了武器的威力,使之攻击更加精确,控制更加精密,而且使得作战空间也不再局限于陆、海、空,而是出现了向更加宽广的宇宙和向更加微缩的电子世界拓展的趋势。传统的战争格局和模式悄然改变,备战或实战都变得更有“技术含量”了。如果说,现代战争可以用“高科技”来体现的话,那么高科技战争的“统领者”就是信息技术。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战争的烟火始终没有完全平息过,但军事的高科技化也不仅仅是要赤裸裸地投入到战场上的。这种发展更多地是科技水准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实际战争和可能发生的战争的一种准备。就像二次大战结束前爆炸的两颗原子弹,与今天全球核武库的威力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60多年前的那两朵蘑菇云,却是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投入战争的唯一一次核爆炸,在那以后的大小战事中,核武器仅仅被作为一种战略威慑的背景在使用。

战争是残酷的。有些战争源于复杂而悠久的历史原因,很难说得清哪一方更有理,更能获得世人的同情;有些则以“正义惩治邪恶”为标榜,依赖强大的军事机器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恃强凌弱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者对战争的是非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了解军事领域中的种种高科技,主要是认识科技发展全景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欣赏战争残酷的一面。这也是写作本书的目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争高科技/少年科学大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75278
开本 32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919-49
丛书名
印张 3.87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43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