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被之管弦成乐章(首届民族管弦乐配器研讨会论文集2019上海音乐学院)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首届民族管弦乐配器研讨会召开后,由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集结而成。其中涉及的议题有当代民族管弦乐配器法的总体特征辨析、当代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个案配器法阐释、近代以来的民族管弦乐音色音响研究、表演对民族管弦乐配器法的艺术显现研究、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和发展方向。该书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朱晓谷,上海歌剧院作曲家、指挥家,国家一级作曲,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乐指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教学研究室主任。出版了《中国民族器乐曲二十三首》《民族器乐协奏曲精选》《通俗民族器乐合奏曲集》 《柔情古筝:齐奏、重奏曲集》等著作。 目录 序 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几点想法和希望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规范化、多元化建构 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合与分——共性乐队与特性乐队 民族管弦乐《将军令》的配器构思 关于中国民乐配器若干问题断想 二胡协奏曲《八阕》特殊演奏技法及其乐队写作 《中国民族管弦乐法教程》前言 中国古代民族乐队的编制组合拾零 感悟民乐配器 民族管弦乐队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与“拿来主义” 意蕴的语言——民族管弦乐配器凝想 民族管弦乐配器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浅探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交响化与去交响化 地方性民族管弦乐特色音响的现代化显现 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研究 民族乐器奏法在合奏中的运用 中阮协奏曲《山韵》配器技法探析 民族管弦乐“新创作思维音响概念”的尝试与研究 浅论当代视野下的民族室内乐语言及其价值——以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为例 蒙古族民族管弦乐的产生与发展——初探蒙古族民族管弦乐 谈二胡协奏曲《单鼓的传说》的创作 民族管弦乐队配器研究亟待规范——从朱晓谷《民族管弦乐队乐器法》和《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谈起 谈京剧音乐和民乐的融合与发展 戏曲艺术中的民族音乐——戏曲乐队与民族乐队混合编制的多样性发展 中华音乐文化传承的新声——新编江南丝竹乐《钱江乐》 民乐配器的五行智慧 民族管弦乐《遥想·苏幕遮》的创作札记 “锣鼓段”写法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探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被之管弦成乐章(首届民族管弦乐配器研讨会论文集2019上海音乐学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朱晓谷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6052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22-03-01 |
首版时间 | 2022-03-01 |
印刷时间 | 202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8 |
CIP核字 | 2022031896 |
中图分类号 | J614.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