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倾听生命的天籁 "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
内容简介

“天籁教育”的思想理念是一种追求原生态的素质教育形态,目的是培养“阳光、聪慧、博雅、多艺”的“天籁少年”,让每一个孩子感受生命的成长,遵循孩子的天性、守护天真、维护天成。

全书通过八个方面向读者展示“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根据当代宏观历史和学校微观情境下的时代背景、符合逻辑和实践的“三声”文化下的美学境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育人品质、开发“好声音”课程体系、价值追求和实践样态的教学策略、打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具备专业化成长的教师群体、建设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特色学校。结合实际办学及课堂经验,给一线学校和教师以启发。

作者简介

李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福清市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工程培养人。现任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党总支书记。曾荣膺“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辅导员”“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福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担任正职校长15年来,他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致力于探索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他创意独具特色的“三声”校园文化,及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的“天籁教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目录

序 倾听生命的天籁

前言 追寻天籁般的教育境界

第一章 “天籁教育”的时代背景

任何教育思想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架构,都是教育实践孕育而生的。“天籁教育”亦如此,它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追求纯粹、灵性、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素质教育实践形态,是学校“三声”文化的深耕,是立足当代宏观历史背景和学校微观情境所作出的选择,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一次融合与创新,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唤醒、追索和顶层立意,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浸润。

一、 学校文化变革的边走边看

二、 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 教育思想的一次唤醒与浸润

第二章 “天籁教育”的美学境界

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声简单的问候,一句淡淡的鼓励,一句普通的应答,一声平凡的叮咛,也会在儿童的心海投下点点帆影,让心湖荡开圈圈涟漪,让心灵的天空像雨后初霁,澄澈、明净、愉悦、空灵、温馨……是啊,教育是一种天籁般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限可能,总有一首歌可以唱响生命的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时时都有天籁之音;只要勇敢去探索,处处都有天籁之境。

一、 “三声”文化的价值叩问

二、 教育理应纯粹、自然、灵性

第三章 “天籁教育”的育人品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籁教育”脉延龙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立足当代宏观文化架构,贴近儿童身心特点。我们给孩子的心灵花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使他们拥山之德,怀水之志,充满向上的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三声”校园文化的引领下,阳光、聪慧、博雅、多艺的少年儿童在茁壮成长,“天籁教育”正焕发出独有的魅力。

一、 阳光美少年

二、 聪慧美少年

三、 博雅美少年

四、 多艺美少年

第四章 “天籁教育”的课程体系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生命的天籁,是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里,课程即生命美学,是曼妙的诗篇;在这里,课程即美好期待,是儿童成长的礼物;在这里,课程即自然生长,是跳动的旋律;在这里,课程即文化追寻,是成长的印迹。学校是美好事物的荟萃地,尊重儿童的个性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让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笑声阵阵,让每一个生命沉浸于天籁之声。

一、 感受生命的天籁

二、 最好的成长礼物

三、 遇见“好声音”

四、 多维途径推进课程建设

五、 让课程变革落地

第五章 “天籁教育”的教学策略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可以表征为教育的一种至纯追求。教育无声,教育无痕;教育有声,教育有色,这些说法并不矛盾。“天籁教育”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呈现出自由呼吸的感觉,是生命本然的样子。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课堂是一场生命旅程,洋溢着生命光彩、充满诗意与美好,孩子们从课堂中能得到愉悦、幸福和满足。

一、 课堂,自由呼吸的感觉

二、 课堂,生命本然的样子

第六章 “天籁教育”的空间文化

花圃草地,蓬勃着春的绿意;诗情花语,流淌着爱的甜蜜;梦想花开,幸福在这里落地。遵循天性,守护天真,维护天成,让学校这一天籁之境成为会说话的风景。我们以活跃的空间布局诠释课程的深刻内涵,让校园空间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物理空间释放教育能量。我们努力突破教室和校园围墙的限制,让社区、大自然和各种场馆成为课程深度推进的生命空间。

一、 恢弘大气的广场文化

二、 轻灵逸致的厅馆文化

三、 质朴自然的楼层文化

四、 舒然惬意的廊道文化

第七章 “天籁教育”的专业姿态

爱是最美的语言,是教育艺术的魅力所在,学校应该成为追寻生命天籁的地方。因为爱,生命才会是天籁,情之深深,爱之濛濛,这是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最热烈的情怀。因此,我们提出“爱到深处,生命尽是天籁”之理念。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信仰和精神图腾。我们将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追寻天籁,追逐梦想,探索教育的诗和远方,追寻天籁般的教育生活。

一、 因有爱,才天籁

二、 追寻天籁般的教育生活

三、 教师的五项修炼

四、 向着梦想奔跑

第八章 “天籁教育”的管理思维

追溯教育之本源,追问教育之初心。一所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学校,必须具备理念先进、方法多元的管理,通过管理进行人文关怀,实施愿景激励,促进内在觉醒,创造和谐家园,做到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保障,以管理促发展。教育,是一种信仰,一种坚守,一种情怀。朝气蓬勃的学校,总是承载着山的坚韧,水的智慧,且行且歌,驶向幸福的彼岸。

一、 走向内在觉醒的文化管理

二、 注重愿景激励的梦想管理

三、 秉持人文关怀的微笑管理

四、 饱含温馨和谐的情境管理

后记

精彩书摘

后 记

教育乃国之重器,民生之根本,民族之未来,不可不察。校长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唯有不断探索,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校发展,方能成就师生,福泽一方。多年来,我孜孜以求寻找兴校发展之路,夙兴夜寐探索科学育人之道。

一路走来,有彷徨,有困惑,有激动,也有喜悦,秉持最初的教育梦想,始终执着于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学校文化,以灵动、丰盈的课程引领师生精神生命成长,初心不改,坚韧前行。感谢福建教育学院专家团队的培养,感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的提点,他们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眺望远方希望的麦田,鼓舞我向着校长专业化的梦想执着前行。我还要感谢滨江小学教育集团亲爱的伙伴们,在这段文化苦旅中结伴而行,共探未竟。

苏霍姆林斯基说: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以为,这种办学思想绝不是固化、僵硬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呈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唯如此,才符合事物发展以及人类认知规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水滴石穿的坚韧,绳锯木断的毅力,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断打磨,才能臻于完善,使文化润泽校园,成就孩子们的美好人生,成就教师们的专业梦想,实现教育立德树人之神圣使命。

始生之物,其形必陋,拙陋文笔,羞见方家,恳请诸位斧正。

福清市滨江小学校长 李斌

2020年11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倾听生命的天籁 "天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6014334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22000
出版时间 2021-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