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中等文化程度读者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足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
图书 | 反切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等文化程度读者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足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反切注音始于东汉末年,盛 行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今天已经用汉语拼音取代了反切,对于一般人来说,反切注音成为历史,不再需要它了。但,对于以古代文献为学习或研究对象的人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冷僻字或异读字,古人往往是随文注音,用反切的时候最多,掌握了反切,马上就可以知道读音。实际上是增强了阅读古书的能力,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学习与科研的效率。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反切之前的注音方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也有不同看法,这里不展开讨论),对于不认识的字,无法依据文字形体直接读出音来,这是汉字与所有表音文字不同的地方。为了方便文化的传承,古代学者不断探索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注音方法从无到有,从注音不准到注音比较准确,从方法笨拙繁难到灵巧简便,从弊病多端到克服多种弊端,直到最终产生注音字母、汉语拼音,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注音发展史。 那么,给汉字注音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人说产生汉字的时候就开始了。廖平(1852-1932年)在《六书旧义》中说:“象声、假借一也:加偏旁为象声,不加偏旁为假借。取象声而去其偏旁便是假借,取假借而加偏旁便是象声。”廖平还是很有见地的,他看到了六书中的形声、假借在表示读音方面的特别作用。但仔细考察,廖氏的说法不能推而广之。从六书的总数说,形声、假借只占2/6;从汉字总量说,这两“书”可能占80%左右,不能包括所有汉字。再加上随着时代的推移,语音发生变化,某些字原来具有表音作用的成分,逐渐不能准确表示读音,有的几乎丧失了表音功能。 前言/序言 反切注音始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在这一时期,精通音律的学者们,用反切注音法编制了大量的具有后世字典功能的韵I5。隋代陆法言编定的《切韵》(公元601年),取代了南北朝时期的一切韵书,成为韵“的集大成者。这部书有确定字音、注明字义的功能,且有为写诗作文的人提供选取押韵字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反切能准确地表示汉字读音的特点,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共识,这也正是反切能迅速、广泛普及的根本原因。应该说,这时了解、应用反切很容易,因为这时的反切与这时的语音基本一致(韵书中有一部分反切,沿用了南北朝时期的某些反切,不过这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筛选,使其符合当时的语音史际),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只要把反切上下字连在一起快陵,就可以得出该反切的读音。当然,这是就一般读书人而言,对那些制作反切的人来说,就必须要精通音理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反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纪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19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