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3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内容全面易懂,案例丰富,非常适合作为给父母的科普读物。作者菲利普·格雷厄姆和尼克·米奇利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治疗师,为了能让父母更多地了解抑郁症,他们专门书写了这本针对父母的儿童青少年抑郁手册,告诉父母怎么分辨孩子是否抑郁、如何理解孩子的抑郁、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处于抑郁状态中的孩子、如何向外界寻求帮助,等等,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指导手册,非常值得父母了解和阅读。 作者简介 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荣誉教授,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儿童精神病专家顾问,《青春期的终结》(The End of Adolescence)等多本专著的作者。 目录 第一章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抑郁? 第二章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 第三章 帮助孩子培养预防抑郁症的心理韧性:父母可以做什么 第四章 帮助孩子应对常见压力:父母可以做什么 第五章 当孩子抑郁了:父母可以做什么 第六章 获得专业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服务指南 第七章 最后的话——来自一个家长 第八章 给政府的信息 资源和扩展阅读 序言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经 常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让 人和人之间不再交流,宁愿 埋进社交网络或游戏的世界 ,也不愿和孩子、父母或伴 侣多说说心里话。世间最遥 远的距离也许是:你在我眼 前,我却将心灵的伤口掩埋 起来,不信任你会给予我渴 望的支持和帮助。 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 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我了解 到很多人的痛苦往往在青春 期甚至儿童期就初现端倪, 但这些痛苦刚出现的时候很 容易被当作“不值一提的小 事”,从而被忽略。当孩子 认为求助和倾诉是一件羞耻 的事,自己的声音总是被批 评和否定时,他们很容易将 自己包裹起来,失去得到支 持和帮助的机会。另一方面 ,在和很多学生家长交流的 过程中,我发现父母也很焦 虑、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 孩子到底怎么了,不知道如 何面对和处理孩子的痛苦, 孩子和父母都很不容易。 2020年7月,本书原著第 三版(前两版分别是1995 年和2005年)在英国出版 ,王倩博士找到我,希望由 我完成这本书的翻译工作, 我被这个主题吸引,深信这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阅读 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是温柔 的,作者带着英伦的浪漫和 对年轻一代的共情,传递着 朴素而深刻的理念——“年 少识愁且倾听”;这本书也 是充满力量的,作者深入浅 出,从实操的角度告诉父母 如何识别、理解抑郁症,以 及在预防抑郁、应对日常压 力和遭遇抑郁症时该如何应 对,可以说是一本“父母宝 典”。 本书试图告诉家庭、学 校、社会:抑郁症可能发生 在任何人身上,它并不是脆 弱,更不是矫情,抑郁症是 由遗传和环境共同诱发、全 世界都为之困扰的疾病。它 还告诉我们,孩子面对的世 界并非成年人所想的那么无 忧无虑——容貌焦虑、同伴 拒绝、校园霸凌、完美主义 、父母否定、不当惩罚等, 都潜藏在孩子们的世界中, 如果孩子们不能及时得到理 解和支持,极易引发抑郁症 。一些孩子会试图发出求救 的信号,但由于对抑郁症的 错误认知和忽视,大人们会 错过沟通和发现的机会。对 于很多深陷抑郁痛苦的人而 言,仅仅只是向信任的人谈 论自己的感受就会在很大程 度帮助到他们,而身边人的 不理解和指责往往会造成二 次伤害。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 康需要被重视,这不仅关乎 个体和家庭,更是一项系统 工程,需要孩子、父母、社 会服务体系的共同协作。本 书详细描述了英国的心理健 康服务体系,在翻译此书时 ,我深切地感受到完善的转 诊制度以及丰富的专业资源 在构建全民普及的心理健康 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也 热切期待我们国家也能逐渐 搭建起成熟的心理健康服务 体系,让更多需要得到帮助 的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得到 专业支持。 最后,感谢王倩博士予 以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翻 译这本充满意义的科普读物 ;感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万千心理”戴婕编辑的支持 ;感谢工作伙伴陆晓花、成 颢、曲海涛在父母工作和儿 童青少年心理方面提供的宝 贵见解;感谢张昆、孙浩令 、刘梦林、樊淑英老师在译 文遣词造句上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爱我和我爱的人给予 我的滋养和陪伴。 在翻译过程中,我竭力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本书内 容尽可能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们,但译文肯定还有瑕疵和 不足,若有疏漏或措辞欠妥 之处,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杨诗露 2021年5月于南京 导语 为什么抑郁症对一些人有影响,而对另一些人没有影响,这仍然是个谜,但重要的是记住,有很多方法可以应对它。这种狡诈又恶毒的疾病最致命的伎俩之一,就是让我们相信我们所遭受的绝望是我们的错:我们要为自己所处的这种状态付一定的责任,我们不配幸福。这就是为什么他人提供的、有依据的帮助如此重要。本书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不仅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孩子,也针对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多方位的支持能让孩子更快地走出抑郁。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父母、抑郁症三 个关键词背后的故事,对很 多人而言是难以言说的挑战 和伤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 境带来的病耻感,让深受情 绪困扰的孩子们将自己包裹 起来,独自消化痛苦,他们 急需理解和支持!抑郁症孩 子需要的支持性环境除了父 母之外,还需要精神科医生 与教师、学校、专业心理工 作者的互补协作。 ——王刚,教授,北京安 定医院院长 可以说,这是为患抑郁 症的儿童和青少年所写的非 常好的一本书! ——皮特·冯纳吉(Peter Fonagy) 英国伦敦大学学 院当代精神分析与发展科学 教授 我非常感谢两位作者对 这本精美的小书所做的更新 和修改。20多年来,我一直 向父母和专业人士推荐这本 书,我还会继续这样做! ——拉斐尔·凯尔文 (Raphael Kelvin) 英国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顾问 这无疑是我见过的一本 很好的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抑 郁症的父母指南! ——伊恩·古德伊尔(Ian Goodyer) 英国剑桥大学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荣誉 教授 精彩页 第一章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抑郁 什么是抑郁? 你选择拿起这本书,极有可能是因为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或某个你认识的人是否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是否有明确的迹象可以帮你将正常的行为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区分开?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也不应当装作有。 14岁康纳的父母对于他们如何察觉到这个区别进行了以下描述,他们感觉到康纳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青春期的情绪波动。 “他不开心。他平时是一个非常快乐、活泼、外向的男孩,想和朋友待在一起、和朋友一起玩,但现在他不想见他的朋友们了,即使是在周末。例如,当他可以这么做时,他并不想这么做。而且当我(和他说话时),他会低着头,要知道,我们以前经常聊天。但现在我们聊天时,他经常在流泪,这完全不像他。所以我们意识到这非常不同寻常。” 但是,像这样明确的情况并不常见。更常见的是,孩子会因为某种丧失或失望而有行为的改变,我们很难知道这种改变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的抑郁表现只是对近期发生事件的适当反应:可能父亲刚离开家,或者青春期的少女与交往已久的男朋友断绝了关系,又或者深爱的祖父母过世了,或者是和学校的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糟心事。在这些压力下,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他们可能会泪流满面、愤怒地否认出了问题、易激惹、无法入睡、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学业,甚至可能会感到绝望,并声称因为发生的这些事情觉得人生没什么生活的希望。通常情况下,几天后,孩子情绪反应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孩子也会恢复到更平静的状态。这些感受可能还没有消失,但是你的孩子已经能够更好地应对它们了。 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困扰看起来没有任何好转,如果这些情况已经连续几周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或者有任何迹象表明孩子可能存在自我伤害的风险,并且你很强烈地感觉到孩子在情绪上被“困住了”,那么你和你的孩子需要和专业人士聊一聊当前的状况,或许也可以先和全科医生交流一下。 一些专业人士担心这些正常的强烈情绪反应会被“医疗化”,或者其实是把不是疾病的情况当作疾病来处理了。对于这个顾虑,我们也认为是恰当的。例如,如果上面描述的任何一个压力事件发生后,仅仅过了几天就有人建议带孩子去看医生,要让医生开药,那也许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把合乎情理的情绪困扰当作医学或者精神疾病来治疗,确实是存在危险的。缺乏谈话治疗意味着,有正常强烈情绪反应的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风险。在第五章,我们将会看到,尽管某些严重的抑郁症很可能需要这类药物的治疗,但它们并非没有风险。此外,将正常的情绪反应变成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会削弱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而他们本可以提供有益的支持和理解。 同样,如果成年人没有充分觉察到孩子抑郁了,或者坚持认为“孩子不可能真的抑郁”,这也存在风险。如果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连续几周遭受严重损害,并且表现出很多我们所描述的抑郁迹象,那么通过医学或精神科的评估来帮助理解他们是否患有抑郁症,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临床”一词,通常指抑郁情况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需要接受过处理此类问题培训的心理健康专家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不做是不够的。 那么,年轻人的抑郁症有哪些迹象呢?每隔十年或十五年,世界卫生组织会发布诊断指南,为医生、心理学家和护士提供国际公认的疾病诊断方法。最新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将于2022年1月生效,指南表明,诊断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应该以与成年人相同的方式进行,年轻人所表现出的抑郁症症状和成年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基本相似。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点,但我们认为,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表现出抑郁的方式大部分是相似的——不完全相同,但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指南,我们将罗列并描述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当然,单独来看这其中的每一种表现,都可能只是童年期正常起伏波折的一部分;即使是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也不太可能出现所有症状。但是当好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时,就说明孩子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P9-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3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菲利普·格雷厄姆//尼克·米奇利 |
译者 | 译者:杨诗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4354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7 |
出版时间 | 2022-02-01 |
首版时间 | 2022-02-01 |
印刷时间 | 202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8 |
CIP核字 | 2021110881 |
中图分类号 | R749.4-62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