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贵族与晚清王朝的悲欢离合,作为清帝国的军事外教,他为何被选择性遗忘、误读,历史不忍细读,真相匪夷所思。
本书极具故事性和揭秘性。它不单单为了给一个德国人做传。李鸿章说,晚清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在这大变局中,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日本那样走向现代化?仁人志士的强国梦为什么没有成真?通过一个外国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碰撞中,我们可以从深层次反思些许得失。
书中百余幅珍贵历史老照片,与生动的文字、曲折的情节相得益彰。
图书 | 大清洋帅汉纳根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个德国贵族与晚清王朝的悲欢离合,作为清帝国的军事外教,他为何被选择性遗忘、误读,历史不忍细读,真相匪夷所思。 本书极具故事性和揭秘性。它不单单为了给一个德国人做传。李鸿章说,晚清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在这大变局中,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日本那样走向现代化?仁人志士的强国梦为什么没有成真?通过一个外国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碰撞中,我们可以从深层次反思些许得失。 书中百余幅珍贵历史老照片,与生动的文字、曲折的情节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汉纳根,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24岁时担任李鸿章的军事副官。他有着无数神秘色彩: 他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军港、近代最先进的炮台; 他修造了东北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一所军队医院; 他首次引进西式挖掘设备、混凝土; 他亲历中日战争的导火索——高升号事件;大东沟海战中,他与丁汝昌并肩战斗; 他曾蒙慈禧的垂青,是红极一时的“韩大人”、“洋将军”; 他参与设计了中国现代新军,是黎元洪的上司,袁世凯、北洋龙虎狗三杰的教官; 他开采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煤矿…… 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人物、历史事件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汉纳根在晚清的传奇经历,观点新颖,见解深刻。 目录 第一章 中华帝国的诱惑 第二章 水师学堂里的洋教习 第三章 旅顺军港的前世今生 第四章 特殊的面试 第五章 旅顺炮台的神奇 第六章 为什么没有与李鸿章续约 第七章 前度汉郎又重来 第八章 日本的威胁 第九章 间谍对间谍 第十章 “高升”号悲歌 第十一章 北洋舰队的洋总查 第十二章 奇计袭日本 第十三章 真实的黄海海战 第十四章 汉纳根与方伯谦有恩怨吗 第十五章 初会翁同龢 第十六章 旅顺血泪 第十七章 救世军总司令 第十八章 练兵因何受阻 第十九章 袁世凯李代桃僵 第二十章 新军练成“袁家军” 第二十一章 创办天津《直报》 第二十二章 慧眼识才英敛之 第二十三章 汉纳根与义和团 第二十四章 开采井陉煤矿 第二十五章 汉纳根的八小时以外 第二十六章 “德国贵族”高星桥 第二十七章 起士林的资助人 第二十八章 大结局:把我运回德国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哇——哇——哇——” 1855年初春的一天夜里,一阵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德国城堡小城美因茨夜空的宁静,哭声是从美因茨市长官邸传出来的,第二天,小城的每个人都知道了,美因茨市长汉纳根又添了一个儿子。 年过半百的汉纳根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喜爱,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此,给他取名为康斯坦丁·汉纳根,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伟大的君主康斯坦丁一样取得伟大的功绩。 在19世纪的德意志,法兰克福、美因茨、科布伦茨这三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德国之角”。如果你有机会从美因茨(Mainz)出发,到科布伦茨(Koblenz),你会发现,这是德国大陆莱茵河沿途风景最美的一段,沿河两岸山坡上遍布着葡萄园,其间点缀着无数罗马时代遗留下的古堡,红色砂石的墙面衬着碧蓝的天空,还有许许多多田园风光的城镇,人们好像走进了童话的世界。 而我们的主人公,康斯坦丁·汉纳根(ConstantinHanneken),就生活在美因茨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美因茨属于德国的黑森州(Hesse)。黑森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州,现在它是德国几大经济中心之一,属于欧洲最具活力的地区之列。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比州首府威斯巴登的名气更大。当然,在200多年前的德国,你是不会看到这副样子。在俾斯麦的统一战争前,黑森州的领土划分为4个侯爵和公爵领地、1个伯爵领地和自由城市法兰克福。 汉纳根的祖上是一位容克贵族,所以,他的全名是ConstantinVonHanneken。中间的Von(冯)代表了他的贵族身份。据说,他还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这一点无从考证。就算是,恐怕也是七大姑八大姨绕得很远的亲戚,在古代欧洲,出现过许多公国,而这些公国贵族通过联姻,大概每个贵族都能与某位国王沾上亲,汉纳根就属于这类。但毋庸置疑,他出身于一个世代有名望的军人世家,家族几代都有著名的军事将领出现。他的父亲,老汉纳根,就是一位有名的军事家,在军队曾担任要职,退役后担任了美因茨这座著名要塞城市的市长。现在,在美因茨市,你还能发现一些要塞、炮台的遗迹。 老汉纳根在近代德国是很有名气的,他先后参加了毛奇将军指挥的对奥萨多瓦战役以及对法色当战役(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到的《最后一课》,反映的就是色当战役后,德国占领法国后的情景),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德皇封为将军。他擅长炮台建设,是德国数一数二的炮台要塞专家,他与精通战术战略的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就是写《战争论》的那个)、马蒙、福伊等,都是称兄道弟的哥们儿,他们的军事理论影响了几代德国人。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军事世家中长大的小汉纳根,骨子里就渗透着军人的气质,他天生就是为了打仗而来的。 而关于容克贵族,我们需要多说几句。在中世纪的普鲁士,贵族的封地上,只有家族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封地和爵位,而其他的兄弟在其兄长继承家业后必须离开家去开创自己的天地,他们往往去寻找一些无主的土地或是有主的非本国的土地,通过战争或决斗等方式取得土地后向普鲁士皇帝申请封号,获得贵族身份,他们必须向皇帝效忠并有服兵役的义务。这一类贵族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贵族阶级,就是容克贵族。他们是所有贵族阶层中最具侵略性的,在后来变成了最早的德国职业军人。当然并不是每个容克贵族都能成功,所以他们为了生存会去其他国家的军队中服役,其中法国外籍军团中的普鲁士团最为出名,在那里服役的大多数是容克贵族。 容克贵族出身的德国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个“冯”(或译“封”)(Von),这是其贵族出身的特殊标志,表示其祖先有国王授予的爵位,类似中国古代的公、侯、伯、子、男等,并非姓名的组成部分,只表明其具有贵族身份。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的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895)],共产主义事业的创始人,就有普鲁士贵族的血统,他的名字中就有“冯”字(Von)。 知道容克贵族的来龙去脉对我们了解汉纳根有很大的好处,这恐怕也是他能在24岁离开祖国,来到陌生的中华帝国发展自己的一个原因。 但现在,我们幼小的汉纳根还什么都不懂,在父亲的庄园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当然,也受到了严格的普鲁士贵族教育,他学会了游泳、击剑、马术、跳舞。其中,他最擅长游泳和马术(后来这两样技能对他帮助很大)。每到周末或者是节日,汉纳根家族的亲戚朋友们都会在美丽的莱茵河畔的庄园里聚会,女人们翩翩起舞,男人们则在一旁品尝着黑啤酒,闲谈。 在这些亲戚朋友中,德璀琳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是老汉纳根的朋友,与汉纳根家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亲戚关系。他作为只比汉纳根大十几岁的叔叔,尽管不是汉纳根家举行聚会的常客,但是,只要他到场,谈论的中心必然是中国。因为,德璀琳对古老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热爱和兴趣。 对于这位德璀琳叔叔,在幼小的汉纳根眼中看得出,自己的父亲老汉纳根对他很器重,人们都很喜欢德璀琳谈论中国的话题,神秘的皇帝,奇特的风俗,还有那些爱不释手的瓷器、丝绸。 直到有一次,德璀琳来家中与父亲告别,说自己要到遥远的中国去了。后来,汉纳根从这位德璀琳叔叔的来信中知道,他到了中国的天津,当上了税务官,再后来,他说他已经成为了天津港口的最高税务长官,是中国最有权势的官员李鸿章的座上宾。每逢德璀琳来信时,家人们便凑到一起,一边听父亲读着信,一边讨论着德璀琳和神秘中国的种种奇闻轶事。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汉纳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光在流逝,经过了初级学校的教育,汉纳根长大了,按照家中的传统,他进入了普鲁士的军队,去继续他祖先的事业。他先是毕业于一所陆军士官学校,后来在军队中的炮兵部队服务,继承他父亲的专长,专心于炮台以及防御工事的研究。他升迁得很快,在1873年就已经是普鲁士陆军的少尉了,并加入了光荣的普鲁士军官团。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他才不到19岁,也许有老汉纳根在军队中的影响,但更多的应该是他自己的努力。辉煌的前程在向他招手,你可以想象,出身贵族,是军人世家,父亲在军界又有深厚的人脉,年轻的汉纳根面前是一条闭着眼都能走过去的青云之路。 汉纳根是整个德国近代史中最生逢其时的一代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在汉纳根出生前的几百年里,德国境内有着大大小小的公国,他们之间互相争斗,德国在那时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根本谈不上什么强盛。而在汉纳根死后呢,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处于一种耻辱当中。因此,只有在当时的汉纳根这一代,才是有福气的一代。 P1-4 序言 公元1894年9月17日中午,中国黄海大东沟,海风北吹。 广阔的海面上,大清帝国北洋水师主力舰10艘,成横队(雁行阵)排开,整齐的铁甲舰,像一条条准备出海的蛟龙,气势逼人。为首的旗舰“定远”号上,高大的桅杆上是两面彩色大旗,迎风飘扬,一面是大清国的鲜黄龙旗,一面是水师提督丁汝昌的五色提督旗。海面上,除了不时掠过的海鸟的叫声、军舰机器的轰鸣声,以及海浪拍打着船舷的拍击声,一片寂静。 是那种大战前的寂静。 远处,西南方向,簇簇黑烟冉冉而起,海天之际可以看见另一支庞大的舰队。慢慢的,越来越近,飘扬在旗舰上的太阳旗已经隐约可见,是日本的联合舰队。 亚洲最强大的两支海军将要展开一场以国运相赌的空前的海战。谁都明白此战的意义。 在大清帝国北洋水师旗舰的飞桥上,靠前站着两个人,他们作为舰队的最高指挥,将决定这场战斗胜败的关键,其中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北洋水师提督,领尚书衔的T~k昌;还有一个,是我们不熟悉的,一个高个子的外国人。 30分钟后,日本联合舰队摆出了战斗队形,呈单纵阵,逼近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立刻迎敌,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 丁汝昌同时发布了第一道作战命令: “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发动攻击。主炮台上的大炮向日本联合舰队开火了。 12时53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开始发炮还击。“定远”号的主桅杆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被抬下了飞桥,同在飞桥上指挥的高个子外国人也受了轻伤,但他临危不惧,继续站在指挥台指挥战斗…… 看到这儿,有的读者可能有疑问了,我们都知道甲午海战呀,怎么会有一个外国人在指挥呢?你是在杜撰历史吧?历史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其实,读者在上面看到的才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这个高个子的外国人是德国贵族,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外甥,德国陆军军官,他24岁时受李鸿章的邀请,来到中国,担任了李鸿章的军事副官。在华期间,他设计和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军港旅顺以及附属的炮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自告奋勇充当军事间谍,前往日本刺探情报。在中日战争的导火索——“高升号事件”中,他在“高升”号上与日本军人据理力争,并挽救了100多名中国士兵。大东沟甲午海战,他与丁汝昌一起在旗舰上并肩指挥战斗,并英勇负伤。 他设计的厦门胡里山炮台,在1937年抗击日本侵略者时,大炮打沉过日本的军舰。 他曾蒙慈禧太后的召见,被赏提督衔,太后甚至要给他黄马褂穿。 他最早提出建立新式军队的主张,是中国现代新军的设计人。 他教过大总统黎元洪骑马,是黎元洪的顶头上司。两人在天津是邻居。 他是袁世凯叔父的同事,袁世凯的教官,北洋的“龙虎狗三杰”(即袁世凯帐下王士珍为龙,段祺瑞为虎,冯国璋为狗。王善操权谋于腹中,段常带兵打仗,行凶残于外形,冯贪婪且对袁死心塌地。后段、冯影响均超出军界,写入政史。故论其在后世的知名度,则龙不如狗,更不如虎)是他的学生。 天津的劝业场,是他手下的伙计高星桥开的。他还是天津著名的起士林西菜馆的赞助人,利顺德饭店的大股东。 他开采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矿——井陉煤矿,修建了东北第一条铁路。 在他办的报纸上,他的朋友严复发表了《变法五论》,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崭露头角。 中国近代史上绝大多数重要人物都与他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而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中,也都留着他的痕迹。 像是黄易的小说《寻秦记》的人物,却是真实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中国,只是,被我们遗忘了。或者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屏蔽掉了。这位传奇的人物就是德国人,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康斯坦丁·汉纳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清洋帅汉纳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小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946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6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