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刀锋/译文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力作。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小说以拉里为中心,描绘了许多美国男女,有拉里的未婚妻,贪图物质享受的伊莎贝尔;有以买卖古董起家,一心想钻进上流交际社会的艾略特·谈波登;有头脑简单但心地忠厚的格雷·马图林……

内容推荐

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试读章节

第二天傍晚时分,我一个人去赴约。事前艾略特打电话来,要来接我,被我推掉,居然平安到达布太太家。因为有人来访,我耽搁了一下,到得稍为晏点。上楼时,听见客厅里人声嘈杂,我以为客人一定很多,不料连我通共不过十二个人。布太太穿一身绿缎子衣服,戴一串细珠项链,非常富丽。艾略特的晚礼服式样做得极好,那种潇洒派头,看上去只有他才配,和我握手时,各种阿拉伯香水气味都冲进我鼻孔里来。他把一位身材高大的人介绍给我;那人一张红红的脸,穿着晚礼服,样子怪不舒服。他叫纳尔逊医生,可是,我当时听到丝毫没有感觉。其他客人都是伊莎贝儿的朋友,不过,那些名字才听到就被我忘掉。女子都年轻貌美,男子都少年英俊。那些人我全没有什么印象,只有一个男孩子,还是因为他的身材特别高大的缘故。他一定有六英尺三四英寸高,而且肩膀宽阔。伊莎贝儿穿着得极美,白绸子衣服曳着长裙,正好遮着她的肥腿;从衣服的式样上看出她有发育得很丰满的胸脯;光膀子稍嫌肥一点,可是颈项很美。人兴高采烈,明眸四射。毫无疑问是个很美很可爱的女子,但是看得出如果不当心的话,人就会胖得过头。

席间,我坐在布太太和一位腼腆的女子之间;她看去比余下的人还要年轻。我们坐下来时,布太太为要使谈话容易进行起见,特地讲给我听,说她的祖父母就住在麻汾,而且伊莎贝儿和她从前是同学;她的名字,我从旁人口中听到,叫索菲,姓什么可不知道。席间,大家尽情笑谑,人人都大声说话,笑声很多。这些人好像都非常之熟。我不跟女主人周旋时,就设法和邻座的那个女孩子攀谈,可是并不怎样顺利。她比其余的人都要沉默些。人不算美,但是,脸长得很有趣,鼻尖微翘,阔嘴,蓝里带绿的眼珠,赭黄色的头发,式样梳得很简单。人瘦,胸部几乎像男孩子一样平坦。大家寻开心时,她也笑,可是,态度显得有点勉强,使人觉得她并不如表面那样真正感到好笑。我猜想她是在尽力敷衍;也弄不懂她是否人有点笨,还只是过分腼腆。我起先和她的几次攀谈都没有谈下去,后来无话可说,就请她告诉我席间这些人是谁。

“啊,纳尔逊医生你总认识吧,”她说,指指坐在布太太对面的那个中年人。“他是拉里的保护人。我们在麻汾都是请他看病。人很聪明,发明了许多飞机零件,可是没有人理会。他没有发明可做时,就喝酒。”

她讲话时淡蓝色眼睛里闪出一丝光彩,我不由而然觉得这孩子肚子里并不如初看上去那样没有货色。接着她把那些年轻人的名字一一告诉我,他的父母是谁,若是男子的话,从前进过什么大学,现在做什么事,都没有什么出色的。

“她很可爱,”或者,“他高尔夫打得很好。”

“那个浓眉毛的大个子是谁?”

“哪个?哦,那是格雷·马图林。他父亲在麻汾河边有一所大房子,是我们里面的百万富翁。我们都以他为荣,他把我们的身价都抬高了。马图林,霍布斯,雷纳,史密斯这些人。他是芝加哥顶顶有钱的人之一,格雷又是个独养儿子。”

她讲到这一连串阔人的名字时,故意加上些逗人的刻薄字眼,使我好奇地瞟了她一眼,她张见,脸红了起来。

“你把马图林先生再讲点给我听。”

“没有什么可讲的。他很有钱,人人都尊敬他。在麻汾替我们盖了一所教堂,还捐了一百万给芝加哥大学。”

“他儿子长得挺漂亮。”

“他不错。你决想不到他祖父是个爱尔兰水手,祖母是饭店里一个瑞典女跑堂的。”

格雷·马图林的相貌不能算漂亮,不过动人。人看去很粗野,毫不。修饰;鼻子短而扁,多肉的嘴唇,红红的爱尔兰肤色;长了一头黑发,又光又柔。浓浓的眉毛,下面衬着一双明亮的蓝眼睛。虽则身个高大,四肢五官倒也相称。假如脱掉衣服,一定是个很健美的男性胴体。看来力气想必很大,那种雄赳赳的样子给人印象颇为深刻。拉里就坐在他身边,和他一比,拉里虽则不过比他矮三四英寸,却显得孱弱多了。

“喜欢他的人真多,”我腼腆的邻座说。“我知道有好几个女孩子都在拚命追他,就差要动刀子。可是她们一点指望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

“你一点都不知道吗?”

“我怎么会知道。”

“他爱伊莎贝儿爱到了极点,人就像疯了一样,而伊莎贝儿却爱上拉里。”

“他干吗不竞争一下?”

“拉里是他顶好的朋友。”

“我敢说,这一来事情可麻烦了。”

“的确,要是你像格雷那样义气的话。”

我拿不准她这话的意思是当真,还是带有讥讽。她的态度一点不莽撞,也不直率或者冒失,然而,我有个印象,觉得她并不缺乏幽默,也不缺乏精明。我猜不出她这样和我谈着话,肚子里会想些什么,可是,这一点我知道永远也不会弄清楚。她摆明不大信得过自己,我想她大概是个独生女,过去和比她年纪大得多的人过孤寂的生活太久了。她有种幽娴贞静的派头,使人觉得很惹疼,可是,如果我猜她以前过了很久的孤独生活是事实的话,看来她对于和她一起生活的人一定默默观察过,而且对他们都有一定的看法。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很少觉察到年轻人对我们的判断多么无情,然而又多么深刻。我又瞧瞧她那蓝里带绿的眼睛。

“你多大了?”

“十七岁。”

“你看书吗?”我大胆问她。

可是,她还没有回答,布太太为了尽女主人的责任,已经拿话和我搭上。我还没有对付掉她,晚饭已经完毕。那些年轻人立刻走得不知去向,剩下我们四个人,就到楼上客厅里去坐。

我很诧异今天自己也在被邀请之列,因为他们闲谈一会之后,就谈起一桩恐怕他们一定愿意背着人谈的事来。我拿不定主意是否要避点嫌疑,抬起脚来走掉,还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当一个对于他们有益的旁观者。争论的问题是拉里为什么不肯就业,这太奇怪了,后来又集中到马图林先生答应在他的公司里给拉里一个职位,马图林先生就是适才晚饭时同席的男孩子的父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人能干勤快,拉里在一定时间内就可以赚一大笔钱。小马图林急于要他接受。

我记不清楚他们所有的谈话,不过谈话的内容却清清楚楚在脑子里。拉里从法国回来时,他的保护人纳尔逊医生劝他进大学,可是他拒绝了。这也是人情之常,先闲散一个时候;他吃了不少苦,而且两次受伤,虽则不算太重。纳尔逊医生认为他对战争的余悸还没有消除,能够休息些日子直到完全恢复正常,也好。可是,几个星期一拖就是几个月,现在离他退伍时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在空军里面混得好像不错,回来在芝加哥很谈得上嘴,因此,好几位商界人士都要罗致他。他谢谢他们,但是拒绝了。也不说什么原因,只说他自己对于做什么还没有打定主意。他和伊莎贝儿订了婚。这事布太太也不诧异,因为两人耳鬓厮磨已有多年,布太太知道伊莎贝儿爱他;她本人也喜欢他,而且觉得他会使伊莎贝儿幸福。

“她的性格比拉里强,她可以弥补他的短处。”

P23-26

序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一八七四年一月生于巴黎英国大使馆。他的父亲劳伯特·奥蒙得·毛姆,当时在驻法英国大使馆任法律事务官。毛姆生下时,他父亲已有三个儿子,他是家庭中最小的成员。他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因家中无人照顾,被送往坎特依叔父处居住。在他渡过英吉利海峡,第一次登上祖国的土地时,他简直不会讲什么英语。由于这个缘故,法语和法国文化一直影响着他。一八九七年,他因染上肺疾,被送往法国南方里维埃拉疗养,开始接触法国文学,特别是莫泊桑的作品。一八九一年,他去德国海德堡住了九个月,在大学里听过古诺·费希尔讲授叔本华的哲学和文学课;一八九二年,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医,学医期间,曾赴伦敦兰贝斯贫民窟当了三个星期的助产士;这段经历使他动了写作的念头。一八九七年,他医科毕业,同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这部写贫民窟女子莉莎悲剧性结局的小说受到批评界的重视,特别是文坛耆宿艾德蒙·戈斯的赞扬,使毛姆决心放弃行医,从事文学创作。他听了安德鲁·郎格的错误劝告,为写历史小说而游历西班牙和意大利,但是,这期间写的小说和短篇很少成功。一九。三年回国后,他的剧本《正直的人》被戏剧学会搬上舞台,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一九0七年,他的剧本《弗莱德理夫人》上演,首次获得成功;一九0八年,他竟有四部剧本同时在伦敦西城的剧院上演;伦敦的滑稽杂志《笨气》还为此登载了一幅漫画,画着莎士比亚看了墙上满贴着毛姆剧本上演的海报,带有恐惧的表情咬着拇指头。人们很容易会设想,经过这次意外成功,毛姆当会像萧伯纳—样以剧本写作为终生事业,但是,不然,他并没有放弃写小说的企图,而且在他的小说获得成功并在经济上使他得到生活保障之后,他于一九三三年反而放弃了剧本写作;然而,他不但从不反对自己的小说和短篇小说搬上银幕,而且还从中襄助。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能试行作这样的解释:一部小说或电影的成功取决于广大的读者或观众;评论家的毁誉可以起一点影响,但是,群众仍旧是决定性的。一个剧本的成功常要看上演时的卖座率,特别是第一晚演出后的舆论反映,而伦敦西城那些剧院的“第一晚”观众,也就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交际界人士,一个剧本的生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操在这类人的手里。毛姆的后半生,特别是在里维埃拉购买了一幢豪华住宅之后,虽则招待不少英国上层人士,甚至皇亲国戚,但对欧洲的上流交际界人士却有他的看法。他在《刀锋》中介绍醉心于欧洲交际社会生活的美国人艾略特·谈波登时,有这一段话:

……以艾略特的机伶,决不会看不出那些应他邀请的人多只是混他一顿吃喝,有些是没脑子的,有些毫不足道。那些响亮的头衔引得他眼花缭乱,看不见一点他们的缺点。……这一切,归根结底,实起干一种狂热的浪漫思想;这使他在那些庸碌的小小法国公爵身上见到当年跟随圣路易到圣地去的十字军战士,在装腔作势、猎猎狐狸的英国伯爵身上见到他们在金锦原侍奉亨利八世的祖先。

这一段话不妨说也代表了毛姆对这些上流社交人士的看法。他放弃戏剧的写作等于是对这些上流交际界的蔑视。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刀锋/译文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周煦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1922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2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