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内容
编辑推荐

素有“男白衣,女落梅”之称,男版白落梅最新作品,文字更唯美,更细腻,更富有禅意。

爱,真的只是一个人的自导自演,盛极狂欢,从来就与别人毫不相关。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唯有放下,才是最好的怀念。待到无常来临,最终的我们,还将各走各路,归化于虚无。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通过深入古寺的拜谒体验,用最真实、最澄澈的语言,为你讲述佛门净地的独特与神秘,入寺后对生活与情感新的体会,道出了禅诗禅境的澄彻与空明。作者白衣萧郎文笔古典唯美,清丽绝伦,飘逸出尘,素有“男白衣,女落梅”之称,文字比白落梅更深婉一些。

内容推荐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由白衣萧郎编著。

赏花。玩月。问禅。品茗。这是迄今为止,最为优美的一部灵修禅悟笔记。禅的空灵,诗的浪漫,俗的纠缠,情的缠绵,《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为你揭秘的是你不曾见过的佛门世界和僧尼轶事,多则菩提故事和情感体验,更让你参透生死,参透爱情,亦让你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它是佛陀最后的人间情话,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亦是我们每一个都市大忙人真正的心灵鸡汤。

目录

第一辑【幻·花染】

 【尘缘】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月色】风月无边,我愿在我心田,为你广植妙莲。

 【听琴】水流花开,琴声徐来,我等一场爱归来。

 【狐恋】你为白狐,我为书生,花前月下,吹箫到天明。

 【情缠】烟软桃花面。你若白云出岫,无声着委婉。

 【惊梦】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要问是劫还是缘。

第二辑【趣·情缘】

 【寻春】春日登山,风轻香暖,花似故人羞掩面。

 【问禅】花下问禅,你眉黛如岚,谁又惹我幽梦一帘。

 【精进】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农禅并修享安闲。

 【静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冥思】塔林荒山。良宵夜半。红唇绿袂殷勤相问询。

 【不遇】夜访武僧,鬼火萤萤。

第三辑【净·空门】

 【空门】山月不知心底事,落花流水自如常。

 【传奇】空门少室。故事沧桑,谁又一苇了渡江·

 【求法】断臂求法,立雪传经。

 【禅茶】浅瓯吹雪,松下小坐。闲话渔樵,不问风月。

 【禅乐】花落水流红。谁在弹一曲往事如梦·

 【素食】返璞归真,一蔬一汤;正心修德,最益健康。

第四辑【禅·风月】

 【般若】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风月】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

 【慈悲】美人自投老僧怀。

 【看破】枕上烟霞,梦里销魂,皆不过过眼烟云。

 【参禅】淫坊酒肆。我自调心,非干汝事。

 【悟道】十年花下理芳盟,一段风流无限情。

第五辑【境·诗禅】

 【良辰】晴雪映窗。光阴交叠,我们在静沉中缀着茶。

 【清欢】众荷喧哗,你是我最最温婉的一朵。

 【宝藏】此时不合人间有,尽入嵩山静夜看。

 【净心】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取舍】弱水三千,我只饮一瓢。

 【情执】爱恨生死皆无常。

第六辑【意·莲灿】

 【红尘】红尘爱上了空门。

 【风铃】山寺开满风铃声。

 【炉香】一炷香的前世今生。

 【梵音】我愿静默如一朵莲,无欲无念,开落随缘。

 【天涯】红豆为谁发,你衣一身的洁白,皎洁着无瑕。

 【山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菩提】花下问禅

后记:榴花照眼,情暖嵩山

试读章节

【尘缘】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我不再去过问红尘之中,那一脉清绝的幽香,今生究竟来自哪一片山林,明日又将飘向何处的法门。既然已经注定今生有缘,那么,你我的相逢,只在早晚。

不能像

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

我是凡人

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红尘

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

快乐啊忧伤啊

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

明知道总会有一日

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地搜集

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的

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记忆

——席慕容《尘缘》

总以为我们的邂逅,就在那椽古意氤氲,香烟缭绕的藏经阁前。

在我的脑海,那天的嵩岳应是山明水秀,祥云缭绕;那天的禅院亦是花开菩提,梵唱依稀。来来往往的游客,成千上万;林林总总的经卷,堆积如山。我想我一定是着了海清的袍子,挟了写满梵文的经卷,在云板声里,匆匆赶往晚课的宝殿。你必是清秀娟丽,呵气如兰的女子,为着心中的夙愿,不远千里,跋涉而来。你摈弃了红尘的眷念,于冥冥中踏进了山门。那环佩叮咚中,有清香氤氲。就在你逐殿逐佛膜拜的时候,我们邂逅,擦肩。

那一刻,我们四目交织。电光火石。

你转身。回眸。一刹那间,是心有灵犀的惊颤与欣然。

你素衣如雪,迎风而立,宛如天外客来。你的娴静优雅,宛如深谷的幽兰,“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就在不经意间,落入了我的心田。我双手合十,低眉颔首,将念珠轻捻。那一刻,风吹动我青色的衣袂,如蝶,飞舞翩翩。

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还是风动,幡动,抑或是我纠结于尘缘的心动?在薄暮将至的梵唱里,我感到内里的涟漪微澜,在层层扩散。恍惚中,那腋下香染的经卷亦兀自开合,字字泛活。在流光飞舞里,如盛开的莲,朵朵舒展。

佛缄里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那么,我们今生的邂逅,该是前世修下多少的因缘使然?看着银杏树下你的浅笑如兰,你的娇羞颔首,在翠微的暮色里,那些前缘旧梦,仿佛还带着山香云气,在我的周身不断地流转,不停地迭现。前世今生,仿佛只在一瞬之间。有一阵子,我竟分不清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幻。  佛曰,万象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也许,真实与虚幻,本无不同,不过人的心念使然。

酉时已过。嵩岳的空气里浮着薄烟,山门内有着一种隔绝尘世的寡静与清绝。禅堂、练功房,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在肃穆的天幕下,静静伫立。古柏,迎春和女贞,三界之内,所有的花树葳葳蕤蕤,似乎都在酝酿一场偌大的盛放,又像是在奔赴一场来世的约定。慈云堂前,那是谁的倚门回首,一笑嫣然?大雄宝殿,那又是谁的蹀躞不前,心事黯黯?

巍巍少林,有松柏苍然,梵香袅袅。就这样默视着你拈香稽首,默视着你流连顾盼,默视着你辗转离开。我将念珠捻了又捻。十八颗念珠啊,就是十八层炼狱。我这样地往复辗转,这样地不动声色,是在静候一朵莲的涅槃,开落随缘?还是在等一轮月的往返,月缺月圆?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当年就在一山之隔的香山,喜酒善饮好禅的白乐天,在伊阙修建了香山寺,又建造了白园。豪放不羁的白乐天,不仅豢养了大批的歌妓,在琉璃飞瓦的巍巍宫阙下,纵酒作乐,诗歌度年;亦在半醉半醒,亦真亦幻中坐禅:“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今日维摩兼饮酒,当时绮季不请钱。”乐天的禅,风流旖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如日月交接,星河流转,洒脱而自然。

行亦禅,坐亦禅;苦亦禅,乐亦禅。那天,在与香山同出一脉的嵩山,我在佛前虔诚地跪拜。我不知道,今生你是否就是我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亦也不知前世在那伊阙的香山,我们是否也有过“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的前缘。但那一刻,望着银杏树下你一脸的虔诚,望着你浅生的笑靥,望着你飘忽的身影,折出了经殿,绕过了古柏,跨出了山门,化作了飞鸿,翩然不见。我在三千梵唱声中,苦渡无门;亦在往事的追寻之中,沉沉不醒。

人生的际遇种种,如梦幻泡影,因缘和合,瞬息即逝。当年的红颜弹筝,皓首调酒,早已风流云散,化作了渔樵后话。唯有藏经阁的琉璃飞瓦,和钟鼓楼的一椽古拙风铃,还在随风而鸣。清音婉转,缥缈如梦。宛如佛的呓语,还在将前世今生,细说端详。我颔首不语,依旧安然焚香。

烛光幽微,却有着洞悉一切的空明。佛说六道众生,轮回不休,不管是踏入空寂的山门,还是流连在繁华的红尘,今生我们的缘分,三生石上,早已写得分明。

净心的梵唱里说,知情于过往,不困囿于过往。如是菩提。如是菩提。于是,我不再去过问红尘之中,那一脉清绝的幽香,今生究竟来自哪一片山林,明日又将飘向何处的法门。既然已经注定今生有缘,那么,你我的相逢,只在早晚。

我从大雄宝殿慈悲的佛前安然离去,又于冥冥中,走过你走过的御碑和古柏,然后在木鱼声中,醍醐灌顶。那块唐王御赐的碑文,一千四百年来,一直静静地矗立在这座幽僻的宝刹之内,虽然历经风雨,青苔斑驳,却依然光华不减。我在御碑前凝神屏息。那些风云际会的昔日胜景,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壮丽过往,便呼啸而至。一刹那间,仿佛我又成了昔日矫健英俊的沙弥,还在嵩岳山下,一棍横扫千军地驰骋着。

薄雾山岚,黄昏的寺院,我一脸虔诚地穿行在古柏葳蕤,香烟缭绕的大雄宝殿和藏经阁间。千佛殿的五百罗汉,或喜或怒,在烛光的映衬下,活灵活现,仪态万千。他们的眉目之间,隐约仿若笑意。如般若妙莲,在恣意蔓延。是一脉檀香,一丝清风,还是一声佛号,一树烟霞?在檀香氤氲的嵩山,在菩提花开的空门,我总感觉你的气息,无处不在。

辗转,顾盼。是我心有戚戚,还是我无心无贪无痴念?

夜色渐起。山寺的灯盏与山下人家的灯火终于连成一片。于苍茫翠微中,映射出一种尘世与空门交叠的影像与温暖。原来,红尘与净土,也不过一灯的距离。我知道前世的尘缘未了,此生我们还将携手,共度一段叫做良辰的人间岁月。因而不管身在佛门,还是心在红尘;也不管隔了千山,还是阻了万水,此生,我们还是一定会相逢的。是在暮鼓晨钟的嵩山,野云飞度的大漠,还是烟雨重楼的江南?

我北面而向。虔诚跪拜。问佛。佛无言,还是一脸的慈悲。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空寂的殿堂。有清凉的梵唱,仿佛谁的呓语,在夜风中回荡。

P2-10

序言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年来学佛求道,整日里不务正业,名山大川地游荡。“入深山,住兰若,岑盔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每每总是“踏着青草出去,踩着落花归来。”骨子里的天性,亦愈加不受拘束。听雪。玩月。品茗。夜话。欢时流泉莺啭,闲时玉箫乘鸾。原本都是些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因了四时的心境不同,机缘不同,反倒都呈现出一番别样的韵情。

在嵩山滴水成冰的日子,独行一段长长的山路,去尼庵与新来的尼师闲话。炉火在壶底咕咕地吐着信子,松枝发出特有的清香。我们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窗外晴雪映照,世间境象纷呈,而内心却依然波澜不惊。只有杯中的清茶,山气氤氲,将世味熬煮的沧桑,都化成了山外的幽谧与清绝。

也曾下山同路边的商贩游夫寒暄,家长家短,在竹篱外一唠就是半天。听小民平凡而简单的故事,听他们细小的欢乐和苦难。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情旧事,在光影里浮现。心亦随之起伏,有同情,有慨叹,也有无能为力的怅然。感恩和深情,在生活中亦是每时每刻都在鲜活地呈现。

浮世繁华,红尘万丈。生活如此丰盈,而禅亦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智洪禅师说:“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想来,也是。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的精神是活泼的,故经卷上说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心存善念,则山河大地,枕上烟霞,无不是禅境禅意禅趣的显现。无门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观无量寿经》云:“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不舍众生,以大悲心为体,与乐拔苦,广度众生,是大乘佛门的胸怀,亦是菩萨的行径。梵歌里唱“菩提萨锤”,“菩提”即“觉悟”,“萨锤”即“多情”。佛总是劝诫我们,要对世间万物,怀有大慈悲心。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同样为情,但凡人之情与圣人之情,亦有区别。凡夫之情,多系于贪著;而达人之情,则系于慈悲。据载,佛陀阿难出家前,曾在道上遇见一美貌少女,从此便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那少女?阿难回答:愿化身为青石桥,受五百年日晒雨打,只求那少女从桥上走过。佛多情,亦深情,只此一眼,阿难便甘愿舍身相助。故佛门的慈悲为怀、舍己度人,与爱情的无怨无悔、蜡炬成灰,并无二致,且更胜一筹。

“愿将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我亦愿自己在往来的日子里深情、多情起来,时时以一颗纯净的真心,行走人间红尘,以此来珍惜和感恩世间万物所给予我的自然与纯朴。此刻,我于昏黄灯下,将昔日零碎言语连缀成章,记录下彼时踪迹与思悟,亦愿你能够在片言碎语中,窥知我心事一二。

“独步千峰顶,优游九曲泉。”也许,某日芳菲染尽,苍山含烟。我又踏马归来,将林中捡得的溪声与白云,持赠予你。而你,早已于文中与我相知相惜。于是,我们相顾不语,即于花下架起绿绮。山高水长,一曲歌罢,已是明月入户,花落似雪了。

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有时候我就在想,浮生若梦,梦若浮生。倘若能够身在俗世,却依然心怀高浩,淡泊名利;身染红尘,但始终心系众生,悲悯慈爱。亦即入于世而又出于世,多于情而不同于情。如此看破而不逃离,多情而不绝情。尽管不必携琴舒袖,心中也早已萧然风生。

达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法亦从来不离世间觉。“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没有人世的清醒,就没有出世的飘逸,“我如今,依然常记起当初情景。记那日,我自睡眠初觉醒。见自己卧在一树荫,下有花儿垫作茵。因觉心惊,不知所居何地,身是何人……”

白衣萧郎

癸巳年槐夏,于郑州

后记

榴花照眼,情暖嵩山

嵩山位居天地之中,为五岳之冠,儒佛道三教融汇并流,由此形成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嵩山文化。而其中的少林寺,为中国的禅宗祖庭,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神秘独特。2012年底,受华文天下杨文轩老师倡议指导,问禅嵩山,探幽少林。经冬历夏,此间十数次往返,寻访胜迹,拜谒僧尼。诚惶诚恐,不敢懈慢。

禅虽然是个高深的话题,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地显现着。智洪禅师说:“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赵州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就是微妙的禅。尽管根器浅陋,但匍匐在嵩山脚下,我依然希望自己的一份虔诚心、清净心,能够感悟或扑捉到禅的气息,哪怕只是片风丝雨,以给读者诸君带来启迪或思悟。如此,我亦可稍得心意安慰。

从飞雪飘洒的冬月,到榴花照眼的夏月,或携伴去松竹佳处,探访前朝的旧事;或孤身去白云深处,拜谒隐匿的僧尼。风清月白,山高溪幽,一路走来,嵩山带给我无数的感慨,少林亦给我留下无尽的回忆。在浩瀚的天地之中,在巍峨的嵩山面前,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因而,即便今日书成,依然惴惴不安。懵懂士子,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仓促成稿,必定粗陋浅显,及不当之处。在此亦恳请方家大德,不吝赐教,指正。不胜感激!

此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完美呈现,特别要感谢登封的宋溧珉、释妙旭师友。当闻知我做嵩山书系时,亦怀着对嵩山的无限热爱,他们慷然地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嵩山图片无偿提供于我,并根据书稿需要,多次往返拍摄,情义深重,非语言文字可表述。妙渡、妙海、妙行,以及少林游侠、金昔、袁小鬼和丁丁等,为图片的拍摄亦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另有郑州的李佳、一镜、唯一老师等多位摄友,亦热心相助,尽管因时间仓促,未能亲赴嵩山,但一样热忱之至。

华文天下杨文轩、小北和张云老师,分别担纲策划、编审和设计,亦为书稿的出版,付出大量心血。

学友刘晓燕、李春生等,亦积极提供相关讯息和便利。

另有诸多师兄仁友提供协助,不能一一尽列,敬请谅解。

在此成书之际,特向以上及未能详尽列出的师友,致以衷心感谢。

另,嵩山之后,白衣将移居江南,继续将心中留存的江南梦完成。白衣也恳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与支持。如若你亦对江南怀有十分兴趣,恰本身又为摄友或麻豆,请惜缘联络(yaoqingxiaoba@126.com),以共同携手,绘织你我心中最美的江南。

白衣萧郎,癸巳年槐夏

于榴花照眼的嵩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衣萧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4661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328082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