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汉字里的中国(全4册) |
内容 |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先民是怎样生活的? 他们如何吃穿住用?怎样出行赶路? 他们有怎样的风俗习惯?如何祭祀祖先? 难道在那时就是男人外出劳作?女人在家做家务? 他们有怎样的家国情怀?士大夫如何侍奉君主? 士兵怎样打仗?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对待俘虏? 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都认识哪些动物植物? 他们如何感知大自然?如何记录四季轮回? 这些问题,在造字时,古人把答案藏在了汉字之中。 翻开这套书,让我们一一揭晓…… 作者简介 1969年生,作家。著有《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系列、《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系列、《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中国人容易误解的日常俗语》等,合著有《新说文解词》《中华语典》《趣读史记》系列等,主编有《“六十年代”气质》《中国历史的后门》等。 前言 引言 “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怎样生活的?”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兴趣。毕竟,“我们从哪里来”的原初性疑问彰显了人类寻根的本能冲动。 而在传承数千年的汉字象形系统中,埋藏着古代生活史的蛛丝马迹。这就是编撰《说文解字》的东汉学者许慎在该书的“序”中所道出的造字原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谓“近取诸身”,就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取象;所谓“远取诸物”,就是从远处的万事万物中取象。 “近取诸身”,古人在造字时,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笔一画地用图画的形式契刻而成为象形文字。因此,从这一类汉字中就可以窥见祖先生活之一斑。 闲言少叙,举例为证。用作货币的“贝(貝)”,甲骨文中的字形全部都是子安贝的形状。子安贝是出产于遥远的南海的海贝,而商代的墓葬中竟然有大量出土,更早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出土有十二枚,甚至四千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也发现了子安贝。 因此,“贝”这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商代及其更早的时期,中原和南海之间有着畅通而且发达的贸易渠道。商人不辞辛劳,远行到南海去捞取或交换子安贝,拿到手了,就是“得”,“得”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作为货币的“贝”,以“朋”为计算单位,一“朋”有二贝、五贝、十贝之说,“朋”就是连系在一起的两串贝,引申到人的身上,就是朋友;而“买(買)”和“卖(賣)”,显然指拿着贝去买、卖东西……所有带有“贝”的汉字都和钱财有关,比如货、资、贫、财、债、贿、赊、购、赏、贼、质、宝(寳)等。 这个例子,就是用“贝”串连起来的与货币有关的古人的生活史。 这套书,从“近取诸身”的造字原则入手,详细讲解中国人的祖先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景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字里的中国(全4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7122170133220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