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字取象及其古诗文意象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将汉字取象研究置于古今贯通、跨学科交叉、沟通中外的研究框架下。首先,汉字取象研究是与传统六书理论紧密相连的汉字学本体研究,书稿充分利用近年最新的、丰富的古文字出土语料,对汉字取象进行由古及今的纵向梳理,并注意把握古今汉字取象的变迁和差异性;其次,将汉字字象与古诗意象、诗词意境等相联系而沟通起来,将原本属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的两个学科的内容做了交叉研究,另辟蹊径,以为特色;最后,以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善本汉籍为材料依据,探讨历史上的汉语汉字国际传播的情况和特色。
目录
上部
第一章 高频字取象视角下的“中华文化自信”
一、汉字运用现状与中华文化自信
二、汉字意音性质主流不变及其复杂性的思考
三、汉字取象溯源角度下“中华文化自信”解读的四个层次
四、余论及希望
第二章 象形字取象:主流从简与繁化表意
一、初文取象从简,古今字形变化不大
二、假借字取象从简,表本义的后起字繁化
三、简化字保留取象神韵,或回归古朴取象
四、假借字取象从简,字形稳定
五、隶变字取象弱化,但仍可辨析
六、简化字字形纯粹符号化
七、结论及价值
第三章 指事字取象:绝对主流具有稳定性
一、稳定的物形法取象
二、稳定的意形法取象
三、稳定的借形法取象
四、简化字回归古文字简体或也遵循古法取象
五、虽无定论,但一说为物形取象或意形取象
六、历时的隶变等演化,造成取象模糊
七、结论及价值
第四章 会意字取象:复杂而具有稳定性
一、取象和字形均保持稳定的会意字
二、取象稳定的会意兼形声字
三、简化字回归取象简易的古文字
四、取象虽变,但在古法之内,易于辨识
五、取象保留一半,形义仍可辨析
六、字形简化或讹变,但有规律可循
七、字形讹变、简化,取象未详或模糊
八、结论及价值
第五章 形声字取象:声旁主流标音并具复杂性
一、声旁字形稳定,标音
二、声旁字形变化,标音
三、声旁字形变化,失去标音作用
四、声旁字形不变,失去标音作用
五、结论及思考
下部
第六章 论字象与修辞
一、审美视角的取象造字修辞
二、创作视角的取象用字修辞
三、中庸思想决定的取象双形及字象修辞
四、结论
第七章 字象与诗象的融合:本义或引申义
一、字象与诗象吻合,诗中用本义
二、字象与诗象吻合,既用本义也用引申义
三、字象与诗象吻合,诗中用引申义
四、诗中用引申义,诗象升华回归字象本源
五、结论及思考
第八章 《文心》视角下的字象与诗象
一、文字言语文章象
二、《文心》之“象”
三、天象字象诗象
四、比象字象诗象
五、结论及思考
第九章 《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关系视角下的字象与诗象
一、《文选》骚体诗选篇是《文心》理论的落实
二、《文选》与《文心》文字文学观一致
三、字象与诗象融合视角下的古诗意象
四、结论及价值
第十章 字象与诗象融合视角下的《招隐士》之骚诗风貌
一、《招隐士》用字符合《文心》审美观
二、字象与诗象融合视角下《招隐士》的骚诗之貌
三、“不失其贞”“不坠其实”之《招隐士》
四、结论
第十一章 《世说新语补》视角下的异体字及其取象
一、《世说新语补》和《世说笺本》用字之同异
二、朝鲜活字本《世说新语补》多用异体字
三、《世说新语补》异体字与汉字取象及理据
四、结论与价值
五、《世说新语补》异体字整理表
附录 现代汉语高频字取象溯源整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汉字既是中华民族文
明的根脉,又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结晶,称得上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征。
它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民族
的思想文化,记录着炎黄
子孙成长奋斗的历史,凝
聚着华夏民族的精神智慧
,传承着夏禹、殷汤、周
文等圣贤的基因,生生不
息,绵绵不绝,穿过几千
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至今仍光彩夺目,熠熠生
辉。汉字乃“前人所以垂
后,后人所以识古”的重
要桥梁和通道,试想如果
没有汉字,我们对古代将
懵然无知而万古如长夜。
汉字具有超时空性和超语
符性,这使得汉字可以跨
越时空,成为信息交流传
布的便捷工具,从而百代
如在目前,南北似处同地
。汉字还衍生出各种表现
形式和造型手段,更造就
了书法艺术,丰富了人们
的精神追求和艺术生活。
所以说到汉字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高估都不为过。
一部汉字的发展演变
史,就是中华民族文明文
化的发展演变史。如何深
入发掘汉字中蕴藏的古人
的造字理据和体现出的思
想观念和精神智慧,是历
代学人孜孜以求的学术目
标。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中华民族亟需在本民
族的传统文化中持续地汲
取营养,获得启迪,从而
进一步增强民族归属感和
自豪感,增强文明自信和
文化自信。要把汉字中蕴
藏的古人的造字理据和体
现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智
慧,以通俗易懂并丰富多
彩的形式向社会传递,向
大众传播,并作为“中国
文化走出去”策略的重要
形式和载体,传递到世界
各地,让世界进一步了解
中国,了解中国的优秀传
统文化。
在这样的时代和历史
背景下,张玉梅教授的《
汉字取象及其古诗文意象
研究》一书闪亮登场了。
《汉字取象及其古诗
文意象研究》一书,先是
在第一章中对高频字取象
视角下的“中华文化自信”
进行了论述,这一部分富
有时代意义,紧扣当前形
势,高屋建瓴,视野宏阔
。接下来是选取六百多个
现代汉语的高频字,按象
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形声字的分类,对其取象
,即古人的造字理据及演
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这一部分分析细密,彰
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学素
养。阐释中征引的各类古
文字字形,都能做到准确
无误。偶有采用学界新说
,也能做到把握适度。从
第六章开始,先是谈汉字
的“字象”与汉语修辞的关
系,接着阐发“字象”与“
诗象”的融合,即进入文
字学与文学交叉整合的畛
域。这一部分独出机杼,
最具作者的精思妙想,很
多地方极富启示意义和示
范作用。这样以汉字取象
为枢纽,以诗文为观照,
为传统古诗文鉴赏开辟了
一个全新的视角,值得古
诗文研究和讲授的学者及
教师学习和借鉴。接下来
作者以《文心雕龙》《文
心雕龙札记》《文选》《
诗品笺》《世说新语补》
等典籍为具体案例,更深
入细密地实践了“字象”与
“诗象”相融合的研究方法
。书的最后附录了《现代
汉语高频字取象溯源整理
》,是全书各部分征引古
文字情况的总库。
总体看来,这是一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配合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立足
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在发掘汉字蕴藏的
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上有
理论,有内容,有新见的
著作,对于汉字研究和汉
字教学以及古诗文欣赏,
都具备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信出版后一定会引起学
术界的关注。
张玉梅教授师从许嘉
璐先生,多年来从事文字
学与训诂学的研究,著述
颇丰,在学界很有影响。
此番《汉字取象及其古诗
文意象研究》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她的学术之路登
上了新台阶,同时作为她
学术前路上的路标,也预
示着她在研究的道路上会
越走越远。
是为序。
刘钊
于2022年10月党的二
十大召开之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字取象及其古诗文意象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玉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390747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642
CIP核字 2022250662
中图分类号 H12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5
173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