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卷收入作者1959年至2001年创作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部分篇目曾收入作者的文论集《风雨文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惜春文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以及《张光年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还有部分篇目来自最初发表的报刊或作者的手稿,系首次编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者这个时期的戏剧理论与评论作品已编入另卷。 本卷的篇目排列,均按创作时间先后为序,如创作时间不明的篇目,则以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排序。如系作者未曾编集的作品,则据初刊或手稿进行整理校订后编入。每篇作品前都注释说明了该作品的发表情况、署名情况和后来的编集情况,以备研究者查考。 目录 一九五九年 在新事物面前——就新民歌和新诗问题和何其芳同志、卞之琳同志商榷 南斯拉夫理论家的破产——驳斥维德马尔最近的反共言论 大学里的新风气 诗歌问题的百家争鸣 谁说“托尔斯泰没得用”? 谈臧克家的近作短诗——序《欢呼集》 诤友或畏友 向新时代的艺术高峰迈进 投身在群众运动的激流中 “创作,需要才能”辨 偶感二则 评郭小川的《望星空》 一九六○年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为争取文艺的更大丰收而奋斗! 驳李何林同志 “竞异求同”解 一九六一年 题材问题 展望 《端方的打算》 《在软席卧车里》 一九六二年 文艺队伍的团结、锻炼和提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共工不死”及其他 反映当前的火热斗争 无产阶级的天才歌手 一九六三年 李瑛的诗——序《红柳集》 文艺面向农民,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新文艺在农村的阵地 一九六四年 一本惊心动魄的好书 “写中间人物”是资产阶级的文学主张 一九七七年 驳“文艺黑线专政”论——从所谓“文艺黑线”的“黑八论”谈起 一九七八年 致读者 驳“文艺黑线”论 一九七九年 从诗歌问题说开去 一九八一年 争取文学事业日益繁荣——1 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发奖大会开幕词 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在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选发奖大会上的开幕词 一九八二年 祝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学百花齐放 离开讲稿自由谈——在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 大会上的谈话 文艺界的光荣职责 报告文学随感录。 主要问题是创造典型人物——在长篇小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九八三年 社会主义文学的新进展 研究古代文论为现代服务 文学刊物的特色与社会主义文学的独创性 为小木屋呼吁——黄宗英报告文学新作《小木屋》读后记 饶阶巴桑的诗——饶阶巴桑诗选《爱的花瓣》序言 一九八四年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序言一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 一九八五年 出色的答卷——陈祖芬系列报告文学读后记 一九八六年 重读《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重印本序言 谈文学与改革 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路上 《刘子集校》值得一读 漫谈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 改革与文艺继承与创新——在江西省文联礼堂谈文艺问题 关于《王蒙论》的通信——《王蒙论》序 起死回生、青春焕发的十年——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语重心长——巴金《随想录》笔谈 努力表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幕词 一九八七年 哈尼族的英雄歌——哈尼族民间叙事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序言 加速文艺工作自身的建设 一九八八年 诗笔与史笔 优秀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开幕词 报告文学的节日 一九八九年 许士杰的诗——《椰颂》(诗词集)序言 一九九○年 大鹏壮志与开荒牛精神 一九九一年 在元宵座谈会上的发言 致王蒙同志的信——关于小说《坚硬的稀粥》 一九九二年 作家与改革共命运 致巴金同志的信——关于《讲真话的书》 一九九三年 高尚的美妙的事业——《神奇的土地》序言 谈谈中国文学创作现状 《天山月色》序言 谢永旺《当代小说闻见录》序言 一九九四年 重振文化大都会的雄风 我们充满信心 一九九五年 希望作协工作正常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上的致词 一九九六年 《天婚》读后记 春天的期望——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开幕词 写给老战友的慰问信——谈韦君宜的《露沙的路》 一九九七年 《无梦谷》阅后印象 《赤彤丹朱》读后——致张抗抗 《风中灯》读后——致朱崇山 《百年期待》长诗读后 二○○○年 《十字门》的可贵贡献——致朱崇山 日记里的《花季·雨季》 《走向混沌》读后——致维熙 关于《集体记忆》《大荒冰河》的书简——致张抗抗 二○○一年 《狂欢的季节》读后感 初读孙毓霜诗集 序言 《张光年全集》收张光 年从1934年起至2001年创 作的各类著述,按文体内容 分类,以创作时间编年,计 划编辑9卷,是一部完备的 张光年文学著作总集。 《张光年全集》汇集编 入了作者创作的所有文学作 品,包括散见于报刊,作者 生前未曾编选入集的诗歌、 剧本、文论、散文等著述, 以及由编者整理的没有发表 过的手稿、书信等。 为避免篇目的重复,便 于读者查阅,《张光年全集 》各卷按文体分类,采用编 年体例,以作品的创作时间 或初刊时间为序编入。在版 本校勘方面,曾收入《张光 年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的作品,如不 同时期的版本差别不大,则 以《张光年文集》为底本, 如内容差别较大,则以初刊 为底本,并加以注明;未曾 收入《张光年文集》的作品 ,据最初发表的报刊或手稿 进行整理后编人。所收作品 中的文字和标点符号,一般 依照初刊或手稿原文,最大 程度保留作品原貌,如属明 显古今异文或讹误之处则加 以改正。 本书除保留作者的原注 外,适当增加了一些必要的 注释,尤其对每篇作品的发 表情况和编集情况进行了说 明,卷末还附有作家各个时 期自编作品集的目录,以增 强本书的实用性和学术性。 限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 ,在编辑、注释或校勘等方 面,粗疏错漏之处可能在所 难免,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 批评和指正。 2021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