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凤凰恋歌
内容
编辑推荐

沱江静静地穿流而去,

翠翠还在吊脚楼上,

寂寞地眺望他离开的那个渡口。

而我,依然在路上,

等你带我走,或者,陪我留下来……

去西藏朝圣,去丽江疗伤,去凤凰,是为了享受安静的时光

等待爱情,或者,被爱情等待

谁在凤凰等你,你在凤凰等谁?

唯美纸上旅情书第三部华丽呈现,跟随沈从文的脚步去凤凰寻找爱……

内容推荐

凤凰,从沈从文的笔下走出,这个曾经无比美丽的小城,让无数的人梦绕魂牵,而青青的山、清清的沱江、纯朴的民俗、安静的小镇,吸引了无数来寻找爱情传说的人。每一个到凤凰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

本书以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的艺术表现形式,图文全彩,集中展现了发生在神秘湘西,特别是凤凰古城内的旅途爱情故事。沈从文的故乡在都市人眼中,充满了神秘和纯净色彩,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总是带有乌托邦般的纯净,古老的吊脚楼,蜿蜒的沱江,传统的苗族风情……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情感会在山水古城中变得清澈和纯粹,虚幻而感人。本书行文虚实相间,散发着淡淡的浪漫气息。对读者而言,读此类图文书,既是一种视觉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目录

寨主的女儿

沱江嫁衣

落洞

凤凰,故事里永远都有爱

幻途

预言·无须拆封

如果爱

别人的风景,我们的故事

爱情,在沱江岸苏醒

凤凰传奇

试读章节

当我待在这个由石头和黄泥墙搭建的客栈里,感受着老洞苗寨的细雨淋漓时,距离她去世已有两个月。

我取出行囊中母亲的骨灰盒,有些发怔。即便我按照她的遗愿千里迢迢带来了她的骨灰,我依旧无法明白她坚持回家的执念。这个寨子非但不祝福她的婚姻,甚至使她的后半生烙上了背叛的印迹,可我的母亲仍在一息尚存时不忘返乡之梦。

雨逐渐停息,我在窗前静静吸了一支烟后,决定先找找母亲在世的亲人。我问客栈的女主人,能不能介绍我认识一些熟悉寨子的老者。

她咯咯笑了,“倒有个不老的,比寨子里的哪个人都晓得老洞,谁家祖上做什么的,谁家老小叫什么名字,他都晓得。”

我有些迷惑,只听她解释:“麻顺顺啊,以前从寨子里出去的,到了不少地方,赚了不少钱,傻啊,不做城里人,又回到老洞来。”她想了想,又道,“说是想搜集关于老洞的资料,每天东奔西跑地和这个讲话,和那个扯淡,拿着本子也不知道记些什么。”

第二天,在她的指点下,我找到了麻顺顺。

在他家挂着金色玉米和殷红辣椒的大门前,他正低头用蒲叶编织着蚂蚱。T恤牛仔裤,脚上却是一双寨子里常见的蓝布鞋。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亲亲热热地围着他。孩子们手里拿着蒲叶编好的花朵和蜻蜓,正迫切地等待着他的下一件作品。

“麻顺顺?”我轻声唤他。

男人抬起头来,这是一张看不出年龄的脸,眼角微带几丝沧桑皱纹,眼神又如少年人一般纯真。

他迟疑了一会儿,试探性地和我打招呼,“阿妹?”——这是苗人对未婚女子的称呼。

母亲的苗族血脉掩盖了父亲的美国基因,黑发黑眼的我,除去肤色略微白皙和一身西式打扮外,乍一看和寨子里的女人无异。他也并非第一个将我认为苗女的当地人。

我笑了笑,向他伸出手,“你好,我是Christina,有事拜托你。”

麻顺顺微窘一笑,将刚完工的蚂蚱递给一个孩子,起身很快地握了一下我的手,示意我随他往屋内走去,“先进来再说。”

“还没吃午饭吧?留下边吃边说。”他不等我回答,便手脚麻利地做起饭来。

我正要推脱几句,却被他三言两语拦住话头。麻顺顺噔噔地切着土豆丝,笑呵呵地望着我,“苗人自古热情好客,初次见面请人吃饭是常事,过去我们还把锅底灰抹在客人脸上表示祝福呢。”

这话使我不禁一笑,我洗了洗手,“那好,得让我打个下手,我可不好意思吃白食。”

这是一个典型的湘西旧式厨房,红砖砌的灶台,烧的是干柴,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熏得又黑又香的腊肉。

习惯了西式厨房的我有些手足无措,只能帮他切切菜。这个男人做起饭来如同行云流水地打着一套太极拳,娴熟流畅,大红的干辣椒,翠绿的葱叶,嫩白的蒜瓣,在他手下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锅里被翻炒得上下跳跃,最后酣畅淋漓地与菜肴融为一体。

水煮南瓜片,青椒炒土豆丝,一大罐土豆炖乌骨鸡摆上了桌,麻顺顺还不忘拿出一罐糯米酒。

我取出碗筷,正拿不准要摆几副,他看出了我的为难,开口道:“就我们俩,我一个人住。”

坐下后,他给我倒上满满一碗糯米酒,又给自己倒上,“这是拦门酒,一定得喝。”

话毕,他笑吟吟地举起酒碗,用苗语唱起了一首歌。  悠扬神秘的调子如同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瞬间唤回了母亲身穿苗服低吟苗语的情景,我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

酒碗举过头,酒碗举过头,

拦在大门口,

喜迎贵客远方来,喜迎贵客远方来哟哟嗬,

请你喝下这碗酒啊,这碗酒啊,

我们永远是朋友,永远是朋友。

麻顺顺用汉语将歌儿翻译出来。

我向他笑笑,将酒一饮而尽。

莱肴虽令人食欲大振,我却草草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听说你在搜集老洞苗寨的资料?”

他爽快地点头,“我想写一本关于老洞的书,讲述老洞苗人的历史。”

“有个女人,很早以前就离开了寨子,不知你是否知道?”我的声音有些发僵,“她叫麻阿朵。”不知为何,我将母亲的身份藏了起来。

麻顺顺的眼里闪过一丝兴奋,“寨主的女儿嘛,为了嫁给美国人,离开寨子的那个漂亮哦帕。”

煊耀一时的寨主之女,老洞苗寨里最美丽的花朵,母亲多年来对身份的宣扬和缅怀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了印证,无数情绪陡然涌上胸口,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最终,我轻轻道:“她是我朋友的母亲,她想拜托我来这里看一看。”

“麻阿朵还在世?”麻顺顺激动得连饭也不吃了,起身去内室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文档给我看,“真是太巧了!我正准备写她的故事,已决定从明天起搜集她的资料。”

我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档,已完成十五六万字,关于母亲的那个章节才写下一个标题——寨主的女儿。

屏幕上的字微微晃动,我压住情绪的波动,“能不能让我和你一起去?”

他有些吃惊,却还是应了下来,“好,明天早上八点,你带上简单的行李来这儿找我,除了老洞外,我们还要去凤凰县的其他地方。”

回到客栈,一种难以形容的情绪使我无法入眠,第二天我甚至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小时。

麻顺顺依旧是昨天那身打扮,只是背着个大号登山包,他说每次搜集资料时就会带上电脑、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工具。而我的行囊里除去换洗衣物外,便是母亲的骨灰盒,它沉沉地放在背包的最深处。

“这儿名为老洞,据说是因苗族先民居住在山洞里而得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老洞苗寨2000年才通了电,2005年才通了车,相对于其他寨子,这里的民族风情被保留得非常好。”麻顺顺一面拍照,一面神采飞扬地向我介绍。

他拍拍石头垒成的墙壁,虽然墙壁已显残破,从石缝中冒出的青草却增添了一份盎然生机。麻顺顺脸庞上闪耀着和母亲描述寨子时一样的骄傲,“别看寨子现在破旧,以前可是军事重地,最后一个苗王陈渠珍也曾居住于此。老洞在土匪猖獗之前,可是湘西最富有的寨子……”

我的手在纹理细腻的深灰色石头墙壁上划过,微凉的触感使手指轻轻抽动,多年来母亲近乎梦呓般的回忆已不再是飘忽不定的模糊影像,它们在这个真实存在的寨子里逐渐清晰。

古寨的巷道纵横交错,整个布局犹如一张蛛网,又宛若一座迷宫,家家相通,户户相连,似连却断,似通却闭。为抵御敌人而修建的石碉楼、石板墙上的枪眼炮孔、户户相通的地道和暗门后窗,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民族不太平的历史。

恍惚中,麻顺顺的声音又变成了母亲的声音,它像风儿一样划过我的心底,“苗族分为生苗和熟苗。熟苗是服从汉人管辖的苗人,在汉人聚居地生活:生苗是不服汉人管辖的苗人,他们生活在大山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我们老洞苗寨就属于生苗……”

她用力地将针插入鞋底,手腕上的银手镯叮咚作响,“犹太人所承受的苦难也许在苗人面前并不值得一提,苗族是一个战败迁徙的民族,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反叛心理,明清政府修筑的南方长城,也压制不了苗民的反抗。苗族女人身上沉重的银饰,苗家人爱吃的酸辣食物,都与我们民族备受欺凌的历史相关。苗人是炎帝后代,黄帝战胜炎帝后,他们被赶到山里过着逃亡生活,为了方便逃跑,女人把全部家当化为银器带在身上……而在清朝,政府为了克制我们反叛而对苗人禁盐。吃不到盐的苗人有气无力,直到一个叫阿娇的阿妹无意中吃到发酸的青菜,没想到这酸溜溜的菜使人胃口大增,从而苗人巧妙地做出许多酸食解决没盐的难题……”

被土匪洗劫过12天12夜的富庶寨子,像流水一样多又转瞬而逝的银洋,颠沛流离与山为邻的苗人,曾经的一切如今都随风而去。我不自觉发出一声叹息,“可惜我们无法看到老洞曾经的辉煌。”

“那有什么关系?”这话使麻顺顺顿觉好笑,“我是个苗人,喝着糯米酒,吃着酸辣菜,穿着蓝布衣的苗人。祖辈的历史早已是我血肉的一部分,我走到哪儿都忘不掉。”

走到哪儿都忘不掉么?眼前浮现出母亲的身影,她漂洋过海已数十年,嫁的是文化背景迥然相异的外国人,生的是不承认祖辈血缘的女儿,却依旧坚称自己是个苗人,甚至在弥留之际也嘱托我将她带回寨子。

这一天,麻顺顺带我几乎走遍寨子,问了不少知道麻阿朵的人,母亲的故事在他们口中得到了不同演绎:有的说她五岁就会骑马,七岁就会打枪;有的说她绣出的花儿吸引过蝴蝶,剪出的鸟儿引来黄莺啼鸣;有的说自己当年就为她唱过三天三夜山歌,可她却冷着心肠毫不动情……

青春年华离开寨子的母亲,在人们记忆中依旧是那个明眸皓齿的俏丽少女。他们不会想到母亲在大洋彼岸的眼泪和不幸,他们未曾预料母亲带着思念家乡的眼泪而撒手西去。

多年来对母亲的不解和排斥已形成一座巨大冰山,我原以为它注定终年不化,此刻却听见冰山底下传来很细很细的潺潺水流声。

“等会儿我们去哪儿?”和麻顺顺吃过简单的晚餐后,我问。

“去看曾经的寨主夫人。”他补充一句,“麻阿朵至今还健在的母亲。”

我的脚刚碰到这座四合小院的青石台阶,心口便微微缩紧。

这所房舍如今虽只留下残门断垣,却能从雕花窗棂和高大木门依稀看出当年的风光。朝南屋子的门边放着一架织布机,苗装的老妇人专注地织着布,一旁展示的手工制品色彩鲜艳,做工精美。偶有游客要求合影,她很大方地微笑配合着。

她略显清瘦,虽年过八旬却皮肤白皙,眼神清亮,嘴角挂着微微笑意,有一种少女般的羞涩。

最后一缕阳光从窗口投入,静静照在她的脸上,配着这般柔和的表情,令我怀想她的青春鼎盛时该是多么光彩夺目。

房间里光线逐渐暗淡,朦胧间,我仿佛看见了少女时代的母亲,她依偎在婆婆身边,无忧无虑地咯咯欢笑。

等游人散尽,我走近她轻问,“婆婆,记得阿朵吗?很多年前离开寨子的麻阿朵?”

婆婆拿织布梭子的手一松,她的嘴微张了张,颤颤吐出几个字,“阿朵,我的女儿。”

她的激动被麻顺顺看在眼里。他扶住婆婆颤抖的身子,和气地道:“向您打听阿朵是想写一本关于老洞的书,能和我们说说她的故事吗?”  婆婆缓缓闭上眼睛,沉默片刻后开了腔。

她所讲述的母亲又是一种形象:这是一个爱去县城逛街,几乎不落下每一场赶集,爱吃百年老字号张氏姜糖,爱到跳岩上玩耍又分外怕水的苗家少女。

絮絮叨叨地说完后,婆婆眼里噙了一包泪水,“阿朵啊,我不知道她现在在哪儿,谁能给我带个信啊……”

背囊里的骨灰盒陡然沉重,我握紧了她的手,却一个字也说不出。这奇怪的举止被麻顺顺发觉,他却并未多问。

离开婆婆家后,他才开口,“不累的话,我们现在去县城。”

我摇摇头,说:“不累,马上出发吧。”

在县城,麻顺顺选的客栈名唤江北,这是一座幽静的四层小楼,我们的房间位于顶楼,站在露台上可以饱览风景,虽看不到虹桥和跳岩,但多了份宁静和悠闲。

P13-2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凤凰恋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2427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