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的提醒/青少年国学馆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揭示人生真谛、处世方法、养生智慧的古典哲学名著。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人生问题,从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身修养方面,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智慧、境界、修养、方式等提出了自己的洞见卓识,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并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内容推荐

《老子》道出了对自然大道本质的真知灼见,被称为“万经之王”,又是一部修身处世的“东方圣经”。读老子,就是读人生,读人生哲学。

如今,《老子》被定为大学生、中小学生必读书,必将成为今后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主流教材,可以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于提升素质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老子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水井或清泉,口八要我们把桶放下去,就一定满载而归。

目录

第一章 道法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看淡看轻看远看开

 无我是人生最高境界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道法自然,懂得行止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做趋势的追随者

第二章 清静无为:修心的最高境界

 私心越小越好

 人不能贪图享受

 看得破,撇得开

 致虚守静,内心安详

 贪多则会迷惑

 冷静稳重不急躁

 清静心无敌

 安若止水,知足常乐

 战胜自己的脾气

第三章 抱朴守真:养生的最高境界

 淡泊超然才是本真

 大肚能容天下事

 随缘生活,随心自在

 生命之重,名利之轻

 养生贵在适度

 快乐源于心灵的富足

 从淡泊中获得快乐

 守住纯和之气

 享受简单生活

 平淡平和过一生

第四章 匀知者明:做人的最高境界

 言行举止见修行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没有贪欲就不会迷失

 许诺做事要考虑充分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行事要有主见

 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要大智慧不要小聪明

 知可为而为之

 甜言蜜语是毒药

第五章 大智若愚:聪明的最高境界

 更聪明的人不说话

 大智若愚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适时藏起自己的锋芒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学会看破不说破

第六章 见于未葫:修福的最高境界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管好自己的嘴巴

 损益相生,学会取舍

 祸福相倚要看透

 消祸患于未萌之时

 最困难的时候要挺住

 做事要善始善终

 无争才能无祸

 安而不可忘危

 福往者福来

第七章 与人为喜:交往的最高境界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常怀一颗善心

 最好的行善没有功利心

 做人一定要厚道

 与人相处和为贵

 善言善行惠己及人

 用德行来回应怨恨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第八章 以柔克刚:制胜的最高境界

 恒是成功的真谛

 做人不能以大自居

 柔弱胜刚强

 不亢不卑,不骄不谄

 把自己放在下位

 不敢为天下先

 强悍会死,柔弱可活

 守柔可以得长久

 处世需要“柔道”功夫

 锻造一颗柔韧的心

第九章 委曲求全:圆融的最高境界

 像水一样活着

 学会低头与转弯

 花要半开,人要半醉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要知足更要知止

 结缘总比结怨好

试读章节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老子·第一章

【译文】

道,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永恒之道的真实概念;名,凡是可用来命名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万物创生的根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是《道德经》八十一章中第一章的第一句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开宗明义之句,如果这第一句话没有弄清楚,那么以下整本《道德经》就不能好好地读下去,更不要说如何去正确理解和实行了。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里面,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后来,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恒”就改为了“常”。老子首句,玄机四伏,充分表达了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和智慧。古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不同,其解释大相径庭。老子首句常见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或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学者董子竹2002年出版的《老子我说》这样断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教太乙派内部口授老子篇首的断句法,董子竹当初闻听这样的断句,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那么,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不仅是其哲学的总称,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代名词。这个“道”是什么呢?老子认为,“道”并非固定形式,亦非常形,是对世界的抽象认知,又是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活的思维。所以,“道”是虚无,是无法说清楚、讲明白的。老子说,要是能说清楚、讲明白的话,那显然就不是正常、恒久不变的道了。他要让世人有所警醒:一切可道可名都不是真正恒久存在的。在这可道可名之外,还有一层不可道不可名但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老子提醒我们注意这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不要被眼前的可道可名所蒙蔽。

“道”在老子眼中是特指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是不可见的,同时又是存在于事物形态中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因此物与物往往是以形态来区别的,而不同形态的事物又往往体现不同的规律性。

老子十分清楚地抓住了一个最普遍、最具根本性的问题: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消亡,无不是在时间、空间及环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其过程的。当然不是老子不承认有个精神世界,老子不但承认而且还特别看重它,只不过老子把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开对待而已。因为客观世界属于万物,而精神世界只属于人类这一特殊群体。

所以,老子其实是在告诫我们,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自然,顺应人情,这样才不会碰壁,才能一顺百顺。听任自然,顺应原本,是老子思想的主旨之一。

顺其原本,具体到处世态度上,又可以总结出经验条文,这里不妨列出若干:

顺其原本,安邦不可专制;

顺其原本,当官不可强权;

顺其原本,争利不可豪夺;

顺其原本,为名不可巧取;

顺其原本,求偶不可硬拧;

顺其原本,交友不可勉强;  顺其原本,美化不可矫揉;

顺其原本,文章不可造作。

这里,大至安邦,小至做文,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皆是一个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有时只要顺其自然,便可一顺百顺,一通皆通。曲径亦可通幽处,这就是所谓看似糊涂无为的“智慧人生”的处世哲学。

顺其原本,超然人生,并非自恃清高,不食人间烟火。饮食男女,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属性,生物本能。要真正达到佛家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那是要付出毕生代价,按照清规戒律苦苦修行才行,而且还未必能修成正果。事实上,自古佛门也并非一片清静之地,各种抵不住的诱惑时时袭扰着禁欲的生活,所谓“苦行僧”的“苦”字岂是佛门以外的凡夫俗子写得出的?既然不可能成为一个绝对的禁欲主义者,那就顺其自然,即顺人的自然天性,满足其基本需要。欲望不可强禁,强禁的结果只能使人性扭曲、变态、变形。这里所谓“顺其原本”,就是顺乎人性、人道。

这正如我们找朋友,找有钱的吗?找个子高的吗?找苗条的吗?找有学问的吗?

P3-5

序言

两千多年前,周朝史官老子乘青牛西出函谷关,应守关之将尹喜的请求,写下了一部《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东方文化的优秀代表,《道德经》的闪光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中,其中的格言警句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行动格言。

《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81章。道是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支配主宰天地万物却从来都是顺其自然而不加干预。德是大道在天地万物中的自然表现和流露,是人人可以修而得的幸福人生的真正保障。道是自然和宇宙的规律,德是人生和社会的规律。《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为人处世,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德经》可以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于提升素质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在这部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的名著里,老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提醒我们要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无为而无所不为。

老子告诉我们,修心的最高境界是清静无为,提醒我们要能够守静致虚,保持宁静淡泊的心态,以无争的沉静持守着出世的超然。

老子告诉我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抱朴守真,提醒我们在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固守淳朴自然本性,淡泊名利,在宁静高远的境界中体验人生的快乐,感受生命的美丽。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自知之明,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的一生看做是一本书,读懂了自己也就了解了生命。

老子告诉我们,聪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提醒我们要藏锋露拙,外愚内智,小事糊涂,大事聪明,在处世中处处留有余地,避招风雨,左右逢源。

老子告诉我们,修福的最高境界是见于未萌,提醒我们要见微而知著,把问题和动乱解决在萌芽状态,善待成败得失,不要在得失之间迷失了自己。

老子告诉我们,交往的最高境界是与人为善,提醒我们要常怀一颗善心,克己让人,以德报怨,坚持德行的修练,彼此友爱亲善、和谐地相处。

老子告诉我们,制胜的最高境界是以柔克刚,提醒我们学会守柔处雌,不逞胜好强,守弱用柔,谦下不争,如此才能进退适度,游刃有余。

老子告诉我们,圆融的最高境界是委曲求全,提醒我们学会弹性处世,能屈能伸,灵活变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圆融处事,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生存。

人生需要提醒。提醒是人生前行的航标,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醒的人生是更加完美的人生。两千多年前老子的教诲依然辉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启发着我们的人生境界,点亮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跟随老子修道,尽自己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完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的提醒/青少年国学馆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836115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5-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