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小说精选(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中译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茨威格一生共写了12部传记,9部散文集,7部戏剧,2部长篇小说,3部诗集,6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一部自传等。它们确保了他在德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成为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他把整个世界当做他的故国,他的书也在地球上所有的语言中找到了友谊和接受。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本书共收入其经典作品十篇。

内容推荐

茨威格是弗洛伊德的敬仰者,他的精神分析学有助于茨威格用一种新的目光、新的思想去探索和窥视人的内心世界,去塑造人物的形象,但他不是一个盲目的追随者,用小说图解弗洛伊德的学说。他曾当面激烈地反驳了弗洛伊德对他的小说所作的精神分析学的曲解。茨威格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驳斥了对他的这种批评。但是不能不承认,随同弗洛伊德学说影响给他文学创作带来的一些弱点:一方面是过多的、不厌其烦的内心描写使作品拖沓、臃肿,另一方面对情欲和无意识的热衷削弱了作品的时代感;而当他把视野转向现实生活时,他创作的一些作品,如《看不见的收藏》、《桎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特别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象棋的故事》等就有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力量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书共收入其经典作品十篇,包括有被遗忘的梦、生命的奇迹、灼人的秘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颗心的沦亡等。

目录

译本序

被遗忘的梦

生命的奇迹

灼人的秘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颗心的沦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看不见的收藏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巧识新艺

象棋的故事

作者年表

试读章节

一片轻微的深红泛上她的面颊,她的眸子里的光华变得强烈了,当即激动地喊道:

“惋惜我!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想到您未来的丈夫,一个冷漠的、总是去想赚钱的人——您不要反驳我,我完全不是想去侮辱您的丈夫,我一直尊重他——我是因为想到您,一个少女,我是怎么离开她的。因为我无法想象。像您这样一个孤独的人,理想的人,对日常生活有的只是一种轻蔑的嘲弄,怎么能成为一个常人的诚实的妻子。”

“如果情况果真这样,那我为什么同他结婚?”

“我知道得不很清楚。也许他有一些隐藏起来的优点,表面上看不到,只有在私下交往中才开始显露出来。这对我是一个容易解开的谜,因为我不能也不愿意相信。”

“这是什么意思?”

“他有伯爵的头衔和百万的家财,这是我唯一缺少的。”

她好像是没有听到最后一句话,因为她用手指遮在眼睛上方,在阳光中手指透出深色的玫瑰红,像是紫色的贝壳在发光,她向远方,向很远的模糊不清的天水一线的地方望去,在那里天空把它淡蓝色的衣裳浸入海浪的深色的绚丽之中。

他也陷入沉思,几乎忘记最后的话;她避开他,突然用听不到的声音说:

“是这么回事。”

他吃惊地、几乎是畏惧地向她望去。她用一种慢慢地显然是做作的安详姿态重新坐进她的圈手椅里,以一种平静的感伤,单调地、嘴唇几乎不动地继续说道:

“那时你们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说着怯生生的孩子话时,连您跟我那么要好也不理解我。也许我自己也不理解。我现在还时常想到,我不明白自己,因为女人对她们的迷恋奇迹的少女灵魂能知道些什么呢?她们的梦想像柔弱的、细小的白色花朵,现实哈出的头一口气就使它枯萎。我不像其他的少女,她们梦想着健壮有阳刚之气的英雄,他们应当使她们寻觅的渴望变成闪光的幸福,使她们的平静的预感成为欢愉的领悟,并把她们从那种模糊不清、莫名所以、无法把握却是感觉得到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种痛苦把它的阴影越来越浓烈、越来越咄咄逼人和越来越沉重地笼罩住少女的时光。我从来不知道这种痛苦,我的灵魂乘着另一种梦的小舟驶向未来的遮蔽起来的丛林,这丛林隐藏在未来岁月的浓密雾霭的后面。我的梦是我特有的。我总是做一个国王的孩子去做的梦,这些梦像古老童话书里的那样,他们用熠熠闪烁、光彩耀眼的宝石玩耍,他们的手发射出童话宝藏的金色光华,他们穿的飘动的衣服价值连城。我梦想豪华和富丽,因为我爱这两样东西。当我的双手可以抚摩飒飒颤动、轻吟浅唱的丝绸时,当我的手指能够在一块贵重的天鹅绒衣料的质地柔软的长筒中像睡眠一样伸展开来时,我是多么快乐!当我能够把珠宝像一条锁链似的戴在我那因喜悦而发抖的手指上时,当洁白的宝石在我的头发的波浪里像珍珠一样闪耀时,我是多么幸福!我的最高的目的就是坐到一辆时髦的汽车的柔软座位里。我当时醉心于艺术的美,这种陶醉使我瞧不起我的现实生活。当我身着日常普通的衣服,像一个修女一样的朴素和简陋,并经常整天地待在房子里时,我恨自己,因为我为我的平庸感到羞愧,我躲在自己狭小的丑陋的房间里。我的最美好的梦就是一个人单独地生活在海边,在属于自己的家产上,这家产是豪华的,同时也富有艺术性;在树荫遮盖、绿叶浓密的甬道上,那里没有脏兮兮的爪子来干些卑下的工作,那里是一种丰腴的祥和——几乎就像这儿一样。我梦里所要的,我的丈夫都满足了我,也正因他能够这样做,他才成了我的夫君。”  她沉默不语了,脸上泛出一种放肆的美。她眼睛里的光亮变得强烈而逼人,面颊的红晕燃烧得越来越灼人。

深沉的寂静。

只有粼粼波浪在下面发出节奏单调的歌声,浪花把自己抛向平台的台阶,就像投入一个可亲的胸脯中似的。

这时他轻声地说,仿佛自言自语:

“但是爱情呢?”

她听到了。嘴唇上露出一丝微笑。P004-005

序言

译本序

——灵魂的猎者

斯·茨威格1881年生于维也纳,出身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纺织厂主,母亲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从童年起,他就过着优越的生活,受着良好的教育,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维也纳当时是奥匈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建立于1867年,到十九世纪末国运式微,政治衰败。可这同时也是奥地利历史上一个文学艺术生机勃发的时期,如茨威格所说的,它“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马赫(1838~1911)的哲学,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马勒(1860~1911)、施特劳斯(1864~1949)、勋伯格(1874~1951)在音乐上赢得的世界性声誉,建筑和绘画艺术上分离派和印象派的成就已饮誉欧洲,而文学上则是“青年维也纳”的崛起。这个文学流派很快就成为奥地利和维也纳文学生活的中心,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迅即赢得了青年一代的敬仰和追随。茨威格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学艺术氛围中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1898年,还是一个17岁中学生的茨威格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1902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出版于1904年;《泰尔西特斯》是他的第一部剧作,创作于1907年,而作为传记作家,他写了第一部人物传记《艾米尔·凡尔哈伦》,时为1910年。这表明,近而立之年的茨威格在文坛上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尝试,并赢得了一些名声。

成功的文学起步使茨威格选择了一个职业作家的生涯,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如他在自传《昨日的世界》中自省地写道:“虽然我很早就(几乎有点不大合适)发表作品了,但我心中有数,直到26岁,我还没有创作出真正的作品。”标志着他形成自己创作风格并赢得评论界赞赏的是他1911年发表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它有一个副标jlI:JL童王国里的四篇故事,内收有《夜色朦胧》、《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作家和评论家弗里顿塔尔称,这个集子的小说才使茨威格成为一个小说家(NoveUist)。其中的《灼人的秘密》尤为受到读者的喜爱,它稍后出了单行本,一次印了20万册。《初次经历》确立了他在德语文坛上的地位,形成了他小说创作上独具特色的表现风格,表现了他艺术上的追求,探索和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创作的一个基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茨威格抛到与过去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去。生性酷爱和平的茨威格在一段短暂的时间没有摆脱民族主义的影响,他写了几篇颂扬所谓“爱国主义”的文章,并自愿入伍,在战争档案处和战争新闻本部工作。但民族之间的血腥杀戮和战争的残酷使他很快觉醒过来,到1916年初,如他在《昨日的世界》中所表明的,他成了一个反战主义者。1916年,他取材《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创作了反战戏剧《耶利米》。这位犹太民族的先知预言巨大灾难的降临,但在狂热的年代无人相信他,他被看做傻瓜、叛徒。“用我的肉体去反对战争,用我的生命去维护和平”,在这位先知身上,我们看到了茨威格本人的身影。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和平主义的文章,并在此后的年代写出了反对战争、控诉战争的小说,如《桎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看不见的收藏》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失败而告结束。茨威格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很多,可他获得的更多。1926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做了这样一份总结:“失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失去的是:从前的悠闲自在,活泼愉快,创作的轻松惬意……以及一些身外的东西,如金钱和物质上的无忧无虑。留下来的:一些珍贵的友谊,对世界的更好的认识,那种对知识的炽热的爱,还有一种新的、坚强的勇气和充分的责任感,在逝去多年时光之后,突然成长起来。是的,人们能以此重新开始了。”  茨威格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热衷于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增强了作为一位作家的责任感。他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地写作。自战后到1933年这段时间成为他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在这些传记,或者说是作家散论中,茨威格以多彩生动的文笔,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这些作家的生平,而更重要的是展示出了这些大师栩栩如生的独特性格和复杂而幽暗的精神世界。

除了这些作家的传记之外,他在这段时间还写了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约瑟夫·福煦》(1929)、《玛丽·安东内特》(1932)以及稍后的《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1934)等。在这些著作里,茨威格一方面遵循自己所确定的原则:“精练、浓缩和准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关注的和追求的不是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规律性的东西,激起他兴趣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艺术画像、精神世界;他观察的不只是人物的外观,而是他们的内心。他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以及独特的心理分析的表现方法,为他在世界传记文学中赢得了一个独特的地位。

罗曼·罗兰称茨威格是一个“灵魂的猎者”,如果说在这些历史人物传记中,受历史人物本身和历史事件的左右,茨威格还不能充分发挥他灵魂猎者的本领的话,那么他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小说,特别是在他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1922)和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1927)就淋漓尽致地施展了他的才能。这两本小说集连同他1911年发表的小说集《初次经历》,被茨威格本人称为“链条小说”。在《初次经历》中写的是人的儿童期,他通过儿童的视角观察了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灼人的秘密”。收有《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的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的第二本小说集,展示的是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他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小说集《情感的迷惘》内收入除冠题那一篇之外,还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作者极为细腻地描绘了这些人物在情欲的驱逼下或遭到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用茨威格本人的话来说,这些小说是带有精神分析印记的,是探索个人的,是与“激情的黑暗世界中的幽明相联结的经历”。

人的心灵是一个幽暗的神秘世界,心理学家一直为揭示这个世界的秘密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弗洛伊德在世纪交替期所创建的精神分析学在这一领域里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并且很快形成一种强大思潮,影响遍及许多学术领域,以文学而论,弗洛伊德主义已成为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之一。这位伟大的、无所畏惧的心理学家为许多作家打开了进入这一隐秘的世界之路。茨威格就是最早承认和敬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的德语作家之一。他曾写道:“在我们总是试图进入人的心灵迷宫时,我们的路上就亮有他的智慧之灯。”

茨威格这段时期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后两部的链条小说集中,形象地表现了情欲的力量和无意识的驱动力,可以明显地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响。《热带癫狂症患者》中的男主人公仅是由于瞬间的冲动而不惜以生命殉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少女对一个登徒子一见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一个出身名门、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为一个年轻赌徒的一双手神魂颠倒,最后以身相许,甚至想到与他远走天涯;《情感的迷惘》中一个享有声望的莎士比亚学者,是一个同性恋者,为情欲所逼竞偷偷出没在下流龌龊的场所,最后导致身败名裂。茨威格在这些作品中,细腻地表现了激情——情欲的力量,展示出无意识状态下人的心态和意识的流动。

正是由于这些小说中明显可见的弗洛伊德的影响,当时有的批评家讥讽茨威格的作品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庸俗化。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茨威格是弗洛伊德的敬仰者,他的精神分析学有助于茨威格用一种新的目光、新的思想去探索和窥视人的内心世界,去塑造人物的形象,但他不是一个盲目的追随者,用小说图解弗洛伊德的学说。他曾当面激烈地反驳了弗洛伊德对他的小说所作的精神分析学的曲解。茨威格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驳斥了对他的这种批评。但是不能不承认,随同弗洛伊德学说影响给他文学创作带来的一些弱点:一方面是过多的、不厌其烦的内心描写使作品拖沓、臃肿,另一方面对情欲和无意识的热衷削弱了作品的时代感;而当他把视野转向现实生活时,他创作的一些作品,如《看不见的收藏》、《桎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特别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象棋的故事》等就有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力量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政权,茨威格被抛入另一种生活。随着1938年奥地利被法西斯德国吞并,他成了一个无家无国的流亡者。作为一个犹太人,他的种族正遭到灭绝的杀戮,作为一个奥地利人,他已成为一个亡国之人。在流亡期间他没有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但他竭尽自己所能、无私慷慨地帮助那些身受迫害的流亡者。他在从纽约发出的一封信里,这样表露了他的心迹:“我的一半时间都用来为大洋彼岸办理宣誓书、许可证和筹措旅费,我怕你想象不出这有多么困难、多么费力。我们这些逃脱了彼岸秘密警察的人把这当做首要任务,其他一切相比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尽管流亡生活颠沛流离,精神上的苦痛折磨着他,茨威格依然勤奋地完成了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其中传记有《马利亚·斯图亚特》、《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麦哲伦》,和他唯一完成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他的最后一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以及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本人并没有看到他的《象棋的故事》和《昨日的世界》的出版。他是一个格外焦躁不安的人,他相信曙光必然到来,却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这个“欢乐的悲观主义者,渴望死亡的乐观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沉重的日子里,于1942年2月22日与妻子一道弃世而去,留下了那封悲怆感人的绝命书,用自己的生命与战争进行了最后的抗争。

茨威格一生共写了12部传记,9部散文集,7部戏剧,2部长篇小说,3部诗集,6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一部自传等。它们确保了他在德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成为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他把整个世界当做他的故国,他的书也在地球上所有的语言中找到了友谊和接受。

高中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小说精选(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中译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茨威格
译者 高中甫//韩耀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24344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世界文学名著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