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马/康巴作家群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多吉出生在美丽的富饶的夺翁玛贡玛草原,突然的一个深夜草原上响起了枪声,郎卡扎部落袭击了夺翁玛贡玛草原,杀害了多吉的父母。幼小的多吉被哥哥仁青翁呷带走,逃离了草原。发愁的故事由此展开。

请看由尹向东著的长篇小说《风马》。这是康巴作家群书系第四辑之一。

内容推荐

尹向东著的长篇小说《风马》以清末民初的康定为背景,描写了仁真多吉、仁青翁呷两兄弟自草原躲避仇杀来到康定。那时候的康定也正值一个现代文明刚刚进入的时代,第一次有电灯,也第一次有飞机从天而降。那时的康定有许多新奇的事情发生,同时也是一个战乱、动荡的时期。这些新生的事物让来自牧场的两兄弟大为惊异,战乱、动荡的时局又左右着他们的命运,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想在康定争得一席之地,以至模糊了最初的仇恨。在跌荡的时局和天灾中,他们最终像浮萍一样将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虚无。

目录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上部

下部

试读章节

“照顾好你弟弟,有多远就走多远,记住郎卡扎,记住那里的仇恨。”父亲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听见父亲的声音,他刚说完,母亲压抑而悲怆的哭声在身后响起。我还来不及回头看看,父亲已在马屁股上狠狠拍了一巴掌,马开始奔跑。

在那个闪烁星辰和月亮的黎明之前,我们在奔驰的马背上穿越了夺翁玛贡玛草原,牦牛群安静地卧在草地中,睁着蓝汪汪的眼睛看我们跑过去。这些牦牛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千百年来,它们一轮轮生息繁衍,或站或卧,用长长的毛,用蓝汪汪的眼,用弯曲的犄角守在草原。

跑出一大段路,我们在马背上听见身后有枪声猛然响起,噼噼啪啪的枪声像密集的雨点,听见这声音我在马背上扭动身体,喊了一声阿哥。我感觉仁青翁呷的双臂有力地箍着我,两腿猛夹马腹,马越跑越快。

我们穿越草原,又爬上达颇山口。在山口,仁青翁呷勒住马,那是我们第一次回头看看夺翁玛贡玛。天透开了,所有光都堆集在远山山巅,让天边惨白的亮。夺翁玛贡玛草原躺在山脚下,像一朵六瓣的花。几顶黑色帐篷在远处的草原中只有一头羊羔般大小。那些帐篷此刻都在燃烧,升起腾腾的黑烟。

我扭过头,看见仁青翁呷凝望草原,眼泪早已将脸打湿。

“阿哥!”我轻声喊道,“怎么了?”

“阿爸阿妈没了。”仁青翁呷说。

我知道是这样,哥哥把这事明确说出来,我再也忍不住,呜呜地哭开。

“多吉,别哭。”仁青翁呷说。

我就是止不住,越哭越厉害。

“多吉,听见没,别哭。”仁青翁呷提高了声音说。

我看看他,他的眼泪挂在脸上,我的哭声高扬起来,撕心裂肺,我在哭泣中呜咽地呼喊阿爸阿妈。

仁青翁呷紧紧抱住我,声音柔和了许多,说:“多吉,不能哭,你每一颗泪水,都是阿爸阿妈在中阴路上的一场冰雹。”

这是我们更小的时候,婆婆去世,我们止不住眼泪时,活佛慎重说过的话。我压抑住哭声,擦掉眼泪,再次问:“怎么了?”

“郎卡扎,是郎卡扎的人。”仁青翁呷说,“我们会回去的。”

“走,回去。”

“不是这时候,你记住郎卡扎,记住那里的男人和女人,等我们长大,会回到夺翁玛贡玛,替父母报仇。”

我听见他咬牙齿的声音,看见他的脸扭曲了,他的眼睛像要喷出火一般通红。

“郎卡扎!”我也咬着牙齿说。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与郎卡扎的人结了仇恨,与他们相互仇杀,已延续多代,上一辈人搬迁到夺翁玛贡玛,就为躲避仇杀,这灾难始终没躲过去。那时候我还太小,嘴里念着郎卡扎,脑袋里想象的是故事中讲的一只九头怪,往日听说唱艺人讲故事,说有一只九头怪住在山间,饥了饿了就腾到空中,把牧民和牦牛全部吞到肚里。格萨尔为拯救众生,和它应战,一箭射穿它的心脏,结果了它的性命。那只九头怪浮现在脑里,九个脑袋不停转动,九双眼睛都射出绿莹莹的光,像狼在夜色中被月亮照耀的双眼。我相信有一天和哥哥仁青翁呷会像格萨尔那样张弓搭箭,一箭射穿郎卡扎的心脏。

策马整整走了十多天,夜里,寻一岩洞或凹处相拥卧下。山越来越大,草原越来越少。到后来,我们进入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所有树都高高地伸到半空,蓝天被树枝撕成碎片,只偶尔零星看见一点。横存的树枝牵绊着,有好几次,我差点被树枝剐下马背。褡裢里的食物前一天就已吃完,我们在饥饿中穿越这片森林,肚子瘪下去发出咕咕的声音时,仁青翁呷就在小溪流边勒住马,蹲在水边,一块儿喝下一肚的水,骑上马时,肚里的水随马的颠动而摇响,不过响不了多久,撒泡尿就会让整个肚子再次瘪下去。肚子一空,人更疲乏。天一点点黑下去,光线慢慢退上树巅,最后都消失掉。肚里饥饿,眼睛不辨远处,嗅觉却越发敏锐。那只叫郎卡扎的九头怪兽闯进我的脑袋,此刻,在森林深处,陈年的腐木、枯叶混合各种气息,散发出浓烈的山味,陌生的气味将那个清晨新鲜的青草味冲击得全无踪影,它刺激我的鼻腔,让我再次想起说唱艺人的故事,那故事讲布鲁曼的部队去远处征战,到了一个地方,说那地方的树子会抓人,那地方的石头会吃饭。这一天走过的场景和故事所讲如此相近,石头吃饭即是这些地方做饭都垒三块石头升火烧茶,大树牵绊像要把人紧紧抓住。在这浓黑的夜里,嗅着陌生怪异的气味,我原本恐惧的心收得更紧。

“阿哥!”我胆战地叫了一声。

“累了?我们找地方睡觉吧。”仁青翁呷说。

“不,不在这里睡。”我忙说。

夜越来越深,恐惧和饥饿抵不过疲倦,我们骑在马背上,眼睛时睁时闭。马散漫而本能地向前走,我们就这样穿出了茂盛的原始森林,来到一个山脊。马停住了,望着陡峭的山坡喷着响鼻不知该走向哪里。响鼻将闭着双眼的仁青翁呷惊醒,他猛地从我肩上抬起头,发现我们身处在高坡,三座大山相挨,形成一个极深的峡谷,河流在星光照耀下像一条白色的哈达蜿蜒流淌在峡谷的底部,河水的声音喧响不停。河两岸排列着许多房屋,在朦胧星光中,这些房屋像滚满河岸的乱石。

P4-6

序言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阿来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体。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推出十二位优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等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我因为在美国没能出席这次会议。2015年和2016年,“康巴作家群”书系再次推出“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三辑、第四辑,含数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还是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入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至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入。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地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入所造就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马/康巴作家群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向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9655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613766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