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与阿尔卑斯山同样美丽的故事。一个自幼失去父母的小女孩海蒂被姨妈送到了位于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家。她的纯真善良柔化了爷爷孤僻冷漠的心;她的热情开朗温暖了贝塔家破旧寒冷的小屋。而正当这时,姨妈却自作主张带走了她,让她去陪伴一个富人家的残疾小女孩——克拉拉。虽然这里有着锦衣玉食,但她总是想起阿尔卑斯山上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高大的枞树……思念煎熬得她虚弱不堪,只能返回家乡。终于,她又可以在绿色的牧场上欢跳,又可以喝爷爷挤的羊奶。然而最让她高兴的是克拉拉也要来这里做客了。说不定又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因为海蒂的感染力太强了!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出身凄苦的小姑娘,她年仅一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在外婆和姨妈的抚养下,健康地长到了五岁。后来因为她的蒂提姨妈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于是她便被姨妈带到了她的爷爷——阿鲁姆大叔那里。
阿鲁姆大叔是一个冷漠而孤僻的人,而且行为古怪。他只身一人生活在阿鲁姆的山上,整日与山上的鸟儿、山羊做伴,从不和别人说话,别人对他既畏惧又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他们对小海蒂即将和阿鲁姆大叔一起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天真活泼、淳朴善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小姑娘竟然对阿鲁姆大叔起了同化作用。当海蒂和阿鲁姆大叔在风景如画的阿鲁姆山上生活一段时间以后,阿鲁姆大叔竟然开始开朗起来,对人也越来越友好,有时还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而人们也开始和他友好交往起来。
后来,在蒂提姨妈的引荐下,海蒂来到了富兰克托的赛斯曼家,她在这里的工作是和赛斯曼家的瘫痪小姐克拉拉做伴。但是在这里,她念念不忘在阿鲁姆山上的快乐生活,最后因为压力过大,而患上了梦游症。为了避免海蒂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赛斯曼先生派人将她送回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地方——阿鲁姆山上。
当克拉拉小姐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阿鲁姆山上的时候,在阿鲁姆大叔和海蒂的帮助下,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她又有了生活的勇气,最后竟然奇迹般地站起来了。
正是这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给认识她的所有人都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玛伊恩菲尔特是一个安详而古老的小镇。从小镇伸出一条小路,穿过绿色的大平原,一直蜿蜒到山脚下。登上这条陡峭的小路,一直走到尽头,就会看见阿尔卑斯牧场。
六月的一个早晨,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一个高大结实的山村姑娘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正走在这条小路上。小女孩脸热得通红。这也难怪,她穿的衣服像是最冷的时候穿的那么厚,还围了个红色的大棉布披肩。她大概有五岁左右。那身笨重的打扮,再加上脚上那双登山靴,使她不住地擦汗。
这个小女孩就是故事的小主人公海蒂。她天真活泼、淳朴善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而且乐于助人。
两个人从山谷的平地向上走,大约一个钟头之后,到了位于阿鲁姆(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牧场)的半山腰的一个小村庄。那里名叫德尔芙里,这儿是那位姑娘的家乡。一进村,几乎每一户人家都冲她们俩打招呼。可是,不管别人向她打招呼还是问她些什么,她只是一边简单地回答一两句一边飞快地走着。
不一会儿,两个人就走到了村边。这时,从附近的一家窗口传来了招呼声。
“蒂提,等等,你要再往上走吗?要是的话我和你们一块儿去。”
一个胖胖的妇女从刚才的房子里出来,和她们一块走。路上的新伙伴问:“蒂提,你打算把海蒂带到哪儿去?是你姐姐的孩子吧,听说成了孤儿?”
蒂提回答:“是呀,所以我要领她到山上的大叔那儿去。”
“啊?你没搞错吧,蒂提?你到那个大叔那儿一提这件事,肯定会被赶出来的。”
“他可是这孩子的爷爷。芭尔贝丽,我一直照看这孩子到现在,这次是找到活儿干了,我不想因为这孩子丢了这份工作,这次该轮到大叔照顾她了!”
芭尔贝丽认真地说:“可是,他怎么可能懂得照顾小孩子,这孩子能受得了吗?你到底是去哪儿干活?”
“富兰克托。我在那里找到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去年夏天他们就说希望我去,可我没去成。他们今年又来了,说希望我过去,这一回我打算过去了。”
芭尔贝丽叫嚷着:“唉,幸亏我不是这孩子,谁也不知道那个老头儿在山上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他和谁都不来往,从来不去教堂,一年从山上下来一次。他眉毛粗粗的,花白头发,还留着吓人的大胡子!”
“可他毕竟是孩子的爷爷,照顾孙女是他的义务。”
芭尔贝丽用试探的口气问:“到底那个老头心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总露出那种眼神,还孤零零一个人住在阿鲁姆。你肯定从你姐姐那儿听到过什么吧。啊,蒂提?”
芭尔贝丽不久前才嫁到德尔芙里,对德尔芙里和附近的人和事还不大了解。阿鲁姆大叔到底为什么不愿见人;为什么村里的人都不敢和他顶嘴,也不喜欢他;为什么这个老头会被全德尔芙里的人称作阿鲁姆大叔呢?芭尔贝丽怎么想也想不通。可是蒂提是生长在德尔芙里的,直到一年前还和她妈妈住在这儿,芭尔贝丽觉得现在正是打听点什么的好机会,便亲密地拉着蒂提的手,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村里的那些传说是真是假?那个老头是什么来历,以前就一直这么吓人吗?讲给我听听吧。”
“我妈是生在托姆列休克的,那老头也是在那儿长大的。”蒂提觉得自己的话全被孩子听去不太好,连忙左右看了看,可是哪儿还有孩子的影子?
蒂提到处张望,小路弯弯曲曲,俯看下去能一直望见德尔芙里,可是这儿连一个孩子的影子都没有。芭尔贝丽叫起来:“啊,在那儿!”她一边说,一边把手指向距山路很远的地方。芭尔贝丽说:“她跟羊倌贝塔和那些山羊一起上山呢,贝塔正好可以帮着照看海蒂,我也能安心听你讲了。”
蒂提说:“她可不用贝塔照看,别看她才五岁,可机灵着呢,什么都懂。哦,大叔出生在托姆列休克的一个大户农家。他是大儿子,另外有一个弟弟。他弟弟是个老实规矩的人,可大叔净和一些来路不明的怪人交往,又赌博又喝酒,结果家业都给败光了,他爹娘知道后很绝望,后来就接连去世了,他弟弟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不知道去了哪里。大叔给自己留下的只有不光彩的恶名了。不知什么时候,他也不见了。后来听说他参了军到那波里去了,过了十多年也没有他的消息。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托姆列休克,还带着一个挺大的男孩,来到德尔芙里这儿,和孩子一起生活。老头儿那时好像还有些钱,就让那个叫‘托比斯’的男孩去学木匠活。托比斯是个规规矩矩的孩子,德尔芙里人都挺喜欢他。因为我妈的奶奶和老头儿的奶奶是表姊妹,我们家同他还保持着交往。我们叫他‘大叔’。德尔芙里大部分人都是我父辈的亲戚,因此村里的人也都叫他‘大叔’。后来,他搬到阿鲁姆上边,就叫‘阿鲁姆大叔’了。”
芭尔贝丽问:“那,托比斯后来怎么样了?”
“托比斯去麦尔斯学习过,学成后回到德尔芙里,娶了我姐姐阿尔菲特。可是好景不长。结婚才两年,托比斯建房时因为屋梁从上面掉下来,被砸死了。他砸变形的尸体被运回家时,我姐姐吓得发了高烧,一直没再好。托比斯死后两周便又举行了我姐姐的葬礼。从那之后,很多人都说是大叔一直背弃上帝的报应。牧师也劝他去教堂忏悔,可大叔却越发生气,之后他忽然搬到了阿鲁姆,一直一个人在上边生活,和村里的人和上帝都断绝了联系。我姐姐死时这孩子才一岁,我和妈妈就把她领回来养大。去年我妈妈过世了,我想找工作赚点钱,就把孩j子领到波沙村的乌赛鲁老奶奶那儿托她照顾。我已经为这孩子尽力了,我总不能把才五岁的孩子带到富兰克托去吧。芭尔贝丽,你这是去哪儿啊?”
“我要去的地方马上就到了。我到羊倌贝塔的妈妈那儿有点事。再见吧,蒂提,多保重。”
P1-5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
阅读是一件可以伴随人一生的事情。我们在阅读里成长,在阅读里收获,在阅读里拥有美好的心灵、丰富的人生。因此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大量地阅读、主动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这个叫做“阅读”的习惯,从我们学会识字的这一天起。
阅读经典到底有多重要?
一本经典的书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教室的窗口看不见的山和海,有学校的操场望不尽的云和天,有黑板上写不出来的颜色,有课本里翻不出来的画面。这个世界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洗练,和一代又一代读者们的检验,这些关于善良、勇敢、真诚、智慧、爱心、同情的真理就像繁星一样恒久不变地挂在每一个人心灵的夜空中,陪伴着我们,给予我们一生的温暖。
如何在经典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每一次阅读经典的过程都是一段快乐的旅行。这份快乐来自于进入时空隧道般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来自于领会主人公悲喜人生的疾速过程,来自于洞悉作者或者幽默或者深刻的精彩语言,来自于读懂故事中所蕴涵的寓意和哲理。这份可以捧在手上的亲近和幸福感,带着我们从古代的希腊飞到中世纪的法国,从丹麦的海岸飞到北京城的街上,我们的翅膀也在这个飞翔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满并充满力量。
如何踏上这座通往经典国度的彩虹桥?
本丛书精选了100部经典名著,除了新课标所推荐的作品之外,我们还精心挑选了能丰富阅读结构的其他经典作品,以给小读者们带来更完整的阅读积累。我们在每部作品前都给出了精彩的“名著导读”,介绍作家、评介作品,能让小读者们很快地进入阅读状态,找到准确理解名著的坐标。在每部作品后,我们还给出了三篇优秀读后感的范例,让小读者们在阅读之后可以参考范例写下自己的心得,对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一个梳理和提炼。同时,丰富生动的语言风格和为每一部作品配上的大量美丽的彩色插图,都更加符合小读者们的阅读特点,会使你们这一路的阅读变得更加轻松和有乐趣。
快快进入这个缤纷而神奇的美丽世界吧!
这是一个没有教室的课堂,这是一场没有考试的学习,然而这些阅读的过程却可以让你们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美好,从中积累更多的词汇,沉淀更多的想象,从而在不断丰富起来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心灵的美好。让思绪随着多萝茜飞跑,在鲁滨逊的小船里顺流而下;让欢乐跟着孙悟空腾云驾雾,躲在大观园里捉迷藏。诸葛亮、林黛玉、匹诺曹、安利柯……他们都在这里等着你们呢,等着带领你们到他们各自的国度里,带给你们前所未有的阅读快乐——值得用一生去珍藏的快乐!
编者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