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幽魂岛(欧美灵异小说名家名作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灵异小说文集,共13篇,每篇文章都由欧美知名作家撰写。书本选择了其中最具经典性的小说题目做书本题目。该文由英国经典大师阿格农·布莱克伍德所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加拿大湖区的一个幽僻的小岛上的恐怖故事。

内容推荐

这是部欧美灵异小说名家名作选。共13篇,每篇故事情节离奇,内容丰富。尽管它们会暂时给你造成某种心理“重压”,但却也使你很容易从中得到“解放”,给你以一种“愉悦”。

目录

生与死之间:欧美灵异小说简论(代序)   刘文荣

卢卡诺乞妇

黑桃皇后

流浪汉威利的故事

老保姆的故事

废墟空门

幽魂岛

伊姆莱还魂记

昂什丽娜,或闹鬼的屋子

霍拉

厄榭府邸的倒塌

螺丝在拧紧

月光下的小路

后来

试读章节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湖区的一个幽僻的小岛上。那里湖水清凉,在炎热的夏天常吸引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市民去那里休闲度假。就这么一点特色,似乎还不足以打动我们这些心理学系的学生。然而,我们还是去了那里。

失望之余,同行的二十多人当天就回蒙特利尔去了。只有我一人独自留下,准备在那里待上一两个星期,为的是把几本该读而没读的法律书读完。

那时正值九月下旬,肥硕的鲑鱼和狗鱼在湖底悠闲地游动。它们要等北风和早霜降临,气温骤降后才会慢悠悠地游到湖面上来。枫树林已透出绛红和金黄的色泽,潜鸟的叫声像人的疯笑,在隐蔽幽静的海湾上空回响。这么古怪诡异的叫声,在夏季是从来听不到的。

只身一人留在孤岛上读书,和我相伴的仅有一座两层的度假小屋和一条独木舟。其间,唯一可称作打扰的是一些小花栗鼠,以及附近的农民每周上岛一次来送新鲜鸡蛋和面包。一切都很好!

不过,我的同伴们在离开小岛时曾得到过多次警告,要他们提防印第安人,晚上也不要独自在外面待得太久以免冻伤,因为这儿气温会降到零下四十度。他们走后,我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小岛远离人烟,与世隔绝,方圆六七十里内没有别的岛屿。大片的森林就在我身后不到两三米处,没有任何人居住和活动的痕迹。不过,小岛看起来虽笼罩在荒凉和沉寂中,那些岩石和树林间似乎还回荡着两个月前人们留下的欢声笑语,时时唤起我的回忆。当我走在岩石间时,我会恍惚觉得有人在叫喊,而且不止一次,我好像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

我住的小屋共有六个小卧室,每个卧室都用松木板隔开,里面放着木制床架、床垫和一把椅子。我在这些房间里只找到两面镜子,其中一面还是破的。

当我在屋子里走动时,木地板会吱吱作响。房间里分明还残留着先前住客的痕迹。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真是独自一人留在这儿,不由得希望能找到某个落下的伙伴。或许,他正费力地要挤进一个根本容不下他的箱子里,躲藏起来。有一问卧室的房门比较沉,打开它颇费时间。我便自然而然地想到,或许有人正藏在卧室里,紧拉着把手。我若打开门,迎面就会撞到那人的双眼。

整幢房子上上下下走了一遍,我决定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一间有着小巧阳台的房间里。小阳台就在走廊的上方。房间很小,床却很大。那床垫是所有房间中最好的,还有一扇小小的气窗可以看日出日落。我的卧室下面是客厅,那是我起居和阅读的地方。

岛上到处生长着枫树、铁杉和雪松。前门和走廊前唯有一条小径穿讨森林直通湖边码头。林木紧紧围着小屋,最细微的一阵轻风,也会让枝条擦到屋顶,轻扣到小屋的木质墙壁。日落后不一会儿,夜色便浓得化不开,在门外十码远的地方,仅靠客厅四扇窗户透出的灯光,一英尺外的东西就休想看见,稍走几步便有可能撞上树干。

我利用那天剩余的时间忙着把自己的东西从帐篷搬进客厅,补充食品储备,还砍了许多木头,以备一星期的生炉取暖之用。将近日落时分,我又划着独木舟绕小岛巡视一圈。在此以前,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已会做这些事情的,现在一个人离群索居,就不得不自力更生了。

上岸时,我这才感到小岛是那么孤寂。日落西山,北方透出一点暮色,微光。黑夜转眼就要降临。好在独木舟已安全靠岸,我把它翻转过来,摸索着沿那条林间小路回到走廊前。六盏灯立刻在前屋亮起,但到我去厨房用餐时,屋子还是影影绰绰的。灯光不够亮,我甚至能从屋顶的空隙间窥见星星。

那天我睡得很早,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丝微风都没有,除了吱吱作响的床架和窗外潺潺的溪流声外,我却听到了一种异样的声响。半夜醒来,那寂静沉沉地压在我身上。我不由得毛骨悚然。忽然,我听到外面走廊里和旁边的空房间里好像有脚步声,还有衣服的沙沙声和压低嗓门的说话声。然而,睡意最终压倒了一切,我的呼吸声和这些神秘的吵闹声渐渐混合在一起,成了梦中的一片模糊声响。

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我的“阅读”计划进展顺利。然而,在我独自生活的第十天,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天我从梦中醒来,突然对自己的房间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厌恶感。房间里诡异的气氛几乎使我窒息,而我越是想解释清楚这种厌恶感从何而来,越想让自己冷静,越想弄个明白,这种感觉就越厉害。房间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让我莫名地恐惧。说来似乎有点荒唐,但当我穿好衣服后,这种感觉依然挥之不去。我禁不住浑身发抖,且有一种想尽快逃离这房间的冲动;而且,我越是想压制这种冲动,它就变得越强烈。终于,我箭步冲出房间,穿过走廊,飞步下楼进了厨房。这时,我才稍稍感觉好一点,好像刚从极其危险的瘟疫区里逃了出来。

在准备早饭时,我细想着过去几天发生的事情,希望从中发现恐惧感的来源。我唯一能够想起的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我突然惊醒,听见走廊地板的声响。我敢肯定那里有人在走动。我于是取枪下楼,查看所有的门窗,但却并无异样,只有几只老鼠蹿过,外加几只甲虫在地板上爬行。这显然不能解答我心中的疑问。

整个上午,我照例看书。中午稍事休息后我准备去游泳,然后再做午饭。突然,那种感觉又不期而至,而且更加强烈。就在我要上楼去拿一本书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进屋后,更不舒服,惶惶不可自制。于是,我决定不再看书,整个下午划着独木舟钓鱼。直到黄昏,我带着五六条黑鲈鱼回来,准备做晚饭。

此时,睡觉对我来说成了大问题。我打定主意,如果回卧室后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我就搬到客厅去睡。我还尽量说服自己,这并不是向荒唐的恐惧感屈服,而只是为了能安然入睡,因为只有睡好了,第二天才能继续看书。

于是,那天晚上我就把床搬到楼下的客厅里,而且面对着大门。之后我似乎安心了不少。楼上卧室的门已被我锁上,那里再有什么鬼魅出没,我也不用担心了。

厨房里的钟喑哑地敲了八下。我洗完盘子后关了厨房的门,走进客厅。所有的灯都开着。白天我还擦了灯罩,此时客厅里特别明亮。

屋外,夜依然是那么寂静;空气凝滞不动,岛上寂静无声,连树枝也不再摇晃。天上的云块就像厚厚的窗帘一样覆盖着湖面,黑暗正以一种不寻常的速度吞没着一切。此时,日落处还有一丝微光尚未消失殆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气息和死一般的沉寂。这往往意味着暴风雨要来了。

我坐在那里看书,头脑很清醒。一想到厨房里还有五条黑鲈鱼,明天早上又会有附近的农民送新鲜面包和鸡蛋来,我心里甚至有点乐滋滋的,很快就沉浸在我的法律书里了。

夜已深,周围更加寂静,就连花栗鼠也没了动静。我入神地看着书,直到厨房里传来喑哑的钟声——是九下。钟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洪亮,就像一把大铁锤在重重地敲击着。

我合上一本书,又打开另一本,准备继续看下去。然而,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我很快发现,一段文字往往要读上几遍才能懂,而这样简单的段落本不需如此。随后我意识到自己走了神,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更麻烦的是,我发现自己翻书时会两页一翻,却又浑然不知,直到读完了一页才知道前面有两页没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可能是因为太疲劳;恰恰相反,我一点也不觉得疲劳,头脑还很清醒。我再次努力凝神阅读。才过一会儿,就发现自己只能呆坐在椅子上,两眼直愣愣地注视着前面的空气。

显然,我的潜意识里有什么东西在作怪。有什么事情被我忽略了。是厨房的门窗没有关好?我赶紧过去,发现门窗都关得好好的。或许是火炉?跑去一查,也没有什么问题。我检查了屋子里的灯,还上楼查看每一个房间,然后又在屋子里上下转了一圈,甚至还去了地窖。一切正常!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安然无恙。但我总觉得,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最后,当我重新坐下来准备看书时,我第一次感到客厅里的空气似乎在迅速变冷。那天相当闷热,到了傍晚也不见凉爽。加上客厅里的六盏灯也不至于这么冷。我想,或许是湖面上的寒风吹进了屋子,于是就起身把对着走廊的那扇玻璃门也关了。

过了一会儿,我向窗外张望。由于客厅里的灯光透过窗户照出去,不远处的湖面也隐约可见。这时,我突然看到有一条独木舟出现在湖面上,但一晃而过,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中。它大约离岸只有一百英尺,速度奇快。

在这种时候,怎么会有独木舟经过小岛?我颇为诧异。因为所有来湖区度假的游客早在几个星期前就全走了,而这座小岛附近也没有任何秋季航线。

我没法再安心看书了。不知怎么,那只幽灵般的独木舟在朦胧的湖面上滑行的景象似乎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而且时不时地在我眼前的书页上晃动。

我越发纳闷。这是我在整个夏天看到的最大的独木舟,船首船尾都翘得很高,船身很宽,那不是古代印第安人的战船吗?我一页书也看不进去了。最后,我放下书,想到外面去走一走,活动活动。

夜寂静无声,天黑得超乎想象。我磕磕碰碰地沿着门前的小径来到湖边的小码头上。湖水正轻拍着湖岸,发出轻轻的咕哝声。远处,树林里传来一棵大树倒下的声音,而且在凝重的空气中回响着,仿佛远处传来的一声枪响。此外就再没有其他声音打破这里的沉寂了。

P102-106

序言

生与死之间:欧美灵异小说简论

在欧洲人接受基督教之前,人们一直相信在自然秩序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而且相信这个超自然世界是现实生活的延续。基督教固然反对异教的鬼神崇拜,但其自身也保留着原始的超自然信仰。譬如,《圣经》里就有许多有关幽灵显现的记载。此外,即便是耶稣基督本人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幽灵”,因为据《圣经》记载,耶稣蒙难后曾不止一次向他的门徒显灵。

不过,虽然关于幽灵的传说历来就有,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灵异小说”,在欧美却要晚至十九世纪初才正式出现。其原因可能与小说这一体裁固有的世俗性有关,所以直到十九世纪初,由于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幽灵才被引入小说。

尽管如此,灵异小说也不是突如其来的。追溯其渊源,我们甚至可以在古罗马的文献中找到它的雏形,而且历代都有其先行形式。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欧美灵异小说产生前后的情况,并对其美学意义作一简要探讨。

一、欧美灵异小说的历史渊源

在十九世纪之前,欧洲有关幽灵的记载都属异闻奇事。譬如,在古罗马作家小普林尼(P1iny the Younger,约61—114)的《书信集》里,就较详细地记述了一些幽灵显现的传闻。其中有一个传闻说,有人在非洲的一所古宅里遇见一个自称是“非洲精灵”的女人鬼魂,这鬼魂还给他算命,说他将来会如何如何。那人起先不相信,但过了几十年后,那鬼魂预言的事情竟然都一一应验了。

和小普林尼记述的故事大不相同的,是古老的北欧传说中有关英雄格雷特驱鬼的故事。故事说,索赫尔庄园有个牧羊人的阴魂作祟,于是就请来英雄格雷特。格雷特英勇善战,跟鬼魂展开一场恶战之后,用宝剑砍下了鬼魂的头颅。

这样的传说流传于中世纪初期。到中世纪后期,有关幽灵的传说则与此不同。譬如,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里就有这样两个鬼魂托梦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结伴外出,到了一个小镇上,因客栈已住满,他们一个睡在客栈的牛棚里,一个住在别处;到了夜里,那个住在别处的人在睡梦中被他伙伴的鬼魂唤醒,说他已被人谋害;那鬼魂还把他带到镇外的荒野里,让他的伙伴看自己的尸体。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查明凶手是谋财害命的客栈老板。第二个故事是说,两人计划出海,在出发前一天夜里,一人在梦中听到有鬼魂在他床边低语,告诫他不要出海,否则将大祸临头。这人于是便不出海了,可他的伙伴不相信什么鬼魂,独自出海去,结果船沉身亡。

以上四则是欧洲早期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幽灵故事,代表四种最基本的幽灵故事类型,即:预言型、作恶型、申冤型和警示型。可以说,这四种类型的幽灵传说已为十九世纪的灵异小说定下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尽管灵异小说的内涵要比这些传说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减弱,民间对各种超自然事物的兴趣开始复苏,学术界也有不少人,甚至包括像罗杰·培根这样的大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所谓的“心灵学”。受此影响,当时的戏剧界也出现了“幽灵热”,有众多剧作家将幽灵当作某种“角色”写入剧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莎士比亚的某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

如果说,文艺复兴期间戏剧中的幽灵对后来的欧美灵异小说带来的仅仅是一种间接影响的话,那么,对十九世纪灵异小说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的,则是十八世纪在全欧流行的所谓“哥特式传奇故事”。

哥特式传奇故事起源于英、德两国,由中世纪传奇演化而来,绝大多数以中世纪城堡为背景,讲述一个神秘而恐怖的故事,其间往往有幽灵时隐时现。如英国哥特式传奇的始作俑者华尔浦尔(Walpole,1717—1799)的《奥特朗托堡》一书,问世后影响甚大,带出了一大批哥特式传奇作家。德国的哥特式传奇也称作“恐怖故事”,且带有感伤情调,一度在欧洲大为流行。法国虽没有正式的哥特式传奇,但英、德两国的哥特式传奇对法国作家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在巴尔扎克、梅里美、戈蒂耶和莫泊桑的某些作品中,就分明带有哥特式传奇的痕迹。最后,哥特式传奇还远远地传到美国。在那儿,作家米切尔(Michell,1758—1811)因创作哥特式传奇而享有声誉,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学者的查尔斯·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也写有好几部哥特式传奇,而且被认为对后来的美国作家如霍桑和爱伦·坡等影响很大。

总之,哥特式传奇直接为灵异小说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因为,哥特式传奇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四五十年间在欧美各国培养了这样一大批读者:他们已习惯于看到在叙述故事时有超自然事物出现,而且也已经学会如何从故事的恐怖气氛中寻求阅读的乐趣。

此外,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社会气氛也有利于灵异小说的出现。当时在各个文化领域都盛行求变、求新和求异的风气,而这种风气在文学界尤盛,因为统治欧洲文坛两百年之久的古典主义此时已穷途末路,新思潮正在崛起。这新的思潮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除了自身就具有追求怪异的倾向外,还唤起了人们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而民间文学中是充满着神怪事物的,其中就包括对幽灵的津津乐道。

二、欧美灵异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欧美灵异小说最初出现在德国。一般认为,十八世纪末的两位浪漫派作家,即克莱斯特(Kleist,1777—1811)和霍夫曼(E.T.A.Hoffmann,1776—1822),是欧美灵异小说的创始人。他们俩在十九世纪初分别发表的两篇短篇小说,即《卢卡诺的乞妇》(1810)和《祖传旧宅》(1817),是欧洲最早的灵异小说。但是,尽管最初写出灵异小说的是德国作家,他们成就卓著的后继者却是英国作家。在现存的欧美灵异小说总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英、美作家的作品,其中又有百分之九十是英国作家创作的;可见,在这方面英国作家一枝独秀。

一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是最早创作灵异小说的英国作家。在司各特于一八二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雷德贡特雷特》里,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鬼故事”,即“流浪汉威利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其中是用幽灵来解决人物矛盾的。在司各特于一八二七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纪念品》里,也包括两个可以独立成篇的幽灵故事,即《有挂毯的房间》和《我的婶婶玛格丽特的镜子》。上述三个“鬼故事”,后来都作为短篇小说独立发表。

继司各特之后,对灵异小说做出卓越贡献的英国作家是狄更斯。狄更斯和其他作家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灵异小说和圣诞节联系在一起。其实,在圣诞夜讲鬼故事是英国民间的一种古老习俗,狄更斯只不过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这一习俗而已。

《圣诞故事集》和《圣诞小说集》是狄更斯的两部重要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大量的灵异小说,如《圣诞故事集》收有五个中篇小说,其中至少有三个是灵异小说,即《圣诞欢歌》、《古教堂的钟声》和《炉边蟋蟀》。

狄更斯除自己写作灵异小说外,还在他主编的杂志《家常话》和《一年四季》里设专栏,征集“圣诞小说”,即用“鬼故事”写的短篇小说。当时有诸多作家的灵异小说,最初就是发表在狄更斯主编的杂志上的,如科林斯(Collins,1824—1889)和盖斯凯尔夫人等。科林斯是狄更斯的好友,也是个擅长写灵异小说的多产作家,出版过三部灵异小说集,即《天黑以后及其他》、《红桃皇后》和《小长篇集》;盖斯凯尔夫人最出色的灵异小说则是《老保姆的故事》。

从一八五四年起,英国的灵异小说创作不仅数量增多,小说结构也越来越精巧,譬如萨克雷的《玛丽·安瑟尔》和奥利芬特夫人(Mrs.Oliphant,1828—1897)的《废墟空门》便是构思巧妙、情节生动的灵异小说杰作。当然,这一时期最出名的、被人誉为“第一流灵异小说家”的是谢里丹·勒法诺(Sheridan Le Fanu,1814—1873)。

勒法诺可以说是欧美后期灵异小说的开创者,因为在他之前,灵异小说总离不开道德规劝这一总的主题,而他却使灵异小说带上了心理分析的色彩。他笔下的幽灵往往是主人公内心恐惧的外部象征,而他的主人公则往往是宗教和法律的代表,并且往往被以幽灵为象征的内心罪恶和恐惧所毁灭。在勒法诺为数众多的灵异小说中,最出名的是《法官哈勃特先生》、《绿茶》、《熟人》、《酒鬼的梦》以及《卡密拉》等,其中又以《绿茶》最具代表性。在这篇小说中,有关无意识心理的描写可以说在弗洛伊德尚未提出无意识理论之前,就提出了无意识心理的具体例证。

继勒法诺之后,心理灵异小说便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不少是著名作家,如吉卜林、史蒂文森和亨利·詹姆斯等人的作品。当然,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灵异小说,如《欧文·温格雷夫》、《艾德蒙先生》、《快活角》和《螺丝在拧紧》等,无不具有深邃的心理学含义。在他的作品中,幽灵似有似无,阴森而神秘,与其说是一种超自然事物,不如说是人物异常心理状态的一种投射物。此外,亨利·詹姆斯还有意识地让作品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使读者感受到生活内在的神秘性和混沌感。

也许,就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而言,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可以说是心理灵异小说这一领域中的最高成就,与他同时代的英国作家中无人能跟他相比。但是,作为亨利·詹姆斯的文学先驱的美国作家中,却有一位同样擅长心理灵异小说的大师。那就是艾德加·爱伦·坡。

爱伦·坡对欧洲作家的影响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但影响却很大。在爱伦·坡写的灵异小说中,最好的、也是最出名的两篇是收在他的短篇集《述异集》里的《丽姬娅》和《厄榭府邸的倒塌》。尤其是后者,已被列为世界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爱伦·坡的小说以阴森恐怖见称。他喜欢写死亡,但又写得别出心裁。他着笔最多的就是生与死之间的那个神秘地带,而且往往是写入与鬼之间的那种有点类似于乱伦的关系,如《丽姬娅》里丽姬娅与她丈夫、《厄榭府邸的倒塌》里罗德里克和他的孪生妹妹玛德琳,还有《椭圆画像》里画家和他妻子等,都是一生一死,但两者之间却仍然有某种沟通。这是因为,爱伦·坡常把美女之死看作最富有诗意的小说题材。他认为美是生命的最高表现,写美女之死,也就是写生与死之间最惊心动魄的搏斗。所以,他在小说中常常写到死者阴魂不散,而且会从棺材里爬出来与生者发生一种强烈的、然而是绝望的关系。正是这种美女阴魂的绝望挣扎,使爱伦·坡的小说让人读来心惊胆战,然而又为之神往。

在美国作家中,除爱伦·坡外,还有比尔斯、欧·亨利和华顿夫人等也为灵异小说做出过贡献。尤其是华顿夫人,她曾出版过两部灵异小说集,即《人与鬼的故事》和《幽灵集》。在风格上,华顿夫人深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作品中出现的幽灵往往是当作主人公精神迷乱时的一种外部投射物处理的。

我们在前面说过,灵异小说绝大多数是由英、美作家创作的,欧洲大陆作家很少写这类作品。尽管如此,欧洲大陆作家并非绝对不写灵异小说,有些大作家还是偶尔会涉足于此的。譬如,一般认为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是不写灵异小说的,但我们还是能找到像普希金的《黑桃皇后》这样的作品。《黑桃皇后》完全可以看作是灵异小说,因为小说中老伯爵夫人的幽灵在推进小说情节时起着关键作用。在法国也一样,我们可以在十九世纪大作家的作品中找到很精彩的灵异小说,尽管数量不多。譬如,莫泊桑就至少写过四篇灵异小说,即《霍拉》、《这是个梦?》、《一次显灵》和《谁知道?》;还有左拉,也写过一篇意义非常深刻的灵异小说,即《昂什琳娜,或闹鬼的屋子》。

二十世纪初,灵异小说创作在英国仍然很繁荣,最重要的灵异小说家是蒙塔古·詹姆斯(M.R.James,1862—1936),他的系列灵异小说集《一个古董商的幽灵故事》和《一个古董商的幽灵故事续集》不仅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也影响深远;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灵异小说即便在英国也显示出衰败的迹象,因为战时残酷的现实已使公众万分惊恐,又有谁还愿意去沉溺于小说虚构的恐怖之中呢?

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灵异小说在欧美又重新复苏,这可以从英国作家金斯利·阿米斯(K.Amis,1922一 )的长篇灵异小说《绿人》的大获成功中得到佐证。实际上,《绿人》只是对蒙塔古·詹姆斯的灵异小说的一种巧妙的模仿。此外,二十世纪中期的灵异小说还具有与十九世纪灵异小说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更具现代意味。譬如,英国作家A.S.贝亚特(A.S.Byatt,1926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灵异小说《七月幽灵》,就很有代表性。小说中写幽灵,但不像过去众多的灵异小说那样写幽灵如何骚扰活人,而是写活人如何渴望能见到已故亲人的幽灵。遗憾的是,就如小说中的那位母亲一样,现代人不信幽灵,所以即便真有亲人的幽灵出现在他面前,他也不愿相信会是真的。

三、欧美灵异小说的美学意义

从总体上说,欧美灵异小说从产生之时起就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于道德规劝;一种倾向于心理探索。如果说,像狄更斯、奥利芬特夫人和蒙塔古·詹姆斯等人的作品是第一种倾向的代表的话,那么,像勒法诺、爱伦·坡和亨利·詹姆斯等人的作品则是第二种倾向的代表。如果说,第一种倾向是对十八世纪启蒙小说的一种继承的话,那么,第二种倾向则是十九世纪心理小说的一种特殊表现(像亨利·詹姆斯,他本以心理小说家著称)。

心理小说后来盛行于二十世纪,还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流派,但二十世纪心理小说和十九世纪心理小说的关键性区别是:二十世纪的心理小说更注重人物无意识心理的发掘。这种对无意识领域的兴趣,固然与二十世纪的现实生活以及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有关,但我认为,它与十九世纪的灵异小说尤其是心理灵异小说是有直接联系的。

灵异小说中的心理内容毫无疑问是与无意识有关的,也就是说,灵异小说常常是把幽灵当作一种小说“道具”,用它来表现特殊心理状态下的人物内心世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因为不论是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世纪,凡出自严肃认真的作家之手的灵异小说,实际上都是以幽灵作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小说。

那么,灵异小说和一般心理小说的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灵异小说从本质上说首先要唤起读者的恐惧感,借助于这种恐惧感,它才能达到心理探索或者道德规劝的目的。那么,灵异小说唤起的又是怎样的恐惧感呢?为什么从恐惧感这样否定性的情感中又会产生艺术美感呢?换句话也就是说,灵异小说的美学含义何在?

从心理学上说,有两种不同的恐惧感:一种是亲身体验到的,是“自然的恐惧”,直接与生活有关,并造成痛苦的经验;另一种是非亲身体验到的,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如阅读等感受到的,是“人为的恐惧”。后者只会使人受到惊吓,却不会造成痛苦的经验。灵异小说唤起的恐惧感,显然属于后者。

但是,像幽灵这样一种超自然事物,我们现代人从理智上说可能并不相信它的存在,那又怎么会在阅读中产生恐惧感的呢?对此,弗洛伊德曾做过专题研究,他在《论恐惧》一文中这样写道:“死者还魂……我们,或者我们的原始祖先,曾经相信这类事情可能发生;或者深信,这类事真的发生过。现在,我们不再相信这些事了。我们超越了这种思维方式,但是我们还不能确信我们的新信念。老观点仍然存在于我们心中,随时准备抓住一切机会来证明自己正确。”

为什么原始人类普遍信仰的万物有灵论观念,依然会留存在现代人内心深处呢?按弗洛伊德的看法,我们每个人在幼年时代都有一个类似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阶段,而且后者就是前者的基础。这就是说,儿童思维方式与原始思维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只是到了后来,成熟的理性思维方式抑制了原始思维方式,使其成为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结”。但是,当这种受到抑制的幼时情结在某些印象的作用下恢复活力时,或者当我们自以为已经放弃了的原始经验似乎再次得到证实时,我们便产生了恐惧感。

灵异小说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机制来制造效果的。因此,对于灵异小说作家来说,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真实性”,即调动种种艺术手法来制造“真实的”幻觉。一旦读者放松了理性的监视,他就会对小说中的一切都信以为真。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就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所说,当我们内心深处的意念被形象地表现出来时,不管从理智上说有多么荒诞,我们都会“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而就是这种“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构成了艺术真实性的基础。

“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即表明,灵异小说只能当作艺术品欣赏,而不可能改变我们的基本观念。换言之,灵异小说不存在是否“宣扬迷信”之类的问题。

最后,阅读灵异小说而产生的恐惧感又何以会带来美感呢?我们已经知道,由阅读产生的恐惧感并不造成痛苦的经验。现在,我们进一步说,它不仅不会带来痛苦,反而会带来愉悦。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沉溺于一篇灵异小说时,你固然是由于“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而产生了恐惧感,但是当你读完小说而回复到日常心境时,你等于是做了一次小小的探险旅行,或者说,你有了一次返回幼时心态的经验,从而使你产生一种得意的感觉。这种得意感也就是灵异小说带给你的美感。

从另一方面讲,灵异小说虽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美”的意味,甚至可以说是“丑”的,但是正因为它是“丑”的,它仍然属于美学的范畴。

美学中的两大范畴是“美”与“崇高”。所谓“崇高”,就是指能引起我们敬畏感的东西,一种对我们构成精神压力、因而我们意欲摆脱的东西。“丑”就是其中之一;“恐惧”也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崇高”感往往是由恐惧感引起的。这一点,柏克在其著名论文《论崇高与美》里做过精辟的论述,而继柏克之后,康德又进一步论证了恐惧感是如何经由崇高感而转化为快感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里写道:“……对于一个叫人认真感到恐怖的东西,是不可能发生快感的。所以,从一个重压里解放出来的轻松会是一种愉悦。”

灵异小说,因为仅仅是小说,不可能属于“叫人认真感到恐怖的东西”。它固然暂时给人造成了某种“重压”——这也要以读者“自愿中断怀疑”为条件——但却很容易从中得到“解放”,因而也就会给人以“一种愉悦”。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是灵异小说的美学意义,并不包括每一篇灵异小说特有的道德含义或者心理含义。但是,作为小说,具有上述美学意义是一种最起码的条件,否则它就会沦为纯粹的道德说教或者心理学个案了。  刘文荣

二0O七年四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时间慢慢地过去,万籁俱寂。客厅里的钟敲了十二下;其他房间里的钟也一个接着一个敲了十二下。接着,一切又陷入沉寂。

——《黑桃皇后》[俄]亚历山大·普希金

此时——这可能是错觉——我好像还听到敲门声,随后又是一阵哭喊:“妈妈!妈妈!”我手里拿着灯笼,一动不动地站着,那声音就围绕着我。

——《废墟空门》[英]玛格丽特·奥利文特

我看见门帘自己会抖动,听见椅子会咯吱咯吱响,好像有人坐了上去,或者有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伊姆莱还魂记》[英]鲁吉亚德·吉卜林

后来,有一条狗拼命地在地窖里刨,还汪汪地叫个不停,这才让人发现了尸体。现在,昂什丽娜每夜里都要从幽暗的阴间回来,而且每次都有一个凄惨的声音呼唤她的名字。

——《昂什丽娜,或闹鬼的屋子》[法]埃米尔·左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幽魂岛(欧美灵异小说名家名作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阿格农·布莱克伍德//(美)艾德加·爱伦·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2324
开本 32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