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色经典--改变世界的新思维/绿色未来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昔日的家乡山川秀美,江水清澈,林海雪原,风和日丽。我们眼中现实的家乡是黄土高坡,是长江浊浪,是荒山秃岭,是尘土飞扬。而我们憧憬、追求的未来,是绿色的家园。

近年来,无数的数据和现象都在逼近一个问题,人类贪婪无度,地球不堪重负,人类已经走到一个紧要关头,生存还是毁灭?

存世界环境运动史上,许多著作以其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体悟、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对家园毁损的哀叹、对生活观念的反思,影响深远。本书为读者细致介绍了这些绿色经典著作。

内容推荐

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一些有识之士迅速觉醒,他们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不懈的斗争,举起了环境保护的大旗,将他们的实践、思想撰写成书。这些书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内容丰富,涉及文学、科普以及学术研究等领域。许多著作在世界或中国绿色运动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影响深远,对唤醒读者的环保意识,促动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存环境现实的印证下,他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的浪潮中,世界各国的环保组织纷纷建立。本书即是介绍这些绿色经典著作做了一个细致的介绍。

目录

引言 改变世界的绿色经典

《沙乡年鉴》

《寂静的春天》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

《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

《小的是美好的》

《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

《自然的终结》

《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

《大自然的权利》

《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蓝色的星球——人与生态》

《自然不可改良》

《巨变》

《食物的背后》

《消失的边界: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

《小小地球》

《全球变暖》

《水资源战争:向窃取世界水资源的公司宣战》

《全球变暖的发现》

《环境与发展:一种社会伦理学的考量》

《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

《难以忽视的真相》

《2℃改变世界》

《没有我们的世界》

《瓦尔登湖》

《醒来的森林》

《我们的国家公园》

《鸟儿不惊的地方》

《新人口论》

《伐木者,醒来》

《我们需要一场变革》

《为无告的大自然》

《绿色生活手记》

《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

试读章节

作者简介

卡洛琳·麦茜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然保护与资源研究系环境史、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教授。除本书外,还著有《生态学革命:新英格兰的自然、性别和科学》、《再创伊句园:妇女、自然和叙事》等著作。

内容简介

《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少有的从女性性别与自然个性的角度写社会进化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著作,该书在欧美影响极大,堪称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作。

自然作为有机体的观念在古代哲学中便可以找到根源。有机理论的核心是把自然,尤其是地球与一位养育众生的母亲形象等同起来。当人类对地球母亲造成伤害时,就会理所当然地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这种自然有机论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成一系列关于自然的有机论哲学。它们的共同前提是:宇宙的所有部分同处在一个有机体中,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每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反映出其余部分的变化。

然而,17世纪的大发展催生出的机械论取代了有机论的自然观。机械论将自然看成是死的,并且认可了对自然及其资源的掠夺、开发以及操纵。这种机械论也构成了近代西方文化试图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理论根据。

面对自然环境被破坏、资源被耗尽的危机,西方社会重新开始审视机械论的价值。有机论为现代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的哲学框架。麦茜特所倡导的生态女性主义已无意于重新确立起自然母亲的形象。她强调,机械主义使自然死亡了,把自然变成了可从外部操纵的、惰性的存在;机械主义世界观归根到底是由政治权力驱使的。她把“自然歧视”与“性别歧视”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把妇女解放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当作女性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

本书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以女性主义特有的视角重新建构的自然概念演变史。该书探讨了科学革命如何认可了自然的开发、贸易的扩张以及女性的被奴役,阐述了20世纪工业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过去数个世纪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对自然与生命的有机论和机械论之间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有洞察力的讨论。麦茜特指出,生态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各部分将从整体中获得它们的意义。每个特定的部分都以依赖于总体境况并由它确定”。只有在整体和谐中,人类社会,这个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人类社会必然会发生灾难性的变化。

历史影响

《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揭示了人类怎样将自然概念化,以及有机的自然观念如何转变为死寂的自然的过程,从而找出了导致种种对生态和环境之破坏的根源。作者认为:“一个非机械的科学和一个生态的伦理学,必定支持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个新秩序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回收,这个生态系统将满足基本的人类物理和精神需要。”本书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妇女解放的深入思考带来了新的切入点,对于人类的生存意义价值非常大。

精彩书摘

虽然欧洲乡村的村共同体存在着一系列的实际公社形式,普遍适用的共同原理是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早期的地域公社由地域相邻、靠个人地产维生的家庭组成,公社成员共同分享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来管理。后来,村社逐渐取代了地域公社。村社进一步强化了合作行动和群体团结,其方式是在分享的资源之外增添土地和役畜,把草原和耕作的管理增加到公社长官的责任中。村庄的内聚传统压倒了分裂和居民住户问的争吵。

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短缺,村社采取了强制性耕种制:村里的每一个人必须在同一时间里耕、种和收,以提高产量。这样,农业共产主义在这些村里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合作水平。

在中欧的许多共同体内,随着家庭人口变化,土地实行定期再分配,以使地块的肥力、产量和估计价值平等化。有机共同体模式的这些形式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广泛地建立起来了,并在中欧和东欧等地一直好端端地幸存到18世纪和19世纪。

在有机的等级制和公社制这两个端点问,存在着许多的政治可能性,这在教会、国家和知识分子的信条中呵以找到例证。例如,一种变体降低了头脑统治的重要性,认为共同体或城镇只能由合格的公民组成,拒绝无差异地接受民众。一个代表人民的议会为共同体决策并对它负责。改革教派也提出了符合宗教共同体理想的有机理论。

像等级制度一样,基于财产权和土地与金钱交换的市场经济的扩张,也破坏了公社制模型的现实基础。农业改良的前进和乡村工业的增长,破坏了公社的生产实践和资源的公社控制。

到17世纪,约翰·洛克(1632~1704)在其财产权理论中,能够向公社根据圣经和自然律永远拥有地球每一部分的权利这一观念提出挑战了。通过个人劳动获得的土地产出,开始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一个人耕种、改良、开垦和收获了多少土地,他就能享用其劳动产品,无论多少都是他的财产。他用自己的劳动做了多少,就应该从公社圈出多少。”通过混淆人类劳动与橡树籽、苹果、动物以及“自然,大家共同的母亲”之间的区别,如上所述,人们从公社拿走这些“出于自然的产品”,并使它们和土地成为他们自己的财产。在创世之时,上帝曾命令道:“人……去征服大地!”在这样做时,他“授权……去获取”私人财产。“因此征服或耕种大地并拥有它,在我们看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征服给出拥有的权利。”

如果不是为了金钱——“金、银、宝石……想象或约定赋予它们价值的任何东西”——任何剩余产品都将不会存在,土地也不会得到改良。金银与土地及其产品的交换更可取,因为金属“收藏起来不会有任何麻烦,这些金属在其所有者手中不会腐烂变质或衰败”。

土地一旦种上有价值的产品——小麦、大麦、烟草和糖——就会比自然状态的土地更有价值,这些产品有市场也非常重要。“我要问,如果一个人在美洲大陆中部拥有十万或百万公顷的上等土地,而且准备耕种和养上牛群,但他在那里没有任何希望与世界其他物质进行贸易,不能用他生产的产品换到金钱,他将如何估价这些土地?”没有市场,他将不会花费时间和劳动去生产超出生活所需的任何东西。市场经济基于金钱交换、财产权利和农业改良,因此对大地的统治会刨去有机共同体理论和实践的根基。P38-41

序言

蓝色星球 绿色未来

从距离地球45000公里的太空上回望,我们会发现,地球不过是一个蓝色小球,就像小孩玩耍的玻璃弹珠。但就是这么一个“蓝色弹珠”,却养育了无数美丽的生命,承载着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人类从这个小小的星球中诞生,并慢慢成长,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时代一步步走来,到今天社会文明、人丁旺盛、科技发达,都有赖于这个小小星球的呵护与仁慈的奉献。

当人类逐渐强大,有能力启动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他却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园。

地球上有两种重要的色彩,一个是蓝色,一个是绿色,蓝色是海洋,绿色覆盖大地,在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生活中却是绿色环绕,这丽种色彩覆盖着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原始生命从海洋中孕育,在森林中成长,经过漫长的进化造就人类,有了水和植物,再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源,万物因此获得生机,地球因此成为人类的家园。但是,人类在和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自然界和谐相处数百万年后,危机出现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绿色正在快速地消失。

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在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行为下,令人忧心的事情一再发生。森林被砍伐;河流变黑变臭;城市总是灰蒙蒙、空气中弥漫着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耕地一年比一年减少、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年比一年增多;山头或寸草不生、农田或颗粒无收;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酸雨浸蚀;野生动物灭绝的消息不断传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绿色的消失既是事实,也是象征,病变、震撼、全球污染、地球生病了,地球存哭泣。

近年来,无数的数据和现象都在逼近一个问题,人类贪婪无度,地球不堪重负,人类已经走到一个紧要关头,生存还是毁灭?

如果我们再次来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象它失去蓝色的样子吗?一个没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绝不是地球。同样,人类能失去绿色吗?失去绿色的星球,将不再是人类的家园。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观念,而接纳新的绿色思维——人不能主宰地球,而是属于地球;我们应更多地学习环保先锋、追随环保组织,参与绿色行动;我们不仅关注国家社会,还关注身边的阳光、空气和水,关注明天是否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知道与做到节约型社会的良好生活习惯。也许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宝贵的,留住一片绿色,地球就多一片生机;增添一份绿色,人类就增添一份希望。

如果有机会来到太空,眺望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你会有怎样的愿望?

许它一个绿色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副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色经典--改变世界的新思维/绿色未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阳秀娟//贾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11658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