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对1939—1945年间席卷世界的这场大战进行了扣人心弦而一针见血的描述,并最终就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全书分为:猛攻、生死存忘、恶有恶报三部分内容。

该书是安德鲁·罗伯茨的杰作,书中的主线是轴心国集团决策的演进。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它持续了2174天,造成1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夺去了5000多万人的生命。其对后世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关注和省思。

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安德鲁·罗伯茨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新的权威巨著。本书的主线是轴心国集团决策的演进。为了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罗伯茨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足迹遍及俄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远东的许多重要战场和军事要地。该书还使用了许多迄今尚未发表的文献,对双方主要人物的事件信手拈来。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决策方式与过程。书中同样也写到无数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他们的经历构成了二战中英勇绝伦、不畏牺牲的宏伟画卷,但同时也体现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

是什么决定了二战的进程?轴心国集团为何输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假如轴心国集团采取一种不同的决策过程。并改变其重大战略。那么他们是否有望取胜?战后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希特勒的德军将领们所言是否有理,抑或他们此刻只是在毫无顾忌地把其前“元首”当做替罪羔羊?……《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对1939—1945年间席卷世界的这场大战进行了扣人心弦而一针见血的描述,并最终就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目录

序幕

上篇 猛攻

1 人侵四国

2 元首至尊

3 最后的希望之岛

4 争夺沿海

5 破门而人

6 东京台风

中篇 生死存亡

7 人类永恒的耻辱

8 速战中途岛

9 魔鬼花园的午夜

10 保家卫国抵御外侮

11 海空波澜

12 峰腰半岛之上

下篇 恶有恶报

13 急转直下

14 残酷现实

15 诺曼征服

16 西线挺进

17 东线喋血

18 帝国落日

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集团失败原因剖析

试读章节

1934年4月12日,星期四,德意志国防部长,即德国军队的政治长官维尔纳·勃洛姆堡将军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号——一艘排水量为11700吨的袖珍战列舰上,进行了会谈。会谈中,他们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军方将支持纳粹党魁在保罗·兴登堡去世后继任总统之职,但要以继续维持德意志国防军对所有军事事务的完全控制为条件。然而,德国冲锋队(简称SA,亦称挺进队、褐衫队)头目恩斯特·罗姆一直迫切要求成立一个将德国的所有武装力量包括在内的新部门,由他自己充当主管。这对勃洛姆堡甚至希特勒本人都不是一个好兆头。为了显示自己有立即履行“德意志号协议”的意愿,5月1日,勃洛姆堡命令在德国军队的制服上都佩戴纳粹党徽绗字标志。

由于罗姆一直强烈施压要实现其将所有武装力量收入囊中的野心,6月21日,勃洛姆堡向希特勒发出警告,指出,除非采取措施维护国内和平,否则兴登堡将发布军事管制令,责令军方恢复社会秩序,而这会让总理受到排挤,削弱总理的势力。希特勒领会到其中的暗示。九天以后,希特勒的党卫军护卫对罗姆的冲锋队发起残忍的突袭行动,这一行动后来被称为“血洗冲锋队”或“长刀之夜”:在一系列的就地捆绑砍头行动中,共有200人丧生。此次清洗中,军方不仅毫无动作,而且就在第二天,7月1日,勃洛姆堡还特意签发了一份公告,颂扬在剿灭“叛国者和暴乱者”的行动中的“元首的英明决策和模范精神”。

一个月之后,兴登堡在1934年8月2日去世。于是,在国防军的全力支持下,希特勒继承了总统一职,而按照兴登堡时期内阁通过的法案,希特勒也就进而拥有了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勃洛姆堡甚至下令颁布新誓词,要求向希特勒个人,而不是向总统职位或国家效忠。誓言明确宣告:“我以上帝之名庄严宣誓,我将无条件服从阿道夫·希特勒,其为德意志帝国及人民的唯一统帅、海陆空三军总司令。我时刻准备着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为以上誓言献出我的生命。”8月7日,在兴登堡的葬礼上,勃洛姆堡向新总统提议所有军人今后都应称他为“我的元首”,这一提议自然得到了希特勒的欣然接受。

希特勒已经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要容忍国防军,就在兴登堡的葬礼结束两天之后,1934年8月9日,勃洛姆堡给希特勒写了一封短信,这封信只有一句话(迄今尚未公开),信中写道:“我的元首!我想提醒您不要忘记曾对国防军所做的承诺。勃洛姆堡。”信中语气强硬,就是在提醒希特勒曾在“德意志号协议”中采取的立场,如果没有当时的保证,他就不可能获得如今的军政大权,更不可能允许他在仅仅五年之后就将全世界拖入到一场有史以来最具灾难性的战争之中。勃洛姆堡之所以能坚持“德意志号协议”中有关自己一方的内容,其原因正如研究德国最高统帅部的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班奈特爵所写的邢样.

1934年8月以前,只要指挥官们一声令下,国防军完全可以推翻纳粹政权,因为他们并未宣誓效忠总理;但随着将领们接受希特勒继任总统这一事实,他们为自己又戴上了一副沉重的脚镣,而且很可能是最沉重的一副,这就将他们与这个即将统治并主宰这个国家的政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让他们无法逃脱。

在收到勃洛姆堡的信一星期后,希特勒在纳粹党报《人民观察家》上刊发了兴登堡的遗嘱全文。文章强调,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内:

国防军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必须成为本国上层建筑的象征和坚定支持者。作为国家的基石,国防军身上体现着普鲁士人传统的优秀品质,其中包括自觉的责任意识、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国防军必须始终永远遵守听从国家指挥的规定,这样,才能不受任何国内政治发展的左右,才能继续履行军队保卫国家的崇高使命……作为参加过世界大战的陆军元帅和总司令,我感谢所有为国防军建设和组织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人们。  第二天,8月19日,德国全民投票表决是否由希特勒兼任国家总统和总理,共有超过3800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89.9%的选民投了赞成票。

8月20日,希特勒继续履行他在“德意志号协议”的承诺,并写信给勃洛姆堡,向他保证这份秘密协议仍然有效。他感谢了这位将军向他做出的忠诚宣誓,并补充说:“我将始终把维护国防军的神圣和生存视为我的最高职责,必将遵守已故陆军元帅的遗嘱,并按照我自己的真实意愿坚定地将国防军建设成国冢唯一的武装力量。”

1936年3月至1939年8月期间,围绕德国边境,希特勒成功发动了一系列外交政变行动,这更加巩固了这位元首和其将领们的一致立场,同时也将这个在《凡尔赛和约》中蒙羞的国家——这份和约使德国失去了13.5%的领土——变成了令人备感荣耀的第三帝国。希特勒对于其和平意图的频繁表态,让外国受到麻痹而不再猜疑,但德国陆海空三军高级指挥官们却清楚地认识到这完全是一场骗局,因为与此同时元首还下令要求他们立即事不宜迟地做好应付欧洲大规模冲突的准备。比如,他就曾于1935年2月对伦敦《每日邮报》记者乔治·沃德·普赖斯说:“德国将会自觉遵守而不是破坏和平。”但几天后,他就决定国防军需要尽快从21个师扩充到36个师。而他的真实意图则是到1939年拥有63个师的陆军兵力——几乎和1914年的规模相当。

20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这位德国独裁者自信心的极度膨胀以及将领们对政治事务的漠不关心,希特勒进攻的步伐也在以成倍的速度加快。1935年3月,赫尔曼·戈林正式宣布德国空军成立,同月,德国公开违背《凡尔赛和约》中有关裁军内容的条款,而事实上,自从希特勒上台以来,德国已经一直在秘密摆脱这些条款的限制了。同年9月,德国议会在纽伦堡通过了数条法令,这些法令剥夺了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并将带有纳粹绗字党徽图案的党旗定为德国国旗。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全面撕毁《凡尔赛和约》,派遣部队进入莱茵兰工业区,而根据《和约》第180条,莱茵兰已经被划定为非军事区。假如当时在附近驻扎的英法军队采取敌对行动的话,德军只能下令撤回,而这样的溃败几乎一定会令希特勒丢掉总理的职务。但由于西方列强对于被描述成“迦太基式和平”,即1919年强迫德国签署的极为苛刻的和约一事心怀愧疚,便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默认了德军越过莱茵河的这一行动。英国较有影响力的自由党政治家和报纸主编,曾在拉姆齐·麦克唐纳国民政府中任兰开斯特郡国王直辖地司法官的洛锡安侯爵说道:“毕竟,他们只不过打算回到自己的后花园中。”1936年3月,希特勒向西方各国保证德国只想要和平,工党副领袖亚瑟·格林伍德甚至告诉下议院,“希特勒先生已经做出了保证……他拿着橄榄枝……我们应当相信他的话……不必再说什么他的保证毫无诚意的话了。”然而,就在年8月,德国却开始实行两年制普遍义务兵役制。P1-3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是罗伯茨的杰作。这一成就为罗伯茨本已卓著的声誉又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环……高屋建筑、一针见血……从全新而非同寻常的角度叙述了这段战时历史。

——理查德·哥特,《观察家报》

历史就应该这样写;描写扣人心弦。

——迈克尔·戈夫,《星期日邮报》

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是他迄今的最佳作品。

——索尔·戴维,《星期日电讯报》

把英美两国战时全景,以超一流的史笔鲜活地展现出来的作品。

——马丁·吉尔伯特,《旗帜晚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安德鲁·罗伯茨
译者 李广才//崔喆//陈兰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5308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
丛书名
印张 26.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