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富国有道(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好吃、好酒、好色】

齐桓公接见了管仲,一席长谈,果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但摒弃前嫌,一笑泯恩仇,而且还筑坛拜相,让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并尊称他为“仲父”。

在这个过程中间,有许多的不容易。

首先的不容易是管仲的深谋远虑,如果不是管仲事先劝说鲍叔牙担任齐桓公的老师,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其次的不容易,是齐桓公的胸怀大略、宽宏大度、爱惜人才,与有一箭之仇的管仲握手言和,这是一般人办不到的。

但是,最不容易的还是鲍叔牙的知人举贤。他不但信守与管仲的约定,更重要的是能以国事为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管仲,甘愿让贤,极力劝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历史上,有多少人嫉贤妒能,看到比自己本事大的人,没事还要想办法整倒他,哪有鲍叔牙这样没事找事的呢?这一点,尤其不容易。

刚开始,齐桓公称霸的信心并不是很足,原因是他身上有很多毛病。当管仲劝说他谋求霸业的时候,他想到自己身上的污点,有些犹豫不决。当管仲问他有什么污点时,他直言不讳地说:“好吃,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东西,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弄来吃。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美食家哪!”管仲说,“这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不是最要紧的。”

“我嗜酒贪杯,无酒不餐。”

管仲笑了笑说:“这也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最要紧的。”

“我很好色。”齐桓公脸有愧色地说,“连表姐也不想让她嫁人,留着自己享用。”

“食、色,性也。太过好色虽不是一件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管仲宽慰地说。

齐桓公见管仲说自己的这些污点都无关紧要,不禁对管仲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一个奸人,故意阿谀讨自己欢心。大声斥道:“这样的污点都可以容忍,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不!”管仲认真地说,“作为君王,最不能容忍的是优柔寡断,不思进取。优柔寡断则没有人拥护你,不思进取则一事无成。”

齐桓公说的是实话,也有试探之意,见管仲一语击中要害,这才从心底相信管仲确实是一个治国之才,便将国政全权交给管仲处理。

【好领导】

为了让管仲放开手脚,大有作为,齐桓公将军国大事全权交给管仲打理,并嘱咐下面的人:“国家大事,先禀仲父。”

正是由于齐桓公的充分信任,管仲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治国才能,率领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关于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有这样一个故事,足可以说明一切。

这一天,齐桓公同蔡姬在众宫人的陪同下,在御花园观看一个小戏班子演出。戏班子是佞臣竖刁特意从宫外请来的。据说班子里的伶人都是临淄城的名角,吹、拉、弹、奏,在临淄城都是一流的。齐桓公听到高兴处,常情不自禁爆发出阵阵笑声。

蔡姬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听到精妙的琴声和伶人的歌声,不由赞叹道:“齐曲同中原梆子腔确实不一样,好听极了。”  蔡姬见齐桓公没有搭腔,扭转头一看,见他已看得入神,根本就没有听到自己刚才说的话,便从果盘中拿起—个苹果,削了皮递给齐桓公说:“吃苹果。”

齐桓公接过苹果,眼睛仍然盯着场中的伶人。正在这时,掌管礼仪的司官走过来,凑到齐桓公的身边说:“主公,晋国使臣到了,该用何种等级的礼仪接待。”

“去问仲父吧!”齐桓公连头也没有动,继续观看伶人演唱。

过了一会儿,司官去而复返,再次来到齐桓公身边,谦恭地问:“晋国使臣要求商谈两国的贸易,请主公明示。”

“不是讲了吗?”齐桓公手一挥,“去请示仲父。”

司官去后不久,再次返回来,站在齐桓公身边,面有难色,欲言又止。齐桓公见状,不耐烦地问道:“又有何事?”

司官轻轻地道:“晋国使臣请求面见主公!”

齐桓公大声地说:“去请示仲父,有何事,叫他处理就是。”

演唱的伶人是个很有趣的人,见掌管礼仪的司官三次请示齐桓公,齐桓公三次回答都是一样的,什么事情都让仲父处理,觉得当个君王也太清闲自在了,一时兴起,灵机一动,现编一段唱词唱了起来:

晋国使臣来大齐,司官三次询礼仪。

当个君王不操心,推给仲父万事吉。

一般来说,伶人都有急才,在演唱的时候,有时突然间忘了唱词,可以临场发挥,现编几句唱词补上救场。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像这种现编救场的唱词,外行根本就发现不了,内行虽然听出来,一般不会责怪。今天演唱的伶人也是唱得得意忘形,忘了他所嘲讽的对象是谁。唱词一出口,班主知道惹下了滔天大祸,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齐桓公是什么人,他是一国之君,一个聪明绝顶之人,他虽然一边听唱,一边同蔡姬窃窃私语,却还是听出了伶人的嘲讽之词,谁知他不恼不怒,竟然站起来学着伶人的腔调唱:

求索人才费精力,使用人才却安逸。

寻得仲父不容易,放着不用多可惜?

现场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是一片叫好声,特别是班主,当他看到齐桓公站起来的时候,一颗心算是悬到嗓子眼里了,害怕齐桓公起来惩罚演唱伶人,后见他模仿伶人的唱腔,字正腔圆地唱了起来,而且唱腔非常地道,不由得拼命拍巴掌,大声赞叹道:“好!好!简直是太妙了。”

演唱的伶人突然觉得自己闯了大祸,连忙跪下磕头,谢齐桓公不罪之恩。

齐桓公一挥手道:“起来吧!你说的是实话,我说的也是实话,继续唱吧!”

P15-17

目录

第一篇 中国理财之父——管仲

 一 管仲速写/003

 二 管鲍之交——震撼千古的友情/004

 三 改换门庭——找了个好领导/008

 四 利民是手段,富国是目的/018

 五 “相地衰征”——改革从农业开始/021

 六 “官山海”——中国最早的专卖制度/023

 七 开放搞活——优惠政策招商引资/029

 八 轻重之术——一种先进的理财方法/035

 九 奇人奇谋——没钱也能玩得转/039

 十 商战——不见硝烟的战争/044

 十一 病榻论相——没有选好接班人/050

第二篇 大秦帝国的黑色裂变——商鞅变法

 二 商鞅速写/057

 二 既然不用我,就不会杀我/058

 三 推销自己也是一门学问/065

 四 不变法就没有出路/070

 五 铁腕出击,这个人真的很厉害/077

 六 “农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081

 七 抑商——商鞅就是这么干的/085

 八 禁末,商鞅是不是疯了/090

 九 没有后悔药/093

 十 车裂之刑/095

第三篇 汉武帝的财政部长——桑弘羊

 一 桑弘羊速写/101

 二 千古大冤案/101

 三 商人的儿子是个数学天才/103

 四 见习生/106

 五 告缗令救了燃眉之急/111

 六 五铢钱——统一铸币/114

 七 盐铁专卖——新经济政策的核心/117

 八 创设均输制度/120

 九 平准——古老的价格政策/123

 十 酒类专卖——又一生财之道/126

 十一 让人恨又让人爱/130

第四篇 大唐救危财相——刘晏

 一 刘晏速写/137

 二 《三字经》说他是个神童/137

 三 当年神童,后日理财圣手/141

 四 改革漕运,构筑大唐生命线/149

 五 改革盐政,摆脱财政危机/154

 六 物价政策——常平法/160

 七 大唐复兴之梦随天才而去/166

第五篇 大宋王朝最后一根火柴——王安石变法

 一 王安石速写/175

 二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怪人/175

 三 官场上的一个异类/178

 四 改革尚未行,气死了老臣/183

 五 均输法改革了贡赋制度/192

 六 青苗法最惹争议/195

 七 不怕死的御史/204

 八 为何人称拗相公/211

 九 市易法平抑物价/217

 十 小人物掀翻了大宰相/221

 十一 末路悲歌/225

第六篇 大明王朝最后一次挣扎——张居正变法

 一 张居正速写/233

 二 过于顺利会毁掉天才/234

 三 退而不与争只是一种策略/237

 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41

 五 考成法——让各级官员动起来/246

 六 清丈土地——撬开偷税漏税者的钱袋子/251

 七 一条鞭法——赋税制度的革命/256

 八 省用节支,皇帝用钱也说“不”/260

 九 生前殊荣,死后奇祸/264

序言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这句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然规律:社会的发展、变革,都是从财政体制的变革起步的。

中国的财政体制、财政理论、财政政策,正是经过无数次的变革,才发展到今天。每一次变革,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但是,在中国财政史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另一类英雄——理财家、改革者!

他们孤独而清醒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先觉醒的先知者,犹如大海中的一座灯塔,引导着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驶向彼岸。如果将国家财政比喻为股市中的一只大股,这些最先觉醒者,无疑就是操盘国手;如果将国家财政比喻为大海中的一艘航船,这些最先觉醒者,无疑就是舵手。

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商鞅、西汉时的桑弘羊、唐代的刘晏、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就是这类先知先觉者、操盘国手、舵手。

管仲相齐,大力整顿内政,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创行盐铁专卖制度,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发展手工业及对外贸易,率领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他是中国改革之父、理财之父。由于设置“女闾”招商引资,开辟了“官妓”这个行当,还被人戏称为妓女的祖师爷。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采用残酷血腥的方式推行变法。在“农战”方针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行盐铁专卖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只用了19年的时间,就使秦国魔术般地崛起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孝公死后,继任的秦惠王恨透了商鞅,将他施以车裂之刑,五马分尸。

桑弘羊是一位天才的理财家,他所推行的几项经济政策,如:盐铁专卖、均输制度、平准制度、酒类专卖、商(官商)制商(私商)等,为汉武帝弄到大把大把的银子。汉武帝的文攻武卫,花钱如流水,如果没有这位弄钱高手做后盾,根本就玩不转。

刘晏出任中央财政最高领导人,正是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财政极度困竭的时候。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漕运,保证京师长安的粮食供给,构筑了大唐的生命线,随后改革盐政,为中央财政开辟了取之不尽的财源,硬是将大唐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拽了回来。

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他的战斗口号,可惜他缺乏宰相气量,难容不同意见,个性固执偏激,被人称为“拗相公”,书生气十足,充满了理想主义,虽身为宰相,却动不动就撂挑子。这样的缺点搁一般人身上算不了什么,放在宰相身上就很要命。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宋朝的悲剧。

张居正为人矜持,沉默少语,喜怒不露于色,他理财的诀窍是:“开源”、“节流”。他特“抠门”,皇后要钱他敢不给,皇帝要钱也说不,而且敢从富人腰包里掏钱,在他执政的10年间,国库充盈,“太仓粟可支十年”,大明朝如日中天。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宰相或副宰相一级的人物,领导或主导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在国家财政陷入危机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锐意改革,凭着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一次又一次地使国家从困境中走出来。

理财家之所以为理财家,在于他们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历史的进程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研究这方面的遗产,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学一点儿历史,在探求历史财政规律的过程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以期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最后想说的是,《富国有道: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不是一本专业的历史论著,也不是研究理财家的学术著述,不是评论每一场改革的意义,更不是教大家如何改革、理财。我只想用通俗的语言,还原每一位理财家的本来面目,并让大家了解一段历史,在了解中思考一下自己的事业。

这本书史料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观点不失明确,条理也算清晰,适合广大读者特别是财政、经济、工商、税收、党政干部、公务员阅读。那些搏击商场的精英们,也可以从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中,读通读懂想要的东西。

谨以此奉献给大家。是为序。

余耀华

2012年冬·于湖北鄂州寓所

内容推荐

《富国有道: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由余耀华编著。

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商鞅、西汉时的桑弘羊、唐代的刘晏、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宰相或副宰相一级的人物,领导或主导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他们之所以成为理财家,就在于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历史的进程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富国有道: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研究这方面的遗产,还原每位理财家的本来面目,探求历史财政规律,可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编辑推荐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余耀华编著的《富国有道: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选取财政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著名的“财政部长”,讲述他们的财政思想和理财智慧。具体包含六章,各章均讲述一个“财政部长”,分别讲述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的人生故事和财政智慧。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还原每一位理财家的本来面目,并让大家了解一段历史,在了解中思考一下自己的事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富国有道(大国宰相的理财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耀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125740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12.92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