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门的文化传承
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托物言志。横木为门的衡门,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一扇扇门可以是朴实无华的出入口,也可能承载民俗符号,体现文化底蕴,在各个时代形成装点岁月的风景线。本书讲述建筑物门及其相关事物的历史演进,与读者一道,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书 | 中国门文化(典藏版)/传媒艺苑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书写门的文化传承 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托物言志。横木为门的衡门,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一扇扇门可以是朴实无华的出入口,也可能承载民俗符号,体现文化底蕴,在各个时代形成装点岁月的风景线。本书讲述建筑物门及其相关事物的历史演进,与读者一道,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第一章 门是建筑物的脸面 一、门和户 二、门的建筑 三、门之饰 四、门前附设物 五、门对空间的标志及分割 第二章 门的民俗 一、门之神 二、对联和匾额 三、岁时习俗 四、五行四象与门的厌胜 五、门镜门符辟邪物 六、建房风俗 第三章 面向历史的洞开 一、夜不闭户的理想 二、门第门阀 三、城门——社会活动的特殊空间 318 四、看门者与守关人 五、前后门·公私门 六、门名的文化含蕴 再版后记 导语 * 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甲骨文字“門”画下两个象形符号。《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这便是门。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托物言志。从横木为门到帝王门前的连阙,门,既是建筑必不可少的脸面,又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被绘在色彩斑斓的门饰中,被写进各式各样的门联里。本书以门为切入点,以雅趣顺达的语言、富有民俗旨趣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在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中,门文化这道独具韵味的倒影。 * 中国民俗名家讲述中国门文化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传承,带读者领略不同时期的门和不同地域的门,开启一段难忘的风俗史探索之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门文化(典藏版)/传媒艺苑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裕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522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首版时间 | 2023-03-01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4 |
CIP核字 | 2022188966 |
中图分类号 | TU228-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