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精)/光启文景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在欧洲,这被称为大发现时代。
对世界其他地方来说,这通常意味着奴隶制、流行病、文化与种族灭绝,以及大规模的社会和经济变革。
高贵的野蛮人,低劣的食人族,热忱的传教士,无畏的探险者,贪婪的商人……
这是一个西方文明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在多种非西方社会建立统治,并期望这种支配永久保留的故事。
世界顶级考古学家、国际公认的世界史前史研究权威布赖恩·M.费根,讲述四百年间九种非西方社会创伤般的文化变迁,探索文化的冲突留给我们的教训。欧洲人和他们接触的众多非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关系,文化变迁的进程持续影响着当代社会,人类能否真正超越对他者的偏见,摒弃不平等的固有观念,创造一个更公正的社会?
作者简介
布赖恩·M.费根,世界顶级的考古学家,也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史前史研究权威。
费根出生于英国伯明翰,曾在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考古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荣誉退休教授。著有多部畅销书和考古学专业大学教科书,并主编了《牛津考古学指南》。曾获美国考古学协会“公共教育奖”“主席嘉许奖”,专业考古学家学会“杰出服务奖”。目前国内已引进的作品包括《世界史前史》《考古学入门》《床的人类史》《小冰河时代》《考古学与史前文明》《掠夺尼罗河》《洪水、饥馑与帝王》《大暖化》等。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大发现四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张广智)
前言与致谢
作者自序
第一部分 大发现时代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好望角的科伊科伊人
第三章 阿兹特克人
第四章 西班牙征服的结果
第五章 旭日之国
第二部分 影响
第六章 大灭绝
第七章 高贵的野蛮人:塔希提人
第八章 范迪门人
第九章 “高贵的野蛮人是条狗!”
第十章 上帝的话语
第十一章 火地岛人
第十二章 大地尽头的传教士
第三部分 互联性
第十三章 皮草与火器:加拿大东部的休伦人
第十四章 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
第十五章 毛利人
第十六章 新西兰的殖民
第十七章 不平等的遗产
资源指南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
概论》中,把由徐光启(
1562—1633)为代表的
回溯“汉学”、追求“西学”
的学术思潮,看作中国近
代思想的开端。正是以徐
光启为首的一代人,立足
中华文化,承续学术传统
,致力中西交流,展开文
明互鉴,在江南地区开创
出思想文化的新局面,也
遥遥开启了上海作为近现
代东西交流、学术出版的
中心地位。有鉴于此,我
们秉持徐光启的精神遗产
,继承和发扬其经世致用
、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
创设“光启文景丛书”,立
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
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
类、面向未来。努力构筑
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
,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
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所
取得的成果;同时,大力
引介高质量的世界学术精
品,既在自身文化中汲取
活力,又积极把自身文明
带到世界前沿,以高水准
的国际性成果丰富中华文
化的内涵。
丛书推重“经世致用”
,即是注重文化的学术性
和实用性,既促进学术价
值的彰显,又推动现实关
怀的呈现。本丛书以学术
为第一要义,所选著作务
求思想深刻、视角新颖、
学养深厚。同时也注重实
用,收录学术性与普及性
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
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
的优秀著作。以此,关注
并回应重要时代议题与思
想命题,推动中华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与世界学术的交流对
话中,努力打造和呈现具
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思想文化及其话语体系,
为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贡献绵薄之力。
丛书推动“东西交流”
,即是注重文化的引入与
输出,促进双向的碰撞与
沟通,既借鉴西方文化,
也传播中国声音,并希冀
在交流中催生更绚烂的精
神成果。丛书着力收录西
方古今智慧经典和学术前
沿成果,推动其在国内的
译介与出版;同时也致力
收录国内优秀专著,促进
其影响力的提升,发挥更
大的文化效用;此外,还
将留意海内外学者具有学
术性、思想性的随笔、讲
演、访谈等的整理汇编,
结集出版,建构思想操练
和精神对话的空间。
我们深知,无论是推
动文化的经世致用,还是
促进思想的东西交流,本
丛书所能贡献的仅为涓埃
之力。但若能成为一脉细
流,汇人中华文化发展与
复兴的时代潮流,便正是
秉承光启精神,不负历史
使命之职。
丛书创建伊始,事务
千头万绪,未来也任重道
远。本丛书涵盖文学、历
史、哲学、艺术、宗教、
民俗诸多人文学科,需要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通力
合作。本丛书综合译、著
、编于一体,也需要多方
助力协调。总之,丛书的
顺利推进绝非仅靠一己之
力所能达成,实需相关机
构、学者的鼎力襄助。谨
此就教于大方之家,并预
致诚挚的谢意。
清代学者阮元曾高度
评价徐光启的贡献:“自
利玛窦东来,得其天文数
学之传者,光启为最深。
……近今言甄明西学者,
必称光启。”追慕先贤,
知往鉴今,希望通过“光
启文景丛书”的工作,搭
建起东西文化会通的坚实
平台,打造上海乃至当代
中国学术高原的瞩目高峰
,以学术的方式理解和阐
释中国,阅读与走向世界

“光启文景丛书”编委

2017年8月1日
导语
当欧洲首次接触世界其余地方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本书中,作者描述了一系列精彩的案例,讲述文化接触的影响,每个案例都呈现出不同的前欧洲文化特点。
作者旨在为文化人类学、世界史、历史人类学、伦理学研究或者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理想化的文本,当然也包括普通读者。
精彩页
1772年,探险家马里恩·迪弗伦(Marjon du Fresne)带领一小队法国水手在塔斯马尼亚(Tasmania)南部的沙滩登陆。在迪弗伦的船停靠陆地时,一队异域风情且约有30人的“黑色皮肤,有着毛茸茸头发并全都裸体”的土著居民携着削尖的木棍和锋利的石器从树林中出现,迎接了这些陌生人。令人些许惊讶的是,塔斯马尼亚人竞能辨认出他们的访客是人类同伴。马里恩·迪弗伦是至少8000年以来第一个进入他们视界的外来者。
冰期末期,由于巴斯海峡上涨的海水,塔斯马尼亚人被隔绝在他们偏远的海岛家园。马里恩·迪弗伦到访时,有3000至5000名原住民,分为至少80个不同的30至50人的营居群,占据着塔斯马尼亚(参阅第八章)。他们的后代在西方文明中只幸存了不到一个世纪。这些原住民被认定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族群,是“介于人和猴子一族之间的链接环上”的野蛮人,外来的欧洲疾病导致他们大量死亡,渴望土地的殖民者的猎杀行为使他们濒临灭绝。从一开始,因缺乏理解而导致的巨大鸿沟就已将塔斯马尼亚人与他们并不受欢迎的来访者分隔开来。
迪弗伦和他的队员谨慎地登上沙滩,同时,当地人堆起一堆浮木。这些原住民用一种像是“从喉咙底部”拖拽出的词汇组成的语言向登陆的白人们打招呼。一名军官想把当时每支南太平洋探险队都携带的珠饰和其他相似的小装饰品送给原住民。塔斯马尼亚人藐视并拒绝了那些礼物。当这些法国人送出活鸡时,原住民厌恶地丢开它们,跑进了树林。最终,迪弗伦亲自设法劝说他们回来。原住民领队们又向木料堆打起手势。在疑惑中,船长点燃了干树枝。塔斯马尼亚人迅速逃向附近一座小山丘的顶部,并且精确地向吃惊的海员们齐射出石弹。法国人逃向他们的船。海员们一逃离射程,就划船沿海岸行进,寻找另一处登陆地点。塔斯马尼亚人在他们身后扔出密集的岩石去追击他们。在两名军官被击中后,迪弗伦无法控制他的怒火,命令步枪齐齐发射。塔斯马尼亚人急匆匆地跑开寻找掩护,遗留下其中一个倒在沙滩上的人。探险队在这个小湾又逗留了六天,希望那些原住民会回来。与此同时,军官们安置好那具被遗弃的尸体,并出于科学的目的对其进行测量,注意到这个人有五英尺三英寸(1.6米)高,有着“略微发红的棕色头发”。之后,他们起航去新西兰,在那里,马里恩·迪弗伦“被土著人吞食”。
在大发现时代这充满冒险的几个世纪中,西方探险者穿梭至全球各个角落,迪弗伦与塔斯马尼亚人的经历并不特殊。在大多数事例中,与尚不为人知的社会的初遇,就像受好奇心驱使而飞速变化的万花筒,时而有令人震惊的魅力,并且常常因浪漫而使人兴奋。“土著”可能是礼貌、殷勤,甚至热情的。然而,他们的行为经常是无法预料的。即使是像著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这样具有丰富的接触异族人经验的航海家,也会在理解塔斯马尼亚人、澳大利亚人等异域族群时遇到困难。“他们以一小组人为单位,在地区间徘徊以寻找食物”,库克写道。(图1)“他们都一样愚昧无知,是人类中可怜的种族,即便那时这个国家的居民具备在全世界最良好的气候下生产日常必需品的能力。”(Reed 1969,163)最使库克及其他观察者感到困扰的是,这些人对提升他们的个人生活品质并无一点兴趣,完全只是满足于“活着”。这种价值观迥异于以目标为导向、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人,西方人带着心中特定目标探索世界,不论是寻找中国、纯粹的探险、传教活动、贸易还是殖民。
我们生活在一个已被充分探知且熟悉的世界,难以想象遭遇一个从未接触过西方文明的社会会是怎样的情景。BBC著名的旅行家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就是在最近有此类经历的小部分人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他陪同一些政府官员去到新几内亚塞皮克河(Sepik River)的源头,一名无人区飞行员汇报那里有些在山中的居所,而这出乎他们的意料。在未知的国度行进两周后,爱登堡的小队发现了两组脚印。
小队跟随着脚印前进并在森林中遗留下礼物。这些陌生人留下明显的足迹,说明他们一直在观察。欧洲人用一种已知的沿河地带方言喊出了问候语,然而没得到任何回应。最后他们跟丢了足迹也几乎放弃了希望。之后,突然在一天早晨,七个小个子、几乎裸体的男人出现在靠近他们营地的灌木丛中。当旅行者们从帐篷里跌跌撞撞地走出来的时候,这些陌生人正站在原地。爱登堡叙述了他怎样和同伴一起向不懂任何已知沿河地带方言的部落男子们匆忙打出表示友好的手势(图2)。幸运的是双方有许多相通的手势:微笑、皱眉、表示惊讶、不赞成和提问。这些手势是理解对方,用铁刀交换水果,甚至加深两个互不相容的社会间关系的唯一途径。这样的手势是少数的、人类共通的、在交流上的遗产之一;早期探险者充分利用了它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精)/光启文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布赖恩·M.费根
译者 译者:乔苏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78120
开本 32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616
CIP核字 2023014080
中图分类号 G0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2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