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问道乡村振兴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留住乡愁、粮食安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七个方面对中国乡村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既指出了各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政策建议。可以说,本书丰富了学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成果,同时对政策制定部门来说也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奇,中国贫困问题研究专家,经济学专栏作家,原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家扶贫开发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农村观察》、《三农问策——走出制度困局》、《中国三农“危”与“机”》等。长期从事三农研究,多次参加中央领导同志召开的三农工作座谈会,曾应邀赴中南海参加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的六人座谈会。近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财经》、《中国发展观察》等报刊杂志发表研究文章百余篇,在人民网理论频道、中道网、爱思想网等多家网站开设专栏,有四十多篇文章被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目录 1 留住乡愁 别让农民不食人间烟火 “乡愁”十脉 2 粮食安全 以大食物观统筹粮食安全 遏制“五非”藏粮于地 保障三大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耕地之外,乡村还有红线要守 应建立“三口农业”制度 3 乡村发展 产业变革:农业的新挑战 融合两场嵌入文化打造绿色食品新高地 微生物农业:未来农业的新蓝海 菌物种业:一个被忽略的新种业 深刻领悟“小木耳,大产业”的丰厚内涵 人间烟火气最抚百姓心—亟待开发的乡村夜市 新时代需要“全科农民” “三农”干部提高本领的十“三”法则 4 乡村建设 九园之乡:中国乡村的未来 时、度、效:乡村建设的“定海神针” 别让空心化的村庄“传宗接代” 构建乡村新型文化生态 农村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应重塑效能认知 把社建到村上——供销合作社应在农村改革中担重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什么?如何接? 5 乡村治理 小康时代贫困治理的十个新走势 乡村社会的裂变重塑与治理 乡村治理“三原色”:识人识物识势 “邻长制”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人文红利: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用好文化的“兴观群怨”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培育不可脱“乡” 谨防小康之后的“堰塞湖” 士农工商一肩挑当个农民不容易 “家”的挑战:以家为核心的民情流变 以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工农关系 6 城乡融合 进城落户:难以了断的五条根脉 “乡土中国”的场景转换 资本下乡要“九戒” 共同富裕的人本逻辑 7 共同富裕 农村改革再出发:统筹非耕农户的土地经营权 乡村振兴的逻辑原点:缩小源头差距 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时代很快,“三农”很慢 农业的思维流向 “母体文明”的尴尬应该终结 “四无劳动”的制度性终结与社会进步 中国乡村百年:从“运而不动”到“振而即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问道乡村振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3045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8 |
出版时间 | 2023-02-01 |
首版时间 | 2023-02-01 |
印刷时间 | 2023-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0 |
CIP核字 | 2023029293 |
中图分类号 | F3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