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侃黄焯批校昭明文选(精装全十册)
内容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古代文学专业读者

名家精批要籍,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极高,内容珍稀,制作精良,定价实惠,是学习、研究和收藏的不可多得之选。

名家手批要籍,珍稀文献首次披露。

内容简介
梁代昭明太子编选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诗文总集。近代著名学者黄侃一生精研《文选》,惜无专著行世,后人整理成《文选黄氏学》、《文选平点》、《文选平点》重辑本,以其“片言只字,皆根据理要”,能“曲得作者之匠心”而备受学界珍视。已出整理本不附《文选》原文,阅读及使用均不便,我们访得黄焯1961年过录本,经详细比对,此本不但相较于此前三个整理本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还多出黄焯先生的详细批校文字。黄焯的批校,对《文选》选文进行细致的篇章分析,详细引录群书材料(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论述以及章太炎等著名学者相关观点)与《文选》文本相发明。现在我们将此本彩印出版,以飨学林,读者执此一编便可一睹两代学术大家治学之风采,并进窥八代名篇撰思之神韵。书后并附黄侃于北京大学所作《文选》讲义,亦为首次披露,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人,我国著名文史研究学者,语言学家、文学家。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早年参加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入民国后专心学术,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师事章太炎,世以“章黄”并举,精于传统音韵、训诂之学,乘乾嘉诸老之余绪,启现代巨子之先鞭。文学研究方面,也以见解宏通著称,成为相关领域的范式。生平著述,经后人整理,有《文心雕龙札记》《文选平点》《黄侃论学杂著》《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黄侃手批尔雅义疏》《黄侃手批说文解字》等行世。 黄焯(1902-1984),湖北蕲春人,黄侃之侄,长期任教于武汉大学,是武汉大学极负盛名的“五老”之一,主要著作有《经典释文汇校》《毛诗郑笺平议》《诗疏平议》等。
精彩书评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是四方风物云集的交通要冲,更是自古人文荟萃的文化重镇——仅从两部重要文化典籍,就可以见出湖北在中华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卓尔不凡的气象。这两部典籍,其中一部是《楚辞》,另一部则是《文选》。

《文选》与湖北渊源极深。我国典籍长期以“经史子集”四部归类,其中集部著作数量*多。集部之下,又有《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大类。《楚辞》为集部之祖,《文选》居总集之首,其地位不言而喻。

《楚辞》主要收录屈原及其后继者宋玉、东方朔等人的作品,它以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生命元素,为中华文化输送了清正刚健的厚重气息,与《诗经》一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渊源。司马迁《史记》敬仰屈原其人,以为“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勰《文心雕龙》将《楚辞》视为可与“六经”共传的“文之枢纽”,辟《辨骚》专篇讨论其深远影响,认为它“惊才绝艳,难与并能”。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高度赞扬“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指出:“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梁代萧统选编的《文选》同样气象不凡。它精心选录周、秦、汉、三国、晋、宋、齐、梁八代共一百三十多位作家七百余篇重要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汇集了我国隋代以前的文章精华,给后代文人创作提供了重要范本。《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以之居首,说它:“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表述更为扼要:“《文选》为文章渊薮,(李)善注又考证之资粮。一字一句,罔非瑰宝,古人总集,以是为弁冕,良无忝焉。”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虽对《文选》分体有不同意见,但仍肯定其为“辞章之圭臬,集部之准绳”(《文史通义·诗教下》)。著名学者黄侃先生曾在手批《文选》书后题诗为赞,其中说道:“八代名篇此尽储,正如乳酪出醍醐。”充分肯定其收罗之宏富,选录之精当。

众所周知,《楚辞》的主要作家屈原为湖北秭归人,其*重要的注本《楚辞章句》又出自湖北宜城人王逸之手,它早已与湖北文化血脉相连。同样,《文选》这部典籍也与湖北渊源极深——《文选》的选编者萧统,其母亲丁贵嫔世居湖北襄阳,萧统便出生于此;《文选》传播过程中以李善注本影响*为深远,李善本籍即为湖北江夏,并且晚年回到故乡辟地讲学(据周贞亮《文选学讲义》第七章《文选学之成立》)。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选》学最早是在湖北大地上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骆鸿凯、周贞亮先后来武汉大学任教,其《文选学》《文选学讲义》几乎同时刊布,成为现代《文选》学开端的标志。

《文选》历来备受重视。《文选》成书后,萧统的侄子萧该撰写了第一部注释本《文选音义》,其后唐初曹宪在扬州聚徒讲学,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文选》学”,其弟子李善便是集大成者。《文选》广受唐代读书人欢迎,李白、杜甫、韩愈等重要作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它。《朱子语类》卷一百六十记载朱熹说:“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所以好。杜子美诗好者亦多是效《选》诗。”此言属实,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者,悉焚之,惟留《恨》《别》赋。”杜甫则在《宗武生日》中明确指出:“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至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并非“尽扫八代而去之”(清刘声木《苌楚斋四笔》),近代学者李详著《韩诗证选》一卷,考证韩愈吸取《文选》精华之处,立论确凿,令人信服。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使者奏请唐室颁赐四部汉文典籍《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大臣于休烈上书谏阻,以为这四部书都事关军国大计,不可轻传,其中论述《文选》说:“深于《文》,则知往来有书檄之制。何异借寇兵而资盗粮?”《文选》一书确实载录了大量诏令、檄文等政治性文体,于休烈有此担忧,也并非无因。从此事可以见出:一方面,《文选》被看作与《毛诗》《左传》这样的经书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此书的影响已远播边疆。

《文选》在唐代主要以传抄为主,到五代时期始见刊刻的记载。宋秦再思《洛中记异录》记载,毋昭裔贫贱之时曾向人借阅《文选》,人家面有难色,于是他立下宏愿,自己将来显达了,一定要“刻板印之,庶及天下习学之者”,后来他成为后蜀宰相,终于达成夙愿。贫贱的读书人都有阅读《文选》的愿望,足见当时的知名程度。

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典籍传播更为便捷,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文选》版本基本源自宋人版刻。此时,《文选》在读书人中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方其盛时,士子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宋王得臣《麈史》记载了一则轶事,宋祁母亲梦中得朱衣人赠送《文选》一部,于是宋祁小字“选哥”,宋祁曾手抄《文选》三遍,逐渐悟得文章佳胜之处。

元明两代,《文选》研究相对式微,到了清代又出现复兴之势。据现代学者王书才统计,清代《文选》学专著有70多种,另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清代留存至今的《文选》批校题跋本也有56种之多。清人以实证精神研治《文选》,从语言学、文献学、文学评点等各个方面对《文选》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直至晚清,督鄂近二十年的名臣学宗张之洞也十分重视《文选》,其《书目答问》单独列出“文选学家”一类,这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尚属首次。《輶轩语·语学第二》中总结了“选学”的两种路径:一为征实,以积累学问为目的;一为课虚,主要运用于写作。这为读书人学习《文选》指示了门径,如此分类已见出对传统《文选》学的总结趋势。

到了现代,传统学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冲击,《文选》学研究在艰难的形势下展开。黄侃先生不惧“选学妖孽”的讥评,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讲论《文选》。其后,黄侃弟子骆鸿凯与当时著名学者周贞亮先后在武汉大学开设《文选》课程,分别写成《文选学》《文选学讲义》,成为“20世纪新《文选》学的开创者”(傅刚《百年〈文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现代《文选》学自此拉开了帷幕。

积极传播《文选》是湖北文化界的使命。从以上事实可知,《文选》学的千年发展过程中,湖北文化界可以说贡献良多,尤其是在《文选》研究的现代转型方面大放异彩。因此,当今的湖北文化界有责任积极传播《文选》。

值得注意的是,黄侃作为现代《文选》学的重要引路人,其重要学术观点都体现在对《文选》的精心批校之中,而其批校所用的底本即有湖北崇文书局出版的《昭明文选》。

崇文书局成立于同治六年(1867年),是晚清著名的五大官书局之一,在李瀚章、曾国荃、李鸿章、张之洞等名儒显宦的大力支持下,声誉日隆。崇文刊刻的书,底本精善,又讲求实用,物美价廉,故而流播甚广,在文化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例如康有为《桂学答问》中提到:“辞章之学,先读《楚辞集注》,次读《文选》,则材骨立矣。”而于《文选》的版本,则指出:“武昌胡克家翻宋本为佳。”所谓“武昌胡克家翻宋本”,指的就是崇文书局翻刻的胡克家覆宋尤袤本。胡适《一个*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开列的典籍中,也有不少用的是湖北崇文书局本。

如今的崇文书局前身为湖北辞书出版社,以出版《汉语大字典》立社,2002年正式沿用“崇文书局”之名,努力继承发扬崇文书局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对《文选》的传播方面,出版社已经和将要做出的重要工作有:
一是承担“荆楚文库”本《昭明文选》的出版任务,该书已于2016年出版。
二是访求重要稀见版本,满足学界急需,计划出版《北宋国子监本文选辑校》,此本将当世仅存的两份北宋国子监本《文选》残卷(一份藏国家图书馆,一份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整理,并通校十种《文选》重要版本,作者以近十年之功从事此项工作,力图全面反映这部《文选》存世第一个刻本的学术价值。
三是针对清代《文选》学成绩突出而我们继承并不充分的现状,特意邀请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主持点校《清代文选学名著丛刊》,系统汇集清代学者研究《文选》的成果,以整理校订本的形式面世,以便研究学习者掌握和利用。
四是策划了“文选学经典书系”五种,以全面反映现代《文选》学的发展轨迹,其中湖北汉阳籍学者、武汉大学前辈教授周贞亮《文选学讲义》系由其授课讲义整理而成首次正式出版,今年即将面世。
五是全彩原样影印《黄侃黄焯批校昭明文选》,完整反映黄侃、黄焯两位先生研治《文选》的建树,以启迪后进。
六是准备在现有的产品线“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丛书中增加一部《文选译注评》,期待以普及本的形式促进其传播。

精彩书摘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是四方风物云集的交通要冲,更是自古人文荟萃的文化重镇——仅从两部重要文化典籍,就可以见出湖北在中华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卓尔不凡的气象。这两部典籍,其中一部是《楚辞》,另一部则是《文选》。

《文选》与湖北渊源极深。我国典籍长期以“经史子集”四部归类,其中集部著作数量*多。集部之下,又有《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大类。《楚辞》为集部之祖,《文选》居总集之首,其地位不言而喻。

《楚辞》主要收录屈原及其后继者宋玉、东方朔等人的作品,它以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生命元素,为中华文化输送了清正刚健的厚重气息,与《诗经》一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渊源。司马迁《史记》敬仰屈原其人,以为“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勰《文心雕龙》将《楚辞》视为可与“六经”共传的“文之枢纽”,辟《辨骚》专篇讨论其深远影响,认为它“惊才绝艳,难与并能”。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高度赞扬“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指出:“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梁代萧统选编的《文选》同样气象不凡。它精心选录周、秦、汉、三国、晋、宋、齐、梁八代共一百三十多位作家七百余篇重要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汇集了我国隋代以前的文章精华,给后代文人创作提供了重要范本。《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以之居首,说它:“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表述更为扼要:“《文选》为文章渊薮,(李)善注又考证之资粮。一字一句,罔非瑰宝,古人总集,以是为弁冕,良无忝焉。”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虽对《文选》分体有不同意见,但仍肯定其为“辞章之圭臬,集部之准绳”(《文史通义·诗教下》)。著名学者黄侃先生曾在手批《文选》书后题诗为赞,其中说道:“八代名篇此尽储,正如乳酪出醍醐。”充分肯定其收罗之宏富,选录之精当。

众所周知,《楚辞》的主要作家屈原为湖北秭归人,其*重要的注本《楚辞章句》又出自湖北宜城人王逸之手,它早已与湖北文化血脉相连。同样,《文选》这部典籍也与湖北渊源极深——《文选》的选编者萧统,其母亲丁贵嫔世居湖北襄阳,萧统便出生于此;《文选》传播过程中以李善注本影响*为深远,李善本籍即为湖北江夏,并且晚年回到故乡辟地讲学(据周贞亮《文选学讲义》第七章《文选学之成立》)。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选》学最早是在湖北大地上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骆鸿凯、周贞亮先后来武汉大学任教,其《文选学》《文选学讲义》几乎同时刊布,成为现代《文选》学开端的标志。

《文选》历来备受重视。《文选》成书后,萧统的侄子萧该撰写了第一部注释本《文选音义》,其后唐初曹宪在扬州聚徒讲学,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文选》学”,其弟子李善便是集大成者。《文选》广受唐代读书人欢迎,李白、杜甫、韩愈等重要作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它。《朱子语类》卷一百六十记载朱熹说:“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所以好。杜子美诗好者亦多是效《选》诗。”此言属实,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者,悉焚之,惟留《恨》《别》赋。”杜甫则在《宗武生日》中明确指出:“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至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并非“尽扫八代而去之”(清刘声木《苌楚斋四笔》),近代学者李详著《韩诗证选》一卷,考证韩愈吸取《文选》精华之处,立论确凿,令人信服。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使者奏请唐室颁赐四部汉文典籍《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大臣于休烈上书谏阻,以为这四部书都事关军国大计,不可轻传,其中论述《文选》说:“深于《文》,则知往来有书檄之制。何异借寇兵而资盗粮?”《文选》一书确实载录了大量诏令、檄文等政治性文体,于休烈有此担忧,也并非无因。从此事可以见出:一方面,《文选》被看作与《毛诗》《左传》这样的经书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此书的影响已远播边疆。

《文选》在唐代主要以传抄为主,到五代时期始见刊刻的记载。宋秦再思《洛中记异录》记载,毋昭裔贫贱之时曾向人借阅《文选》,人家面有难色,于是他立下宏愿,自己将来显达了,一定要“刻板印之,庶及天下习学之者”,后来他成为后蜀宰相,终于达成夙愿。贫贱的读书人都有阅读《文选》的愿望,足见当时的知名程度。

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典籍传播更为便捷,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文选》版本基本源自宋人版刻。此时,《文选》在读书人中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方其盛时,士子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宋王得臣《麈史》记载了一则轶事,宋祁母亲梦中得朱衣人赠送《文选》一部,于是宋祁小字“选哥”,宋祁曾手抄《文选》三遍,逐渐悟得文章佳胜之处。

元明两代,《文选》研究相对式微,到了清代又出现复兴之势。据现代学者王书才统计,清代《文选》学专著有70多种,另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清代留存至今的《文选》批校题跋本也有56种之多。清人以实证精神研治《文选》,从语言学、文献学、文学评点等各个方面对《文选》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直至晚清,督鄂近二十年的名臣学宗张之洞也十分重视《文选》,其《书目答问》单独列出“文选学家”一类,这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尚属首次。《輶轩语·语学第二》中总结了“选学”的两种路径:一为征实,以积累学问为目的;一为课虚,主要运用于写作。这为读书人学习《文选》指示了门径,如此分类已见出对传统《文选》学的总结趋势。

到了现代,传统学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冲击,《文选》学研究在艰难的形势下展开。黄侃先生不惧“选学妖孽”的讥评,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讲论《文选》。其后,黄侃弟子骆鸿凯与当时著名学者周贞亮先后在武汉大学开设《文选》课程,分别写成《文选学》《文选学讲义》,成为“20世纪新《文选》学的开创者”(傅刚《百年〈文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现代《文选》学自此拉开了帷幕。

积极传播《文选》是湖北文化界的使命。从以上事实可知,《文选》学的千年发展过程中,湖北文化界可以说贡献良多,尤其是在《文选》研究的现代转型方面大放异彩。因此,当今的湖北文化界有责任积极传播《文选》。

值得注意的是,黄侃作为现代《文选》学的重要引路人,其重要学术观点都体现在对《文选》的精心批校之中,而其批校所用的底本即有湖北崇文书局出版的《昭明文选》。

崇文书局成立于同治六年(1867年),是晚清著名的五大官书局之一,在李瀚章、曾国荃、李鸿章、张之洞等名儒显宦的大力支持下,声誉日隆。崇文刊刻的书,底本精善,又讲求实用,物美价廉,故而流播甚广,在文化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例如康有为《桂学答问》中提到:“辞章之学,先读《楚辞集注》,次读《文选》,则材骨立矣。”而于《文选》的版本,则指出:“武昌胡克家翻宋本为佳。”所谓“武昌胡克家翻宋本”,指的就是崇文书局翻刻的胡克家覆宋尤袤本。胡适《一个*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开列的典籍中,也有不少用的是湖北崇文书局本。

如今的崇文书局前身为湖北辞书出版社,以出版《汉语大字典》立社,2002年正式沿用“崇文书局”之名,努力继承发扬崇文书局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对《文选》的传播方面,出版社已经和将要做出的重要工作有:
一是承担“荆楚文库”本《昭明文选》的出版任务,该书已于2016年出版。
二是访求重要稀见版本,满足学界急需,计划出版《北宋国子监本文选辑校》,此本将当世仅存的两份北宋国子监本《文选》残卷(一份藏国家图书馆,一份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整理,并通校十种《文选》重要版本,作者以近十年之功从事此项工作,力图全面反映这部《文选》存世第一个刻本的学术价值。
三是针对清代《文选》学成绩突出而我们继承并不充分的现状,特意邀请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主持点校《清代文选学名著丛刊》,系统汇集清代学者研究《文选》的成果,以整理校订本的形式面世,以便研究学习者掌握和利用。
四是策划了“文选学经典书系”五种,以全面反映现代《文选》学的发展轨迹,其中湖北汉阳籍学者、武汉大学前辈教授周贞亮《文选学讲义》系由其授课讲义整理而成首次正式出版,今年即将面世。
五是全彩原样影印《黄侃黄焯批校昭明文选》,完整反映黄侃、黄焯两位先生研治《文选》的建树,以启迪后进。
六是准备在现有的产品线“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丛书中增加一部《文选译注评》,期待以普及本的形式促进其传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侃黄焯批校昭明文选(精装全十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侃、黄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64465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