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丽江马帮/作家与大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茶马古道是在中国西南(主要指滇川藏)高原地区的崇山峻岭与江河交错的特殊地形下形成的特殊贸易通道,以马帮的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起源于我国唐宋时期,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丽江则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最重要的中转地。可以说丽江商业是因茶马古道而兴。丽江纳西马帮则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运输力量……

本书是一本关于讲述丽江马帮的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家与大地丛书》系列之一的《丽江马帮》分册,全书共分为:丽江古城:马帮遗梦;古道穿越东香格里拉;永胜小镇:文明之邦;三川,滇西米粮仓;我的马帮村;生长马帮的老房子;他留山:飘泊的驿站7个篇章,是一本关于讲述丽江马帮的散文作品集。

目录

第一章 丽江古城:马帮遗梦

第二章 古道穿越东香格里拉

第三章 永胜小镇:文明之邦

第四章 三川,滇西米粮仓

第五章 我的马帮村

第六章 生长马帮的老房子

第七章 他留山:飘泊的驿站

试读章节

正如古城简介中所说,丽江古城自古是滇、藏、川的交通要冲,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从古道的历史发展步履来说,丽江作为华夏远古的通衢之地可谓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踞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外控蕃藏,内敝滇西”,“自内地人藏,必经丽江之正路”之说。丽江与蜀地成都的步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打通。这条沉积着深厚的历史风尘的古道有两条:一是从丽江县起,经永胜、宁蒗、盐源、西昌(古邛都)、榨都(现四川汉源县)、灵关、邛崃至成都,此线路被称为“西南丝绸路”上的“灵关道”;一条是从丽江经大理、姚安、西昌到达成都,此路线因大部分险道仅有五尺之宽而被称作“秦开五尺道”。公元832年,拉萨大昭寺前竖立了一个唐蕃会盟碑。现在,这个碑四周已经砌了一个保护墙,但我们从围墙的缝隙里,还可以读到以下文字:“舅甥相安之义不朽,每须通传,待此相依,一任往来。两路汉蕃臣以将军谷交马,其洮、岷之东,在唐祗应;清水县之西,大蕃供应……”。在云南丽江,早在唐初就出现南诏与吐蕃相连的通道,到宋神宗后,与西藏的茶马互市就变得十分频繁。《中国民族关系论文集》中说:“云南丽江的贸易市场,每年九月到次年春天都有藏族赶着马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从丽江经景东一带,马帮结队,每年贸易茶叶项即达五万斤之多。汉族、白族、纳西族商人,也经常参与藏商行列,贩茶到藏区……”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丽江成了西南国际商道。1940年,日本为了封锁我国东南国际交通,先后占领了越南、缅甸。当时,滇越铁路被切断,滇缅公路陷于瘫痪。自此,当时惟一的路线只有云南——西藏——印度,或四川——西康——西藏——印度的世界屋脊丝绸古道。这条古道从滇西重镇丽江古城开始,经迪庆、拉萨然后转道至印度噶伦堡,就成了抗日战争大西南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据丽江离休在家的学者袁基宏先生撰文说:在当时,从丽江启程的商号马帮和承运马帮约四五千匹左右,通过牦牛承运的约三四千头。每年合计到丽江的货约一万至一万二千驮,也就相当于60—75万公斤。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运输量了,但据纳西古乐会的赵鹤年先生和一些老人回忆及《纳西社会历史调查》记载,当时马帮的队伍和运输量,还远不止这些,每年进出西藏的马匹应该有25,000匹左右,运输量应超过150万公斤。我们现在当然不可能计算出马帮从丽江古城出进的准确运输量,但应该承认的是,当时的马帮,当时从丽江通过的茶马古道,它对缓和抗日大后方物质的紧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这大规模的马帮运输活动,是丽江人在世界屋脊上的壮举。

但是,丑去,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条茶马古道。一种文化,即使是内涵再丰富的文化,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总是不为队们所注意,仿佛是要在它快要消失的时候研究起来,才能感受到它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在研究马帮文化的时候,’差不多很难找到一点关于马帮的具体的事件和数据,一说起马帮来,都只能说“大概”、“估计”这些字眼。电影、电视在表现马帮文化的时候,最多能在一些古道上找到一两个被岁月风蚀了的马脚窝。我们写起马帮来,引用得最多的,反而是一些外国人关于马帮的记载和描述。当时在丽江执行国际“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组织工作的俄国人顾彼得先生在他的《被遗忘的王国》中提到了丽江的马帮和古道,并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章文章,对丽江马帮作了精彩的描述。文章中有一段话,差不多每个写马帮和茶马古道的作者都引用到:

据估计,战争期间所有进入中国的路线被阻时,这场“马帮运输”曾使用了八千匹骡马和两万头牦牛。几乎每周都有长途马帮到达丽江。生意如此兴隆,甚至连多雨的季节都无法阻止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这是极大的冒险,由于他们的贪婪,他们才这样干。西藏的雨季很可怕,在边界上所有的马帮和香客来往交通通常停止一段时间。山路变成泥潭沼泽,江河暴涨,大山为云雾所笼罩,冰雪崩落和滑坡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常规。许多旅行者被永远埋在几十吨重的岩石下或葬身于急流中。  印度与中国之间这场迅猛发展的马帮运输是多么广阔和史无前例,但是认识它的重要性的人极少。那是独一无二非常壮观的景象。对它还缺乏完整的描述,但是将作为人类的一个伟大冒险而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此外它非常令人信服地向世界表明,即使所有现代交通运输手段被某种原子灾难毁坏,这可怜的马,人类的老朋友,随时准备在分散的人民和国家间形成新的纽带。

顾彼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世界被美国原子弹风波的浓雾笼罩着。但就是在这种迷雾中,顾彼得在他的《被遗忘的王国》中,把马帮当作可以和原子弹抗衡的“人类武器”,他把马帮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一个人类学的高度,历史学的高度……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顾彼得对马帮文化理解之深。现在我们读顾彼得的这段话,也可以看到,丽江的马帮,从一开始就让世人震惊,一开始就作为一种历史,永载史册。

丽江古城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但一切都是从马帮和商号开始。西藏和四川的马帮来到古城,滇南的马帮来到古城,丽江古城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旱地大码头,她的交通枢纽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古城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来往于丽江的马帮每年二三万匹,货物也是成千上万斤,丽江古城内一时沸沸扬扬,景象万千。频繁来往的马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丽江古城纳西人的生活,对纳西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古城内的纳西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从赶马开始,最后发展商号,跑拉萨,跑印度,出了许多声名显赫的马帮大人物。最有名气的是以李家、牛家、赖家、杨家为代表的丽江古城内的“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每家都有马帮和商号,牛家的“裕春和”,赖家的“仁和昌”,李家的“永兴号”,杨家的“永聚兴”等等。后来,商号在丽江古城、西藏拉萨、印度等地发展到五十多家。据《丽江文史》介绍,在抗日战争期间,丽注纳西人在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商号达到了近两千家,李达三就是四大家族之一,是丽江古城最有名的马帮商号。李达三经过多年的努力,资本逐步发展,在丽江古城开设了“永兴号”。但就是这个名显一时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商号老板,开始时,马帮只有二十二匹,自己进藏还得赶上两匹牲口。但就是这样父子接力,赶马不止,逐步发展壮大。自己赶马,自己创办商号,不久,“永兴号”不仅在丽江有总号,而且在阿墩子、昌都等地也都设上了固定的分号。P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丽江马帮/作家与大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木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32255
开本 32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1-10-01
首版时间 2001-10-01
印刷时间 200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2
出版地 云南
204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8:30